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人都在搶時間 /
浙江橫店快變成 " 豎店 " 了。
趕上豎屏短劇的風口,即便是像美琳這樣的新人 " 橫漂 " 也 " 不缺活兒 "。她平均每個月能接六七部豎屏短劇,朋友圈裏 95% 的組訊都是豎屏短劇的拍攝需求,有時候拍完都記不住片名。
早期的豎屏短劇無需向廣電備案," 光橫店可能就有 100 多個豎屏短劇劇組在開機,還有 200 多個組在籌備,某頭部 MCN 機構今年都上了不止 100 部 ",一位接近短劇産業的人士稱。
" 群演 " 的收入,是最直觀的見證。
24 歲的美琳,此前做了五年網絡主播,疫情放開後,表演科班出身的她決定回歸主業,去橫店。現在,微短劇的收入,占到她每月片酬的三分之一,基本能保證月入過萬。
短劇來錢快,要求不高。要說唯一的要求,那就是得 " 快 "。
豎屏短劇跟兩年前興起的單集 10 分鍾的橫屏短劇不一樣。豎屏短劇的單集時長僅 1、2 分鍾,也稱 " 微短劇 ",整部劇一般在 80 到 100 集,通常一周内拍完。而成本也少的可憐," 剛興起時,十幾萬就可以拍完一整部 ",美琳說。
所有人都在搶時間。
趕進度,經常 " 一條過 "。也沒什麽時間讓演員背台詞,甚至都不用背,現場說個大概意思就行。表演上的細節,統統都砍掉。有一場戲,美琳和另一個女演員要一起把女主角推下水,常規操作是兩人最好有一個眼神交流,但是現場拍就是 " 直接推 "。
美琳最緊張的一次拍攝發生在今年 6 月底——一天 300,缺啥演啥,那一天從上午 9 點連續拍到第二天早上 6 點,爲了趕時間,導演不允許她卸妝,她就這樣在悶熱的夏天帶妝連拍了 3 天。
編劇也要拼手速。傳統編劇出身的梁琪半年前也試水豎屏短劇,最多時,她一天能寫十集,一小時一集,一集 500 字,要是有分集梗概的話,半天就能寫十集,用她的話說," 一個月寫不了一部會被這行淘汰的。" 短劇創作對網文寫手格外友好,一日萬字的寫手大有人在,碼字速度秒殺傳統編劇。
被風口吹上天後,沒有人敢輕易停下。
短劇導演王亮所在的制作公司一共 40 多人,分成 2 個小團隊,一個月要産出 4 部豎屏短劇。他每月的工作節奏就是一周籌備,一周拍攝,整個團隊 " 卯足了勁兒在幹,沒有任何休息 "。
在轉型拍豎屏短劇之前,王亮做了 20 年的橫屏影視劇,并沒有闖出多大動靜,2021 年底接觸短劇,算是第一批 " 吃螃蟹的人 "。
短劇不僅拍攝節奏快,劇情的推進也要快。比如,要拍女主回家進門脫衣服放包,然後坐在沙發上,橫屏劇可能要拍個 15 秒,但是放在短劇上," 對不起,我隻給你 3 秒,女主開門,腳部特寫,然後‘哐’坐下來,這就算交代清楚了。" 多年控場經驗,讓王亮對短劇的拍攝節奏拿捏得格外熟練。
他把這種短劇的呈現形式理解爲 " 網絡小說的動态 PPT"。
在短劇的加速度裏,沒人有時間去看一個演員要哭不哭,要死不死,要哭就直接哭,下跪打臉都得幹脆。" 如果讓你去刷一個女演員的近景,你看到她憋了 10 秒還哭不出來,你肯定就劃走了,你的時間是很寶貴的。" 王亮說。
/ 到底什麽是 " 爽 "? /
豎屏短劇世界裏,主打的就是一個 " 白日做夢 "。
點開一部 2 分鍾的小短劇,很快會被離地八百尺的懸浮劇情所吸引。
首先,片名不能是《狂飙》《知否》這樣過于含蓄的名字,得直給,比如《離婚後被三個大佬哥哥寵上天》《女總裁的神級保镖》這樣的。其次,主角得是楊千金、顧首富,身價資産最好以億爲單位,動辄 " 給你一億零花錢 "," 霸總無理由寵我 "。
" 我們就是給用戶提供情緒價值的。" 短劇導演王亮說。
短劇的核心是一切得從用戶視角出發。
據《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 》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短視頻用戶規模達 10.12 億,其中有過半數在近半年内看過 3 分鍾以内的微短劇、泡面番等,且用戶年紀在 19 歲以下的比例超過五成。
一組更新的數字,根據字節跳動監測,以小程序短劇爲主的付費短劇年充值流水達 180 多億元。而 2023 年整個短劇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 200 億元,相當于 2022 年國内電影票房的 66% 。
豎屏短劇的盈利模式目前比較成熟,除一小部分收入來源于廣告之外,大部分收入源于用戶付費購買劇集。"《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24 小時充值破 2000 萬 ""《無雙》上線 48 小時投放破 5500 萬 " 等多部爆款短劇的市場表現,證明用戶付費是高效可行的盈利模式。
情緒 PPT,編劇夏夏更喜歡用這個字眼來描述短劇的創作邏輯。" 每一張 PPT 上下情節不太連貫都 OK。隻要你每一張畫面把讀者的那個點給他戳到,讓他生氣、發怒、激動、痛哭就可以了。"
在做了一年劇本以後,夏夏摸準了豎屏短劇的 " 爽點 ",男頻短劇必須撒錢,女頻短劇一定有霸總無腦寵。
最經典的梗就是男子聚會顯窮酸被嘲諷,結果下到地庫打開一輛蘭博基尼,衆人給跪下。
反轉是劇情的爽點,也是一整部劇的付費卡點。
當用戶看到快要反轉的時候,平台設置一個付費卡點,讓用戶花錢充值解鎖才能繼續觀看。
最早的時候一個付費卡點就夠了。但是随着内容同質化顯現,短劇延伸出了二卡、三卡,得一直有個 " 鈎子 " 在勾着用戶。用戶一關一關地充值解鎖就産生了留存率問題。當留存率低的時候,編劇還要不斷叠代爽點,及時做出調整。
觀衆不喜歡看主角受委屈,被侮辱,主角最好一出場馬上就撒錢;女頻劇裏,剛一個耳光打過女主,女主老公必須立馬兩個耳光還回去。過一會兒女反派又來打耳光,女主老公再打回去,來來回回打耳光就能打 100 集。
" 短劇劇本沒有深層邏輯,就是不停反轉就可以了。畢竟,用戶就喜歡看這個狀态,他們也不太關心你這個劇情邏輯 ",夏夏說。制式化的标準在漸漸形成,極端的時候,甲方收稿會有明确的要求,在 3 到 5 集内的最低反轉數量。
有的時候,夏夏編着編着也蒙了:到底什麽是 " 爽 "?
單一的内容标準,勢必将豎屏短劇引入劇情荒誕離譜、粗制濫造的窠臼。
尤其在劇本環節,編劇創作的核心要緊緊圍繞觀衆的 " 理解成本 ",不得不舍棄傳統劇本的叙事邏輯。
一般的劇本講究多線叙事,但是短劇的要求就是隻講一條故事線,用戶的理解成本最低," 寫多了他會覺得亂,理解不了他就不看了。" 夏夏說,短劇用戶比較 " 下沉 ",直白地說就是 " 文化水平不高 "。
拍戲的人也比較下沉。
所以,劇本台詞不能超過 3 行,再長就得拆分,即便如此,演員還是能冒出很多錯别字,各種找不到重音。
夏夏覺得,這簡直匪夷所思。
/ " 這已經不是降維打擊了,是降智 " /
幾乎所有傳統影視劇從業者進入短劇初期,都經曆過一段内耗。
有人在小紅書上問:看短劇會不會變傻?
有個年輕的編劇答道:" 看短劇不知道會不會變傻,但是寫短劇會的。"
創作短劇最先受損的就是她的專業,編劇梁琪吐槽道,學了七年影視專業,第一次有人跟她說寫劇本不需要邏輯," 人物動機啥的,不能細想,細想一個字也寫不下去。"
有的傳統編劇站在岸邊遲遲沒有下水,因爲他們内心也有類似的糾結," 一個 80 分的編劇,你讓他寫到 100 分挺難的,但是你要讓他寫到 30 分,更難。"
▲甜寵短劇劇照
被震碎的還有編劇的三觀,這是令梁琪最痛苦的地方。
在女性越來越倡導獨立自主的當下,短劇卻充斥着大量男性視角。" 女頻劇裏男的永遠比女的要厲害,身份高,能力強,幫她解決問題。" 有一些虐戀題材,男的使勁虐," 把女的弄殘,弄死她爹,讓她流産,還要擦邊搞色情,然後這女的還要愛這個男的。"
費解,實在費解。
寫第一個劇本的時候,梁琪痛苦了很久,她想過爲什麽?但問就是 " 人家就這麽設定的 "。後來,她決定先不寫了,等虐戀題材過勁兒了再寫。
這已經不是降維打擊的問題了,是降智,夏夏覺得。
在創作男頻劇的情節時,開頭要設置懸念,隐藏男主神豪的真實身份," 我們正常覺得前面一兩集他隐藏身份裝一裝就完了,第三集把身份揭開," 但在短劇裏不行,一定要拖到第 100 集,即便這個人已經露出無數線索,也要在每次身份被揭穿的前一刻用一句非常拙劣的理由搪塞過去,甚至直接說," 诶,那個不是我。" 然後所有觀衆宛若失智,認爲他就還是那個窮小子。
" 太拙劣了 ",夏夏又強調了一遍。
以至于每次公司要求編劇集體拉片的時候,她都全身抗拒。
夏夏的媽媽知道女兒一直在做短劇編劇,想看看女兒的作品。夏夏推脫了幾次,遲遲沒給媽媽看。過了一段時間,媽媽又來問,她就把她剛上線的一部戰神題材的短劇給她看,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媽媽看完 " 全程沉默 "。
如果說,編劇背叛的是自己的智商,那演員還需要賠上自己的身體。
爲了迎合短劇的男性視角,擦邊黃暴成了短劇的佐料。
當然,擦邊都是女配來擦,女主是不用擦的。
美琳便是其中之一。在那個 " 三天不讓卸妝 " 的劇組,導演發給她一條低胸吊帶和黑色高跟鞋,讓她演 " 女囚犯 "。爲了擦邊吸引眼球,導演還會在現場給她加親密戲。美琳不同意。導演的老婆,也是片場的執行導演給她做思想工作:" 搞藝術嘛,總要邁出這一步。"
▲某短劇拍攝現場
當然,美琳并不是每次都有擦邊的機會。有時候面試也會被拒," 導演的要求就是身材要性感,可是他們覺得我身材太幹癟了,不吸引人。"
剛拍短劇時,美琳還充了 200 元看自己的短劇,後來,她自己不看,也不想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在拍短劇," 橫屏影視劇我還會發朋友圈四處宣傳一下,短劇我從來不宣傳。"
/ 真是幸福的煩惱啊 /
跟王亮合作的男演員曾擔心,拍過豎屏以後,就沒有橫屏再找他了。
" 大家都比較擔心自己在做一個很 low 的東西 ",王亮說。而實際上," 你拍了五六年橫屏劇也拍不火自己,也就做個男三男四,還折騰啥?"
王亮最後說服了他的男主角。
相比年輕創作者的 " 内耗 ",導演王亮的内心并沒有十分拉扯。王亮是 70 後,他有着更樸實的價值觀。他承認,自己拿手的豎屏短劇 " 跟藝術不沾邊 "," 再說了,你說抖音有啥藝術價值?"
" 現在人最大的毛病是動不動就談藝術,現在哪兒來那麽多藝術家?現在拍影視劇的,以前就是戲班子,唱戲的能是藝術家嗎?不要動不動就說自己是藝術家。我們頂多就是個工匠,但是匠人要有匠心。"
王亮是學美術出身,原本立志做個畫家,但是長大後發現,畫家是錢堆出來的," 那得家裏有礦," 這對于工薪家庭出身的王亮而言 " 不現實 "。
入局豎屏短劇也沒什麽高尚的理由。" 還不是因爲沒飯吃?" 王亮說。
疫情三年對影視行業的影響非常大,很多廣告公司都在苟延殘喘,大家都沒活兒幹,隻能一股腦兒往豎屏短劇這邊轉," 現在市場其實很不好,大家都在搶飯碗,一線演員都在搶着拍網劇,小演員哪有空間?" 他繼續反問道," 你讓他爲了藝術餓死嗎?"
那肯定還是得找出路。
作爲豎屏短劇的早期入局者,王亮精準地踩到了行業爆發點。
一年多内,王亮已經拍攝完成十多部豎屏短劇。他的團隊保持着 90% 的爆款率。第一部制作成本僅 30 萬的短劇收獲票房破 5000 萬,"5000 萬啊,當時是個天文數字。"
但制作成本也随着演員片酬的飛升而水漲船高,現在他制作一部短劇的成本已經飙升至 60 到 100 萬。
▲平台上線的甜寵短劇
豎屏短劇裏的一哥也誕生了,一個跟王亮合作過十多部短劇的 95 後演員,曾經片酬一天幾千,現在一部短劇幾十萬,抖音粉絲也從 0 漲到了 100 多萬,而這前後不過半年時間。
王亮也在一年内組建起了 40 多人的拍攝團隊,有自己的編劇、攝影和後期整套班底,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一名曾經的劇本殺 DM,今年 6 月到橫店拍戲,發現很多劇組都在籌備短劇,于是便主動試水。5 個月來,她已經拍了 11 部短劇,最初一天 500 的片酬在半年内翻了近 10 倍,扮演的角色也從跑龍套變成了大女主。哪怕一天拍 20 個小時,她也根本拍不過來。真是幸福的煩惱啊。
豎屏短劇無疑已經成爲了橫店草根的一種飛升通道,巨大的利益旋渦将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人吸引過來。
有曾經的群演拉起班組成了短劇導演,也有原本做服裝信息流廣告的小老闆,每天在短劇行業群裏吆喝着 " 收劇本 ",并熱情地邀請業内人士到他的辦公室 " 聚聚 "。爲了在網絡上搶占話語權,他火速起了一個新的視頻号,搖身一變成了 " 短劇行業觀察者 ",6 天發了 15 條小視頻,并表示,希望 " 能爲短劇行業多做貢獻 "。
/ 蹦跶不了一年? /
豎屏短劇憑借 "1 周拍完,8 天破億,10 天暴富 " 的 " 财富故事 " 吸引了大量掘金者。但目前已知的是,短劇賽道雖然有利可圖,但遠談不上暴利。
豎屏短劇的制作成本隻是短劇成本中的一小部分,更大的支出是在平台投流。據業内人士估計,買量成本甚至要占總票房的 80% 到 90%。涉足短劇 APP 開發的雪峰佐證了這種說法。在他看來,ROI 到 1.2 短劇才有的賺,短劇平台才會繼續投流買量,而短劇賽道最大的赢家,其實是抖音快手百度等平台。
" 一部短劇的火爆一方面要有優秀的制作,一方面也要靠強大的投流能力 ",雪峰說。所以,豎屏短劇本質上跟内容關系不大,更準确地說,它是個典型的互聯網産品。
同時,任何一個行業都遵循着 " 二八定律 ",爆款産品隻是少數。頭部短劇平台之一九州文化原本做網文分銷,如今也成爲短劇賽道的佼佼者。該公司曾公開過一組數據——平台每月上新的短劇數量在五六十部,但旗下短劇有 70% 左右能保本,其中爆款率 10%-15%,撲街率 30%,而這 30% 中有 10% 爲純虧損。
但是,躍躍欲試的雪峰認爲,短劇至少是一個增長行業,還有機會,并且短劇行業很難出現壟斷," 目前看它的整個生态也比較健康。"
▲熱門短劇《黑蓮花上位手冊》被下架
但美琳卻并不看好。作爲内容制作的最底層,她直觀感知的都是短劇的低俗和團隊的不專業,她更相信豎屏短劇 " 蹦跶不了一年 "。
而梁琪和夏夏作爲試水短劇的傳統編劇,則更希望短劇向精品化過渡。" 随着看短劇的人越來越多,吸引資本入局盤活,劇的質量肯定也會逐漸往上走。"" 沒有人喜歡一直寫‘你打我一巴掌,我扇你一耳光’這種劇本。"
混亂的掘金旋渦在 11 月 15 日突然迎來廣電總局的一紙監管通知,稱将再次開展爲期一個月的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包括制定内容審核細則、推動網絡微短劇 App 和 " 小程序 " 納入日常機構管理、建立小程序 " 黑名單 " 機制等,并下線包含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内容的微短劇。
靴子終于落地。這對王亮來說,并不意外。他準備繼續走 " 甜寵 " 路線,相對激烈的戰神、虐戀劇情則盡量不碰。
16 日,微信、抖音、快手三大短視頻平台迅速反應,紛紛下架了一批違規微短劇。抖音此輪整治力度最大,近期累計下架違規微短劇 119 部,處置違規推廣微短劇的抖音賬号 1188 個。
梁琪覺得,監管降臨後,短劇更有利于傳統影視工作者入場。她希望有機會探索像正規影視劇一樣的内容匹配一兩分鍾的形式,所以她覺得 " 錢 " 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看到了留給傳統影視人的機會窗口。
導演王亮卻對此保持謹慎樂觀。他也不知道小程序微短劇能走多遠," 現在很多事情第一年起來,第二年風口,到第三年沒了。"
但作爲一個手藝人,他又相信,雖然形式玩法多種多樣,但内容本身是不會死的。自己能做的就是利用現在當下的風口發展自己,盡量延長内容的生命線。
他也奉勸自己一手捧起來的短劇演員 " 千萬要冷靜 "。" 才半年時間不要飄了," 王亮始終保持清醒,他明白隻有作品好才有後面所有的一切,倘若半路開小差,名利可能來得快,去得也快。
(應受訪者要求,除雪峰外,文中人物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