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車通
3 月 28 日,我們期待已久的小米 SU7 終于來了,該車共有三個版本,其中标準版售價 21.59 萬元,Pro 版本售價 24.59 萬元,Max 版本售價 29.99 萬元。
令人驚奇的是,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的 CEO 李斌、何小鵬、李想均達到小米 SU7 發布會現場。這三家車企縱橫新能源汽車行業多年,産品力毋庸置疑,參加此次發布會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向手機、互聯網巨頭小米學習如何建設更完善的軟硬件生态。
進入智能化時代後,汽車宛如智能手機一般,硬件配置愈發同質化,高端家用 SUV 通常以冰箱、彩電、大沙發作爲賣點,像小米 SU7 這種追求性能、操控感的轎跑,則更注重動力、底盤調校。
借助電動化轉型以及逐步完備的供應鏈,各種過去隻有頂級豪車才能配備的硬件,如今正變得愈發 " 廉價 ",智能座艙、智駕正逐漸取代原有宣傳口徑,成爲車企證明實力的象征。
作爲國産五大手機廠商之一,小米在手機、互聯網領域頗有建樹,手機銷量全球前三,CEO 雷軍更是有 " 國内互聯網營銷鼻祖 " 之稱。苦心鑽研操作系統、AI、互聯網技術多年的小米,旗下首款純電車 SU7 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早已令無數米粉期待。
宣布造車三年後,小米 SU7 正式發布。果然,雷總沒有讓我們失望。
小米出手,便是驚雷
2023 年 10 月 26 日,小米正式推出澎湃 OS 操作系統,該系統與 MIUI 最大的區别在于将 " 人車家 " 生态融爲一體,打造出一套萬物互聯生态。
進入智能汽車時代後,不少車企基于 Android、Linux、Windows CE 等系統,推出了不同的車機系統。然而縱觀整個汽車行業,大多數操作系統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操作邏輯與手機平闆存在差異,用戶有一定的學習成本;二是可用 App 太少,無法撐起智能生态。小米推出澎湃 OS,便是爲了解決這兩大問題。
澎湃 OS 采用多任務柔性框架,字體、圖标、動效等,均與小米手機、平闆相同,能夠大幅降低學習成本。小米 SU7 車機桌面應用也可以随意拖拽并改變大小,方便用戶按照自己的使用習慣進行設置。
此外,小米還表示,澎湃 OS 擁有跨域異構協同能力,将軟硬件深度融合,車機啓動速度僅需 1.49 秒,分布式協作計算則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App 啓動速度更快、操作更流暢。
可以說,将多年研發手機系統的能力應用到汽車後,小米汽車第一款産品的車機系統,在功能與流程性方面,足以進入第一梯隊。沒有足夠的生态,再好的車機系統也隻能停留在 " 好用 " 層面,唯有足夠多的 App 可用,才能避免乘客看着 " 高性能 " 車機,卻甯願使用手機的尴尬。
澎湃 OS 的優勢在于,第一,手機與車機可以協同操作,而且手機端應用後被遷移到車機使用後,手機可以自由進行其他操作;第二,小米計劃将小米平闆的數千款應用生态,适配到車機系統。
在澎湃 OS 與龐大生态的加持下,小米汽車完全可以擠進車機系統的第一梯隊。大多數車企沒有手機、平闆等設備,實現車機與手機互聯、建設龐大生态難度更高。小通認爲,目前隻有收購了魅族股份,獲得 Flyme 團隊加持的吉利,與同樣跨界造車的華爲,才有可能實現這一點。
另外,小米 SU7 也加入了端側 AI 大模型,支持生成式 AI。在雷總的展示中,AI 大模型令汽車的小愛同學更智能,給人一種媲美真人助手的智慧感,而且還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生成圖片。
不過面對汽車行業的諸多強敵,小米 SU7 的殺手锏不隻有車機系統與軟件生态,其硬件生态拓展也同樣值得細說。
生态,決定成敗
生态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在智能化時代,汽車不再隻是簡單的出行工具,車企正着力于将其打造成兼顧休息、娛樂、辦公、學習等多方面于一體的 " 輪上空間 "。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車企近幾年不乏軟件、硬件拓展方面的探索。過去,AITO 問界、智己、愛馳等車企,已在部分車型添加磁吸接口,用于拓展平闆電腦、美妝鏡、小桌闆之類的設備。
小米首款汽車 SU7 便加入了三大硬件拓展功能。第一是平闆拓展。前排座椅靠背預留的 Pin 點拓展接口可以連接平闆,平闆接入後即可秒變車機屏幕,從而控制相應車機功能,前後排屏幕可互聯操作。
第二是中控屏物理按鈕拓展。大量實體按鈕被取消,許多功能要從車機屏幕,甚至二級菜單操作,給用戶帶來了諸多不便,車企這種 " 隻做減法 " 的設計理念也常被吐槽。小米則爲用戶提供了自由選擇的權利,可通過車機屏幕下方的接口,拓展機械按鈕,用于快捷控制汽車。
小米 SU7 中控屏的上下左右四周都支持拓展,小米展示了智能雙表盤、氛圍燈、手機支架等可拓展硬件。
第三是中控台儲物櫃。小米 SU7 在這裏也預留了 Pin 點拓展接口,可爲香氛、對講機等智能設備供電。
實際上,目前已有不少汽車支持硬件拓展,但并沒有引起太大反響,甚至可以說基本沒有消費者在意,即便是具備較高科技屬性的問界汽車,在硬件拓展宣傳方面也主要針對平闆和車機聯動。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車機拓展畢竟算是新興事物,能夠拓展哪些硬件,企業都在研究。
其次,專爲汽車研發适配的硬件本身需要不少成本,哪怕是在現有産品的基礎上作出改動也需要不少錢。爲了平衡成本,企業難免需要提升産品價格,高昂的成本已然爲硬件拓展設置了不低的門檻。
小米的優勢在于供應鏈,自家具備的米家硬件生态鏈,與全國衆多智能設備廠商有合作。小米 SU7 上市後,小米完全可以與生态鏈企業合作,研發更多可用于汽車拓展的硬件,例如冰箱、按摩儀之類的車載産品。
不過,究竟哪些拓展設備能夠在汽車平台發光發熱,還需要車企與相關企業的用心調研。産品是否好用,最終還是消費者說了算,而不是廠家「自嗨」。
當然,有了前人的開拓,後人才能踏上光明的道路。無論汽車硬件拓展最終能否得到消費者認可,小米、華爲、智己等企業,都是在用實際行動探索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小米汽車的到來,也爲整個行業帶來了一絲絲改變。
傳統車企的 " 躺平 " 時代,結束!
近幾年,各種擁有智能座艙、支持高階智駕的汽車紮堆發布,不少消費者打算換車時卻發現,汽車的貶值太嚴重。就連過去保值率較高的燃油車,受到新能源汽車沖擊,貶值率也屢創新高。
智能汽車時代到來之前,燃油車已經過了上百年時間發展,技術較爲成熟,車型叠代升級的空間不大,保值率自然會高一些。多年的安逸生活,令傳統車企們多少有些懈怠。
甚至說,某些傳統品牌的股東們并不想那麽快轉型,大衆原 CEO 赫伯特 · 迪斯在 " 柴油門 " 事件後挽狂瀾于既倒,接下了爛攤子,并且對于電動化轉型極爲積極,計劃五年投資 890 億歐元研發電動汽車,ID 系列銷量也冠絕海外傳統車企,然而 2022 年他被迫離職,大衆也放緩了電動化轉型腳步。
在小米汽車上市之前,國内車市可以說隻有華爲在全力研究智能生态,鴻蒙智行的合作模式導緻華爲與其他車企的競争程度不高,因此傳統車企還有偷懶的空間。如今小米入場,智能座艙軟硬件拓展将直接對标華爲,二者競争之下,将會刺激汽車行業關于智能生态的競争,生态完善的速度隻會越來越快,能夠給乘客提供的體驗也會越來越好。
可以預見,傳統車企 " 躺平 " 賺錢的時代,即将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