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勳
4 月 11 至 13 日,一年一度的 ESIE(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再度召開。作爲儲能行業開年第一個重磅展會,ESIE 今年吸引了 500 餘家儲能企業,超 20 萬人觀展,觀展人數也創下了新高。
但 36 氪在現場發現,相比去年 " 數萬家廠商一擁而上幹儲能 " 的狂熱氛圍,今年廠商們的整體狀态明顯冷靜、務實了很多。例如去年廠商在展會上現場招聘、獵頭現場挖人的現象幾乎看不到了。
過去一年多來,國内大儲系統招标價格從 1.3 元 /Wh 降至 0.6 元 /Wh 左右、頻創新低,工商業儲能給業主的分成比例也卷到地闆價的 35/65,從巨頭、跨界者到創業公司,對于掘金儲能市場的高難度都有了切身體會。
感知到市場水溫,儲能企業正逐步學習如何适應内卷的環境。
以儲能電池廠商爲例,壓降原材料成本、優化員工的消息不時傳出。财報顯示,就連龍頭甯德時代也在 2023 年電池銷量增長近 35% 的情況下,員工人數減少了 2800 多人。
一位頭部儲能廠商的市場負責人告訴 36 氪:" 今年公司增效降本,把市場預算砍了約 40%-50%,參加展會的費用也要縮減,要把錢花在刀刃上。"2023 年該廠商參加了多場展會,今年計劃隻參加兩場。
在此背景下,依靠儲能廠商吃飯的展會生意也卷了起來。目前全國各地的儲能展會層出不窮,對于參展商的争奪也十分激烈。
另一位儲能廠商的市場負責人告訴 36 氪,去年北方舉辦的一場儲能展會,主辦方在展會開始前兩個月的初始報價是 30 萬元,随着展會日期逐漸臨近報價一路下跌。最終主辦方提出,該廠商可以免費參展,隻需要出資搭建展台。
市場預算減少了,如何用有限的市場費用把展會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帶動産品銷售、市場合作和品牌口碑,就成了廠商們比拼的重點。
從展會預熱和展台布置、從新産品發布到各種展台活動,500 多家儲能廠商卷出了新的高度。
卷宣傳、卷産品、卷場景
500+ 儲能一線企業全球首發 300+ 新品,如何讓自己的産品在機海中脫穎而出,産品的技術比拼當然是重中之重。
搭載 300Ah+ 以上電芯的 20 尺 5MWh+ 直流側電池艙是 2023 年末各家廠商新品的主推方向。今年這些 5MWh+ 的直流電池艙将在項目當中逐漸落地應用。
爲了進一步拉開差距,儲能廠商們搶先發布尚未量産的、技術難度更大的新産品,掀起 20 尺集裝箱儲能電池艙的容量競賽。
同樣是 20 尺的集裝箱,遠景能源 " 交直一體 " 儲能系統 EnPower 儲能系統的容量是 5.6MWh,甯德時代的天恒儲能系統把容量做到了 6.25MWh,比亞迪新一代魔方系統可以做到 6.432MWh,蜂巢能源的短刀液冷儲能系統做到了高達 6.9MWh。
發布時間的選擇也是門學問,如甯德時代就選擇了在展會前兩天的 4 月 9 日發布新産品,彼時其發布的天恒儲能系統仍是行業内最高的能量水平;但兩三天後,行業最高能量水平的榮譽就先後落到了比亞迪和蜂巢能源的産品身上。
" 卷 " 容量最終還是爲了 " 卷 " 成本。單位面積能量密度的提升,意味着在同等面積内裝機容量的增大,可以幫助業主方降低成本,提升項目經濟性。
圖片來源:企業授權
相比門檻較高的大儲,進軍工商業儲能市場的廠商們要多了好幾個數量級,沒有能力布局大儲的腰部玩家、初創企業都在這一領域厮殺。同時頭部廠商也在高度關注和積極布局,這導緻工商業儲能的市場競争比大儲更加激烈。
從高耗能企業到零碳園區,從台區配儲到光儲充一體,工商業儲能的場景複雜多樣,廠商們紛紛推出差異化的細分場景解決方案,從自身熟悉、擅長的場景入手分食工商儲 " 蛋糕 "。
充電樁業務起家的領充新能源,利用已有的運營商資源主攻光儲充場景,這種方式可以通過與運營商的合作批量獲取訂單。領充方面表示,今年國内電動車的高電壓超充将會快速滲透,帶動配套儲能系統的快速發展。
前華爲副總裁史耀宏創立的極光雲能推出了針對半導體行業的儲能解決方案。據該公司介紹,過去半導體等制造業采用 UPS+ 柴油發電機的備電方案,綜合成本高達 10 元 /Wh,而極光雲能的替代方案可以做到相同周期内運營成本降低至少 50%。
極光雲能展台 圖片來源:企業授權
有着電力設備、工程背景的廠商特隆美儲能則針對礦區、弱電網地區推出了專門的礦區中壓無縫保電系統。該方案通過将儲能系統直接接入到中低壓線路中,在電網出現異常時由儲能系統提供不間斷供電,從而解決該場景的大負荷保電問題。
" 經過一年的市場教育,現在下遊業主對于産品的各類參數和售價都很熟悉,他們平均每家要接觸 4-5 家儲能企業,現在已經沒法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賺錢了。" 一位頭部工商儲廠商的銷售人員表示,隻有深入具體的應用場景、切中用戶痛點,才能在競争中有勝算。
卷出規模和未來
從價格戰到産品競賽、場景比拼,儲能高度的内卷背後,還是源于各路勢力對于這一市場未來前景的一緻看好。
電化學儲能是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必不可少的一環,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标的關鍵所在,有着高度的發展确定性,同時也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還有巨大的市場紅利尚未釋放。因此吸引了數萬家廠商蜂擁而至,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 儲能行業雖然卷,大家都賺不到啥大錢,但已經是比較滋潤的市場了。放眼望去,國内還有哪個行業市場規模這麽龐大,還能一年增長一倍多?" 一位能源行業資深人士對 36 氪表示。
根據會議主辦方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儲能産業研究白皮書 2024》,2023 年我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 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規模同比增長均超 150%,三倍于 2022 年新增投運規模水平。
同時,白皮書預計 2024 年底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量達 64.62 至 75.71GW,而 2023 年末的累計裝機量爲 34.51GW。也就是說,今年國内新增的新型儲能裝機量,有望等于、甚至超過我國曆史上的所有新型儲能裝機量總和。
圖片來源: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儲能産業研究白皮書 2024》
當然," 數萬家廠商一擁而上幹儲能 " 也帶來一些副作用。
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在展會的論壇上指出,儲能 " 内卷 " 帶來價格快速下降推動了儲能裝機的翻倍增長,但也要警惕價格 " 内卷 " 下的質量風險。他警示,如果控制不好質量,批量的質量事故,可能終止儲能行業目前良好的發展勢頭。
36 氪了解到,一家頭部工商業儲能廠商近期就陷入到了與業主方和投資方的合同糾紛,原因是其在合同中對于儲能系統的壽命和循環次數做了過高的保證,但實際無法達成。
本屆展會的高峰論壇上,行業大咖對于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呼籲一直不斷。多位業内大咖建議,儲能行業應避免無效 " 内卷 " ,回歸儲能技術創新主航道。
從另一方面來看,廠商們的内卷也變相擡高了競争門檻,促使市場進行自發出清。市場的 " 冷靜 " 實際上是在擠去泡沫,這意味着儲能行業正逐漸走向規範化。
以工商業儲能市場爲例,一位頭部廠商的儲能業務負責人告訴 36 氪,據他觀察,市場上已經近 1/3 的玩家退出了工商業儲能市場,其中大部分是皮包公司。得益于業内發達的代工系統,皮包公司可以很快切入到這一市場。
" 以前所有給我們供應儲能零部件的企業都想自己單獨做工商業儲能,但做着做着就發現,原先零部件業務毛利率還有 15%,做工商業儲能的毛利率就隻有 5%,賺不到錢後就迅速退出了。"
對于以上現象,遠景能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鄭漢波去年曾有一個預測引發了業内熱議,他表示到 2024 年可能有 80%(儲能系統集成商)企業會倒下。
他類比道,在他經曆的光伏逆變器、風機制造行業中,早期市場快速增長,行業内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随着行業發展,質量和運維壓力凸顯,那些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很快消失了。
目前來看,儲能行業也正在經曆上述過程。行業内卷的同時伴随着市場出清,一部分不專業的玩家已被迅速淘汰出局,剩下的玩家繼續參與比拼,争奪萬億市場的最終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