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新知
華爲是不甘心做老三的。
5 年前的夏天,鴻蒙 OS 正式發布," 套殼安卓 "、" 換皮 EMUI" 的質疑聲不斷。直到次年 9 月,HarmonyOS 2.0 的更新,才讓大衆逐漸改觀。
質變姗姗來遲。去年 8 月,HarmonyOS 4.0 版本發布的同時 Harmony NEXT 官宣," 純血鴻蒙 "、" 原生鴻蒙 " 成了新的期待。
2024 開年,華爲常務董事餘承東發布全員信,強調要加速原生鴻蒙應用建設,同時鴻蒙生态千帆啓航儀式在 9 大城市會場舉辦,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之勢,昭示着今年将是鴻蒙生态最重要的一年。
替代安卓、超越 iOS,站穩腳跟之後的鴻蒙,能用純血版爲智能硬件領域帶來多少新意?又會對華爲乃至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鴻蒙元年裏的其他友商該當如何應對?
原生鴻蒙織起 " 朋友網 "
對于所有系統來說,兼容基于其他系統打造的應用軟件,隻是過渡期的務實選擇,不能發揮系統的真正潛力,鴻蒙也不例外。
要想建立起鴻蒙系統的獨立生态,需要布局專爲鴻蒙開發的原生應用,提供更爲流暢、穩定、高效的用戶體驗,這也可以進一步提升操作系統的控制力和競争力。
讓鴻蒙趕上的是,移動互聯網紅利見頂,各平台用戶增長乏力,不得不開辟新的市場。而華爲的王者歸來,又處在逆勢增長階段,鴻蒙這塊土地足夠肥沃,自然能夠吸引到不少橄榄枝。甚至華爲爲鼓勵原生應用開發,還會對鴻蒙版 App 給予流量扶持。誰做得早,誰就可能獲得競争優勢。
去年 10 月以後,每周華爲都會宣布新的主流應用啓動鴻蒙原生開發,從阿裏系的釘釘、支付寶,到搜狐、新浪、360,再到麥當勞、愛奇藝、京東等等,短短兩月時間内,就有超百家頭部互聯網應用廠商牽手鴻蒙。
鴻蒙生态初步解決了此前被廣爲诟病的 " 南北向 " 應用、芯片配套缺乏的問題,終于得以在 iOS、安卓之外立足。
除了用戶生态側,開源鴻蒙也有動作。今年元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發布了開源鴻蒙 OpenHarmony 4.1 Beta1 版本代碼,該版本開始提供首批 API Level 11 接口。
API 接口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基礎應用接口,被應用于幾乎所有的網站、應用、軟件等信息化工具之中。因此,開源鴻蒙此舉意味着開發門檻将會進一步降低,進而會使鴻蒙應用尤其是一些小工具類型的應用大規模出現。
鴻蒙系統還得到了來自高校、開發者方面的助力。據了解,目前多家高校已經設立鴻蒙班,開展鴻蒙系統相關課程,鴻蒙生态開發者已經超過 200 萬,社區共建者超過 6200 名,貢獻代碼量已經超過 1 億行,相關生态正在迅速布局。
而有了這些鋪墊,2024 年就有大可能迎來一大波鴻蒙生态應用的爆發。此前有消息顯示,PC 端的鴻蒙操作系統也已經接近完成,還有網友曬出了鴻蒙系統的測試使用圖,并表示 PC 鴻蒙将會擁有不亞于蘋果 macOS 的流暢度,還能與華爲其他設備打通,實現多屏協同。
鴻蒙發展至今," 非自研 "、" 套殼 " 的聲音幾乎消失殆盡,使用自研純血内核,構建區别 iOS 和安卓的自有生态也成了華爲的核心目标之一。但獨木難成林,生态建設非一日之功,鴻蒙的起步才算剛剛開始。
一家互聯網企業的鴻蒙開發負責人向「科技新知」表示," 以華爲的投入,四五年時間基于 Linux 内核打造一套操作系統,問題不大。但研發隻是邁出了操作系統的第一步,打造生态才是最難的,個人開發者願不願意加入,企業願不願意搭一套班子,用戶體驗怎麽樣,下遊有沒有足夠的市場規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應用生态才是最難的。"
第一步易,第二步難
2022 年 5 月,鴻蒙之父王成錄離任華爲。之後被外界所忽略的變化是,鴻蒙的目标似乎不是替代安卓,成爲新的行業級開放平台,而是塑造華爲自己的一個端到端的系統,像蘋果那樣成爲軟件硬件一體化的産品公司。
前不久 TechInsights 發布了一項預測,2024 年起鴻蒙将會成爲中國市場上第二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依據是 2023 年蘋果 iPhone 的銷量約爲 4500 萬台左右,而華爲手機的銷量約爲 3000 萬台。
鴻蒙超越 iOS 指日可待,顯然有些過于樂觀。這個标準的複雜之處在于存量用戶。蘋果幾乎整個商業模式都基于一套 OS 系統,無論 Mac、iPhone、AppleWatch 等等,軟硬件的長期沉澱早已使其成爲一艘萬噸航母,鴻蒙生态想要短時間内完成從舢闆到大船的進化,還要尊重客觀現實。
此外,對于其他手機廠商來說,本身對華爲也有所防範。華爲考慮到自己的硬件産品,并沒有百分之百将鴻蒙操作系統的能力開放出來,仍保留了一些核心競争力。畢竟放出來的代碼越多,意味着其他廠家上車的難度就越小。
一位華爲開發者表示,目前華爲捐獻的代碼量占整個代碼量的 90%。最核心的代碼、新版本的發布,每個版本的技術特性基本還是華爲說了算。
國内市場很多與生态場景相關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平台系統,美的、格力、海爾、百度等等,這些在場景落地上本就擁有大量用戶基礎的企業,也很難輕易放手。
大部分用戶 95% 的日常需求基本都能在 Top1000 的應用中得到滿足,但剩下 5% 的需求,則需要數百萬的開發者和應用來支撐。
至于一些腰部以及小衆廠商是否願意融入鴻蒙生态,主要取決于兩個核心驅動力:廠商需要仔細權衡成本和收益,确保經濟上的可行性。這包括公司組建專業團隊、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原生應用的開發,并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終端用戶來承接這些應用。其次,廠商會關注這套系統能夠應用到多少場景,以及是否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移動應用開發中面臨的一些常見挑戰。
一位安卓開發工程師就表示:" 目前,不太可能有大量公司會投入巨量資源去進行 HarmonyOS NEXT 的開發,至少現階段是這樣。對于開放者來說,足夠的用戶和商業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事實也是如此,在去年 9 月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啓動前,就曾有過一波鴻蒙開發潮。2021 年 Harmony OS 2.0 正式登陸手機平台後,包括微博、小紅書等均開發了鴻蒙版。但根據後續跟蹤反饋,這些應用的更新周期有時長達 1 個月以上,有些甚至已停更半年。但同時期,安卓和 iOS 版則依然保持着一到兩周的更新節奏。
另外一些開發者也直言,一些大版本更新基本也都是優先安卓和 iOS 版,然後才會考慮是否适配鴻蒙。此前兩年多的時間裏,對于鴻蒙系統的更新,絕大部分更新都是修複 bug,或者爲應用接入華爲新增的 API 或新特性,很少有大版本的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宣布開發鴻蒙原生應用的廠商大多是以合作的形式,例如釘釘啓動鴻蒙原生開發時,官方稱之爲 " 鴻蒙合作簽約兼釘釘鴻蒙原生應用開發啓動儀式 "、" 阿裏旗下釘釘宣布與華爲達成鴻蒙合作 "。這意味着,開發行爲是以公司層面的合作爲主,存在一些有形或無形利益上的置換。
而在安卓和 iOS 平台,開發者幾乎都是主動開發、自主運維,鮮少出現 " 某某企業與谷歌 / 蘋果達成合作開發事項 " 的例子。這也從側面體現出,鴻蒙目前對開發者的吸引力還相對有限。
坦白來講,作爲一個産品 " 生态 ",鴻蒙也剛剛解決了 " 能用 " 問題。而從 " 能用 " 到 " 好用 ",這之間的距離仍然相當長。所以對華爲來說,鴻蒙目前邁出的隻是第一步,不過行業裏的其他友商,也需要盡快找到應對之道。
搶量,搶爆款
站在行業角度,無論是什麽系統,最終拼的還是爆款應用和終端出貨,這也是其他廠商的機會。
鴻蒙的成功不僅僅是引入微信、小紅書、網易這種成功大開發者,更需要 AI 背景下的颠覆者、革命者。
事實上,大模型全面爆發,手機廠商和芯片公司也找到了内卷的新方向——把 AI 大模型植入手機。去年下半年,從國内的華米 OV,到海外的三星,都緊鑼密鼓地亮出了 AI 大模型。并且從各家的發布會上也可以看到,AI 大模型和新 OS 的發布往往相伴而行。
vivo 的藍心大模型和藍河 OS,小米的自研大模型與澎湃 OS,榮耀的自研端側大模型與 MagicOS 8.0, 雖然消費者層面的感受還是 " 雷聲大雨點小 ",但在「科技新知」看來,這是一個确定性的趨勢且市場潛力巨大。
另外站在消費者角度,手機廠商最重要的不是去選擇自研或者合作、參數大或小的 AI 大模型,而是選擇真正設計好大模型在終端落地的産品和場景。
目前從這方面來看,各個廠商其實還處在同一起跑線。
一個變化明顯的細節是,此前手機廠商的 " 操作系統 ",更多是針對智能手機産品的,例如小米的 MIUI、vivo 的 OriginOS、OPPO 的 ColorOS、榮耀的 MagicOS 等。2023 年以來,各家發布的新系統,更多會隐去 " 操作 " 二字。
看起來比較混亂,但實際上廠商們在做的是自家生态内産品的打通、聯動,強化協同場景下的産品體驗,實現服務的流轉和跨設備閉環,以此增強自身與蘋果 iOS 生态以及鴻蒙生态之間的競争力。
" 服務流轉、跨設備協同 ",已經成爲了各家廠商發布會上都不會缺席的高頻熱詞。
但目前的格局是小米發力最早、布局最廣,華爲的鴻蒙近年動作不小且乘上了哀兵必勝之勢,OPPO 和 vivo 也都在做着小踏步的嘗試。
通過自身閉環生态,可以幫助手機廠商們打開智能手機以外的更多營收增長曲線,将用戶留住。不過這也十分考驗廠商構建 AIoT 産品的規劃實力。
另外,純血鴻蒙的叠代也意味着華爲手機的全球化會更艱難。
海外消費者對于 GMS 服務的依賴很大,與谷歌隔離的新系統難以獲得更多生存空間。一位 IDC 高級分析師認爲,不兼容安卓的鴻蒙,大體會遵循先國内、後國外的發展路徑,先物聯網設備再智能手機的發展策略,并且應該會逐步過渡。
但外界的關切是,不兼容安卓的鴻蒙系統,在海外會成爲一座孤島嗎?如何解決就要看華爲對全球開發者的扶持力度,但這顯然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2024 年的智能終端市場必然會是充滿不确定性的一年,但可以确定的是,聚焦在硬核技術創新和生态方面的較量會愈發激烈,其中以 AI 大模型爲主的新應用、新服務,将成爲争奪重點。而在這個過程中,各個玩家都有不能輸、不會輸的理由。
鴻蒙當然不想做第三,但不想做第三的也不隻鴻蒙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