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21 日電,商業銀行已審批房地産 " 白名單 " 項目 5392 個,審批通過融資金額近 1.4 萬億元。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介紹,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以城市爲主體,以項目爲中心,符合規定的 " 白名單 " 項目及時獲得資金支持,爲促進項目建成交付、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穩定房地産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精準支持房地産項目融資取得階段性成效。
繼續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續貸産品開發,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加大續貸支持力度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今日公開了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 1352 号建議的答複。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指出,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資金接續問題,在要求銀行審慎規範經營、管好風險的同時,爲了縮短貸款周轉時間,降低資金 " 過橋 " 成本,出台常态化的小微企業續貸激勵政策。截至 2024 年 5 月末,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餘額 5.6 萬億元,同比增長 25.6%。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将繼續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好小微企業續貸監管政策,加強續貸産品開發,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加大續貸支持力度。
7 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爲 1.61% 比去年同期低 0.08 個百分點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 8 月 21 日在發布會表示,7 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産總額 423.8 萬億元,同比增長 7%;保險業總資産是 33.9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7.7%。資産質量保持穩定,不良貸款率穩中有降。今年以來,信用風險總體可控,7 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爲 1.61%,比去年同期低 0.08 個百分點。不良資産處置力度也進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銀行處置不良資産 1.4 萬億元。風險抵補穩中有增。7 月末,銀行貸款撥備覆蓋率是 216.7%,也就是說貸款損失準備是不良貸款的 2 倍多。同時,上半年末,銀行資本充足率是 15.53%,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是 195.5%、132.4%,銀行和保險機構抵禦風險的 " 彈藥 " 還是非常充足的。流動性穩中向好。銀行兩個主要的流動性指标,流動性覆蓋率和淨穩定資金比例,都符合監管要求。所以當前我國銀行業是穩中向好、風險可控,主要的經營指标和監管指标都處于健康合理區間。
引導和培育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 8 月 21 日在發布會表示,下一步,在科技金融方面,主要是督促金融機構要認真落實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工作要求,引導和培育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在綠色金融方面,要把相關的統計制度進一步完善,同時豐富綠色金融産品供給,特别是要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普惠金融方面,主要是把上述這兩個通知,還有《國務院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推動落實落地落細,取得效果。在養老金融方面,要穩步推進商業養老金融發展,同時要求保險機構在養老保險産品的設計方面,更加簡單、更加便捷、更加穩健,以适應養老保險的特點和需求。在數字金融方面,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推動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增加數字賦能,提升金融機構管理水平。
7 月末制造業貸款同比增長 11.4% 高技術産業貸款同比增長 13.9%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 8 月 21 日在發布會表示,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特别是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金融供給持續增加,更加精準高效。資金總量穩中有增。7 月末,人民币貸款餘額是 251 萬億元,較年初增加 13.5 萬億元;銀行保險機構債券投資餘額 103 萬億元,較年初增加 4.9 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 31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7.4%。這是從金融資金的供給來看。另外,資金結構也更加優化。主要是加大了對先進制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到 7 月末制造業貸款同比增長 11.4%,高技術産業貸款同比增長 13.9%。另外,對小微企業和 " 三農 " 的金融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7 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 17.1%。對健康産業、銀發經濟的支持力度在進一步提升,7 月末養老産業貸款較年初增長 16.1%。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數字經濟核心産業貸款同比增長 12.4%。7 月末通過債券和股票等方式,保險行業提供各類融資支持是 28.5 萬億元。
上半年有幾家民營銀行淨利同比有所下降 主因撥備計提力度明顯加大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 21 日在發布會表示,民營銀行淨利潤增速出現了負增長。我們也關注到了這一點,今年上半年,民營銀行總體是盈利的,但是有幾家民營銀行淨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這些銀行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直接影響了當期利潤,導緻了民營銀行淨利潤出現階段性下滑。
将引導銀行機構繼續加強精細化管理 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斷提高盈利能力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 21 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保持合理的利潤水平對于銀行及時補充資本金、維持穩健的運營、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面對利潤增長放緩的壓力,近年來,商業銀行也是通過多種方式内部挖潛、降本增效,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仍處于一個合理的區間。比如說今年上半年,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長 0.4%,仍然實現了淨利潤的正增長。也就是說,它不僅盈利,而且它的淨利潤還是正增長的。同期銀行資産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也基本保持穩定。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将引導銀行機構繼續加強精細化管理,優化資産負債結構,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不斷提高盈利能力。
剛才記者朋友也提到了,民營銀行淨利潤增速出現了負增長。我們也關注到了這一點,今年上半年,民營銀行總體是盈利的,但是有幾家民營銀行淨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這些銀行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直接影響了當期利潤,導緻了民營銀行淨利潤出現階段性下滑。
将搭建保險保障能力等評價體系 完善災害事故分級應對機制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财産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鳌 8 月 21 日在發布會表示,下一步,我們将推動保險業更好發揮功能作用。在完善制度上,我們将搭建保險保障能力等評價體系,完善災害事故分級應對機制。在探索試點上,我們将在今年初擴大住宅巨災保險保障範圍的基礎上,總結河北、湖北、北京門頭溝等地的做法,推動各地開展試點。在深化改革上,我們将擴大農險的供給;同時我們完善共保機制,提升對重大項目等的風險保障。在強化監管上,我們将優化承保理賠的标準,提升保險服務的質效,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國保險賠付占災害經濟損失大概 10% 左右 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财産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鳌 21 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國家保險業在應對災害事故中的作用正在日益發揮,但是與全球的平均水平相比,應該說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災害經濟損失大概是 1200 億美元,其中保險的賠付大概是 600 億美元,占比大概是 50% 左右,我們國家保險賠付占災害經濟損失大概 10% 左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