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25 日訊(記者 羅祎辰)伴随線上流量見頂,電商競争日趨内卷,直接沖擊本就脆弱的品牌授權模式。今年上半年,南極電商業績持續下滑,多個财務指标顯示其經營狀況還在進一步惡化。
南極電商昨日披露的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收 13.12 億元,同比下滑 25.18% ,歸母淨利潤 5370.13 萬元,同比縮水 69.40%。報告期,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爲負,從去年同期的 -1.75 億元擴大到 -2.34 億元。
分季度看,公司二季度出現 " 增收不增利 ",在營收環比增長的情況下,歸母淨利潤環比接近 " 腰斬 ","618 大促 " 似乎并未對其業績有拉動作用。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在線上流量見頂、消費下行等因素作用下,電商消費正在向大促集中,後者高昂的費用門檻又将中小品牌擋在門外。這種背景下,對 " 白牌供應商 "(即缺乏品牌的生産廠家)而言,抛棄品牌授權,轉向主播合作帶貨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在半年報中,南極電商并未對電商大環境變化做更多分析,公司認爲其正處于業務結構調整轉型期,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同比出現了大幅下降。但是随着公司對時尚系列授權服務、戰略合作授權服務及自營創新零售三大業務闆塊的調整完成,将在下半年有所突破。
從現有财務指标看,公司在存貨上面臨較大壓力。報告期,公司計提了各項資産減值準備合計 5373.18 萬元,其中約 4 成爲存貨跌價損失,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占 6 成。
去年末公司賬面存貨規模約 9811 萬元,經過本次計提約 2230 萬元存貨跌價損失,還有近 5856 萬元存貨。這一存貨規模雖然較 2022 年高點已縮小不少,但仍處于曆史高位。相比之下,應收賬款規模得到明顯控制,報告期 8.44 億元應收賬款規模已經降至相對低位。
(編輯 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