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混動的話語權,不在油混手中。
作者丨王小西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靳鵬輝
曾經的日系普混(就是油混 HEV),是中國自主車企的噩夢。豐田的無敵油混仿佛《倚天屠龍記》中的光明頂,是阻擋在自主品牌前面的一座大山。
不過,自從第二代插混 PHEV 出世,我們忽然發現,油混 " 不香 " 了。在電動技術越來越成熟的當下,PHEV 大放異彩,并且占據 C 位,甚至奇瑞汽車還宣告 " 燃油決定生存,插混決定生死,純電決定未來。" 這裏面,已經沒有油混的位置。
而且,按照目前動力性能和基礎設施的發展,油混車型當初的節能意義在快速衰減,進入生命周期末期的速度在加快。比如,廣汽傳祺的 GS8 雙擎混動才出沒多久,據說下一代已經要換成插混了(GMC 系統?)。
那麽,既然插電混動技術具有可油可電、超長續航、經濟節能等優勢,已成爲新能源行業的重要技術路線之一,如今油混的意義在哪裏呢?在 PHEV 逐漸占據話語權的面前,油混正在變得風中淩亂。
碳中和 " 撐 " 插混
整個國内的混動市場,在近兩年時間裏已經成爲插電混動的天下。相反,油混上半年的增速明顯放緩。
通過乘聯會數據,我們看到,上半年油混車型的總銷量僅爲 35.2 萬輛,以 2022 年全年 78.4 萬輛銷量來算,已止步不前并且開始退縮。相反,插混的累計銷量已經達到了油混銷量的 2.9 倍。
而從油混主力日系的整體情況來看,上半年的銷量數據明顯不樂觀。日系除了豐田保持微跌外,本田和日産的跌幅都超過 20%。電動化技術缺失的馬自達,更是跌幅近 50%。
在混合動力方面,自主品牌目前的吉利雷神動力、奇瑞鲲鵬動力、長城 Hi4、廣汽钜浪動力、東風馬赫動力和長安智電 iDD 等,已經成建制地開始攻城拔寨。以比亞迪 DM-i 爲代表的混動車型,有着較高的市場熱度和市場占有率,并且動了大衆、豐田、日産和本田等合資品牌的奶酪。
新能源賽道上,日系主要是油混爲主。而其油混車型的标杆,卡羅拉雙擎和雷淩雙擎的銷量,也在 PHEV 車型和增程車型的進擊下,增勢不再。而且,在 10~20 萬元區間,PHEV 已經是絕對的霸主。油混在這個領域是沒法跟 PHEV 競争的。
以比亞迪的兩款産品秦 PLUS 和宋 PLUS 爲例。根據乘聯會的數據,今年 1~6 月,比亞迪秦 PLUS 累計銷量 21.6 萬輛,這其中 DM-i 車型 14.7 萬輛,占據大半。而宋 PLUS 同樣,宋家族累計 25.9 萬輛中宋 PLUS DM-i 車型就占了 15.5 萬輛。
反過來看,豐田的卡羅拉雙擎上半年 2.8 萬輛,雷淩雙擎 3.68 萬輛,其他的更少,跟 PHEV 相比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了。
再根據一個相關數據,2022 年國内插電混動車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同比增長 136.8%,滲透率從前一年的 2.6% 提升至 6.2%。其中非限購城市插電混動銷量增幅達到 171.1%,市場占比已經從 63.7% 提升至 72.9%。
混動的話語權在誰手上?這已經很明顯了。而且,把油混和插混放在 " 碳中和 " 的大背景下來看,油混實在沒什麽潛力。
有業内專家表示," 從目前調研數據來看,當前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混合動力車主超八成用車場景用電,近兩成爲用油,基本可以滿足中長期汽車産業對于減碳的需求。"
毫無疑問,在 " 碳中和 " 大背景下,受我國能源結構的影響,并且受基礎設施、動力電池技術、電驅動系統技術等各方因素共同影響,像插電混動這樣的針對傳統動力總成技術升級、提高系統效率的方式,成爲減少汽車碳排放的重要舉措。
所以,插混的潛力還相當大。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首席專家李金成先生于第三屆車用動力系統國際高峰論壇也直言," 我們認爲,2045 年之後國内汽車市場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将各占一半。" 這裏面,也沒油混什麽事。
而從能源安全角度來說,每年中國進口大量石油,一旦被 " 卡脖子 ",就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中國大力發展電能,是未來的國家戰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市場電的使用,肯定是比燃油使用更符合 " 碳中和 " 目标的。這也是油混越來越 " 失勢 " 的原因所在。
油和電之戰
論及插混颠覆油混,在于,技術起源的目的及出發點上,HEV 油混與 PHEV 插混就不一樣。
HEV 油混始終是以内燃機爲主,加油也是其唯一補能方式。而 PHEV 的本質,則是爲了解決純電動車 " 續航與補能 " 的問題。随着 100~200 公裏純電續航的 PHEV 相繼推出,充電的優勢就凸顯出來。
相比 HEV 油混,PHEV 插混在城市環境下,依托外接充電能力,配合大電機與大容量電池可完成純電使用。而離開城市環境、處于充電不便的情況下,其又能以 " 加油 " 的内燃機爲主,不管是内燃機直驅還是串聯發電,都是 " 以油替電 " 來彌補充電不便的問題。
曾經 HEV 油混車型有一個優勢 " 不用樁 ",不用擔心充電樁充電的問題。而 PHEV 車型的充電效率與便利性問題,雖說還無法與加油相媲美,有一定程度的 " 焦慮 ",但是,随着國内各地充電基礎設施的鋪開,趨勢所向,沒有焦慮且能耗成本也低的 " 混得好 " 的 HEV 反而正在喪失優勢。
特别是城市短途出行,這種情況下自然是插混車型更 " 省錢 "。畢竟,晚上充個電白天通勤足夠了。而且,既然能充電,何必用油呢?
另外,PHEV 車型通過技術的進化,也已經完美地解決油耗的問題。通過 PHEV 專用發動機和 DHT 混動變速箱的配合,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已經将饋電油耗成功地降到了 5~6L/ 百公裏。比亞迪今年更是宣稱,饋電油耗達到了 3.8L。
所以,HEV 油混曾經能做的,PHEV 現在都能做。而 PHEV 能做的,HEV 卻不能做,因爲始終要加油。
重要的是,除了省油節能,油混并不省錢。不插電帶來的使用便利性,在大幅度降低的電費面前,自然敗下陣來。
一位豐田卡羅拉雙擎車主算過一筆賬。卡羅拉雙擎(油混版)百公裏油費大約爲 31.24 元,而同款的卡羅拉燃油版大約爲 49.7 元。假如同樣一年行駛 1 萬公裏,油費大約爲 3124 元和 4970 元。
假如這位車主總共行駛 10 萬公裏,那麽,10 萬公裏下來能節約油費大約 18460 元。不過,卡羅拉雙擎新車和燃油車版的差價在 3.1 萬元。
換句話說,多出來的 3.1 萬元購車成本,最少要開到 17 萬公裏才能算 " 開回本 "。除了網約車,相信絕大部分人開不到吧?在插混當道的情況下,電費畢竟比油費經濟實惠多了。
就像那句話說的,如果是在 2015 年,大家會覺得豐田 THS 等油混車型是一個非常強勢的技術産品,但在 2023 年的今天,油混技術的話語權已經很弱。對于更多人來說,更主流的中國品牌和混動技術已經在颠覆市場。
所以,說 "HEV 車型沒有充電焦慮 "," 實際全場景下有更低的油耗 ",包括 " 後期維保成本優勢 ",對于 PHEV 來說,都是小問題。
油混的 BUG
油混最大的優勢是節能,而最大的 BUG 是動力偏弱,特别是以功率分流見長的豐田 THS 系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工程學院教授徐向陽講過,從混動變速器的角度來講,行業路線有典型的串聯、并聯,第三是混聯,包括串并聯和功率分流(豐田路線)等四大類。而中國自主品牌經過最近 10 年時間的自主創新和實踐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以串并聯爲主的混動技術路線。
徐教授表示," 我們前期對不同的混動的技術路線,做過一個非常系統全面的對比分析。一個很明确的結論就是,三檔的串并聯混動構型在所有的混動技術路線裏邊,是一個最優的、性能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明确的結論。"
而且,"三檔的串并聯混動變速器,是要明顯要優于功率分流的混動系統,尤其是它覆蓋的速度區域會更廣,适合中國人喜歡跑高速的場景。功率分流的混動變速器,主要是體現在節能,能耗比較好,中低速比較好,但是高速性能的表現以及它的動力性表現,肯定不如三擋的串并聯。"
當然,長安福特近期剛剛上市的新車銳界 L 混動版(也屬于 THS 系統的動力分流),完美地解決了動力問題。其完全不輸 PHEV 插混車型的強悍性能表現,可謂真正的 " 大馬力混動 ",能讓用戶享受到滿電狀态下插混 PHEV 那樣的狂暴動力。
但就算這台 5 米長、兩噸多的大 7 座 SUV 能有 6.31 升的百公裏低油耗,奈何已經錯過了早幾年的最佳上市機會,想靠油混翻身,在串并聯技術路線和純電路線當道的情況下,機會不是太大。
業内曾有一種擔心,PHEV 車型在制造端與後期維保時的硬性成本支出更高,其 " 燃油 " 與 " 純電 " 兩套系統存在 " 互爲累贅 " 問題,但是,随着技術的發展,就算是兩套系統,在自主品牌技術實力成長起來的當下,維護什麽的根本不是問題。
此外,與混動 DHT 變速箱匹配的混動專用發動機還在層出不窮。中國自主品牌的技術正在越來越強。
今年 2 月,東風全新馬赫 1.5T 混動發動機以其最高有效熱效率 45.18%,成爲我國汽車行業首款熱效率認證突破 45% 的混動汽油機。此外,長城汽車首款熱效率超過 45% 的混動專用發動機亦将于今年内推出。
今年 2 月 20 日,吉利汽車新一代雷神電混引擎 BHE15 Plus 也達到了 44.26% 的熱效率。随後,這一成績又被奇瑞汽車所刷新。其以第五代 ACTECO 1.5TGDI 高效混動專用發動機,實現了大于 44.5% 熱效率,且将于今年年内搭載奇瑞集團旗下多款車型上市。
最終,對于如今雙電機、串并聯的混動技術構型來說,既可以是省油的 HEV,也可以是有着大電池的 EV,這種情況下,HEV 也隻能是一小部分消費者的選擇。
一句話,中國消費者根據自己的用車環境和用車需求,選擇當然是油耗低、續航長、動力強、無焦慮的車型,PHEV 是更優選。曾經的 " 東方不敗 " 油混,泯然于 " 無意義 " 則是必然的。插混車型上半年的銷量增長趨勢已經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