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前兩天,Sir 花了一整個通宵時間追完了《獵冰》,當下的心情怎麽形容呢?
隻能是 " 咬牙切齒 " 的羨慕:
羨慕看了《獵冰》前幾集就果斷棄劇的朋友,因爲你們及時看完了這部劇最好的部分,還不至于像 Sir 一樣心梗。
老實說。
其實 Sir 在看完前三集的時候就預料到它不會很好了,但憑着對幕後的粗淺認知(以爲會是半部好劇),以及對演員的盲目相信(以爲張頌文會力挽狂瀾),便一直追了下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沒想到《獵冰》頹敗的速度與勢頭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認知,以至于豆瓣評分也一路狂跌,暫時定格在了 4.5。
爲什麽會這樣?
有人責怪姚安娜的演技,有人歸咎于拍攝方式的粗陋,有人則說是因爲觀衆的偏見 …… 但要 Sir 說,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它的失敗,其實早被那些天花亂墜的玩梗掩蓋了。
于是。
今天我們決定刨根問底一回,看看這年度爆款,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獵冰
01
還輪不到罵演技
談《獵冰》,第一個繞不開的人當然是姚安娜。
她幾乎就是這部劇的縮影。
還記得開播伊始,網絡上便流傳着她的種種梗圖,比如 " 姚安娜吃雞式的演技 ",指的就是劇中趙友男(姚安娜 飾)捉拿黃宗偉(張頌文 飾)時生硬的舉槍姿勢,以及讓人費解的表情管理。
姚安娜演得差嗎?
Sir 覺得憑借一張張動圖對一個演員進行演技審判這事顯然是不正确的,但與此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她演得的确差。
甚至差過橫店群演的平均水準。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表情。
姚安娜在無論什麽樣的場景下,都會用一種極用力,又迷茫的表情狀态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想要進去勘察現場時,她的表情是這樣的 :
表現不耐煩時,還是這樣的 :
甚至在生氣質問時,她依然用這樣的表情來反應。
這裏分别表現了對證據的自信 、被發現時的故作鎮靜 、戰友犧牲時的傷心。
請問,你真的能分得清嗎 ?
但如果你就此認爲是姚安娜毀了一部戲,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這個糟糕的劇本面前。
演員的演技到底差不差的問題,簡直不值一提。
在故事結構上,《獵冰》走的是和《狂飙》大差不差的警匪雙線形式。
一條是黃宗偉的制毒線,他因爲掌握了全新的制毒技術,于是一邊逃避警方追捕,一邊将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最終成爲國際制毒集團的頭目。
另一條是以趙友男爲主的警察追捕線,他們時刻追蹤着黃宗偉的路線,不斷搗毀各種制毒團夥,最終在持久的堅持和努力下将黃宗偉集團一網打盡。
如果說前者的前半部分尚屬正常。
那麽後者,便讓觀衆看到了一部國産劇劇本的底線,到底有多低。
一個詞:強行推進。
曾經打開過這部劇的觀衆,你們還記得趙友男是怎麽出場的嗎?
強行上場。
故事的開頭,警方開會,說是要找一個人僞裝成吸毒者找到販毒窩點,此時段明宏(蘇鑫 飾)自告奮勇,但領導給否了,認爲 " 吸不吸毒對方一眼就能看出來 "。
按照這個思路,是得找一個看起來不像警察而像混混的人?
不。
領導的下一句話是," 最好是女的,而且身手還要不錯。"
請問,這上下句之間是怎麽産生關聯的?
這還不算什麽,當有人推薦市特警隊警花的時候,領導又給否了,覺得不能麻煩上級,這時候,段明宏說,咱資料室有個小趙,沒出過外勤,性子挺愣,但挺合适的。
Emm……
Sir 實在沒看懂這 " 合适 " 在哪,下一個鏡頭裏,就姚安娜這一臉正氣的樣子,真的像吸過毒的?
說到底,就是強行讓主角上場罷了。
不僅是角色強行出場,連破案過程也是強行推進。
比如強行行動:
聯合行動大會上,趙友男說他們在追查時發現了一個疑點,那就是緝毒犬對着一疊報紙聞了一會兒,她覺得應該從這裏查起,于是領導問," 有證據嗎?"
趙友男答:" 沒有證據,但我就是覺得可疑。"
領導:" 幹我們這行的,誰都别信,自己也别信,我們隻信證據。"
本來到這裏就該結束了,畢竟不但是證據,連個方向和影子都看不到,但趙友男的反應呢?
怒斥領導:" 我們不能贻誤戰機 ",并憤而離席。
事實證明。
這沒來由的第六感,主導了案件的發展。
或者強行偵破:
你會發現警方偵破過程,人人都有 " 第六感 "。
例如在命案現場。
警察封鎖了 KTV 包間,她一出現就發現了在門口的腳印,而這個腳印像是沾了面粉一樣,一路都在給她提供線索,當腳印消失,剛好就有個老闆看到了殺人犯逃走的方向。
例如在中叔家老宅。
段明宏聽說有人給中叔寄了封信,于是急忙趕過去,引開中叔後一直往他房裏奔,不看前後,不看角落,不看下面,眼睛一直往房頂看,結果沒過幾秒鍾,就發現中叔把信藏在了房頂上。
尤其是逮捕賀老闆的那場戲。
這個事情的前情是賀老闆殺了兩個人,立馬逃出了本市,遠走高飛去了,警方不知其去向,但順藤摸瓜,奇迹般地找到了替他做槍管的五金店老闆。
結果呢?
警方讓五金店老闆打了個電話給賀老闆:我這要拆遷了,你把你的槍取走吧。
身爲逃犯的賀老闆在外地沒好氣地說:我回去時再跟你聯系。
按常理說,這事到此也就結束了,畢竟沒有一個殺人犯在剛剛殺完人出逃後,爲了不麻煩别人而冒險回去取東西,警方也該知道對方不至于智商那麽低。
甚至即使是回來取東西,也可能是一個月,一年後的事了。
可是,随後的劇情卻是,警方便一直住在了五金店裏,等着賀老闆的電話。
離譜?
更離譜的是,果然沒多久,賀老闆打了電話回來,警方于是立刻展開了抓捕行動。
發現了嗎?
這給人的感覺是導演早早地向警方洩露了劇本,以至于他們很清楚這個故事的走向到底是什麽。
剩下的,隻是配合演戲而已。
從導演高群書的叙述中,我們大概也能了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高導說最初的劇本其實隻有制毒一條線,但他覺得過不了審,于是找人加了警察這條線。
這種做法 Sir 能理解。
但問題是,基于販毒線創作出來的警察線實在是錯漏百出,完全不顧邏輯,甚至于我們都不能用 " 單薄 " 這個詞來美化它,它就像一塊塊補丁,不情不願地被粘貼在本來就破敗不堪的衣物上," 配合 " 着表演。
這樣一個劇本。
哪怕是張頌文,最終也毫無辦法。
02
虛假的真實
當然,Sir 知道很多人也會說,這部劇也并非是一無是處,既然本來隻有制毒一條線,那麽至少也會是半部好劇吧?
Sir 原先也是這麽想的。
尤其是我們看到滿眼不加修飾的外景,荒村、老屋,小餐館和泥地平房,毫無精緻可言的造型,毒販逃跑時還穿着人字拖,穿過雞舍一片狼狽時,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久違的詞:
粗粝。
布景攝影逼近現實,時不時還會穿插幾個路人小販、村民。
這樣風格的劇集,到底是有多久沒見過了?
而在導演的自述中我們也知道,這樣的粗粝風格既是條件所限(據說投資隻有 4000 萬),也是導演有意爲之,爲的是讓大家回到 90 年代,他說," 我拍這麽多年戲了,拍漂亮很簡單,但拍粗粝很多人做不到。"
這樣的想法的确有道理。
當下的許多國産劇都存在着 " 精緻的懸浮 " 的問題,鏡頭美得像廣告,但是離現實越來越遠,以至于哪怕是都市劇,我們看上去,也仿佛是在另一個平行時空的故事。
于是現實感,也就成了不少人力挺《獵冰》的理由。
整個劇一股 90 年代鄉村警匪劇的粗粝感
但問題是。
這樣的風格,和内容真的匹配嗎?
在鏡頭語言的風格上,Sir 一直認爲其實并沒有太大可比較的必要,王家衛拍電視劇《繁花》選擇了倫勃朗式布光,張藝謀拍電影《第二十條》選擇了大頭貼式的電視劇攝影,這個選擇本身沒有誰高誰低,看的隻是風格與表達的貼合度如何。
《獵冰》也是。
并不意味着它選擇了粗粝風就需要誇贊,我們評價其成功與否的标準,也隻能是表達。
那麽問題來了。
我們爲什麽會贊揚某些看上去很粗糙的風格?
在高群書的作品序列裏,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
因爲它呈現了底層的生命力,增強了真實感。
高群書是新聞記者出身,他拍過不少紀實風格的作品,《命案十三宗》《神探亨特張》《千鈞。一發》《征服》等等,它們都有着世紀初犯罪紀實片的粗粝感。
比如《神探亨特張》。
影片本身質量我們不評價,但毫無疑問它展現出 2012 年北京市井的一面。
電線杆上的小廣告、在熱鬧的大街上埋伏抓碰瓷團夥、爲了逃避懲罰小偷甚至吞刀片、抓到小偷後群衆在他身上發洩憤怒。
當年的金 | 馬獎之所以給了它最佳影片的榮譽,原因也正是能從這種粗粝的紀實風格裏看到底層人民生機勃勃的生命力,以及在走投無路中的掙紮求生。
它就是當年最底層的現實。
或者《千鈞。一發》。
影片選擇一位真實的民警飾演主角老魚,因爲他想展現的是一個普通警察面對排雷時一次次懦弱想要逃避的情态,是普通人面對生死攸關的危險前多次留下遺言卻爲了家庭不得已挺身而出的辛酸。
其中有個動作展現了他的害怕,老魚在拆完一個有驚無險的炸彈後,吓得鞋子裏都是汗水。
沒有人生來就有英雄的熱血和奉獻精神,這才是走紀實路線需要的人物。
可是《獵冰》呢?
根據前文你可以知道警察線的所有人,在這個故事裏都成了完成任務的工具人,非但沒有生命力可言,甚至你說它是紙片人也不爲過。
沒人知道他們爲什麽加入緝毒隊(除了卧底),爲什麽願意爲緝毒付出這麽多,他們家庭是否因爲毒販遭遇了毀滅、毒販對他們造成什麽影響等等,這些人物動機刻畫的信息在劇裏完全看不到。
而本該濃墨重彩的制毒線。
這樣底層生命力的呈現,也隻是寥寥無幾地存在于幾個主線之外的片段中。
比如阿美。
作爲一個渴望改變自己命運的底層打工人,觀衆很容易對其産生共情。
尤其是在動物園裏。
她出獄後對着老虎,在不斷凝視中把自己變強去報複黃宗偉,顯示出她内心渴望見到他又想報複他的複雜心理。
這樣 " 不理性 " 的行爲也能引起觀衆的憐惜。
或者陪酒女冰冰。
這也是個走投無路的小人物,她攀附上了大龍,但兩人感情線都還沒怎麽開始,就在逃命的關鍵時刻被扔下船,以此逃離警方的追捕。
這種簡單粗暴的死亡方式。
反而能激起普通觀衆對于 " 耗材 " 的同情。
可是。
這樣的片段在整部劇裏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就拿占據絕大部分戲份的黃宗偉制毒來說,故事的原型是 " 中國世紀毒枭 " 劉招華,人們對他的印象就是自大張狂。
他有多張狂呢 ?
他學曆不高,但是化學很好,23 歲就自制出了市面上沒有的純度極高的冰毒。
多次換名字,從警察的眼皮底下逃走,在其他地方成立了新公司。
還曾因爲見義勇爲上過報紙。
看到電視上有自己畫像的通緝令,跟周圍的人說這個人很像他。
被抓後他還将自己的行爲合理化說自己是 " 用冰毒打開外國人的國門 "。
但劇集也隻有在開始的幾集呈現了黃宗偉的性格與主動性。
比如張頌文在劇中用許多細節體現出了這個角色自大張狂的一面,最明顯的就是他的響指。
成功糊弄了警察,在樓道上得意地打響指。
自制出了冰毒給販毒方陳建昌的馬仔嘗嘗,打三個響指,對方立馬欲仙欲死。
爲了脫身,他假意給配方,響指一打,實驗室立刻爆炸。
但可惜的是,故事越往後發展,黃宗偉就越像一個隻會制毒的工具,存在感越來越低了。
直到最後,甚至可以說是爲降智而降智。
所謂真實感?生命力?
并不存在。
所以請問,這樣的内容,真的能靠粗粝的風格加分嗎?我們總不能因爲喜歡某個牌子的醋,就給不管是什麽餡的餃子都加分吧?
至少在 Sir 這裏,做不到。
03
态度決定下限
《獵冰》今天正式收官了,從數據上看,它依舊保持着較高的熱度,即便在新劇《别對我動心》的沖擊下,依然能保持貓眼熱度榜第二的成績。
豆瓣 4.5 的口碑并未對劇集造成沖擊。
甚至于它還反超《漫長的季節》,進入了騰訊年榜前十。
而這,也是 Sir 最爲痛心的一點。
不論作品的質量如何,隻要有能扛劇的演員,和熱議的話題,它就一定會爆,會賺錢,會開慶功宴。
但回過頭來再看。
其實這部劇最讓人費解的一點是,爲什麽會拍得這麽差?
是演員問題嗎?
當然不是,張頌文的表現依然在水準之上,而其他人,即便如姚安娜般演技生硬,但如果你把目光放遠,放到國産仙俠劇中,也不至于覺得一個演員,可以毀掉一部劇。
那麽是導演的能力?
好像也不成立,即便高群書這些年的作品不如人意,但他好歹也拍過《風聲》《東京審判》等好片,也曾一手打造了《征服》《命案十三宗》等佳劇,而後者,甚至與《獵冰》題材類似。
那麽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看完大結局後 Sir 不由地産生了一種誅心之論,那就是:
整個劇組的态度問題。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後期剪輯甚至沒看懂這部劇的故事線。
例如在黃宗偉利用假死逃走的兩年後,他在阿勝介紹下,和阿東認識了,到撣越國去制毒。警方掌握了他的行蹤,準備制定計劃去抓捕,在會議上,領導問:" 小趙去哪了 ",同事回答去生孩子了。
很快鏡頭轉到了黃忠偉在撣越國制毒的畫面,字幕标出這是兩年後。
但等回到國内,發現趙友男還在懷孕中,甚至那個肚子就像塞了枕頭一樣突兀。
一個孩子怎麽可能懷了兩年,目前還在懷孕。
更離譜的是之後又是一個兩年後,阿美從監獄出來,說到自己三年前遇到了一個俠士。
但實際上之前就出現了兩個兩年後,至少四年了。
但凡導演聽一下台詞,看一下畫面,都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除了剪輯呢?
還有道具組的随意。
能一手拿出六百萬存款的販毒隻能拿着大哥大,趙友男和陪酒女卻能拿着八千多的摩托羅拉的翻蓋手機。
而趙友男拿出翻蓋手機之前,她剛混進毒販的窩點冒着風險用敵方手機發定位。
那防護服是怎麽來的,沒有交代就算了,更離譜的是,爲什麽冒領工資沒被舉報呢?
這些方面都體現出這不是粗粝,就是不夠用心,才導緻這麽多 bug,甚至播出後也沒有對此進行修改。
如果如前面所說,單是劇本問題的話,我們還可以認爲這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是不得已的結果,但如果一部劇從剪輯到道具,甚至于打光都出現了嚴重了 bug,那麽就隻能認爲,這是整個劇組,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拍好這部劇了。
Sir 倒不是信口開河。
其實如果你仔細去看高群書的叙述,是可以看出些許端倪的。
在微博上,高群書提到了這個劇立項到開拍的過程。
初版劇本花了兩三年寫完,但并不滿意,後來又找了一個記者寫劇本,但記者不會寫警察線,又找了一個青年導演寫警察線。
但拿給投資方看時,得到的反饋都是劇本不夠好。
盡管如此,考慮到成本問題就沒有再繼續換編劇修改劇本。
合理嗎?
相比于 4000 萬的投資,即便是超低成本也得 1000 萬吧,這小小的編劇費究竟占據多大的比例呢?
甚至所有人都認爲你的劇本有問題,那麽又爲什麽不先把劇本做好,而隻想着開拍呢?
更離譜的是。
在張頌文加入後,導演又把劇本重新順了一遍,原因是 " 要不對不起頌文 "。
敢情如果是别人來拍,這樣的劇本就對得起别人了?
對此的解釋隻有一種:
或許從一開始,劇組就對這個劇本好壞并不在意。
他們不曾想過這個劇會爆火。
也許初衷,不過是如往常一樣,随意完成一個項目而已。
當然這麽說有些誅心,但毫無疑問的是,一部作品主創的态度雖然不能決定它的上限,但可以決定它的下限。
就拿開年第一部爆劇《繁花》來說。
即使你再不喜歡,再認爲它懸浮,也不可能會覺得它爛到讓人發指,它的下限極高。
爲什麽?
不說那些拍攝時的敬業故事,單說《繁花》播完後王家衛依然給劇集調了色,重新修改了一個版本就可以看出,至少他對自己的作品很認真,很在乎。
一個認真的人做出來的東西,不會太差。
而《獵冰》呢?
明明各種 bug 滿天飛,可一方面高群書發文,下一部啓用新演員,爲的就是看它能不能火。
似乎想說劇集爆紅是自己的功勞。
另一方面這 IP 也被許多投資方看上,《獵冰》的電影版準備着手啓動。
仿佛所有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了。
同爲今年的熱門劇。
二者對比明顯。
說了這麽說,可能很多人會不理解,一部 " 爛劇 " 而已,何必花費這麽大的精力來聊?
沒錯,簡簡單單的吐槽容易。
可吐槽之後呢。
我們要眼睜睜地看着,下一個張頌文依舊會被透支?下一部爛劇依然會火爆出圈?
Sir 不願意這樣。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次吐槽,不如說,其實是可惜。
我們看到了一副好牌被打爛的樣子,也看到了因爲自身原因,信譽被消耗的結果。
更可惜的是。
身處其中的人,卻至今毫無知覺。
畢竟不是所有事情的輸赢,都可以用 " 爆了 " 與否可以定義的。
作品如是。
創作者,更是如此。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