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9 月 20 日電 ( 薛宇飛 ) 20 日晚,廣州市政府網站發布《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優化我市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的通知》 ( 下稱通知 ) ,對于廣州市的限購政策進行調整,6 個核心區域保留限購,其餘城區不再執行限購政策。
至此,廣州成爲首個大規模放松限購政策的一線城市。業内人士預計,北上深三個一線城市有望跟進,優化限購政策。
6 個城區保留限購 社保年限下調
近日,多個二線城市相繼宣布取消住房限購政策。這一背景下,一線城市是否會調整限購引發市場讨論。20 日晚,廣州正式出台了放松限購政策。
根據上述通知,将廣州市住房限購政策調整爲,在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 ( 不含江高鎮、太和鎮、人和鎮、鍾落潭鎮 ) 、南沙等區購買住房的,廣州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 2 套住房;非廣州市戶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購房之日前 2 年在本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限購 1 套住房。
通知稱,将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番禺、南沙、增城等區個人銷售住房增值稅征免年限從 5 年調整爲 2 年。
中國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對中新經緯稱,上述政策出台後,意味着廣州下轄的 11 個城區中,隻有越秀、海珠等上述 6 個核心城區保留限購,增城、從化、番禺、黃埔、花都 5 個城區及白雲部分區域 ( 注:增城、從化及白雲部分區域此前已取消限購 ) 都不再執行限購政策。同時,非廣州市戶籍居民家庭在保留限購的 6 個城區購買住房,其個稅或社保年限也從之前的 5 年,下降至 2 年。
謝逸楓稱,根據上述增值稅政策,9 個城區的增值稅免稅年限從 5 年下調至 2 年,将爲購房人購置二手住房省下一筆稅款,促進二手住房流通。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爲,非戶籍人口首套房購置納稅社保年限從 5 年收縮至 2 年,旨在促進商品房流通和循環,更好地滿足新市民、年輕人、外來人口的住房需求;二手房增值稅免征期 "5 年改 2 年 ",是爲了降低交易環節成本,促進 " 賣一買一 " 的順暢,既滿足剛需、也疏通換房需求,确保剛需和改善、新房和二手住房的良性循環。
對于廣州放松限購政策後對市場的影響,李宇嘉稱,2023 年廣州住房市場交易下滑明顯,需要發布新的政策以提振市場情緒。因此,該政策更意在托底,穩定市場情緒,避免大幅下行,預計今年年内剩餘的 3 個月時間裏,廣州商品房市場将從持續過快下滑逐漸轉入到探底企穩的走勢。謝逸楓預測,此次新政出台後,廣州樓市的 " 金九銀十 " 值得期待,有助于市場複蘇。
其他一線城市限購政策或效仿廣州
據諸葛數據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 9 月 19 日,中國約有 30 個城市放松限購政策,其中,東莞、佛山、沈陽、嘉興、大連、南京、蘭州、濟南、青島、鄭州、合肥、無錫、武漢 13 城已全面取消限購政策;蘇州、天津、長沙、杭州、廈門、西安等 10 餘城放松針對局部區域、群體或房源類型的限購。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目前依然執行住房限購政策的僅剩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廈門、成都、長沙、天津、海口、三亞等少數城市。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中新經緯表示,廣州放松限購的信号意義較強,意味着放松限購政策已經從二線城市傳遞到一線城市。他說:" ‘認房不認貸’政策出台後,一線城市市場總體表現出積極活躍的态勢,但還需進一步加碼。一線城市要扮演樓市複蘇領頭羊的角色,帶領全國其他城市優化和調整預期,促進房地産市場朝着平穩健康的方向發展。"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一線城市政策調整取決于市場恢複程度,未來有望按照因區施策原則,優化限購政策。另外,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加點數、降低交易稅費等也是一線城市政策優化方向,同時京滬普宅認定标準已十年未作調整,存在優化空間。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廣州已經給一線城市做了示範,後續其他三個一線城市有望按照因區施策原則,在核心城區仍保留一定的限購政策,郊區率先放開。他說:" 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落戶政策嚴格,放松限購對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大。"
一線城市在 8 月底至 9 月初相繼執行 " 認房不認貸 " 政策,市場雖有好轉,但持續性不強。張大偉認爲,對于北京等一線城市來說," 認房不認貸 " 政策主要影響的是剛需型和改善型家庭,大部分購房人需要 " 賣一買一 ",當這部分需求消化後,後續若沒有郊區限購松綁、剛需首套房利率降低等政策出台,市場可能在 10 月份以後走弱。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羅琨
作者: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