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怡顔悅曾講過一個段子,關于 " 閨蜜 " 一詞被污名化:
當别人聽到楊笠是她們哥們兒,會覺得關系真好。
聽到楊笠是她們閨蜜,則會下意識反應:" 哦?要爆料了嗎 ?"
一聽到 " 閨蜜 " 二字,立刻想到扯頭花。
這就是看過太多閨蜜互撕、搶同一個男人等狗血故事留下的後遺症。
好消息是,這兩年銀幕閨蜜鬥毆少了許多。
但壞消息是,爲凸顯女性互助,影視創作又走向另一極端——過于理想化閨中情,反倒失了友情的根基。
飄一直覺得女性友誼是複雜且非比尋常的,也比愛情長久、可靠。
但國産影視表現少,還失真。
私以爲,21 年黑馬都市劇《愛很美味》更接近我心中好姐妹的真實狀态。
沒想到劇播完一年多,最近還出了影版。
借此聊聊,女性友誼到底是什麽樣子。
方欣、夏夢、劉淨,三位性格迥異的女孩,從初中起就形影不離。
先看人群中最易被發現的方欣(張含韻 飾)。
因爲太漂亮,從小活在别人的注視下,不用費力就可以獲取到關照,乃至被過度騷擾。
得了美貌的便宜,因而凡事不用争搶不用過度,便落得性格溫柔的美名。
如果沒有太大野心、太高追求,按照傳統路徑,找個事業有成的老公嫁了,早早回歸家庭做個小女人,于方欣不算什麽難事。
但就像以帥著稱的吳彥祖反而不希望女兒太漂亮一樣,嘗盡一張臉帶來的波折後,最終都會明白——
美貌是把雙刃劍。
便利的确有,比如方欣五年後重回職場,隻被當作花瓶,領導想讓她多應酬。
但在求職艱難的客觀條件下,能當花瓶也是機會。
況且習慣被注視的人,也會貪戀目光包圍。
她選擇的結婚對象花言巧語會哄人、垂涎她美色。但他也會垂涎别人,最終以出軌終結婚姻。
之後她喜歡上與前夫相反,木讷、務實的面包師張挺,貪圖眼裏隻有她的忠犬型男友給到安全感。
人生可能更容易,也可能更曲折。
劇版結尾,她跳槽到一家婚紗品牌公司,卻在外調前未婚先孕。
電影接着劇的時間線開始故事——
面對新公司一群優秀女性,方欣爲了證明自己不是花瓶,懷孕也不好意思耽誤工作,陷入無盡的 " 卷 "。
她執念于——想讓人知道她除了外表,也有能力。
夏夢(王菊 飾)沒有這種糾結,因爲從小到大,她獲取别人的目光的途徑隻有能力。從小幹什麽都要拔尖,習慣以進攻來争取自己想要的。
小時候是聰明上進、積極主動的尖子生,長大後是性格強勢、雷厲風行、極有主見的大廠副總。
優秀和強大是她的驕傲,也是掩飾那個不夠自信的自己的盔甲。
她的前任王繼沖,迷信成功學,因忍受不了優秀的女友總壓自己一頭而分開。
随後夏夢便藏起鋒芒跟健身教練陸斌一起,同時,不白、不瘦、不弱的她很符合陸斌的審美,在陸斌面前,她可以卸下負累做自己。
但兩人價值觀打架,依舊是個問題。
電影裏,夏夢選劇的眼光遭到上司質疑,要強的她開始去讨好版權方漫畫作者 kk(尹浩宇 飾),明知陸斌讨厭欺騙還讓其在線上假扮自己,帶 kk 打遊戲上分。
觀念的沖撞,就這麽無聲無息地在一次次日常小事的磕碰裏生出裂痕。
沒有誰會一直堅不可摧,自圓其說的邏輯總有失靈的一天。
夏夢是,劉淨也是。
劉淨(李純 飾)與另外兩人不同,各方面平平的她,獲得自信的方式不是美貌或優秀,而是自創一個保護自己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凡事都要親自感受、凡事都有自己的理解。便養成了内在豐滿有趣,外在慢條斯理、不動聲色的特點。
她一直活在聽别人還是聽自己的糾結裏。
聽從外在——畢業進銀行、聽父母話去相親,追她的富二代宋超也是公認的好。
但她終究都是聽從自己——喜歡做飯就開餐廳,還選了性感卻花心的姜山木當男友。
選擇自我,也得承受一意孤行、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代價。
餐廳持續虧損,她又在探店博主和繼續開餐廳之間糾結。而姜山木不忠,她也要體驗不忠,用同款約會軟件約到了大廚向東流,進而又在兩個男人之間搖擺。
之所以要花篇幅介紹這三個性格不同、各自道路獨立的女孩,是因爲這樣的女性關系在現實中很有代表性,觀衆多少都能看到自己或朋友的影子。
女性之間的友誼便相似在這裏——
在博弈中共生。
關系再密不可分,姐妹之間也是有競争和博弈的。
電影開頭還是劇版内味,三人聚在一家分子料理餐廳,邊吃邊聊近況。
因爲太了解對方,吐槽起來也很精準。
劉淨正在說着她跟姜山木的狀況,夏夢表達欲旺盛,搶過話頭,要給方欣繪聲繪色描述。劉淨白眼她:
就知道你會添油加醋,我自己說
不甘示弱的夏夢,有機會也會怼劉淨。
劉淨用約會軟件要輸入星座時,夏夢趁機說 " 最煩水瓶座,都是戲精 ",她明知劉淨就是水瓶。
跟那些誇張的閨蜜翻臉互撕不同,好閨蜜就是要當面怼,當面拆穿——就因爲我知道你什麽德行,也知道你不介意,感情一點不影響。
比如,劉淨一大早把夏夢和方欣約在早餐店,這麽興師動衆兩人以爲有什麽大事呢。結果一聽是要正式跟山木分手,立馬叫車要走,當劉淨是空氣。
她們真不關心嗎?明顯是太熟悉劉淨矛盾糾結的性子了。
除非下一任站在她們面前,她們才會相信劉淨真的分手了,否則多說無益,還會被怪挑撥離間。
她們肯定好心被當驢肝肺過,不想搞無用功,才無視姐妹的 " 決定 "。
無情的玩笑背後,是在姐妹身上吃過的虧、受過的傷的累積。
聽起來毒舌的吐槽,也一定是試探揣摩過對方無數次,才平衡出一個不至讓對方惱怒的閥值。
但能說出來的都不算太大的毛病,那些憋在心裏日積月累的不滿,一旦爆發出來,才是真的問題。
如三姐妹在夏夢的年會排練時吵起來:
方欣說夏夢 " 自我中心 "" 全世界都要圍着你轉 ";
夏夢說劉淨 " 猶猶豫豫 "" 凡事都有意見 ";
劉淨說方欣 " 能裝 "" 你把我們當朋友了嗎?"
其實她們在兇對方時,都在以己度人。
劉淨最不裝、夏夢最幹脆、方欣最溫柔讨好,才忍受不了對方身上這類 " 缺陷 "。
你引以爲傲的習慣或優點,對方剛好跟你反着來,你生氣惱火,那時說不上是固執、自戀多一點,還是對方真的有問題。
說起來也是自我在博弈,考驗的是你能爲友情讓步多少頑固自我。
電影裏有一幕特别值得玩味:
劉淨在軟件上約到向東流後,不想給對方真名,先謊稱自己叫 " 夏夢 ",後改口叫 " 方欣 "。
約陌生男子,對劉淨肯定是越軌之舉。
借姐妹的名字,也是在借她們的勇氣和自信,甚至還有将負罪感轉嫁給對方的意圖。
你甚至都說不清楚朝夕相伴的姐妹,如何潛移默化影響你,那些深藏于心的争鬥、負氣、自欺,都在隐秘中進行。
劇裏,劉淨跟母親口角時,母親拿她們仨比較,說你天天和你兩個姐妹在一起,人家一個婚姻美滿、一個事業有成,你呢?
劉淨脫口而出 " 方欣離婚了 "。
離婚雖然是事實,這個節骨眼說出來就有拿姐妹的不幸,爲自己開脫的意圖。
承認友誼之間存在陰暗面,不代表否定友誼。
因爲女性的自我探索,往往依附在鏡子一般的同性友人身上,難免存在競争、比較和博弈。
表面上是姐妹之間的戰争,實際也是自我的戰争,于你也有所增益。
我以爲這才是彼此能交好的根基。
一時交好容易,但對友誼忠貞不渝,堅守将近 20 年,卻不容易辦到。
她們之間一定有吵不散、打不走的相處之道。
劇版最後一集,夏夢在向陸斌解釋喜歡他什麽時,将三人進行了比較。她說兩人都有突出的優點,方欣漂亮、溫柔,劉淨有趣、想法多。
而她外貌、性格都不突出,從小到大别人一提起她隻有成績好、工作好。
她能被人記住的優點,隻有優秀。而她這麽努力,隻是害怕哪一天不優秀了,就一個優點都沒了。
在傳統大衆審美裏,夏夢确實不及方欣漂亮,也不及劉淨清楚自己的興趣,并用熱愛驅動工作。
她會在比較中自卑,卻不會通過貶損他人,使自己自信。
她自洽的方式是——努力,獲取也可以讓别人仰望的優勢。
反過來,一旦能力和成績成她自信的來源,再和閨蜜對比,内心就不會欲壑難填,更不會有見不得對方好的心理。
比如劇版裏夏夢在夜店,碰到喜歡的陸斌和他的一幫朋友。那幫人沖夏夢和方欣招手,示意她們一起過來玩。
夏夢卻把方欣支開,讓她去工作。
夏夢自然知道,方欣一去肯定是人群的焦點,但她在追陸斌,不想讓方欣搶她風頭。
但那幫人還是忽視她,把方欣拉過來聊天,這時夏夢暴露了内心的不安,在洗手間有些不自在地問:
他(陸斌)不會是看上你了吧。
隐隐約約的嫉妒和不舒服是有的,卻馬上被方欣以玩笑點破:
某些人在這吃什麽醋呢。
一個有話直接說,一個用玩笑顯示毫不在意的态度。
這麽一個容易釀成誤解和敵意的橋段,就被雙方的敞亮輕輕化解了。
她們的敞亮建立在自信和互信基礎上。
夏夢從小時候就是那個,在别的女孩猶豫要不要扶方欣起來時,第一次伸出手,攙起她的小公主的人。
方欣在男生中太受歡迎,同性總對她有隐隐敵意。不能說夏夢沒有,隻是對方欣的愛護,早就壓過嫉妒。
把對方看成自己的人,便達到《流金歲月》裏蔣南孫與朱鎖鎖之間——
" 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輕視 " 的真情。
同樣的,方欣用美貌被動獲得便利,卻不自恃貌美,顯擺、炫耀乃至傷人。反而性子敦厚,很會爲别人考慮。
劇版裏,方欣爲勸和陸斌和夏夢,找到陸斌健身房,故意在他面前矮化自己,讓他記起夏夢的好。
她們彼此,是一種克服了競争的成全。
閨蜜得以成立,需要對對方的喜歡、愛護和需要,蓋過競争和嫉妒。
閨蜜也是一種允許陰暗存在,卻克服陰暗的親密陪伴。
她們能在一起那麽久,一定有無法離開對方的理由。
三人有一個約定,發生矛盾時要說出自己一個缺點,當作自我檢讨。
電影裏,她們在年會排練吵架後,想踐行這個約定。沒想到方欣打破了這個約定,她率先說——
夏夢你雖然強勢,但不自私,不管我和劉淨遇到什麽困難,你都會多管閑事,所以有你這樣一個強勢的朋友,我覺得挺幸運。
所有人都收回了批評對方和自我批評的話。
她們理解劉淨的猶豫糾結,是因爲想用自己的方法去體驗一遍,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鼓勵方欣是三人中内心最強大的一個,不需要用強勢的外表去武裝自己。
的确,現在批評一個人太容易了,到處都在挑刺、貶損、中傷别人。
姐妹與旁人不同的是,她們比誰都認可你原本的樣子,無條件支持你成爲自己。
哪有什麽不完美,你的不完美,在姐妹看來或許是優點。
甚至因爲一個人的不完美,彼此的關系才完美。
從前我們的影視劇過于凸顯女性競争的一面。對視時敵對大于理解、針鋒相對的時刻多于相互扶持。
發生沖突,動辄扇耳光、扯頭發、潑飲料。
我一直很好奇,真正的閨蜜舍得這樣對自己的姐妹嗎?
不僅失真,還貶損了女性作爲朋友的價值。
是誰跟你說有了對象會忘記朋友?是誰喊的要爲愛情犧牲友誼?
明明現實中的閨蜜,打台風都刮不走,比短暫易逝的愛情寶貴多了。
能擁有一位沒有血緣、沒有法律綁定卻始終生命互融的姐妹,人生多幸運。
是吧?
此刻你想起了誰,約她一起去看場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