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 第 323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自北京磨鐵圖書出版書籍
《馮唐成事心法》,馮唐 著
音頻錄制 | 李鹽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金木研
第 7289 篇深度好文:6846 字 | 16 分鍾閱讀
一、如何管理自我?
每個人都躲不開一個議題:如何在一個變化的、紛繁複雜的、油膩的世界裏和自己相處,特别是在 " 成事 " 這個目的下,自我應該如何管理。
此處的 " 自己 ",包括真的自己、自己的團隊、自己的商業模式、自己的公司等。我想說一個核心的理念,就是自在。
第一,如何能夠自在?
不要趕時髦,曾國藩說:" 趨時者博無識之喜,損有道之真。" 整天趕時髦,你會發現你得到的歡喜,是沒見識的歡喜,重要的那部分自我卻損失掉了。
除非你是做服裝的,做某些快消品的。變的是俗,不變的是道,不要趕時髦,要揣摩不因時間流逝而變、不因空間轉換而變的真理和大美。
第二,相信時間,相信自在生長的力量。
曾國藩是這麽說的:" 方今民窮财困,吾輩勢不能别有噢咻生息之術。" 意思是老百姓很窮,财政吃緊,我們這樣的人也沒有特别的發家緻富的方式,我們可以做什麽呢?
" 計惟力去害民之人,以聽吾民之自孳自活而已。" 我們做官的、做管理的,能做的就是幹掉那些害群之馬。這樣才可以讓老百姓、團隊、公司,按照不爲時動、不迎合、不趕時髦的方式自生自長,相信自生自長,就會長出好的東西來。
做官之道,做好官之道。這句話最重要,做管理也應該如此。
1. 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我們這些做官的沒有生财之道、發家妙方。
2. 确定自己的任務。盡力幹掉壞人,維持秩序和規則。
3. 相信并放手讓團隊或你信任的人去幹該幹的事,不幹涉其自然生長的過程。
一方水土和一方人有神奇的共性。一方水土,隻要沒有人類折騰它,給它十年、幾十年,草木自然豐美,群鷹自然亂飛;一方人,沒有朝廷折騰他們,給他們十年、幾十年,自然富足,自然文藝,自然珠玉燦爛。
做官之道,是耐煩;做官積德之道,是别折騰。做企業也是這樣。
第三,管理你的欲望。
你會遇到一個巨大的攔路虎,就是你的欲望。這是攔在你從自我邁向自在的過程中最大的一個障礙。
欲望主要有哪幾種?權、錢、色。
有權當然爽,能夠辦你想辦的事情,能夠在别人成不了事的時候你成。
錢當然也好,如果你富可敵國,你想買點啥就買點啥,同款的東西你可以買四個顔色,同款的車你可以買兩輛,一輛停着一輛開。
還有色,"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長得好嘛,就是誰都想看。佳人不隻是女生,也有男生。這都是通俗的想法,并不是我們成事的人應該有的想法。
如何管理這些欲望?
曾國藩勸他在前線帶兵打仗的弟弟時,是這麽講的:" 強自禁制,降伏此心。" 你要摁住自己,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了。
" 釋氏謂之降龍伏虎,龍即相火也,虎即肝氣也 ",佛家講的降龍伏虎,龍虎都是肝火。
" 多少英雄豪傑打此兩關不破,亦不僅餘與弟爲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過熾 ",古今多少豪傑,都會遇上欲望這一關,不隻是我跟你是這樣,怎麽辦呢?" 稍稍遏抑 ",不是全殺掉,全殺掉可能你就沒有動力幹其他事了,要遏制,不能讓它過分強烈。
" 古聖所謂窒欲,即降龍也;所謂懲忿,即伏虎也 ",這個龍虎,就是欲望以及得不到滿足産生的憤怒。" 釋儒之道不同,而其節制血氣未嘗不同 ",佛家跟儒家的道理、三觀有不盡相同的地方,但是遏制與節制這種血氣、這種欲望和憤怒,有共通的地方。這是曾國藩的想法。
" 總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軀命而已 ",它們共同的地方就是不能讓自己心中的大毛怪——我經常把心中的欲望、憤怒比喻成一個大毛怪——傷害自己的身心。
然後,曾國藩話鋒一轉:" 至于倔強二字,卻不可少。"你摁住欲望的時候,又不能把自己變成沒有血性的人," 倔強 " 這兩個字要保持住,不能讓它沒有。
" 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 ",你想成名、立功," 倔強 " 這兩個字都必須在其中,把欲望、憤怒都摁下去了,就會變得很弱,很可能變成一隻 " 弱雞 ",什麽事都做不了。
" 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吾兄弟好處正在倔強。若能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則日進無疆矣。"
曾國藩用了兩個詞," 至剛 "" 貞固 ",就是特别堅固的意思。你是我的好兄弟,你的長處在于你倔強,能夠堅持你的志向,如果能夠把欲望去掉、把怒氣控制住,那你每天的進步就沒有邊界了。
這句話雖然長,核心其實隻有兩點:一是節制欲望,不要向外袒露;二是自立自強,強在内心。
二、帶團隊的 4 條鐵律
一個成事的人,除了管理自己之外,還要管理項目、管理團隊。
管理不好團隊,其實你也管理不好自己,因爲你自己也是一個團隊。具體如何管團隊,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和理論,下面我講講帶團隊的四條鐵律。
第一,勤。
我引曾國藩的一段話:" 治軍以勤字爲先,實閱曆而知其不可易。" 管理軍隊、帶團隊,第一個字是 " 勤 ",雖然像句廢話,但的确是經曆了很多事之後,發現必須以 " 勤 " 字爲先。
" 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而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忍饑耐寒,而臨敵忽能忍饑耐寒者。" 從來沒有平時不早起,而打仗的時候忽然能早起的人;從來沒有平時不吃苦耐勞,一旦要打仗的時候就能吃苦耐勞的人;從來沒有平時不忍饑挨餓,一旦面臨敵人忽然能夠忍饑挨餓的人。
我完全同意,平時這個人是什麽樣子,然後他上戰場、遇上特别難的項目是另外一個樣子,不存在這種人。
" 吾輩當共習勤勞,先之以愧厲,繼之以痛懲 ",我們要一起習慣勤苦耐勞,開始的時候,用思想教育,上思想課,讓大家包括你自己在内,知道不足,自己奮進。你要身先士卒,比你的團隊提早養成好的習慣,不然人家有足夠的理由不信你,不跟着你做。
如果上思想課還不夠,那就上紀律課,就是所謂的業績文化。
Performance Management(業績管理),可以變成很複雜的一套 KPI(Key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标法),就是用什麽樣的指标,衡量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位置等。
但是也可以非常簡單,比如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獎勵,包括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等;懲罰,包括扣錢、降薪、降職等。
如果上思想課不管用,那就上紀律課,如果還不行,就用大棒子。
第二,放。
曾國藩說:" 前曾語閣下以‘取人爲善,與人爲善’。大抵取諸人者,當在小處、實處;與人者,當在大處、空處。"
" 與人爲善 " 現在成了一個成語,意思完全變了。我們回到曾國藩的原義上,他是引用了《孟子》的 " 取諸人以爲善,是與人爲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 "。
君子是指士大夫、執政者、團隊的領導者。執政者并不是管得很細,并不是要事事躬親,他們最要做到的是帶領老百姓向好的方向發展。" 與人爲善 " 的本義是帶領老百姓向好的方向發展,不是說對人要善。
絕大多數人認爲特别好的事、特别向往的事,就應該是執政者最該推動的事。你是給誰服務的,執政爲誰?爲的是絕大多數人。
一切以人爲本,不是一句口号,要真的把老百姓而不是其他放在一切行動的出發點上,這就是曾國藩引用的 " 取諸人以爲善 "。
看上去挺簡單的,但我見過的很多管理者,做的都是從自己出發的事,自己認爲這樣做好。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别總說我以爲如何如何,别總認爲必須如何如何,别總強調過去如何如何,别總維護自己,别總把自己放在最核心和最高處。
如果你管理團隊,是以你爲中心出發去管,你會發現,會遇到很多障礙,會做很多無用功甚至産生壞結果的功。
但你反過來,從老百姓、從團隊成員的角度出發,知道他們在想什麽,然後你就放手讓他們去做,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爲本,你也可以事半功倍。
曾國藩進一步細化了這兩個步驟。
首先,總結、提煉老百姓或者團隊成員的好想法和做法,重心落在小處、實處。
老百姓想說點話、想跳跳舞,你就讓他說點話、跳跳舞。大話空話、不可能錯的話就是廢話,不是犯懶,就是犯壞。
其次,引導老百姓奔小康,要指引方向和遠景,不必規定細節。
你總結出小處、實處,就讓老百姓去幹,相信老百姓,相信高手在民間,不幹涉老百姓怎麽做,他們會找到方法。
舉一個曆史上的小例子。
1978 年 11 月 24 日的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裏擠滿了十八個農民。他們在開一個秘密會議,讨論一件事情。最後,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幹保證書。
其中最重要的三條内容:一是分田到戶,包産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幹部因爲這個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
1979 年 10 月,小崗村打谷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産量 66 噸,相當于整個生産隊 1966 年到 1970 年五年的糧食産量。
你看,其實沒有做任何事情,隻是放手讓群衆、讓老百姓、讓團隊去幹,這些最基本的獎勤罰懶,幾乎是打響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槍,迎來了之後數十年的承平。
" 放手 " 的 " 放 ",才是真的以人爲本,切記。
第三,勢力。
曾國藩說:" 用兵之道,最忌勢窮力竭。力,則指将士之精力言之;勢,則指大計大局,及糧饷之接續、人才之可繼言之。"
勢是全局,是計劃的前瞻性和人力物力的可持續性。全局是什麽樣子的,糧草是不是跟得上,人才的後輩是不是頂得上。
對于勢,帶兵打仗的人,最需要估計的是,是否有取勝的可能,有多少可能。不影響最重要戰略目标的前提下,節流到骨頭,手上的現金還能燒多少個月,多少核心管理人員會走,還需要補充多少,還能不能找到替手。
其實做管理、做領導是一件很煩的事,就煩在這些東西,你要天天、周周、月月盤點,如果有缺,要想着怎麽補上,誰來補,怎麽補,等等。
力,是指團隊在執行戰略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力。全局有大緻的概念了,并不意味着具體打仗的時候一定能赢。你把這個勢、局都安排好了,具體打仗的時候,就能遇事平事、遇河搭橋、遇山開道。
我總強調,一星期幹八十個小時,你再增加一點,幹九十或一百個小時,再往上那是要出人命的。
所以,勢窮力竭是用兵大忌,你本來手上有一把好牌,但是勢頭沒了,團隊幹不動了,本來已經有戰略上的勝算,但是痛失好局。這種情況我也見過多次。
第四,理想。
" 古來名将得士卒之心,蓋有在于錢财之外者 ",真的名将,能讓人一直跟着他的,沒有錢一定不行,但有錢不意味着一定行。一個好團隊,不是靠薪酬維持的。
" 後世将弁專恃糧重饷優爲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爲已淺矣 ",後代這些帶兵打仗的、帶團隊的,總是仗着糧食多、給錢多來籠絡人心,其實這個修爲已經是很淺的了。爲什麽?
" 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你錢多的時候,很多人在你旁邊聚着,錢一沒,大家就作鳥獸散了,你門前冷落鞍馬稀。錢重要不重要?重要。是不是最重要的?不是。
這句話是曾國藩給他的 CFO(首席财務官)寫的。CFO 過來找曾國藩要加錢加薪,曾國藩果斷拒絕了,講了一番道理。那 " 錢财之外者 " 是什麽?
曾國藩沒說,我來告訴你,有兩點。
一是偉大的理想。
我們在做一件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一件開天辟地的事,一件解決社會最痛點的事,一件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能讓我們子孫享受好幾代的事。大家會覺得,我們是一塊兒做非常了不起的事,這對團隊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二是給團隊幹事的機會。
除了理想之外,他如果能幹,就讓他多幹,如果能成事,一定要給他一個環境,讓他多成事、多成大事,成爲一個偉大的成事者。
總結一下,帶團隊的四條鐵律:" 勤 " 字爲先;該放手的時候放手;維持好勢能,不要讓團隊勢窮力竭;最後,不僅用錢激勵團隊,還要講理想、講精神。
三、CEO,最重要的是做好這 3 件事
若想做到大成,除了要管理好團隊,還要再上升一個台階——做好 CEO。下面,我就來講講 CEO 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麽?
第一,找人、找錢、定方向。
曾國藩說:" 爲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 做官之道,就兩件事:得人、治事。其實就是找人、幹活。
" 得人不外四事,曰廣收、慎用、勤教、嚴繩。" 廣泛招人、謹慎使用、辛勤教導、嚴格管理。曾國藩的言論跟現代 HR 的理論和實踐非常相符。
現代人才管理有四方面:選、用、育、留。即選人、用人、培育人、留人。當然,這個 " 留人 ",也包括開除人。
" 治事不外四端,曰經分、綸合、詳思、約守。" 作爲一個戰略專家,我可以很負責地講,這其實跟現代的戰略管理也非常契合。
" 治事 " 就是做項目。" 經分 " 就是一定要分析到最細節、最紮實、最落地的地方,分析到地攤、街面、街頭,分析到你具體的客戶。" 綸合 " 是通盤斟酌,可以沉到深深的海底,也要能拔到高高的山上,要想大局是什麽。" 詳思、約守 " 就是規劃周全,執行堅決。
執行戰略的人,要非常清楚自己在什麽時間幹什麽事情,這樣大家一起做一個相對複雜的事情時,才能保證在相對合适的時間達到預期的效果。
執行堅決,看上去像是一句廢話,其實不是。病人沒被醫生治好,最大的原因是什麽?是病人不遵醫囑。我做了這麽多年戰略,最煩的就是人不聽話。
舉個例子。
我有一個二貨媽,她經常在群裏說:" 哎呀,我頭暈。" 我說:" 血壓怎麽樣?你給我看看你現在的血壓。" 她拿那個電子血壓計一看,血壓太高了。我接着問:" 你過去一個星期有沒有按時按量吃抗壓藥?" 我媽說:" 我腦子不暈的時候,就不吃了。是藥三分毒,對吧?我暈的時候,偶爾吃吃。"
我說:" 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啊?!" 雖然這話跟一般的患者不能講,但跟自己媽可以敞開說。當時在手機屏幕前,我手是抓成鷹爪狀的:" 好不容易給你做了診斷,調了藥,定了治療方案,你不聽。你爲什麽不聽?"
我媽就說:" 醫生也有傻的。" 我想說,那你就不要找我了,你就不要說頭疼了!——我當然不能這麽講了。我就說:" 老太太,爲了你好,爲了大家好,爲了世界和平,請你按時按量去吃藥。你一定要明白這一點,并不是沒症狀,就可以不吃藥。"
隻是,每次苦口婆心說一番後,我依然不知道,明天她會不會按時吃藥。說起來像是笑話,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比比皆是。
很多好的戰略落不了地,原因就是執行不堅決。
一個沒想透、沒想好的戰略,如果堅決執行,會誤事,會死人;一個想透了、想好了的戰略,如果不堅決執行,也會死人,也會誤事。
第二,在關鍵時刻識人、用人。
找人,有兩個重要的衍生問題:一是找什麽樣的人?二是怎麽找到這些人?
曾國藩說:" 專從危難之際,默察樸拙之人,則幾矣。" 選擇在危難的時候,默默觀察哪些人能做到樸實厚道,這正是識别人才的好方法。
" 老實和尚不老實 ",這是我常說的、古龍小說裏的一句話。貌似忠厚老實的人,其實内心雞賊得很。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沒有什麽人的腦門上大寫一個 " 渣 " 字,在确定一個人的基本素質,确信其靠譜程度之後,如何辨識他的心性修爲?要等到重要節點,"Moment of Choice",關鍵時刻。
爲什麽我常說 " 甯用樸拙君子,不用聰明小人 "?
因爲危難之際,樸拙之人最靠得住;聰明人會多想,會油膩,會撒謊,會逃跑,會給自己找借口,也就是靠不住。剩下的樸拙之人,有可能站在你旁邊,一直陪你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爲什麽要找關鍵時刻,平常爲什麽不容易看出來?
因爲我們都是普通人。平常,大家都可以做謙謙君子,都可以把事情做得漂亮,既然市場好,你分一點我分一點,大家都有飯吃。隻有到了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來,哪些人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樸拙君子。
最後,關鍵時刻看樸拙的人,怎麽判斷他們?
麥肯錫有一個信任公式:信任=(可信度 × 可靠度 × 可親度)÷ 自私度
① 可信度
可信度就是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你的團隊是一個什麽樣的團隊,你周圍的專家是不是這方面的頂級專家。
其實常見的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不懂裝懂,很多專家隻是那一小方面的專家,他既沒有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能力,也沒有辦法問到那些專家的意見。
并不是說我和我的團隊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團隊裏有些成員會是某些子領域的真正專家,以及我們有足夠的常識和方法論,有足夠的專家資源,能夠把相關的專家引來,并把他們的想法拎出來。把很多專家的意見形成最後的真知灼見,這就是可信度。
簡單地說,就是你和你的團隊,以及相關的專家是不是這方面頂級的專家,你的能力是不是解決問題的頂級能力。
② 可靠度
可靠度就是個人、團隊以及能調動的資源,是不是能夠全心撲在項目上,是不是能夠保質、按時、按價格把答應的事情辦完。你說的事,我能不能信;你答應的東西,能不能完成。
③ 可親度
可親度英文是 intimacy,就是你和你的團隊以及能調動的資源,是不是跟我很親近。沒有生意的時候,我願不願意見他,我願不願意跟他在工作之外喝杯茶、喝杯酒,甚至達到更高層次。
可親度的核心,是你招不招别人喜歡。可親度看上去跟專業性沒關系,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在建立信任中,是非常重要的。
④ 自私度
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我的利益至上。簡單來說,就是你爲了多掙我的錢,會把我的利益放在後面……還是相反,你不想讓我的多花錢,你哪怕掙不到錢也會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
建立信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希望你能在關鍵時刻找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樸拙君子。
那麽,希望你能一步一步開始做起來——做一個可信的人、可靠的人、可親的人,做一個盡量忘掉自私自利的人。
四、小結
從管理自我,到管理團隊,再到管理公司,都是一個人不斷進階的過程。
所謂成事,就是不斷走出舒适圈,踏上修行的道路。
與你共勉!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