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行駕道
同樣是一輛車,行進在城市和在農村,在街道和省道,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驗。
2023 年,中國每賣出 10 輛車,就有 3.5 輛是新能源車,其中 2.3 輛是純電車。
正如中國的城鄉差異,絕大多數純電車都賣給了城市。據乘聯會數據,截至 2023 年 3 月,純電乘用車在縣鄉地區的滲透率爲 16%,隻有全國整體滲透率的一半。其中,它們中許多是被稱爲 " 剁椒魚頭 "" 老頭樂 ",車長一般不超過 4 米的 A0、A00 級純電車。
把一輛大型純電車(A 級以上)開回農村,從駕駛上來說非常簡單,和燃油車沒什麽區别,隻需把加油換成了充電。
把一輛大型純電車開回農村,也沒那麽簡單,充電需要排隊,跑高速需要時不時注意續航裏程的數字跳動,得嚴格規劃沿途的充電,回到家後如何充電也是個問題。
最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但在廣大農村地區,開一輛家庭純電車依然不多見。
2024 年春節,跨越幾千公裏,開一輛純電車回農村是種什麽樣的體驗?
回家:長途 + 寒冷,電動車的死穴
阿正的旅途從廣州開始,終點在湖北随州的農村,全程超過 1100 公裏,有三條高速直達随州——許廣高速、京港澳高速和武深高速。
一個人回家沒有太多要準備的東西,陪伴整個旅程的是一輛新勢力的純電轎車——去年 10 月購入,彼時車市價格戰正酣,得以優惠 2 萬元,最終 25 萬元落地。在車企的宣傳中,這輛車的純電續航超過 700 公裏。
這是阿正第一次真正開純電車跑長途高速,在此之前他對純電車跑高速的 " 拉垮 " 早已有所耳聞,網上有車媒評測說這款車的高速續航在 480 公裏左右,相當于打 7 折。
他覺得,隻要能跑 400 公裏都能接受。這樣的話,全程 1100 多公裏最少隻用充兩次電,把充電時間控制在 2 個小時以内的話,一天之内應該能到家。如果低于這個數字,就要做好充三次電,且要過夜的準備。
雖然是第一次開純電車跑高速,但他早就看過各種節假日電車充電的各種段子了,他不希望自己變成裏面的新素材。
對阿正來說,開純電車回家其實是兩個問題:爲什麽買純電車?爲什麽非要把它開回家?
買純電車當然是因爲喜歡,阿正三十出頭,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平常喜歡搗鼓數碼産品。在他看來,現在新勢力的純電車已經和燃油車不在一個時代,電車無論是智能化還是駕駛感受,都遠勝油車。電車續航雖然是個問題,但是他一年也隻春節回去一趟,就算不方便忍一忍就過去了,其他時候基本都是省内跑跑,700 公裏續航完全夠用。
阿正跟家裏人說過,有反對,也有說尊重他的想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買電車。
至于爲什麽要開回去就很簡單了。老家那邊把買車視作一件家庭大事,誰家買車了,村裏親戚朋友會去家門口放鞭炮慶祝,場面僅次于結婚、起新房等喜事。這輛車是阿正家的第一輛小轎車,他也想讓家裏人開心開心。
再就是,車輛有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即使跑高速也能讓他省心很多。
1 月 20 日,早上 8 點阿正從廣州出發,他特意記下了前一百公裏的電耗,100KM 左右的速度,百公裏電耗 18kWh 左右。車輛的電池包是 86 度,以此估算,剛好跑 400 公裏後充電應該沒有問題。
出發前他就規劃好了充電站,也是按 400 公裏充一次電計算的。
盡管還沒到春運(2024 年春運從 1 月 26 日至 3 月 5 日),路上的車流已經不少,綠牌車也很多,但純電車似乎不多。
在第一個充電站,阿正非常順暢地充上了電,但充電樁隻有 80KW,1.53 元 / 度,車輛充了一個小時,電量從 14% 充至 95%。
當快到達計劃中的第二個充電站時,阿正發現車子的電耗似乎在增加,百公裏電耗從 18kWh 變成了 21kWh 上下。不過,由于在上一個充電站充得比較滿了,而且增加的電耗也還能接受,所以他沒有改變 400 公裏充一次電的計劃。
等到達第二個充電站時,阿正馬上明白了原因——一下車他就凍得發抖。
阿正忽視了一點:氣溫。他是從廣州出發,一路向北,現在已經到了湖北監利市,而且很不幸地趕上了寒潮,監利當地氣溫已經降到了 0 度左右,而他從廣州出發時當地還有二十幾度。
他知道電池包在低溫環境下容量會衰減得更快,也知道空調耗電會猛增,但沒想到感受這麽直接,尤其是發生在一天之内。
第二個充電站車輛稍多,阿正排了将近半個小時的隊,因爲怕低溫會繼續增加電耗,所以這一次他把車子充滿了電,花了一個多小時。他說,如果現在是春運的話,可能得排一兩個小時了,幸好有所預料,早點出發了。
最後一段路程隻剩下不到 300 公裏,最後到家時已是晚上十一點多,全程用時近 15 小時。
在農村開電車:偏見與羨豔,擁擠與不便
比起一千多公裏的旅程,讓親戚朋友接受 " 在農村開電車 " 這件事可能更有挑戰性。
到家後,随州當地氣溫已經降至零下,并且家裏沒有裝充電樁,他隻能用排插從家裏拉了根線。但充電速度極慢,直到第二天下午車子才充滿電,花了十多個小時。
其間,有親戚朋友來放鞭炮慶祝,順便看看新車。他至少給不下十個人解釋爲什麽要買輛電車,開回來方不方便?以後要怎麽充電?以及電池容量衰減、電池自燃,保不保值等等。
有人說他有個性,敢買電車;有人說他被忽悠了,充電的地方都沒有,竟然敢買了電車;也有人說," 你這買的啥牌子啊,沒見過 "" 二十幾萬買個國産車,人傻錢多啊 "。阿正爸媽也偶爾在旁附和," 我們也是這麽說,他就是不聽 "。
無論是偏見還是羨豔,贊美還是質疑,總結下來一句話就是,在農村買電車需要勇氣。
但是,有一點大家達成了共識,每個人看到車說的第一句話基本都是:" 這車真帥 "。作爲一款轎跑風格的純電轎車,外觀也是阿正心動的原因之一。
關于充電,他目前還沒有安裝家充的打算,主要是因爲在家的時間不長,最多不超過一個月,再就是親戚朋友都在周邊,不需要跑長途,平常在家充一晚上基本夠用了。
充滿電後,阿正特意讓爸媽感受了一下車子的座椅按 摩、語音控制、電動尾門等等新功能,看着他們一邊說話控制車輛,一邊開心地笑,阿正更加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在老家這幾天,讓阿正感到最不便的反而不是車的電動屬性,而是所有車都面臨的難題——怎麽這麽堵?以及,哪裏能停車?
這幾年,村裏幾乎每家每戶都買了車,年底大家基本都會開車回去,村裏還好,到處都是空地,停幾輛車沒什麽影響。但春節的縣城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 " 鲱魚罐頭 ",人在擠,車也在擠,去城裏的路上堵車也是常有的事。
" 最難的就是到了城裏,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停車場爆滿,路邊能停的不能停的都停着車,尤其是菜市場、超市和醫院附近,又堵又找不到停車位 "。阿正說,有幾次,他也不得不違停一會兒。
阿正說,在農村開電動車沒他想象得那麽奇怪,除了有親戚朋友到訪,寒暄時提一嘴,大部分時候這輛車的 " 電動屬性 " 并不突出。他唯一不太滿意的是,這幾天氣溫極低,雨雪天氣晚上最低氣溫達到零下 9 度,車子充電更慢,續航也更差了,百公裏電耗大概增加了 4、5 度電。
家裏用車時間不定,時不時要跑幾趟,所以現在隻要開車去城裏,他都會找有充電樁的地方停車,快速補電。但縣城裏的充電樁數量也不多,而且如果沒有專人管理,甚至會有油車停在充電位。
阿正說,他暫時還沒有在老家長久工作生活的打算,這些問題、不方便,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總結:把電車開回家,比 " 在農村開電車 " 更難
在農村開電車,沒有想得那麽簡單,但也沒那麽難。簡單的地方在于,開電車和開油車并沒有本質區别,除了虛虛實實的 " 面子 ",它們都是把人和物從一個地點運送到另一個地點的工具。
把隻需幾分鍾的 " 加油 ",換成以小時計量的 " 充電 " 确實有點膈應,也沒有那麽不能接受。當然,前提是明确自己的用途和使用環境,别一拍腦袋就把車開回去了。
阿正說,最難的是說服自己這輛車能夠跨越一千多公裏,不出岔子回到老家。實際旅途其實比他預想的要順利許多。
阿正也總結了這次的回村經驗,首先回去要早,趁春運還沒開始,路上人流、車流都還不是最多的時候。但他的返程日期是大年初七,這個時間是車流最大的節點,他覺得返程體驗大概不會太好。
前不久,綜合運輸春運工作專班副組長、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表示,預計 2024 年春運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将達到 90 億人次,其中自駕出行的客流大概有 72 億人次。他還表示,春運期間鐵路、公路、民航等傳統運輸占 20%,其餘 80% 将是自駕車出行。
" 人潮洶湧 ",幾乎是阿正返程路上注定躲不掉的一幕。
現在他還擔心天氣,回家的時候運氣好,還隻是寒潮的第一天,氣溫還沒特别低。如果返程那幾天又是寒潮,車輛的續航恐怕還得縮水,沿途可能要充三四次電。這是他之前沒有想過的,但現在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就目前來說,農村地區家用大型電動車依然不常見,對電動車的接受度也還有限,談起電動車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網約車、五菱宏光 EV mini、" 老頭樂 " 等等。造車新勢力的品牌認知也比較低,很多人甚至沒聽過蔚來、小鵬、理想。此外,不少人對電動車依然抱有價格貴、容易自燃、續航差、換電池貴等偏見。
最大的硬性困難是充電樁,縣城裏充電站數量稀少,且占位情況嚴重。村裏就更不用說了,基本隻能靠家裏排插的 " 涓涓細流 "。
總的來說,電動車還遠遠做不到油車随開随走,而電動車所謂的智能化、智能駕駛等等,在農村的複雜道路環境面前,隻能算個添頭,遠遠算不上解決什麽痛點。
如果你也要想把一輛電車開回家過年,那得有充分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