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摩登中産
01
1991 年,美國《财富》副總編夜訪上海,城市寂寥,私家車寥寥無幾。
那年上海沒有高架路,沒有南浦橋,沒有湯臣一品,在建的東方明珠戳在泥地裏,浦東隻有蛙聲一片。
魔都燈火零落,而寒意正蔓延全國。那年物價已瘋漲三年,GDP 增速 3.8%,是改革開放以來最低一年。
央媒發文稱 " 各方面都要過緊日子 ",國家統計局報告稱 " 經濟形勢有嚴峻的一面 "。
1991 年年底,全國企業利潤下降 67%,多地建築工地停工,百萬務工返鄉啃老,報上稱爲 " 回流農民 "。
那年國際形勢同樣嚴峻,1991 年 4 月,美國發起 301 調查,6 個月後,公布 28 億美元報複清單,拟對鞋類等 21 類産品,征收 100% 懲罰性關稅。
陰雲連綿,重壓如山,那年全國工廠内積壓了兩千萬輛自行車,一億兩千萬隻手表、十億件襯衣、八百萬噸鋼鐵和二十萬台機械設備。
民衆消費欲低迷,報紙上多了新詞 " 疲軟 "。
年初臘月十四,萬科 A 以 14.58 元挂牌深交所,成爲中國首個上市房企。
然而,股票少人購買,王石走街串巷帶隊推銷,萬科副總跑到菜市場擺攤賣股票。
1989 年,中國私企 20 萬家,1991 年剩餘 10.7 萬家,有人擔心 " 個體經濟已成了背時之物 ",部分外資也因此撤走。
企業家迷惘不安,李書福将台州北極花冰箱廠捐給家鄉,轉身去深圳讀書。
劉永好也想把剛建的希望飼料廠捐了,縣委書記安慰他:還沒接到通知,你們先悄悄地幹。
在海南,磚廠廠長潘石屹,因廠子停産重回海口:
他和馮侖幾人每天混迹海口排擋,實在無聊就騎車環島一周,歸來時胡須遮面。
很多年後,《人民日報》記者淩志軍寫書,寫到 1991 年,章節名爲 " 谷底 "。
大逆轉旋即到來。
1992 年 1 月 17 日,車隊駛離景山後街,前往北京站。站内東側月台,專列安靜等待。
兩天後,87 歲的總設計師走在深圳街頭。他邊走邊說,話語越來越多。那些改變中國的話語,拉開九十年代真正帷幕。
在深圳仙湖植物園,工作人員介紹玉樹又名發财樹,老人開心地說:
當年 3 月 26 日,《深圳特區報》發表《東方風來滿眼春》,那月起,北京每月新增 2000 餘家公司,8 月工商庫存執照已派光,緊急從天津調運一萬份。
浙江江蘇新增公司數量翻倍,深圳國貿大廈塞進公司 300 家," 有些公司就隻有一張寫字台。"
吳敬琏受邀到廣東作報告,所到之處人山人海,朝氣蓬勃:
正在讀書的李書福在校創業,開辦裝潢材料廠;上海的郭廣昌湊錢在 15 平米房間辦公司。
在杭州,宗慶後獲得 " 杭州上城區經濟開拓功臣 " 獎狀。領獎時,他淚流滿面。
1992 年 8 月,深交所開放新股認購,150 萬人湧向深圳。
券商所在大廈,門前空地、綠化帶、樓梯間、洗手間,擠滿股民,"接過的錢都在滴水,全是汗"。
在更南的海南,房地産公司激增 2 萬家,許多人下飛機第一印象,是滿耳打樁機聲音,如激昂的鼓聲。
此後的故事都飛馳在春風裏。微軟開設中國辦事處,雅芳簽約 8000 銷售小姐,寶潔全面入駐中國,摩托羅拉落戶天津,食堂臨時工都會說幾句英語。
1992 年,外商投資 575 億美元,上半中國年 GDP 增長 10.6%,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說,中國經濟運行已經進入高速增長期。
1991 年的失落已無人記得。1992 年全年投資 7582 億元,比上年增長 37.6%,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二個高峰。
美國通用電氣 CEO 傑克•韋爾奇,是南巡講話後第一個趕來中國的重量級 CEO。
他興奮在北京看到的氣象,召集公司 12 部門負責人說: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激動人心的市場。
02
1997 年 7 月 2 日,泰铢崩潰,彙率狂跌 18%,泰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當日,戴着金邊眼鏡的索羅斯走出辦公室,平靜宣布:我們勝利了。
風暴席卷泰國,56 家銀行垮台,一半居民财富蒸發,《世界是平的》作者正在泰國,司機說了一路:
泰國人退掉房子,賣掉汽車,取消旅行,孩子從私立轉學公立。泰國第一股票經濟公司 CEO,破産後在街邊賣三明治,胸前吊着黃色塑料盒。
泰國銀行總裁拉姆薩姆說:過去的世界已不複存在。
泰國隻是開始,索羅斯率衆奔襲東南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相繼淪陷,馬來西亞總理怒稱:
1997 年 10 月,索羅斯将目光轉向香港。
國際炒家聞風而至,10 月 22 日,恒生指數下跌 1200 點。此後恐慌蔓延,開盤隻見賣家,少見買家。
有出租車司機去内地遊玩 6 天,回來後賬戶 30 萬股票跌到隻值 4 萬。
《明報》以 4 頁專版報道危機,分析員寫道:目前情況一片混亂,港股一夜便暴跌一成,如入地獄。
1998 年 1 月和 5 月,港币遭三次投機性抛售,國際炒家将香港稱爲 "超級提款機"。
當年第一季度,香港經濟負增長 3.8%,股市崩盤一半,樓市下跌七成,超 10 萬業主背上 " 負資産 "。
那年,年映超 300 部電影的香港,全年隻上映電影 85 部。銅鑼灣風掠殘葉,明星也難逃浩劫。周星馳房産縮水 4000 萬,王菲被迫半價賣房。
曾買香港第一台蘭博基尼的鍾鎮濤,負債 2 億,破産離婚收場。
1998 年 8 月,索羅斯兵臨香港,8 月 10 日,恒生指數跌破 7000 點;11 日,跌破 6800 點;12 日,跌破 6500 點。
坊間傳聞恒生指數将跌破 4000 點,而跌破意味着全香港财富蒸發三分之二,無數家庭破産。
8 月 14 日,在中央全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入市,調用外彙儲備,迎戰索羅斯。
發布會上,曾蔭權神色冷峻:香港政府将同時進入股市和期市," 香港不是自動提款機 "。
話畢,恒生指數大漲 564 點,收盤收複 7000 點。此後 10 天,港府和索羅斯短兵交接,大盤反複震蕩。
8 月 27 日淩晨,索羅斯助手接受 CNN 專訪時,自信地說 " 香港政府必敗 "。
27 日開盤,賣盤排山倒海般撲來,港府委托 10 家經濟行,動用 200 億港元應對。最終,恒指報收 7922 點。當日亞洲股市大跌,唯有香港逆勢上揚。
28 日,決戰日。淩晨,香港天文台發出雷暴預警。
當日,大逆轉上演,香港股市創紀錄成交 790 億港元,恒生指數在 4 小時搏殺後,定格 7851 點。歡呼滿城,索羅斯铩羽而歸。
6 個月後,1999 年的煙花在維多利亞港綻放,3 萬枚煙花鋪開滿天錦繡。
1999 年,王晶開拍《千王之王 2000》。反派影射索羅斯,起名法拉利。
片尾,三大富豪狂掃股市,恒生指數狂飙,法拉利損失百億,一怒跳上桌化身肥螳螂。往事盡作笑談。
03
2008 年 8 月,北京鳥巢聖火熄滅,賓客盡興而歸,無人料到,遠方驚雷将至。
一個月後,雷曼兄弟破産,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驚雷已有前兆。當年 1 月,全球最大聖誕樹生産商深圳寶吉倒閉,深圳超 30 家聖誕樹廠家關停。巅峰時,全球八成聖誕樹産于此地。
聖誕樹隻是開始,飾品、玩具、小家電等工廠停轉。經濟學家張五常東莞調研時,發現外貿訂單斷崖式下滑,大批工廠籌劃外遷。
海嘯兇猛。2008 年,中國有 67 萬家小企業被迫關門,670 萬就業崗位蒸發,那年有 610 萬名大學畢業生,四分之一就業困難。
當年,房地産進入寒冬期,銷售首次出現負增長。2007 年 10 月到 2008 年 9 月,A 股從 6124 點,一路跌至 1802 點,曲線陡峭得驚心動魄。
9 月調查中,70 萬股民,虧損者高達 92.51%,第一代股民段子論壇流傳:" 姚明進去,潘長江出來;黑發進去,白發出來;牽着狗進去,被狗牽着出來…… "
在上海,白領取消自駕遊,公司風聲鶴唳,老闆帶頭加班,說出新詞降本增效。
出差培訓和異地會議全部取消,黃浦江邊的金茂大廈内,外貿公司銷售守在電話前,許久才等來一個電話,開口就問 " 降價了沒?"
雜志上,上海白領自比過冬松鼠,省錢成爲博客流行話題。" 申城打折地圖 " 網上熱傳,沒有小紅書的時代,上面信息由衆人接龍完成。
高檔餐廳門庭冷落,路邊小店成爲新寵,白領們開淘二手衣物,每日記賬,宅女成爲新流行:
年輕人開始每天關注經濟新聞,流行的轉發短信寫着:不要辭職,不要轉行,不要創業,不主動要求老闆漲工資,因爲裁員往往從工資高的裁起。
當年 11 月,中國進出口增速忽然跳水,從 19.2% 降到 -2.2%。廣交會上,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理事受訪說:中國企業的困難才剛剛開始。
然而,當月,大逆轉開啓。
11 月 9 日,中央宣布兩年内擴張投資 4 萬億。12 月,3G 牌照提前發放。年底,家電下鄉全面啓動。
隔年年初,國務院密集完成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等 " 十大産業振興計劃 "。
從 2008 年年底到 2009 年年初,發改委一口氣批複 28 城城軌規劃,總投資超 1 萬億,同時不斷給各地打電話,催促上報項目。
進京審批者絡繹不絕,發改委所在的月壇南街,打印店生意一夜火爆,打印費上漲五倍。
2009 年一季度,GDP 增速觸底 6.4%,此後走出一條 V 形反彈曲線,到 2009 年三季度已回到兩位數增速。7 月,GDP 增速已高出過去三十年的平均增速。
那年,《經濟學人》8 月封面報道,聚焦中國經濟,标題是《令人震驚的反彈》。
2009 年,A 股年漲 79%,從 1820 點漲至 3478 點,而暫免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後,樓市火爆,各地頻現地王。
年底,中國全年汽車銷量 1364 萬,超過美國。隔年,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那年歲末,歡慶流淌全國。汽車銷售對年終獎滿懷信心,北上廣白領辦公桌前,流行挂李嘉欣照片,諧音暗示 " 要加薪 "。
峰回路轉後,有柳暗花明。逆轉往往發生在周期交替時。絕處逢生,有生機,亦有機遇。
《非誠勿擾》結尾,穿着浴袍的大老闆範偉,投資失敗,欲哭無淚。
葛優安慰他,舉起圓筒,當做望遠鏡,邀他遠眺未來。
他仿佛看到未來的故事,股指長紅,期待風起雲湧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