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和股市裏的人,開始在這個秋天回歸理性、慢熱的節奏。
文|楊書源 陳雨
編輯| 王 潇
9 月底開始,在這輪萬衆矚目的 " 牛市 " 之中,年輕人是如何理解股市的?
我們采訪了幾位近期在股市裏 " 小賺一筆 " 的股民,卻發現了一個現象——在談及 " 本輪炒股收益 " 時,他們都出奇一緻地平靜。
能讓他們興奮起來的,反倒是講述他們在經曆了這輪市場行情以後,如何調整生活坐标,重新排布家庭資産以及生活的優先級。
" 我們現在對股市未來向好都抱有期待,甚至認爲一個更健康的慢牛要出現了。但這種期待和以前不太一樣了,不是那種把全部家當拴在上頭的狂熱了。" 一位采訪對象說。股市和股市裏的人,開始在這個秋天回歸理性、慢熱的節奏。
在市值最低點,我卻克服了對生活巨大的焦慮感
國慶長假後第一個工作日的上午,新手媽媽周夕夕決定,從股市将剛回本的資金撤走一半。一周後,她将這筆錢投入置換剛需房的首付款。而這套新房,放在一年前,是她 " 根本不能妥協的地段和學區 "。
" 不想和現實妥協 ",這也正是她和愛人在去年下半年,将夫妻倆工作多年所有積蓄投入股市的原因。9 月底那輪大漲之前,她看着這個家庭 " 距離那個目标反方向越跑越遠 "。現在,投入股市的本金還差一點才算回本,但周夕夕卻發現自己最初入市時那種焦慮感消失了。
講述人:周夕夕 年齡:31 歲 職業:咨詢公司産品經理
進軍股市的理由
十一長假的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上午,我和我愛人小顧一直盯着手機裏的股市交易界面。我們已經約定好了,無論今天的大盤戰況如何,都要把剛在股市裏回本的 600 多萬元,拿出 50% 作爲我們置換新房的首付款。
那天,我們都自覺履行了這個約定。從股市裏撤出錢去買房後,我們踏實多了,畢竟房子永遠在那裏,也算 " 落袋爲安 "。
換房是我們迎接即将到來的孩子的方式,也是剛需。我在去年上半年查出懷孕,擺在眼前的難題就是我們在浦東的兩居室不夠住了:算上請一位住家阿姨和父母輪流來幫忙的話,我們起碼要換一個三居室。我極力主張往徐彙、靜安等學區比較好的地段看看,看了以後才知道,我們當時的預算結合還貸能力,很難在那裏買到好的三房戶型。
我們陷入了買房的兩難抉擇——如果在我們小區附近再傾盡所有買一套房子,隻是多了一個房間,生活環境和孩子未來的教育環境都是原地踏步,我總是不甘心。我們決定 " 再咬牙踮起腳夠一夠 "。
我們把實現進階買房的希望訴諸股市。此後将近 1 年時間裏,我和小顧一直在拿這筆準備買房的錢在炒股,其中還包括雙方父母 " 友情贊助 " 的 300 多萬元。我倆作爲有金融專業背景的人,都知道這樣配置資産風險很大,但我們總有些僥幸,覺得自己是 " 操作能力在一般人之上的玩家 "。
與此同時我們在原有的兩居室裏,用環保實木闆材打了很多櫃子,從客廳連通到陽台。這樣暫時能解決孩子出生以後大量的儲物空間需求,也給我們多留一點時間在股市實現資産增值。
從去年夏天開戶開始,我們在股市裏的本金開始一點點往上加。最先注入的一筆投資,是我幾年前從基金裏賺的第一桶金,連本金和利潤,一共是 47 萬元。
2019 年前後,基金投資特别火,隻要是有支付寶賬戶的,幾乎都開通了基金賬戶。當時我和我爸說了投資想法,他立即給了我 20 萬元試水。我爸是老股民了,在他的想法中,學會獨立做投資決定,也算是 " 成年人世界 " 中不可省略的一環。
投資之初,我也跟着别人定投基金,甚至認爲這無非是風險高一點的儲蓄。直到玩基金好幾個月後,我才發現基金的風險也不亞于股市,當時很流行跟着基金經理買基金的軟件,本質就是一次性購買一攬子股票的組合。
我算是運氣很好的,當時我很看好新能源行業的前景,就認準了兩個新能源基金買,不到幾個月市值就翻倍還多了。幾個月後,我把所得基金都賣出了,當時我的 20 萬本金已經到了 46 萬元的市值了,我憑直覺認爲已經賺得過多了。
那次太過于順利的投資經曆,也讓我在進軍股市時有些掉以輕心了。除了我從基金裏取出來的錢以外,當時小顧買的一個金融産品也剛好過了封閉期,他在兩個月内陸續把一百多萬元資金往股市裏轉移了。
小顧在資産管理公司上班,從大學開始炒股,股齡有十幾年了。他當時的炒股邏輯我是認可的,那就是買券商股或者銀行股。一旦有政策杠杆或者其他利好出現,想要拉動整個股市,第一波就會用金融股去拉動,這也是我們在 9 月底普漲的局面裏,能夠比别人更快回本的原因。
最後,我們總計在股市裏投了 600 多萬元,也是我們預備買房的全部 " 房款 "。不過這種大手筆的投入,也是基于一個前提——我們判斷大盤已經在很低的位置了。那你問我爲什麽做出這個判斷的,這也是按照大家炒股所謂的 " 常識 " 而言的,畢竟股市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 6000 點。
但讓我沒有預料到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買的一些股票跌破淨值了,還能往下走。這時候,你就會懷疑,你在股票市場上原認爲是 " 常識 " 的信條,也隻是人雲亦雲的想當然。
換一種活法
去年 10 月是我家的資金錢在股市裏波動最大的時候,偏偏這時候我兒子出生了。
那段時間,一面是我們每天承受着在股市裏虧損好幾萬元;而另一面,嗷嗷待哺的兒子每天都有很多計劃外支出,生活成了一地雞毛。
當時我請了月嫂在家坐月子,我婆婆也過來照顧我。家裏住不開,隻好讓婆婆睡在了客廳打地鋪,孩子白天在家幾乎沒有了活動空間。
我們請的住家阿姨會在無意中和我說一些育兒建議,比如她服務過的家庭是如何在客廳裏給孩子裝滑梯鍛煉運動能力的。每次聽到這些,我心裏也有點酸。不是滑梯太貴我不舍得買,而是我家現在根本無處安放這樣的微型滑梯。
我和小顧那段時間話也越說越少了,唯一的集體行動就是哄孩子。在這個家庭中,小顧是一個以賺錢爲己任的丈夫角色,我可以感受到那段時間對他的打擊有多大。當時我經常會接到他的 " 加班電話 ",但實際上我幾乎同時會看到他的車已經停在樓下。他會在車裏待一兩個小時後再上樓,身上隐約還有點煙味,估計是戒了很久的煙那段時間又複吸了。
有一天,小顧望着滿滿當當的衣櫥,第一次對我提出請求:" 你能不能少買點衣服?" 我特别委屈,因爲我産後體形沒有完全恢複,買寬松的衣服也是剛需。
以前經濟寬裕時,小顧會盡量滿足我的需求,喜歡的包、想去的西餐廳,或者說走就走的出國旅行。甚至覺得錢是化解夫妻雙方矛盾的最好辦法。比如我們都不想打掃家中衛生,那就定期找鍾點工阿姨來幫忙收拾,誰也不會有意見。
但那段非常時期,小顧不再是那個 " 萬能 " 的人了。我當時就在想,我和他作爲生活共同體,是不是也應該追尋除了用金錢搭建的快樂以外,更多 " 細水長流的滿足感 "。
我們原本身邊留了小幾十萬元應付各種日常開銷。但因爲股市裏隻有出賬,沒有進賬,再加上小顧那兩年的工資績效很不好,我們手邊的錢越來越少,警報全面拉響。
我考慮過辭退阿姨獨自帶娃,也對家中開銷做了 " 消費降級 ":近 5 元一片的進口桑蠶絲紙尿褲換成了 2 元一片的國産口碑紙尿褲;家裏垃圾桶是一個智能感應垃圾桶,配套的自動打包垃圾袋屬于很貴的耗材,幾十塊錢隻能買一小卷,我把它們全都換成普通垃圾袋。
我在小區裏發現一個可以自動稱重回收硬紙殼和塑料瓶的機器,就把家中的廢品攢了去賣。幾個月後,我把賣廢品賺的 40 多元全都提現,那天我真的太有獲得感了,以前我從來不認可錢是靠攢出來的。但現在這種幾分一毛積少成多的錢,讓我覺得無比踏實。
現在,周夕夕經常會在下班後去自動回收箱裏投放她收集的廢紙箱。受訪者供圖
以前在我的觀念裏,孩子不上早教是會落後于同齡人的。後來我帶孩子去試聽了一節,就對早教課 " 祛魅 " 了。我把孩子帶到小區樓下找同月齡的寶寶玩。他在小區草坪裏 " 摸爬滾打 " 了一段時間後,大動作、交際溝通能力發育得也很好。
我發現身邊人,在那段時間裏生活态度轉變很大的不在少數。比我早一年生孩子的一位朋友,也經曆了想要小房換大房但預算不夠的焦慮階段。
夫妻倆甚至把老家的一套房子賣了投身股市。但忽然有一天,她告訴我:自己現在在市中心一個環境很不錯的小區租房住,月租金 2 萬元,她描述:" 是那種我以前削尖了腦袋也買不起的房子,一家四口都有獨立的起居室擾,步行 10 分鍾就是一大片能讓孩子活動的公園綠地。"
我驚訝于她觀念的轉變,後來才知道,原來她把上海的房子也賣了,留在身邊作爲生活的底氣。她現在耐心等待着股市行情好轉,重新回籠資金後再置換房子。
而我也開始認真挖掘身邊的資源了。我發現就在我生活的社區周圍,有三甲醫院的分院,也有上海頂尖的公辦教育集團來這裏辦的九年制學校。以前我眼光向上的時候,對平行視線内的一切都是缺乏興趣的。
或許很多人認爲,這是因爲我們的股票那段時間不理想,迫不得已才這樣的。但我覺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我們生活的弓,就是被自己拉得太滿了,導緻你也不知道你最核心的靶子在哪裏,不知道該往哪裏射。" 既要又要 " 的生活,無論是哪種收入狀态的人,過起來都挺辛苦的。
" 退場 " 還是 " 進場 "
人的轉折點,往往會在你已經爲 " 退一步 " 做好充足心理準備時忽然出現。我們的股票毫無預兆地從 9 月底開始,在一周内 " 蹭蹭 " 往上反彈,幾天的工夫就快要接近我們投入本金的數字了。
那幾天我和小顧每天在家,嘴角都是不自覺上揚的。但一周,幾乎身邊所有人都在說着股票的話題。
等到我們在股市裏錢基本漲回本金的大概九成時,也已經到了國慶休市了。我和小顧不約而同決定去看房,也十分默契地把樓盤位置鎖定在了家附近的幾個新樓盤,至于原本日思夜想的那幾個市中心樓盤,我們一個也沒去看。我們對未來生活的規劃重新調整到了統一頻道:不爲跻身更好的生活所累,也放棄 " 雞娃 "。選房的時候,我的訴求也很明确,選一個客廳寬敞采光好的三居室,孩子能有充分的活動空間,父母來了也能有獨立的房間。
我家的經濟警報解除了,我這大半年養成的 " 節流 " 習慣還是如舊。比如我現在去任何一個地方要買門票時,都會上 " 閑魚 " 看看是否有人以更低的價格在轉賣。我的廢品回收事業也在繼續。有一天我出門時,小顧忽然叫住我,朝我遞了兩個剛喝完的可樂瓶。當時我有點愣住,他提醒我:" 你不是要拿去賣錢嗎?" 我這才意識到,他的金錢觀也發生了些改變。
但是,我們對股市還是有期待的。但這種期待,和以前志在必得的狀态截然不同了。我們去簽購房合同的那天,按照我們買房樓盤的交易規則,隻需要付 25% 的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之後三個月内可以繼續增加首付款比例。當我和小顧商量接下來要追加幾成首付時,他打趣說:" 那就要看我們持倉那些股票的表現了。"
那天我和小顧開車送我們請的育兒嫂回老家辦事,她在車上沉默了許久後,忽然問了一句:" 是不是現在炒股都賺到錢了,要怎麽開戶呢?" 我倆聽到後愣了一會兒,随後叮囑阿姨:" 我們可以教您如何開戶,但這件事還是得先和家裏商量清楚。" 一個星期後,阿姨從老家回來了。她向我們宣布:" 我和老公商量了,還是決定先觀望。等下一波牛市行情來了,請你們第一時間和我說 ……"
在短視頻賬号裏做個 " 自律 " 的股民
從 9 月底到現在,90 後博主朗天的短視頻賬号增加了近 2 萬粉絲。留言區和評論區,數千條留言幾乎全都指向一個問題:" 明天的股市會怎麽樣?" 朗天知道網線那頭,是趁着這波行情急于入市的 " 小白 " 們在盲目 " 拜師學藝 "。
這位原本隻有不到 6 萬粉絲的财經新聞博主借勢采取 " 增粉計劃 "。他開始在平台上公開自己的炒股心路曆程。作爲在股市裏浸泡了近 10 年的 " 老人 ",朗天在一遍遍的直播講述中,發現自己的炒股心态也在日益成熟。
面對政策環境日益向好的 A 股市場,他想要進一步将财經新聞博主的身份發展爲第二職業,提點新股民在股市的風浪中擁有自律平和的心态," 這比我告訴你要買哪隻股票要靠譜得多。" 他說。
講述人:朗天 年齡:32 歲 職業:外貿公司職員
在極端自信和極端自卑之間,我走了新股民要走的所有彎路
區分一個人是不是剛投入股市,其實也很簡單。一個新手,急于在不确定的股市中尋找一個十分确定的答案。
9 月 28 日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場直播,在符合平台規定的尺度内,分享我在超級大牛市中的心路曆程。當時進直播間的人一直維持在六七十人。很多人一看就是有些手足無措的新手,一直在追問我覺得某個股票明天會不會漲。我沒有給他們中間任何一個人答案,因爲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9 月 24 日對炒股的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點,國新辦開了 " 推動高質量發展 " 系列的主題新聞發布會。當時我的感覺就是這絕對是利好消息,但沒想法市場反應來得如此迅猛。從那天開始,大盤連續一周都是紅紅的一片,老股民都特别亢奮,新股民也忙着跑步進場。
很多對未來股市看好的人,在朗天的短視頻賬号評論區留言。
這些在 9 月底 10 月初湧入股市人,讓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自己。我是在 2015 年 3 月開戶進入股市的,本金就是在學校内外各處兼職攢下的 3 萬元。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我要去股市賺錢,盡管此前我沒有學習過任何基礎性的知識。
那年我記得是 A 股曆史上的第二個高點,應該是 5178 點,我就是在最高點來之前的兩三個月入場的。所以炒股的頭兩個月,我還是賺了一點錢的,但很快我就進入了過度自信的狀态。
我會做這樣的假設:我現在拿 3 萬元去炒股,兩個月掙了 2 千元,那我拿 15 萬元去炒股是不是兩個月我就掙 1 萬元了?但是兩個月後,我就自食其果了。
當時我炒股實際上就是人雲亦雲。當時還沒有那麽多短視頻号上的金融大 V,但微信公衆号已經有了,我關注了一堆炒股相關的公衆号,每天聽各種老師的說法,然後跟風操作,最後陣腳全亂了,最終以虧損 1 萬多元收場。爲了懲罰自己,我那個暑假沒有回家,一直在學校後街的奶茶店做零工。那個過程挺痛苦的,每天起床第一個念頭就是擔心,如果股票今天又跌怎麽辦?
我後來發現,這也是新股民經常陷入的心态:情緒完全被股市左右,在極度自卑和極度自信之間瘋狂搖擺。在那個時候起,我有了一個認識——股市不是一個賭場,你需要有系統性的操作理論支撐你的每一步。
2018 年是我在大連一家大型外貿企業入職後的第 3 年,我在新城區買了一套房子。因爲急需用錢,我就把股市全都清倉了。直到 2020 年初,我買房後的債務壓力基本緩解了,生活也理順了,想賺錢的想法再起浮現,我又入市了。
這次我會在每天的操作複盤過程當中,把持倉個股的表現和當日相關的财經類的新聞、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彙總到一起。我開始挑選有代表性的操作書,包括技術支持類的,财經理論類的書,做了一本本厚厚的筆記。
但有了自己成熟的交易體系,就一定會賺錢嗎?也未必。2020 年上半年,我重倉投入了半導體産業股,有時一天掙的錢要比一個月的工資都還多。但是到了 2021 年,半導體和光伏行業發展遇到瓶頸,馬上作用在了我買的行業股票上。
股市裏的錢也一直不是我的閑錢,我工作掙錢以後,最大的訴求就是想給農村家中兩代老人養老。我想給我父母買一套距離我比較近的城區電梯房。我爺爺身體不好,但是獨自在家沒人照顧。我想給我爺爺找個好一點的養老院,保證他在兩三年内生活無憂。
所以那段時間,我真的非常渴望迅速獲得一大筆錢。除了買半導體股票以外,我還買了期貨、加了杠杆。我變得和新股民一樣熱血,半夜不睡研究投資策略。
但幾個月後,我被市場又一次教育了,我輸得很慘。買房以後自己攢下的錢幾乎都搭進去了。當時我甚至覺得每天去搜集财經新聞也是一個負擔,也沒辦法一個人在家裏待着了,就去上海找好朋友散心。
去了上海後,我堅持提議要去陸家嘴看看,雖然當時手頭拮據,但我還是買了兩張票邀請朋友一起登上了上海中心的觀光廳。在觀光廳裏,我一直在瘋狂拍照。看到超高層建築的尖頂穿透雲層,我感覺平時整理的财經新聞裏的那些叱咤風雲的場面,此刻都具像化了。我在陸家嘴環島那些顯示着上證綜指、深證成指等世界各地金融指數的大屏幕前駐足看了很久,我朋友根本不理解我當時的心境,他疑惑地問我:" 大連的金融商務區沒有這些高樓大廈嗎?"
朗天當時在上海拍攝的陸家嘴核心區域。受訪者供圖
我賠了給爺爺預備的養老錢,好在我姑姑很快就從外地回來照顧他了,家庭困境解決了,我心裏也平和了很多,慢慢我的市值也回升了 50%。回想起來還是很慶幸的,我在行情不好的時候,選擇了觀望而不是落荒而逃,無形中我已經把炒股作爲了投資的一個路徑,而不是一次性的投機行爲。
泥沙俱下之時,我更想證明自己
在 9 月 24 日大漲以後,我開啓了 3 次直播,我把自己的操作毫無保留亮出來了。畢竟在這種普漲的時刻,我作爲财經資訊類博主我很清楚,在這個時候去談股市,就是 " 流量密碼 "。
但我和粉絲們說得很清楚:" 我亮出操作,隻是爲了證明我真金實銀在幹,不是在甩嘴皮子。你們不能照抄我的思路操作,但我會和你們解釋清楚我每一個操作背後的風險防範點,這是你們要看的。"
我是一年前開通這個賬号的,我的想法最初很簡單,就是爲了财經資訊的共享。因爲我本來自己每天也搜集财經新聞,現在開通了短視頻賬号,隻不過把以前寫在本子上的新聞轉到了平台上,讓需要的人拿去用。在股市處于關鍵位置時,我能通過分析一些新聞事實背後的風向,勸大家保持冷靜。
朗天的個人賬号主頁。
實際上,我在 9 月 20 日左右,發現股市在經曆了前一輪下調後,正在一點點回彈。我決定把倉位鋪到了八成左右,想從這一波操作中 " 賺了就跑出來一些 "。後來就迎來了那輪大漲,因爲漲勢太兇,我在 9 月 28 日做了一波減倉。
我在十一長假搜集财經新聞時發現,所有不管以前掙沒掙着錢的人,都在高喊 "10 月 8 日必須進場 "。我有點擔憂了,因爲散戶的一些集體情緒和行動,也會影響機構的操作。如果當時我們散戶都覺得是入場的時候,那麽機構可能就會覺得在這時候撤倉一部分更有收獲。
我在 10 月 7 日晚上的時候也發布了視頻,提醒大家 10 月 8 日需要防範的入市風險。第二天股市高開低走,甚至沒有給人太多操作的機會,我 " 逃 " 出來了一部分。兩周以後,我看大盤比較穩了,又把倉位重新打回到 6 成。
經曆了九十月份以後,我股票賬戶裏的資金又增加了 20%,金額比一年工資還要多。我開直播并不是爲了向大家炫耀,而是想告訴大家,股市不是掙快錢的地方,應該有長線作戰的準備。
很多新股民心态是比較極端的,他就是抱着掙一票就跑目的來的。這種熱錢湧入以後,他們就會在網絡上四處尋找答案。股民的這種心理也在被越來越多短視頻平台上所謂的 " 業内人士 " 利用。我看到有的号稱專業财經博主的人在組建收費粉絲群,入群隻要交五六元,然後他會在群裏告訴你大盤明天的預測,說得挺似是而非的。但入群人給的咨詢費積少成多,日入上萬元的也很多。還有的賬号更是荒誕,博主會準備兩塊骨頭,一塊上寫着 " 跌 ",另一塊骨頭上寫着 " 漲 ",然後讓狗去叼骨頭,叼起的骨頭上面的字代表着明天大盤的趨勢。有回他的狗一連三天叼對了骨頭,粉絲量 " 哐哐 " 往上漲。最近我發現短視頻平台也加強了管理,很多像這樣掙新股民 " 學費 " 的賬号都被禁封了。
也有一些名聲比較好的财經類博主,會在牛市來臨時,提點大家可能遇到的風險。但是第二天如果股市漲得特别瘋,很多沒上車的人就會去指責這個博主。我這些年接觸下來後發現,真正的業内人士,根本不會給出直接的投資建議。道理也很簡單,比如我面對一個有上億資産的投資者,但我并不清楚他的真實家底,我極力推薦他買某個股票,拿他買入後,他持有的股份數量是足以對這個股票未來走勢造成影響的,這就會使得原本的投資建議失靈。
這本就是一個泥沙俱下的時代,我們國内的股市才 30 多年的曆史,法律和監管制度還在不斷完善優化,但股市發展速度極快,自由流通市值 10 年裏增長了近 10 倍數,風險投資的機會也很多。國外曆史比較久的證券交易市場,活躍的大部分都是專業機構,這就是專業和專業之間的對壘,而我們的股市活躍的絕大部分主體都是散戶,散戶的專業認知本就是參差不齊的。
" 股市不是一個創造财富的地方,而是一個讓财富重新流動分配的地方 ",作爲散戶我們一直在和資金實力、技術手段更強大的機構在同一場域,我們應該怎麽赢?有些老股民,總是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運氣不好。但我認爲這種歸因方法恰恰是他們最大的問題。即使我們看個股走勢可能看不懂,但是我們國家要發展哪些領域,比如 " 十四五 " 規劃中提及的發展重點,包括最近政府提倡的 " 以舊換新 " 等政策,這些是一目了然的。隻要你去搜集一些這方面的新聞,做下思路統計,很多投資決策就能自然顯現出來了。
這兩個月,我在股市裏的操作基本都是自己的獨立判斷,因此也迅速積攢了近 2 萬名新粉絲,我也想借機把這個賬号作爲自己第二職業的開端。
我也不是空穴來風立這個目标的。我已經整理了好幾年财經新聞了,我很明顯感受到今年證券市場一些政策改革力度,信息透明化程度明顯提高了,散戶在股市中的生存境遇也在變好。我們的股市正在從國企、民企的融資市場轉向讓每一個投資者都能掙到錢的投資市場。當我們現在來談論股市,大家都覺得有奔頭。
這兩年,我還承包了一個無人收銀的自助小賣部。這個小賣部的利潤,成了我固定不動的應急存款來源。我再也不想發生上次那種一心想在股市裏給爺爺賺養老錢的情況了。
想同時追求生活的穩定性和風險投資的高收益本就是悖論,這是股市教給我的最重要一課。
最近這輪牛市以後,我從手機裏翻出了一年多前在陸家嘴拍的街景和高層建築,我準備把這些照片作爲我短視頻配圖的素材庫。我希望更加認真嚴肅地和信任我的人談論股市,也讓我的賬号鞭策我在股市中一直做個自律的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主人公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