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圖注:2017 世界互聯網大會,美團創始人兼 CEO 王興抵達會場接受安檢
2023 年 8 月 24 日,美團 ( 3690.HK ) 發布了 2023 年 Q2 及 H1 業績公告。根據公告:
2023 年 Q1、Q2,美團營收分别爲 679.6 億、586.2 億,同比增速分别爲 26.7%、33.4%。
2023 年 Q1、Q2,淨利潤分别爲 33.6 億、46.9 億(2022 年 Q1、Q2 分别虧損 55.8 億、49.3 億);
2023 年 H1,淨利潤 80.5 億,經調整 EBITDA 爲 139.4 億、利潤率 11%。
細看财報發現,美團核心業務——配送服務上半年收入 372.8 億,相關成本 403.1 億,虧損 30.3 億,虧損率 8.1%。
蘋果核心業務是手機、阿裏核心業務是電商、比亞迪核心業務是新能源車……核心業務盈利能力強勁,其他業務 " 燒錢 " 無關大局。美團核心業務半年虧損 30 億、整體淨利潤卻達到 80 億,而且沒玩任何 " 财務技巧 ",可謂絕無僅有。
收入矩陣
1)保持兩位數增長
2019 年,美團營收逼近 1000 億,增速達 50%;
2020 年疫情突襲,美團營收增速保住了 " 兩位數 ";
2021 年營收增速提高到 56%;
2022 年營收 2200 億,同比增長 22.8%;
2023 年 H1,美團營收 1265.8 億,同比增長 30.2%。
2)重新劃分業務
2022 年二季度開始,美團将旗下業務劃分爲 " 核心本地商業 "(簡稱 " 本地商業 ")和 " 新業務 " 兩大分部:
本地商業包括外賣、到店、酒旅,還有美團閃購、民宿及交通票務等;
新業務包括美團優選、美團買菜、餐飲供應鏈(快驢)、網約車、共享單車、充電寶、餐廳管理系統等。
2022 年 Q2,本地商業收入 367.8 億、占比 72%;新業務收入 141.6 億、占比 28%;
2022 年 Q4,本地商業收入 435 億、占比 72%;新業務收入 167 億、占比 28%;
2023 年 Q2,本地商業收入 512 億、占比 75%;新業務收入 167.6 億、占比 25%;
可以看到,美團營收結構比較穩定,本地商業、新業務營收比例保持在 3:1 左右。
新劃分方式把賺錢的業務和燒錢的業務分開,便于投資者了解各分部業績改進情況。
3)另一個維度
美團财報還提供了基于收入屬性的劃分方式,即将收入分爲配送服務、傭金、在線營銷。配送服務是勞動密集型線下服務,收入全部來自本地商業;傭金是 " 抽成 ",主要來自本地商業分部的到店、酒旅業務;在線營銷屬互聯網廣告,主要來自本地商業分部。
2023 年 Q2,配送服務收入 203.7 億,占營收的 30%,同比下降 1.3 個百分點;
2023 年 Q2,傭金收入 189.1 億,占營收的 27.8%,同比提高 2.7 個百分點。新業務貢獻了 5.1 億傭金收入,其餘 97% 來自配送服務;
2023 年 Q2,在線營銷收入 102.4 億,占營收的 15.2%,同比提高 0.8 個百分點。在線營銷服務 99.4% 來自本地商業。新業務本季度貢獻 6358 萬在線營銷收入,同比增長 204%。
配送業務毛利潤率低,而傭金、在線營銷屬于高毛利潤率業務。2023 年 Q2,高利潤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達到 43%,同比增加 3.5 個百分點。
其實,美團營收質量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本地商業。
" 本地商業 " 營收結構
本地商業營收包括配送服務、傭金收入和在線營銷,既劃分了業務也區分了屬性。
2022 年 Q2,配送收入 159.5 億,傭金收入 124.8 億,在線營銷收入 73 億。
2023 年 Q1,傭金收入 158 億,對營收增長的貢獻達 44%;配送服務收入 169 億,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爲 31%。
2023 年 Q2,配送、傭金、在線營銷收入分别爲 203.7 億、184 億、102.4 億,它們對本地商業營收增長的貢獻分别爲 41.1%、30.7%、20.4%。
2023 年 Q1、Q2,在線營銷收入對營收增長的貢獻分别爲 9%、20%。
配送保持一家獨大、但對營收增長的貢獻顯著下降。高毛利潤率傭金、在線營銷收入強勁增長,2023 年 Q2 分别達到配送收入的九成、五成,這是美團扭虧爲盈的關鍵。
配送竟然虧本
配送業務是美團大廈的基石,包括餐飲外賣及美團閃購(按照新劃分方式)。
不看不知道,美團配送服務是虧本的!
在虧損率最高的 2021 年 Q3,配送服務收入 153.9 億、成本 200.4 億,虧損率 30%。
2022 年 Q2,配送服務虧損率降至 7.7%,随後兩個季度反彈至 12%;
2023 年 H1,配送服務收入 373 億、相關成本 403 億,虧損率 8.3%。
分攤到每單,收入、成本如下:
2021 年 Q3,配送 43.2 億單,每單收入、成本分别爲 3.56 元、4.62 元,每送一單毛虧損 1.07 元;
2022 年 Q1,配送 37.1 億單,每單收入、成本分别爲 3.82 元、4.91 元,每送一單毛虧損 1.1 元;
2023 年 H1,配送 96.7 億單,每單收入、成本分别爲 3.86 元、4.17 元,每送一單毛虧損 0.31 元。
關于配送成本的下降,财報給出兩點理由:一是運力充足帶來的規模效應;二是因天氣狀況良好對騎手補貼減少。此外,或與閃購占比提升有關。
高效的配送網絡是美團的核心競争力——将 7 億消費者的需求傳達給近 1000 萬商家,再調度 500 多萬騎手中的一位在半小時内送達,收費不到 4 元錢。
過往 12 個月,美團送出 195 億單,收入 772 億、成本 851 億,毛虧損 79.2 億,每單虧 0.41 元。
爲搶占市場打價格戰,每單虧損幾塊錢,燒幾億、十幾億不在話下。但到了每年配送 200 億單的體量,如果每單虧兩三塊錢,一年要虧損五六百億。從百度到抖音,都不缺流量,但未必能承受這種量級的虧損。
美團賺錢的邏輯
1)本地商業非配送業務毛利潤
外賣業務送一筆賠一筆,卻帶來可觀的流量,而且目的性很強——找好吃的。數量大、頻次高、需求精準……高質量流量滋養了本地商業旗下到店、酒旅、線上營銷等業務。
2023 年 H1,本地商業營收 941 億,剔除 373 億配送收入,傭金、在線營銷等業務收入爲 568 億。同期,核心商業總成本 735 億,剔除 403 億配送成本,傭金、在線營銷等業務成本爲 332 億。
所以,2023 年 H1 本地商業非配送業務毛利潤 236 億,毛利潤率 41.6%。
下面這張圖形象地說明了配送業務與傭金、在線營銷的關系。2023 年 H1,以配送 96.7 億單爲分母,每單直接虧損 0.41 元,每單對應傭金收入 3.5 元、在線營銷收入 1.9 元,合計 5.4 元,估算毛利潤 2.24 元(上半年非配送業務毛利潤率爲 42%)。
簡單說 " 每完成一單虧損 4 毛的配送業務,換來傭金、廣告獲利 2.2 塊錢 " 不準确。因爲美團到店、酒旅業務體量已經很龐大,自有流量非常可觀。
但配送業務的應用頻率遠高于酒旅,外賣需求的剛性略高于到店,對各項業務的帶動是本地商業成功的關鍵。
2)本地商業經營利潤
美團本地商業經營利潤存在季節性波動,峰值在二、三季度,低谷在一、四季度。
2023 年 Q2,本地商業經營利潤 111 億、利潤率 21.8%。過往四季度,該闆塊經營利潤合計 371 億,利潤率 20.2%。
每年賺數百億的民企屈指可數,美團跻身其中非常不容易。
新業務
衆多新業務中孕育着美團的第二增長曲線。雖然燒錢,但不試的風險大于試驗失敗。試驗失敗說明 " 此路不通 ",美團做不成,友商多半也做不成。
但新業務虧損如果無限放大,将嚴重影響投資人的信心。
觀察發現,美團發展新業務的策略是收入增長與效益改善并重。
2021 年 Q2,新業務分部經營虧損 88 億、虧損率 88%;
2021 年 Q3,新業務經營虧損達 100.3 億、虧損率 86%;
2022 年 Q2,新業務營收 142 億、同比增長 41.6%,經營虧損 68 億、虧損率 48%。
2023 年 Q2,新業務營收 168 億、同比增長 18.6%,經營虧損 52 億、虧損率 31%。
過往兩年,新業務在營收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同時,經營虧損率從 88% 收窄至 31%,對美團整體扭虧亦有貢獻。
善敗者不亡
美團上市後的首個财年(2019 年),美團實現了扭虧,經營利潤、EBITDA 分别爲 26.8 億、72.5 億。
2020 年盡管受疫情影響,美團仍保持盈利,經營利潤、EBITDA 分别爲 43 億、47 億;
2021 年美團巨虧 231 億、EBITDA 爲負 97 億;
2022 年美團虧損減至 58 億、EBITDA 爲正 97 億。
2023 年 H1,美團經營利潤、EBITDA 分别爲 83 億、132 億。2023 财年大概率将扭虧爲盈,且利潤會創新高。
配送業務連接千萬商家、數億用戶,關乎百萬騎手生計。買、賣雙方不想多付,騎手不可以少拿,配送平台運營方注定無法獲得高利潤。
在虎嗅 《美團降維》(2023 年 3 月 28 日)一文中,作者認爲:美團把自己變成 " 二維生物 ",進而把整個行業 " 二維化 "。不能忍受巨額虧損、長期虧損的 " 三維生物 " 難以存活。
虧損看似容易、燒錢沒有不會的,但 " 會虧 " 者不多。
" 會虧 " 至少要做到兩點:一是不白虧,二是要收窄。從亞馬遜、特斯拉到京東、拼多多,都經曆過慢長的虧損,最終扭虧爲盈。
美團與其他 " 會虧 " 者略有不同,那就是把虧損武器化。
會虧 = 善敗。古語有雲:" 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不亡則終勝。"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