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石的各位企業界的朋友、各位專家學者,值此新年到來之際,首先向大家道一聲:新年好,元旦快樂!
再見,2022!
過去的一年,我們大家過得都不容易,都很艱難,也感覺活得很憋屈,很無助,但我們還是值得互相擊掌慶幸,因為曆經大疫肆虐三年,我們扛過來了,熬過來了,活下來了!
我們頑強走進了 2023,你我都健康地活着,真好!
我們能自由地開始四處逛逛,真爽!
雖 " 大疫不過三 ",但此刻,我們仍處在黎明前的黑暗,曆經三年疫情折騰,我們的企業與人都很虛弱,這時更要倍加防護好自己和家人,倍加努力維持好企業的生存。
天總會越走越亮,曙光初露,勝利就在眼前,這時候更要奮力前行,不能倒下,千萬别倒在黎明前。
2023,有可能更艱難,但我們還是要選擇相信,選擇希望,選擇前行。
隻要我們繼續努力活着,努力保持在場上,就一定能大展宏 " 兔 ",錢 " 兔 " 無限。
面向更加複雜和不确定的 2023,我們應該怎麼想?
怎麼做?
怎麼選擇?
值此新年到來之際,我以四句話與大家共勉前行。
01
活!有質量地活下去!
命大于情、大于财、命大于一切。
2023 年,如果要送企業與企業家一個字的話,我選擇一個 " 活 " 字,活字二個涵義:
一是大家還是要努力保命活下去;
二是緻力激活組織的免疫力和戰鬥力,做好自己與企業,以活得更有尊嚴,更有質量。
切記,國家管控一放開,此刻,危難與危機并沒有過去,可能短期的災難更加深重,活下去,仍然是大于一切的最高戰略,哪怕走,也要努力走得更有尊嚴。
國家防疫管控大放開,對企業和個人才真正進入生死煎熬期,這一時期企業和個人真正命懸一線,完全靠自己承擔防護與抗疫責任了,企業和個人瞬間成了第一責任人,自己是否接得住,是一個生死考驗,此時此刻,還是要硬着頭皮接住、扛住,首先還是要先活命。
這時候你才真正領悟:命大于情、大于财,命大于一切。
面對生死關頭,我們才證悟到,這世界除了生死,本來并無大事,雖說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但成就大事的前提是你要活着。
管控不放開,中國經濟與企業将死路一條,但一放開,要經曆全民趟雷過關的生死陣痛,放開後的這二三個月,可稱之為生死時速 100 天,個人與企業将迎來更艱難的生死博弈期。
這一時期,企業更要全力應對,防止風險點、出血點、堵塞點的擴大。
一是這一時期,組織與個人容易懈怠。員工因病到崗率低,即使疫後上崗,工作精力不濟,難以進入緊張的工作狀态,企業員工的工作質量、工作效率與工作效能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有可能進入 " 靜默性低氧血症 ",稍不注意,企業在無聲無息中有可能被市場淘汰;同時抗疫三年,企業資源枯竭、市場萎縮,收入大減,現金流緊張,進入極度虛脫和疲勞期,處于最脆弱時期,個人與企業都經不起折騰,經不住勞累,一折騰容易猝死。
二是宏觀經濟短期将面臨持續下行壓力。管控放開,并不等于經濟與市場馬上能恢複昔日的活力與繁榮,而且 2023 年經濟的下行将是全球性的,并不是完全由疫情管控造成的,所以企業要有長期與疫期博弈共存、在長期經濟增長乏力下求活的心理預期與準備。為此,企業除了保存實力,不亂折騰,還要激發組織内在活力與戰鬥力,創新挖潛,降本增效,同時善做減法,減輕負荷。負擔過重,容易心梗而亡。
這時候企業更要回歸本心,聚焦核心,守住業務基本盤,維護好吃飯業務,努力扛過、度過這一生死時速一百天。
偉大都是煎熬出來的,人生和企業本無絕境,芸芸商海中,每時每秒我們都能看到自暴自棄,自生自滅;也都看到頑強求活,生生不息的新生命力。
禅宗智慧告訴我們:活着才有生命的精彩和價值。
為了活着,面子不重要,保存裡子最重要;
為了活下去:任正非舍兒女情長,棄手機業務扔掉榮耀;
為了活下去,俞敏洪、張蘭直播帶貨不掉價;
為了活着,王健林斷臂求生亦英雄;
為了活着,小康張興海脫胎換骨,主動委身華為這棵大樹獲重生。
曆經生死,我們才真正悟到:生死面前無大事,個人和企業左右不了大局,隻能努力照顧好自已,保護好自已的企業與小家,大疫當頭,别想太多。
心隻有拳頭大,不能裝太多的事,簡單點,先活命,命大于情,命大于财,命大于一切。
所以活下去才是企業最簡單、最高的戰略,隻有活着才有奮鬥的機會和價值,活着才有未來的生命之精彩。
02
企業家的 " 心 " 不死,
企業現金流 " 氣 " 不斷,選擇相信,就有未來!
企業活下去的根基是什麼?
我認為應該牢牢把握兩個支點:隻要企業家 " 心 " 不死,企業現金流 " 氣 " 不斷,企業就能扛,就死不了。
所謂企業家 " 心 " 不死,其一,就是企業家精神不死,企業家的信念與信心不滅。
企業家要堅定信念,凝聚人心,雖然未來越來越複雜且不确定,但在茫茫的迷霧中前行,更需要保持樂觀心态,更需要看到遠處的明燈,悲觀者永遠正确,但未來屬于樂觀者,所以我們還是選擇樂觀。
面對困難和生存危機,絕不能放棄信念和追求,放棄理想和激情,危機關頭拼的是信念和勇氣、熬的是意志和内功;所謂企業家 " 心 " 不死。
其二,再難、再前途難蔔,還是要選擇相信,要以樂觀面向未來,永懷對未來美好的希望,就是在離别與掙紮中仍憧憬美好,在無奈與辛酸中仍絕地求生,希望會帶來希望,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面對未來的艱難與不可知,不是因為未來值得相信,而是因為未來必須相信:
1、相信大疫不過三,我們終将會送走 " 瘟神 ",人間活力與煙火氣終将回歸,2023 年,雖全球經濟可能更艱難,但中國經濟還是有望總體提升。
2、相信中國共産黨的自我批判精神,實事求是的自我糾錯能力;相信中共二十大對未來的籌劃方略;相信中國會更加高水平對外開放,決不會閉關鎖國,相信中國将堅持市場機制主導,相信中國高質量發展之路具有美好未來。
3、相信中國企業家精神不死,相信黨和政府對國企是自己人,民企和外企也是自己人的承諾,相信營商環境會更加優化、文明,民企将得到更大的信任與安全感,民營企業家将真正得到應有的尊重,相信民營企業家将重拾将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
4、相信中國十四億人的巨大消費潛能與價值創造勢能;相信中國經濟将會實現内外雙循環格局,相信鄉村經濟振興的發展潛力。
5、相信新的産業發展機遇巨大,将為中國企業找到新戰略增長點、數智化與産業互聯網的新機遇,新消費、新制造、新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産業的新機會,綠色與環保、生物技術與健康産業的新機遇,新消費智能産品(新五大件: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家用機器、頭戴式 AR、VR 的眼鏡和頭盔、柔性顯示、3D 打印設備)等發展新機遇,将引領中國企業創新發展與實現戰略新成長。
6、相信中國将實現創新與人才驅動,通過加大創新與人才投入,終會走出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
7、相信中國數智化與産業互聯網在應用層面與世界同步,甚至局部領先,将大大提升客戶一體化體驗,提升中國企業的系統效率與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全球競争力;中國将産生一批真正具有全球競争力的世界級一流企業或行業隐形冠軍。
8、相信煎熬與磨難的經曆是中國企業最好的導師,偉大都是煎熬出來的,燒不死的鳥才是鳳凰;曆經風雨,中國企業将走得更穩更遠。
9、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完整的世界,每個人都有意義和價值,每個人都有内在的價值創造潛能,相信小人物可以成就大事業,人人皆可成佛。
10、相信活在當下,做好當下,選擇相信與希望,就有未來。
所謂企業現金流 " 氣 " 不斷,就是對衆多企業來說,企業最大的風險還是現金流斷流引起的企業停擺或猝死。
因為三年疫情,企業經營困難,現金流本身就面臨枯竭,複工複産從原材料采購到招人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确保現金流不斷,是企業活下去的生死劫,所以這個時候更要堅守 " 現金為王 " 的原則。現金為王,主要是指經營現金流為王,企業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流出,而不是單純持有現金本身。
一個企業隻要現金流不斷,資産具有流動性,哪怕是賬面暫時虧損也死不了。
在後疫情期,企業家要親自抓現金流,對現金流要有敬畏感,将現金流作為企業的生命線與全員責任,全員抓開源節流,以保現金流不斷。
03
這世界沒有救世主,
沒有救命稻草可撈,
生死關頭,靠免疫力說話!
大疫當頭,免疫力說話,生與死,還是自身防禦外來病毒侵蝕機體的機制管用!
企業不斷提升企業識别、抵禦和消滅外來侵入的病毒、細菌的能力,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命門。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免疫力的本質是具有抗逆周期生存力和抵禦外部不确定性緻命破壞因素的防卸能力。
企業如何提升免疫力,我認為從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有強大的免疫力,企業就要能打,敢拼、善戰,能赢。
這需要企業持續激發組織的活力和戰鬥力。
組織的活力和戰鬥力來自哪?
首先來自于組織富有激情,有明确堅定的使命與高遠的目标追求,讓員工對未來有方向,有信心,要讓打勝仗成為一種信仰。
其次,來自于幹部和員工具有持續奮鬥和持續打勝仗的能力,來自于以熵減持續激發組織和個體價值創造活力,來自于企業家與企業主動走出舒适區,勇于自我批判。
再次,組織的戰鬥力往往是在危機中、緊張中、高壓力中激發、高壓強下爆發出來的。所以企業家既要以願景和目标凝聚員工,又要傳遞危機與壓力,組織内部一定要有高績效壓力,有危機感、有内外競争壓力。
第四,組織活力來自于企業家善于給人才講理想、畫大餅并兌現承諾,在不斷打勝仗中及時分贓,論功行罰,以科學的價值價值評價讓升官發财有依據。
第五,員工的活力和戰鬥力來自組織的平台化賦能。
這就需要:1)構建不依賴人的組織與管理體系,将能力建在組織上,讓組織平台成為個人能力放大器,以客戶為中心的端對端流程及強大的管理系統,為前方打勝仗協調資源,提供專業化賦能是激發一線員工戰鬥力,打勝仗的關鍵。
2)下沉一線綜合集成作戰能力,構建以勝利為目标的授權體系。任正非說過,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賦予最基層的作戰單元最大、最多的決定權。
另一方面,組織的免疫力體現為具有極強的防禦力和抗風險力。
這使企業在危機關頭比别人内部堡壘更強,更抗打,儲備的物資更多,過冬的棉袱更厚,企業比别人更能杠、更能熬,決不會倒在黎明前。
堡壘往往從内部攻破,企業往往自己打敗自己,所以企業要及時鏟除組織内部滋生的四大毒瘤:
第一毒瘤,諸候意識、山頭主義、本位主義,各自為陣不協同,内鬥内耗不團結。
第二毒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決策重心越來越高,高層聽不到來自市場和客戶的聲音,決策遲緩,脫離實際,中層幹部不到一線和前沿陣地指揮作戰,基層幹部不帶兵打仗攻山頭,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盛行,腦袋對着領導,屁股對着客戶。
第三毒瘤:利出多孔,幹部手握重權,腐敗日趨嚴重、組織内部潰爛并出現黑洞,堡壘開始從内部被攻破。
第四毒瘤:組織惰怠,激情衰竭,不願持續奮鬥,幹部不作為。
除了割除四大毒瘤,企業還要構建強大的内控防禦體系,強化經營風險控制意識與風險規避能力,這樣才能使組織内部堅不可摧。
總之,危機關頭,大難不死,不能指望他人,不能靠神仙皇帝。這世界沒有救世主,也别指望抓一顆救命稻草,危難時能救你的,是你自己,是你強大的免疫力。
04
守常守,變應變,
活好當下,心有所向,就有未來!.
面對未來高度的複雜性、不确定性和艱難性,企業還是要以變應變,以不變應萬變,以内在确定、以内在活力來應對外部的不确定。
這就是六個字:守常守,變應變。
所謂守常守:
首先是守住内心,守住初心。無論外部環境怎麼變,如何惡劣,企業的信念與理想不變,堅守的價值觀不變。
其次,相信常識,尊重常識;常識裡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價值和邊界,常識可以消弭悖逆科學、違背人性的謬誤。
再次,守常守就是要守住企業的基本盤,聚焦核心業務,不四面出擊,不到處撈救命稻草。
第四,守常就是尊重科學和尊重人性,順從規律,病急切勿亂投醫亂吃藥。
第五,守常守就是守正道,守底線,掙正确、平淨、陽光的錢嚴控經營風險。
所謂變應變:
企業該變的要變,雖危難關頭,守很重要,靜卧休息很要緊,但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光靠守是守不住市場和客戶,是抓不住新的發展機遇的,企業和企業家還是要主動擁抱變化,主動走出舒适區,敢于自我批判,勇于進行認知與思維革命,以創新求發展。
1)充分認識到時代變了,掙錢模式變了,要勇于走出過去成功陷阱,進行自我批判。正如任正非所言,隻有善于自我批判的公司才能活下來。中國企業要從習慣掙投機錢、掙容易而來得快的錢,善于掙尋租的、鑽制度與法律漏洞的錢、資源壟斷的錢轉向掙正确的、幹淨的,難的,需要時間積累和人才、技術、管理長期投入的、陽光守法的錢。
2)數智化與高質量發展時代,企業家與高層領導團隊要進行認知與思維革命,打造基于價值觀的新領導力,為此,華夏基石提出,要以長期價值主義與創新(科技、商業)向善的思維引領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企業的轉型升級要抓八大要點,即登科技高山、下數字藍海、聚天下英才、善與資本共舞、創全球品牌、争做 " 三好 " 企業(好人品、好産品、好組織)、重構幹部隊伍新領導力、緻力構建産業新生态。
這樣才能抓住中國經濟下半場的大機遇,實現高質量的戰略新成長。
3)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與高層團隊要進行認知與思維革命,以六大新思維:戰略生态化、組織平台化、人才合夥化、領導賦能化、要素社會化、運營數字化,驅動企業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4)同時實現企業三大轉型,構建企業新核心能力:從經營産品到經營客戶(關注客戶價值:提升客戶一體體驗價值,經營客戶全生命周期價值與終身價值);從經營市場到經營數據(海量數據、算力、算法成為新核心能力,提升數字資産運營力);從經營企業到經營生态(打造生态構建力、連接力、參與力,開放無界、利他共生、從零和博弈到利他共生、實現共創共赢)。
過去的已經過去,三年抗疫,失去的已失去了,糾結于誰對誰錯,糾結于得失沒有意義,還是面向未來。
面對未來的挑戰和艱難,我們不必過于憂慮和悲觀,我們還是應該選擇相信和樂觀。
對于現實的困境和問題,我們要直面,不能回避,要迎難而上,敢于直面問題,努力去解決問題。
活在當下,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明天一定會更好!
"
所以最後我還是以禅宗智慧的三句話作為 2023 年新年獻詞結束語:" 不為過去而糾結,不為未來而煩惱,不為現實而困頓 "!
"
活着、活在當下,快樂活在當下。
回歸本心,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
對未來,選擇相信、選擇希望。
自我變革、自我超越,明天一定更美好!
再祝大家新年平安、健康、快樂!(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