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不是常讀或星标的公衆号,圖文推送不再顯示封面啦。為獲得更好的體驗,以及不錯過任何一條精美推送,跪求喜歡我們的小夥伴标一個 " 星标 ",這樣才能及時收到我們的優質内容。
在你看這篇文章的同時,時間好像在流逝。現在你在看這幾個字,但是現在你看到的是這幾個字。僅僅片刻之前的事仿佛已經過去,而你會一直有這種感覺,當物體變化移動的時候,當想法在你頭腦中穿梭的時候,當心情起起落落的時候——直到你進入夢鄉。赫拉克利特認為時間像河流一樣:"萬物皆流,無物常駐。萬物可屈,無物常固。" 我們對世界的體驗似乎也印證了這種看法,我們确實會感覺被時間推着走。但是,物理學家和哲學家要告訴你,赫拉克利特錯了。他們說,時間并不會流逝。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洛 · 羅威利在他 2018 年出版的《時間的秩序》一書中寫道:
還有什麼比這種流動更加普遍和明顯?但事情比這要更加複雜。現實往往和它給人的感覺大相徑庭,我們感覺地球好像是平的,但事實上它是球狀的;太陽好像在天上轉,但實際上在轉的是我們。時間的結構也并非我們所感覺的樣子:它不是一種均勻的、普遍的流動。
那時間的結構實際上是怎樣的呢?怎麼說呢,比較複雜。有些人認為時間和空間一樣,過去、現在和将來都是同樣真實的位置,而包括羅威利在内的一些人則認為時間是湧現自熱力學定律和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看待時間的結構也許有不同的角度,但他們都不接受那種認為 " 當下 " 存在的看法,否認這樣一個來自過去、并朝向未來的此刻。如果他們是對的,如果時間真的不流動,那麼我們就要問了:為什麼時間像是在流動呢?我們不會把一條凍結的河誤認為成一條流動的河,所以如果一切都停駐而非流動,為什麼我們還會感到時間飛逝呢?
- Peter de Reuver -
時間飛逝也許隻是一種幻覺。雖然我們的感覺告訴我們時間在逝去,但我們感知到的并不真實存在。幻覺指的是看到一種世界可能是、但其實并不是的樣子:地球看起來是平的但其實是圓的,光學幻覺會讓兩條完全相同的線條看起來不一樣長。
這些幻覺提供了真實的可能性——你的确可以在世界的某些地方經驗到平坦而非幻覺之物,或者看到一條線确實要比另一條線更長。但如果羅威利等人是對的,你就不可能找到一個你能真正體驗到赫拉克利特說的那種時間流動的地方。這不是一種真實的可能性。就好像這個世界不可能讓誰産生方的圓這種幻覺,它也不可能制造出時間流逝的幻覺。如果時間流動不是一種幻覺,那它是什麼呢?
有些哲學家認為時間之所以看起來在流逝,是因為我們感知變化的方式。他們認為移動的物體看起來是 " 動态 " 的,而我們把這種動态誤認成時間在流逝。要理解他們是什麼意思,可以想象你在看一部每幀有足足兩秒鐘的電影,你會看到一系列人和物的位置有些許差異的靜态畫面。首先成龍的拳頭在這,然後在那,然後拳頭接觸到某個人的臉。雖然每張畫面中演員的姿勢都有差異,但你不會覺得他在動。
現在,想象你用電影院的幀率來看剛才那些畫面(每秒鐘 24 幀),那種在看一系列靜态畫面的感覺突然消失了,你看不出一幀畫面在哪裡結束、下一幀在哪裡開始,成龍的拳頭不再是簡單地在這,然後在那,接着又在其他地方,現在他看起來是在對某人出拳。在慢速和快速兩種方式中,你看的是同一套靜态畫面,而你在電影中看到的流動的動态性其實隻是一種借由感知系統所添加的特性。
動畫《海獸之子》的原畫示例與動畫效果
—
林佳織 /《海獸之子原畫集》
這跟時間的流逝感有什麼關系呢?我們的感知系統不僅為電影中的事物加入動态感,也為現實事物加入動态感。現實世界的變化好像在平穩流動,因為我們的感知系統處理移動物體的方式與處理成龍的靜态畫面的方式是一樣的:這些物體被附加了一種本不具有的動态性,并且因為我們沒有識别出這是我們思想的産物而不是現實的特征,所以我們就會相信世界是動态的,相信時間真的會流動。不管怎樣,這就是一種理論。
但那些我們沒有感知到變化的時刻又要怎麼解釋呢?也許你現在所在的房間是完全靜止的,但時間好像還在繼續流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想說時間還在流逝,世界似乎是動态的,而這是因為我們仍然在不斷體驗着自己思緒的變化,就像我們體驗世間事物的變化一樣。雖然從醒來到睡去,思緒一直在我們的大腦中穿梭而過,但我們不會像感知到物體變化一樣感受到我們每個想法的變化,思考的過程并不像是看冰淇淋融化或者變色龍變色。
你可以做一個實驗,試着隻考慮一個想法——要避免不慎産生兩個想法,記住這個原則,然後來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會變化。我猜你一定發現了這很難做到。思緒跳來跳去,很難分辨一個思緒在哪裡結束,下一個思緒在哪裡開始。思考的體驗跟觀看事物變化完全不同。我們内心的思緒無法解釋為什麼當我們沒有感知到世界變化的時候還是會感覺到時間流逝,求助于我們對變化的感知來解釋時間流逝感可能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方法。應該還有其他的解釋。
- Yasmine Gateau -
上面提到的觀點——即流動的時間是一種我們體驗變化事物的結果或者幻覺,借助于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來解釋為什麼時間好像在流逝。我們看到、嗅到、聽到或者感覺到事物的移動和變化,但這種時間流逝感也許跟我們感知世界的體驗并沒有關系。我們也感覺到身體的疼痛,感覺到情緒、直覺和渴望,這裡的關鍵詞是 " 感覺到 "(feel)。我們并不是在感知外在世界。這些非感知的體驗包括做某事或者做出改變時的感覺:我們感覺到自己在行走、奔跑、開門、觸屏、交談和傾聽。我認為時間流逝感來自于我們體驗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改變。
當你伸手去拿咖啡杯或者從桌前站起來的時候,你會感到是自己導緻了身體的移動。同樣,你也會将自己體驗為大部分身體活動的主人。你還會體驗到一些你在進行的心理活動:你可以故意把自己注意力從這幾個字轉移到外面車水馬龍的聲音,或者有意識地試圖記起你最後一次看到家門鑰匙的地方。這種我們在主動導緻身體或心理活動的感覺可以被看做一種獨特的變化體驗。但是這種變化并不是我們在外部世界感知到的(像觀看成龍打人或者聽到飛機飛過的聲音),而是一種我們感覺自己所施動的變化。
當你活動身體的時候,你會感覺你改變了周圍的世界;當你調整思緒的焦點,你會體驗到你改變了自己思維的版圖。我們稱之為 " 能動性改變 "(agentive change),也就是一個能動者(比如你)體驗到的他們所造成的改變,這種能動性改變是無處不在的,而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感知體驗則不是。隻要你醒着,你就不會停止思考,也就意味着這種制造内心變化的感覺會持續存在(就算被置身于剝奪感官的缸裡)。
這種我們是自己的行動原因的感覺,和另一種我們可以停止我們在做的任何事并開始做其他事的感覺,是緊密相連的。隻要你想,你可以現在就關掉這個頁面,然後從你坐的地方站起來。但是,雖然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但不進行任何肢體或内心活動是不可能的。隻要你醒着,你就永遠不會感覺自己可以停止造成變化。讓 - 保羅 · 薩特聲稱人類 " 注定是自由的 ",同樣,我們發現我們在每個醒着的瞬間都是注定要行動的。當然,我們睡着的時候會停止行動,但任何一個失眠症患者都會告訴你,睡眠是一件我們必須等待它發生的事,并不是我們(可以主動)去做的事。你可以加快睡眠的到來,但你無法像筆記本電腦一樣給自己關機。
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會把做事的感覺(移動、思考、專注)誤認為成時間流逝感的原因。我們感覺自己在永恒而無可救藥地活動着,這可能是我們神經生理學的産物。大腦不會停止工作:信息在持續地被接受、調用、處理、回應,所以我們并不對發現自己總在做某事而感到奇怪。但我們并沒有清醒地認知到這件事。事實上,意識并不能解釋為什麼我們會發現自己處于這樣的狀态。我們被驅動着不斷做出改變,而這就是我們誤判的地方。我們沒有把這種自己必須不斷行動的感覺歸咎于神經生理學,而是歸咎于外部世界:我們誤認為有某種外力(比如流動的時間長河)需要為我們這種 " 被推着走 " 的感覺負責。
我們注定要行動。這種被時間席卷的感覺是源于我們大腦持續的翻騰,而不是像赫拉克利特所想象的 " 萬物皆流,無物長駐 "。我們把自己的推力誤認為是世界的推力。時間并不流動,流動的是我們。
作者:Nick Young | 譯者:St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