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内地劇裏的北漂故事,再來看港劇拍香港人 " 北漂 ",是什麽體驗?
最近,TVB 推出了今年的台慶劇《香港人在北京》。
剛開播就拿下香港 20.6 的收視率,成爲收視焦點。
與不俗的收視相對的,是豆瓣開分 5.7。
圖源:豆瓣
如劇名一樣直白,《香港人在北京》講的是香港中産徐港仁迫于生活壓力,前往北京工作的故事。
一個香港人初次在内地生活,少不了文化和觀念上的碰撞。
這個故事就這樣滲透着香港和内地的強連接,展現出與以往 TVB 劇集的 " 經典港味 " 不同的風格。
劇中的男主角前來北漂,劇外 TVB 也正在全方位打入内地,積極創新。
或許正是這份創新,讓 TVB 陷入 " 毀譽參半 " 的境況。
曾經的電視龍頭,如今在探索一條新的出路。
《香港人在北京》播出後,以密集 " 爆梗 " 赢得部分關注。
男主徐港仁因爲遭遇詐騙而損失上千萬,又恰好被公司派到北京分公司出任 CEO。
徐港仁剛到分公司就發信息給他的秘書,讓她準備 " 尿袋 "。
在北京工作的秘書一看到就震驚了,原來新來的香港人 CEO 年紀輕輕就腎虧啊!
同款話題登上熱搜
這個消息在公司迅速瘋傳起來,直到徐港仁向全公司解釋後,誤會才解除。
原來所謂的 " 尿袋 ",不是字面意思的尿袋,而是香港人對充電寶的稱呼。
徐港仁第一天到達北京辦公樓時,妻子剛好打來電話,他在進電梯後,很自然地說," 進電梯了,沒訊号了,回頭打給你。"
但徐港仁扭頭一看,電梯裏幾乎所有人都在打電話和發信息,尴尬地對身邊的秘書笑了一笑。
秘書連忙向他解釋道:" 在我們這裏,電梯裏的手機都是可以收到信号的,你們 ..... 香港沒有嗎?"
徐港仁欲言又止,隻能再尴尬一笑。
北京分公司爲前來北京工作的徐港仁夫妻準備了一套豪宅,妻子對他說,你有沒有發現在這裏說話都有回音?
徐港仁說,在北京這種豪宅的大小是很普遍的,不像我們香港,那些所謂的豪宅連窗台都得算進面積裏。
妻子深以爲然:" 這樣對比,其實我們香港那套房子不過是劏房(用以出租的房中房)。"
言語之間吐槽香港的房子面積小,還暗暗陰陽了香港人的住房緊張問題。
劇中北京與香港之間的文化、習俗、語言差異碰撞出來的喜劇效果,比比皆是。
對于一部分觀衆來說,能感覺到很新鮮,畢竟很久沒有見過這麽接地氣又充滿喜感的香港高層形象,還可以學到些文化冷知識。
大衆印象中的香港商人,可能還停留在過去像港劇《珠光寶氣》裏家大業大的豪門巨富;
或者是如近幾年《漫長的季節》中,出手豪闊又狡猾陰險的奸商。
《漫長的季節》中狡詐的港商形象
但同時,《香港人在北京》平等地讓兩地觀衆感覺到 " 被冒犯 "。
很多網友評價,這部劇裏的 " 笑梗 " 過于刻意、直白、過時,很多情節不過是一些老梗的縫合。
例如," 尿袋 " 和充電寶的語言差異情節中,一個專業的秘書不應該把 CEO 單獨發給她的短信散播給全公司員工。
例如,徐港仁和妻子喝了北京的豆汁後發現很難喝,但這類飲食差異已經是多年來老生常談的話題。
港劇愛好者則更多感覺到,這部劇裏的 " 港味 " 消失了。
比起電視劇,《香港人在北京》更像一部畫面精美的内地旅遊宣傳片。
甚至在某些情節設置上,有倒退 20 年之感。
女主角在香港時是執業律師,來内地卻鬧了曆史盲笑話,對博物館館長說:
" 嬴政雖好,但是我更喜歡秦始皇。"
男主解圍道:" 在香港,很多人都以爲孔明和諸葛亮是兩個人來的。"
館長黑臉不想合作,女主再補刀一句:" 我真的有去洛陽看兵馬俑。"
相關帖子常會把 TVB 與新晉粵語電視頻道 ViuTV 進行比較
有關感情問題的讨論上,女配說出:
" 在一段婚姻裏面,如果是男人出軌,女人失去的會是愛。但是如果是女人出軌,男人失去的可能是他一輩子的尊嚴。
有的男人會一蹶不振,還有些男人可能會找别的女人發洩。"
讓網友直呼:" 不敢相信這是 2023 年的港劇台詞。"
而這樣一部劇,究竟是拉近了兩地之間的距離,還是操之過急地讨好内地,不同口味的觀衆各有看法。
能肯定的唯有,TVB 早已不再是記憶中的樣子。
早在 20 多年前,TVB 也有一部 " 同款 " 的劇。
上世紀末,1997 年香港回歸前後,TVB 曾推出的一部《香港人在廣州》。
《香港人在廣州》裏,有兩個角色,分别代表着香港人和内地人:
一個是遭遇事業危機,前往内地創業的香港中産,男主角餘穎鐵;
一個是從順德來廣州打拼的農村創業者,吳堅毅。
《香港人在廣州》,當年的高分佳作
這部劇在角色和劇情設置上,沿襲了從 80 年代以來香港影視的一貫套路——
香港人物質富有,時尚精明,但是缺乏高尚品德;
内地人物質貧窮,老土傻氣,但是精神上富有。
吳堅毅和餘穎鐵的形象正是如此:一個土得要命,但是心地善良,熱情到令人覺得好笑;另一個表面光鮮,其實事業生活都不如意。
不僅如此,劇中也體現了香港人對内地的許多刻闆印象。
比如治安不太好。
在深圳,當餘穎鐵深夜坐出租車打車去目的地,看到司機臉上的刀疤,加上跟新聞描述一模一樣的紅色衣服,立即吓到棄車逃跑。
比如内地人什麽都吃。
餘穎鐵在廣州路邊想吃點東西,結果發現那是水蟑螂炒飯。
如果說在港劇裏曾充滿香港人對内地的傲慢與偏見,那在内地劇中,香港人的形象同樣經曆了一番變化更叠。
在 1991 年廣州電視台拍攝的電視劇《外來妹》裏,香港人身份更接近于一種現代化啓蒙者的角色。
江生,一位香港人,他來到廣州出任一家家族工廠的管理者。
江生的出現,與劇中的内地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外來妹》中的女工形象
一方面,這家工廠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獎罰分明、以效率爲導向的現代公司制度。
另一方面,工廠裏面的外來妹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仍然秉承從老家山村帶來的鄉土觀念,注重地緣關系,看重人情。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當工廠已經走向倒閉的時候,仍有兩個外來妹選擇與管理無方的老闆同進退,原因僅僅是老闆對他們有恩。
江生代表的卻是截然不同的現代化理念。
他講究能者居之,強調效率,該撤職該炒鱿魚的時候,雷厲風行,絲毫不給人面子。
他也注重人情,但在他看來,感情是一種投資,最終的目的仍是爲了方便管理,給公司賺錢。
這很冷漠,但确實給外來妹們帶來了全新的現代理念。
《外來妹》中的香港人江生(左),由湯鎮宗飾演
30 多年後,在《香港人在北京》裏面,香港人再次從香港來到了内地。劇中的香港人視角從 " 傲慢 " 與 " 啓蒙 ",變成了 " 平視 ",甚至是帶有一些 " 仰視 "。
其中展露的,一方面是香港和内地的關聯越來越緊密, 彼此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另一方面,這也是 TVB 在連年虧損下的 " 自救 "。
TVB 董事局副主席黎瑞剛曾經在采訪說到:
" 以前我們内地電視都是仰視香港電視的,但是轉眼十多年後呢,你們看湖南衛視與 TVB 合作的《聲生不息》,誰是誰的老師啊?"
早在 2018 年,TVB 就開始連年虧損;2022 年,TVB 虧損超 8 億港元,創上市以來新高;今年 3 月,TVB 宣布裁員 5%,
爲了尋求轉型機會,TVB 決定 " 北上 "。
2022 年底,黎瑞剛表示," 在一兩年時間内盡最大努力調整到位,不進則退,無功則過,不改則死,TVB 沒有時間了。"
今年,TVB 正式盯上了直播帶貨這塊大肥肉,與淘寶直播成立了 "TVB 識貨 " 直播間。
首次直播,TVB 放大了自身的優勢,粵語 +TVB 演員 + 經典港劇,請來了 TVB 花旦陳敏之和演員陳豪,一邊重現《溏心風暴》海味鋪場景,一邊介紹名爲 " 溏心風暴 " 的鮑魚罐頭。
圖源:直播間截圖
這場直播持續 6 小時,登上淘寶直播間實時排行榜 TOP2,直接超過了高話題度的張蘭和千萬粉絲的羅永浩直播間的熱度。
TVB 的股價更是一路狂飙,創曆史最大漲幅。此後,當家藝人、香港小姐、影帝影後都輪番上過 TVB 帶貨直播間。
内地觀衆雖然可以爲情懷買單,但情懷紅利可以吃多久?
TVB 在直播上有明顯的短闆,選品、直播設置上都不夠專業,僅僅憑借當家花旦和情懷吸引關注,恐怕觀衆總有一天會厭倦而去。
這艘開了半世紀的大船,陳年漏洞不補上的話,總有一天會難以對抗狂風驟雨。
對于港劇來說,也同樣如此。
TVB 在許許多多觀衆心中依然是招牌,但也快隻剩招牌了。
老港劇仍然是高分佳作、行業标杆,台詞常常被提起贊揚,但新劇卻不見起色。
《香港人在北京》,即便是重點推出的台慶劇,觀衆也反響寥寥。開播 10 多天,僅有 100+ 條評價,笑料噱頭之外缺乏更多讨論。
劇情模式仍然是模仿 20 多年前的《香港人在廣州》," 失落中産出走内地 "。
性别觀念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 女二暗戀男二多年,醜女大變身 " 這樣的套路化創作,讓 TVB 置身于自我複制的流水線之中。
2021 年的重頭劇集《把關者》已經用過的模式,職場人士線與新人菜鳥成長打怪獸成長線,幾乎原樣照搬。
逐夢演藝圈的套路在内地已經成爲笑柄,表現新人蓬勃向上、追尋夢想的套路,更是十幾年前《沖上雲霄》《學警雄心》等系列玩剩的。
TVB 的創作模闆确實很經典,但老本不能吃一輩子。
以前的港劇即便套路,我們也看得津津有味,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編劇、導演、演員多方合力的結果。
有套路,更超越套路,每一幕都有出乎人意料的細節,具有信服力。
《香港人在廣州》雖然有不少刻闆印象,但是從頭到尾滲透着一種港劇獨有的煙火味和生活氣息,所以到現在豆瓣評分仍有 8.0。
圖源:《香港人在廣州》
比起套路因襲,更可怕的是人才流失,演員 " 老齡化 "。
TVB 目前新出的電影、電視劇翻來覆去還是原來的那些老面孔,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新人,而且演員平均年齡也都超過了 40 歲。
曾經優秀的當家花旦,大多都已出走内地或海外。
佘詩曼在《延禧攻略》中飾演逐步黑化的娴妃
2022 年 8 月,曾志偉接受采訪時說:
" 我覺得 TVB 沒有太大變化,隻是社會環境變了。以前沒這麽多平台,TVB 獨一無二。到現在内地有那麽多衛視,那麽多網絡平台。"
在世界範圍内的文娛高速發展的映襯之下,原地踏步的 TVB,約等于就是在退步。
對于許多觀衆來說,TVB 是他們了解警察、醫生、律師、法醫這些精英白領職業的引路人;
是 "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 " 的煙火氣;
是對友誼最初的想象,永遠有一群老友下班後去酒吧一起喝喝酒、談談心。
說起 TVB,繞不開的永遠是 " 不變的情懷 "。
我們懷念 TVB,懷念老港娛,也懷念那個敢闖敢拼的年代。
可當 " 不變 " 成了停滞不前," 情懷 " 這最後一步棋,還能帶着 TVB 走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