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公募一哥王亞偉陷入被調查風波。10 月 15 日,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近日,有報道稱,千合資本創始人王亞偉被調查。10 月 14 日,王亞偉接連轉發 3 條朋友圈,疑間接回應 " 被帶走調查 " 傳言,但至今仍無正面回複,令市場感歎 " 薛定谔的王亞偉 "。事實上,這已是王亞偉第二次被傳遭到調查,彼時,王亞偉同樣疑通過更新朋友圈的方式辟謠。
回顧王亞偉的從業經曆,其曾因在管公募産品業績亮眼而被稱爲 " 公募一哥 ",并在 2012 年正式 " 奔私 "。有業内人士指出,公司重要人物屢次傳聞被調查可能會對公司産生一定負面影響。上述傳聞可能會引發市場對公司的擔憂、不确定性,甚至影響公司業績、業務發展。公司應及時進行公開信息披露,通過正式渠道向公衆透露相關信息。
前公募 " 一哥 " 被傳遭調查
昔日公募一哥正處輿論中心。10 月 13 日,有報道稱,千合資本創始人王亞偉自 8 月以來一直被有關部門拘留,正在接受調查。10 月 14 日,王亞偉微信于當日接連轉發 3 條朋友圈,疑間接回應 " 被帶走調查 " 傳言。
就王亞偉被調查情況是否屬實、朋友圈發文能否作爲間接辟謠依據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多次緻電王亞偉所在的千合資本,但電話無人接聽。截至發稿前,千合資本亦未回複相關采訪郵件。
事實上,這已是近期王亞偉微信朋友圈第二輪發文。2023 年 6 月,就有傳聞稱王亞偉被帶走調查,随後,王亞偉微信朋友圈也曾轉發文章。
财經評論員張雪峰指出,公司重要人物屢次傳聞被調查可能會對公司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上述傳聞可能會引發市場對公司的擔憂和不确定性,可能進而導緻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下降,影響公司業績、業務發展。在張雪峰看來,朋友圈更新或可以作爲一種辟謠回應的途徑,但對于市場情緒而言,其可信度相對較低。
還有基金市場分析人士認爲,王亞偉作爲核心高管人物如果存在被調查的傳言,其可替代性小,對公司而言無疑是負面輿情。若傳聞屬實,則可能造成公司整體管理架構及業務策略的重構。
回顧王亞偉履曆,王亞偉擁有公募背景,于 1998 年參與籌建華夏基金,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王亞偉陸續擔任基金興華、華夏成長混合、華夏大盤精選混合 A/B、華夏策略混合等多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單隻基金的任職時間最長超過六年。
任職期間,由王亞偉掌舵的華夏大盤精選混合 A/B 在自 2005 年 12 月 31 日起至 2012 年 5 月 4 日任職總回報高達 1198.91%,年化回報爲 49.77%,在同期同類排名中居于首位。此外,華夏策略混合自 2008 年 10 月成立以來,經過三年 195 天,任職總彙報也已達 128.6%。整體來看,王亞偉彼時在管的多隻基金業績均跑赢同類基金水準,王亞偉也因此一度被稱爲 " 公募一哥 "。
2012 年 9 月,王亞偉正式踏上 " 奔私 " 之路。此後,王亞偉陸續設立香港 Top Ace Asset ManagementLimited 及千合資本,并在千合資本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彼時,王亞偉 " 奔私 " 後仍展現了不凡的吸金實力。公開信息顯示,2012 年 12 月,王亞偉管理的首隻私募産品 " 外貿信托昀沣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 募集規模曾高達 20 億元,引發市場關注。
傳聞或産生負面影響
中基協信息顯示,千合資本成立于 2012 年 9 月,注冊資本 5000 萬元,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管理規模區間在 50 億 -100 億元。
另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公司業績方面,截至 10 月 13 日,近一年千合資本收益達 17.87%,同期滬深 300 指數收益率則爲 4.41%。若僅從創始人王亞偉在管情況來看,王亞偉在管私募産品共 18 隻,包括外貿信托 - 昀沣 5 号、華潤信托 - 雲豹三号等。
事實上,除王亞偉外,年内另一位公募高管也陷入 " 被調查 " 傳聞。7 月 24 日,天弘基金公告總經理郭樹強因個人原因離任,有市場消息稱郭樹強已于 7 月被帶走調查,處于失聯狀态。
财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爲,一般而言,傳聞容易被市場情緒放大,在現階段市場環境下,不少基金淨值波動劇烈,高管洗牌加速,對私募、公募合規性要求更高,如果基金存在潛在的高位接盤或者合規風險,那麽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張雪峰總結表示,公、私募核心人物被調查會引起市場對公司治理的擔憂,投資者可能對公司的經營策略、決策能力和内部控制産生懷疑。這些負面影響也可能導緻投資者的撤資行爲,進而造成公司資金流動性問題和業務的不穩定。此外,被調查的高管離職将導緻管理層變動,或也會影響公司的戰略執行和運營穩定性。因此,對于相關傳聞,公司應該及時進行公開信息披露,通過正式渠道向公衆透露相關信息,維護公司的聲譽和形象。
前述基金市場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在上述事件中還應關注傳言背後的投資者情緒,資本市場建立公信力,嚴厲打擊證券、基金有關的違法違規行爲任重而道遠。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 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