買的不是車,是移動的家。
撰文:盧偉嘉
經過上次的讨論之後,我發現一部分人對于理想汽車的誤解遠比我預期要深得多。他們依舊無法 get 到理想汽車的優勢,甚至是直言 " 智商稅 "、" 工業垃圾 "。
然而在網上被罵慘了的理想汽車,事實上卻得到了越來越多明星富豪的鍾愛,繼籃球名宿朱芳雨、影視明星黃景瑜之後,萬達太子王思聰在最近也成爲了理想 L9 車主。至此,理想品牌單月銷量已經接近 4 萬輛,用 " 網上吵架沒赢過,線下銷量沒輸過 " 來形容最貼切不過。
當然,一定會有人擡杠說明星富豪吃膩了米其林餐廳,偶爾吃一次路邊攤換口味是很正常的事,王思聰買車就跟普通人買菜一樣,不像廣大消費者一樣思前想後。
可是路邊攤那麽多,爲何富豪獨愛這一家?更何況有數據表明這并不是個例。
在定價 30 萬以上 SUV 市場中,理想汽車今年 1-8 月累計銷量接近 20 萬輛,市占率達到 17.43%。相比之下,奔馳、寶馬和奧迪的市占率分别爲 11.19%、16.72% 和 9.68%。
目前單月銷量 1.3 萬輛的理想 L7,有 33% 的用戶來自換購,26% 的用戶來自增購。在換購用戶群體中,有 40% 的用戶曾擁有過 BBA。而家庭中擁有 2 輛或以上數量汽車的用戶群體,同樣有 40% 的用戶還持有 BBA。
由此可見,理想汽車已經侵蝕了傳統豪華品牌的高端 SUV 市場,并且短期來看這并不是理想汽車的巅峰。那問題來了,理想在品牌沒有附加值優勢的前提下,爲何能在高端市場芝麻開花節節高呢?
簡單來說,就是理想汽車的底層造車邏輯與傳統豪華品牌大有不同。如果說傳統豪華品牌是在用工程師思維造車,那麽理想汽車就是在用戶思維造車,在用戶可以感知得到的維度上投其所好,并且盡可能地做到無槽點。
爲了減少自家産品的槽點,理想汽車設立了行業首創的感知質量部門,讓感知質量工程師成爲産品經理,更加高效地連接用戶和研發制造兩端的需求和反饋。
感知質量(PQ)是指用戶基于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心理感覺對産品作出的評價,而感知質量工程師的工作便是針對汽車外觀品質、座椅舒适性、操作舒适性、燈光品質、聲音品質、人機工效,以及功能邏輯進行評審。
通俗點理解,感知質量部門其實就是挑刺部門,感知質量工程師會代入用戶的身份挑刺,最終研發工程團隊便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善優化,目的就是在可以被感知的細節上滿足或超越用戶的需求。
目前理想汽車感知質量部門已經設立了一套評價體系,感知質量評審點位超過 1 萬個,在本次感知質量技術日上,理想列舉了 42 個理想 L7 優于奔馳 GLE 和寶馬 X5 的零部件點位,以下我們聊聊幾個用戶感知較強的點位。
1、全包式車門
理想 L9 在交付前倒數第 7 個月,理想汽車邀請了潛在用戶體驗試制車,用戶體驗後提出了 " 半包式 " 車門設計不夠便利,乘客上下車時不但需要用力墊腳,還有可能會因爲而弄髒褲子。
當時擺在理想汽車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是繼續像奔馳 GLE 和寶馬 X5 一樣采用 " 半包式 " 車門,無視準用戶的反饋。二是針對四個車門重新開模,但行業同樣的情況需要用時 18 個月。
理想汽車選擇了第二條路,研發團隊和供應商每天加班加點,最終花費了 6 千萬進行研發和重新開模,趕在 L9 交付之前将車門進化爲全包式設計。
2、二排座椅靠背角度
市面上絕大部分大 5 座 SUV 後排靠背角度爲 25 ° -35 °,而理想 L7 二排座椅靠背角度則是 25 ° -40 °。
這是因爲理想 L7 的用戶群體以家庭爲主,其中大多是新婚夫妻或準三口之家,座椅靠背角度增加 5 ° 并不是想讓老闆坐得更舒服,而是當孕婦坐在後排時,再往後躺 5 ° 可以降低腹部的擠壓感,提升孕婦乘客的舒适性,這算是從用戶實際場景中推導出來的小心思。
3、安全帶出發點
理想汽車在用戶調研中發現,用戶對于絕大部分大 5 座 SUV 車型的後排安全帶設計都不滿意。原因是安全帶出發點設計在 C 柱上,容易對身高 1.6 米以下的乘客産生不适,當身高 1.6 米以下的乘客坐在後排時,安全帶或多或少都會勒脖子。
爲了規避這個問題,理想汽車投入了千萬級的研發成本,将安全帶出發點移至側圍(C 柱與 D 柱之間)。而經過實測體驗,理想 L7 後排安全帶确實不會出現明顯勒脖子的情況。
4、電吸門、後備廂
此前理想汽車因爲标配電吸門而被诟病,很多人都認爲家用車其實沒有必要使用電吸門,指出家庭中的小孩關車門時很有可能會被電吸門夾手。
但實際上理想汽車的出發點不是要彰顯高級,而是爲了将降低關門時的動靜。比方說孩子在後排熟睡時,家長上下車關閉車門時都可以做到悄然無聲,而如果沒有電吸門,那麽開關門的動靜之大必定會令到孩子驚醒。
同理,理想汽車電動後備廂門所使用的靜音電機和電吸裝置,用戶開啓關閉後備廂時的動靜都非常小。相比之下,奔馳 GLE 和寶馬 X5 尾門開啓和關閉的動靜都比較大,較爲容易驚醒車内的乘客。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诟病理想汽車沒有掌握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科技。但事實上,理想汽車的目标并非是要造行業最技術最先進的車企,而是 " 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 "。相同的,消費者也不是想購買市場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新能源汽車。
我知道,一定有人對以上所提及到細節不以爲然,甚至會說在意這些細節就是過于矯情的表現,但其實上每一處得到細節的優化,都有可能給你帶來多一分的幸福感。
當你真正體驗過之後,你會發現理想 L7、L8 和 L9 都是沒有硬傷的車,非常讨好家庭用戶。這是爲什麽很多理想車主都說,親身試駕過後很難拒絕去擁有它的原因。
當然了,我并非說是理想汽車在造高端 SUV 這件事上已經全面領先 BAA,其實理想 L7 與奔馳 GLE 或寶馬 X5 相比還是有不足之處的。譬如說,理想 L7 的内飾豪華氛圍遠不如奔馳 GLE,其操控性也不及寶馬 X5。
我想說的是,理想汽車的造車思維确實值得很多傳統車企學習。有關于理想汽車感知質量所提及到的細節設計,其實都不是需要太高技術含量才能達成優化,但卻能體現對用戶的貼心。
這些貼心的造車思維,顯然是傳統豪華品牌目前所缺少的,也其實是可以努力進化實現的。假以時日,倘若 BBA 學會了新造車的用戶思維,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再一次在中國市場造就巅峰?
今日話題
你有體驗過理想汽車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