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12 日訊(記者 夏淑媛) 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持續擴容。10 月 12 日,财聯社記者注意到,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中國銀保信 ")公布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名單再次更新,已從最初的 6 家公司 7 款産品擴容至 22 家公司 69 款産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産品的基礎上,已有 18 款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納入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名單。
業内人士表示,作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 " 探路者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幾年來,讓公衆加深了對第三支柱養老的理念和養老儲備重要性的認識。2022 年 11 月,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啓動,同樣是提供特定稅收激勵,來支持個人自願補充養老儲蓄。實現兩者的銜接,可避免重複建設,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有利于保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投保人的利益。目前來看,多元主體參與、多類産品供給、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個人養老金保險擴容至 69 款,18 款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納入産品名單
自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以來,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持續上新。
截至 10 月 12 日,據中國銀保信披露的名單顯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已擴容至 69 款。具體來看,69 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來自于 22 家保險公司,分别爲:
中國人壽( 2 款)、國民養老(7 款)、太保壽險(7 款)、太平人壽(6 款)、太平養老(4 款)、泰康人壽(4 款)、泰康養老(8 款)、新華人壽(1 款)、新華養老(1 款)、人保壽險(4 款)、陽光人壽(2 款)、平安養老(3 款)、工銀安盛(4 款)、建信人壽(2 款)、農銀人壽(2 款)、交銀人壽(1 款)、友邦人壽(4 款)、中信保誠(1 款)、中意人壽(3 款)、中宏人壽(1 款)、中美聯泰(1 款)、招商信諾(1 款)。
可以看出,在參與機構層面既有中資保險公司也有外資險企。其中,外資保險公司 7 家,中資保險公司 15 家,主要以頭部險企、銀行系險企和專業養老險公司爲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含分紅型和萬能型)的基礎上,已有來自太保壽險、太平人壽、中意人壽、泰康養老、平安養老、太平養老 6 家公司的 18 款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納入個人養老金産品體系。
據悉,2023 年 9 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于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與個人養老金銜接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内容提出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業務與個人養老金制度銜接,原則上應于 2023 年底前完成各項工作。
《通知》顯示,自 2023 年 9 月 1 日起,銀保信公司關閉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信息平台保險合同新單接口,停止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投保人新開戶功能,停止向投保人出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稅收扣除憑證。
與此同時,試點公司停止向新客戶銷售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産品,支持将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保單變更爲個人養老金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保單。
不過,無論是試點稅延養老險,還是參與個人養老金,均對參與的保險機構設置了一定的準入門檻。
衆托幫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龍格表示:" 整體來看,保險公司經營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準入門檻要高于試點稅延養老險的準入門檻。因此,并非所有經營稅延養老險的保險公司都能經營個人養老金。這也意味着部分公司在完成保單的轉化後,如果不能獲得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經營資格,則隻能經營原有的存量業務。"
不同類型産品交費、資金增值方式各異,業内建議針對性篩選個人養老金
相較于其他個人養老金産品,商業養老保險産品優勢明顯,能夠滿足投保人在安全穩健、長期增值、長期領取等方面的綜合需求。
業内人士表示,在低利率環境下,挑選穩健的金融産品在資産配置中顯得尤爲重要。而一款适合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可以幫助客戶的養老資金安穩增值,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
" 無論是領取,還是交費和資金增值,不同類型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各有不同,建議針對性篩選适合自己的産品 " 上述人士建議。
具體來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交費方式靈活:一是不定時,即投資者可以一次性交,也可以選擇年交、月交;二是不定額,每次交費隻要達到最低的門檻(多數産品每月最低隻需 100 元)且年度總額不超過 1.2 萬元即可。
爲了實現養老賬戶的專款專用,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在領取方式上做了專門的設計:60 歲後才能領取養老金,而且要按年 / 月,長期(至少 10 年以上)領取;開始領取養老金之前,退保會損失較大現金價值;開始領取養老金之後,保單退保能拿回來的現金價值爲零。
資金增值方面,目前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均設有進取型和穩健型兩個賬戶,且兩個賬戶之間可以進行轉換。
兩全保險在交費方式上和領取方式上,它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有很大不同。" 兩全保險需要在固定的期限内、按照固定的額度去交錢;領取時也不是一筆資金分批領取,而是在身故或者保障到期時一次性領取。"
年金保險交費方式相對固定,一般在投保時就約定好了繳費期限、保障額度和保費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 69 款個人養老金年金保險産品中,根據産品形态的不同還分爲養老年金保險、分紅型年金保險和萬能型年金保險,而分紅型或萬能型産品,保單所産生的分紅或資金轉入萬能賬戶之後産生的增值則是不确定的。
" 針對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如果保單已變更爲個人養老金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保單,投保人後續通過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繳納保費,需核對本人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保單與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繳費的合計數額,根據每年 12000 元的繳納上限标準,在 2023 年剩餘時間内合理安排後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繳費,超出限額标準的繳費不能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 " 業内人士強調。
已開始領取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養老年金的投保人需要注意的是,試點公司可以根據其申請,通過保單批單的方式在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合同中增加一次性領取方式,領取金額爲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産品積累期終止時的個人賬戶價值與已領取金額的差額。個人按規定領取時,由試點公司代扣代繳其應繳的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