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鲸出海
Nazar Grabar 是一名烏克蘭籍的演員,他的 A 面人生是短劇《The Shy Beauty and the Billionaire Beast》中的冷面霸總,B 面人生則是烏克蘭武裝部隊的一名士兵,一款名爲「My Drama」的短劇産品将 Nazar Grabar 的兩種身份聯系在了一起。
圖片來源:Nazar Grabar Instagram
我們最早關注「My Drama」是因爲其優異的數據表現。這是一款由烏克蘭廠商 Holywater 打造的短劇 App,上線不到半年,「My Drama」便以 60 萬的月下載量和 180 萬美元的月流水 " 強勢 " 闖入 8 月海外短劇收入 8 強,成爲目前非中國背景的短劇産品中表現最好的一個。
「My Drama」收入下載情況|圖片來源:Sensor Tower
同很多出海短劇廠商的情況類似,Holywater 有着深厚的網文基因。短劇之外,旗下同時運營着互動小說平台「My Fantasy」 、網文平台「My Passion」,據說産品矩陣的年經常性收入(ARR)高達 9000 萬美元、累計用戶量超過 2000 萬,可以說是累積深厚。而同時 Holywater 的野心又不止于此,它對自己的定位是 " 一家颠覆視頻流和娛樂行業的科技媒體公司 ",内容創業之外,Holywater 還計劃将業務拓展至當前的另一個大熱門品類—— AI 社交,讓我們對這家遠在東歐的廠商更多了些好奇。
Holywater 測試中的 AI 社交産品「My Imagination」,将集合旗下内容産品的熱門角色
背靠大樹,在海外再造一個 CMS?
2020 年 Holywater 正式成立,它始于 Genesis 的内部孵化項目。Genesis,對于出海開發者來說也算是 " 老相識 ",我們很容易在一些知名應用背後發現它的身影,比如植物識别應用 PlantIn、讀書應用 Headway 以及健身應用 BetterMe 等等,到了如今短劇的新型内容品類,中烏廠商又一次狹路相逢。
背靠大樹的 Holywater,早期發展思路是什麽火做什麽,他們既開發了動态壁紙、自定義字體一類的工具産品,也有互動小說、網文 App 在内的内容平台,到了 2022 年,創始人 Bogdan Nesvit 意識到,追逐市場趨勢不停地開發工具根本成不了獨角獸,索性把全部的工具産品打包出售給一家以色列公司,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内容平台的開發。
Holywater 發展曆程|Holywater 官網
如果你曾關注海外互動小說賽道的發展,大概率也會對 Holywater 早期開發的「MY FANTASY」有些印象。這是一款實現了後來居上的産品,相較「Episode」(2013)、「Chapters」(2017)等搶占先機的品類前輩,在它正式發布的 2020 年,整個互動小說品類的頭部競争格局其實已經比較穩固,然而「MY FANTASY」增長表現卻依然突出。
2022 年「MY FANTASY」成功跻身全球 iOS 下載量第一的互動小說産品,點點數據顯示其上線至今的累計内購收入接近 2800 萬美元。一位長期關注互動小說賽道的從業者朋友告訴白鲸,當時這個團隊的素材能力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基本上效果特别好的素材裏,很多都是來自于「MY FANTASY」的原創 "。
「MY FANTASY」
2021 年,Holywater 開發了女頻網文應用「My Passion」,目前月流水百萬美元,主要下載來源于美國、菲律賓、巴西等地,到 2024 年短劇産品「My Drama」上線。如果單去看内容産品矩陣,Holywater 很容易給人 " 烏克蘭版 CMS" 的感覺,依托此前成功搭建的内容平台,他們可以從數據中充分了解用戶興趣;網文作爲内容生态的最上遊,是短劇改編的源頭活水。而「My Drama」另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可能在于 " 烏克蘭 "。
在烏克蘭做短劇,危、機并存?
「My Drama」于今年 4 月正式推出,AppMagic 數據顯示,美國是其第一大的營收市場,總計營收占比約爲 60%,其餘主要營收市場分别是英國(4%)、德國(4%)、加拿大(3%)和澳大利亞(3%)等。這種對美國市場的重視也體現在下載側,「My Drama」上線至今的總下載量超過百萬次,美國市場的下載占比達到三成以上,同樣是最大的下載市場。Sensor Tower 數據顯示,8 月上旬「My Drama」在美國的下載量能進入品類 Top7,超過了「Flex TV」、「MoboReels」在内的多款出海産品,是對 Holywater 市場能力的又一次驗證。
圖片來源:「My Drama」聯創 Anatolii Kasianov 的 LinkedIn
在産品設計上,「My Drama」當前并未體現出太多特别之處,大緻有主頁、探索、獎勵和個人資料四大分區,短劇題材也以主流的女頻短劇爲主,目前上線了 20 餘部海外自制劇和 10 部左右的中文翻譯劇,涵蓋狼人、豪門、職場等題材,一個相對有趣的情況是,「My Drama」主要啓用了烏克蘭本地的演員來出演短劇,拍攝地點大概率也是烏克蘭。
「My Drama」主頁
如今提起烏克蘭,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戰争,一個少有人知的情況是,烏克蘭及其首都基輔一直是全球電視節目、MV 和電影、廣告制作的熱門目的地之一。一是因爲它優越的地理條件,烏克蘭地處歐亞大陸的中樞地帶,不僅是往來方便,它還同時擁有歐式和俄式的建築風格爲影視取景帶來了便利;其次,在總統澤連斯基(其本人也是一個電視制作人和喜劇演員)的領導下,自 2020 年起烏克蘭就以提供稅收優惠的形式鼓勵本土影視行業的發展,當地提供影視制作服務的隊伍其實已經頗爲壯大。當然,很重要的也是價格優勢,同一部片子在當地的制作成本大概隻有巴黎 / 柏林的三分之一,以上因素讓烏克蘭制作公司在世界舞台上一直獨具競争力,例如知名電視劇《切爾諾貝利》就由一家名爲 Radioaktive Films 的烏克蘭公司參與制作,并有大量場景取自當地;國産科幻片口碑之作《流浪地球》的後期特效制作也有烏克蘭公司的參與。
直到戰争開始,保險公司都不再願意承保烏克蘭的制作方,來自海外的訂單也快速減少,而短劇貌似有望成爲本地從業者在離開、轉行之外的另一個選擇。從目前「My Drama」播自制短劇來看,它其實也還在探索成本和效果的天平,既有場景單一、明顯小成本制作的短劇,也有主推的精品短劇,後者基本上都是高顔值演員出演、節奏畫面也比較舒服,可以說是起點不低。「My Drama」計劃今年上線 100 部短劇,雖然已經将制作團隊範圍擴展到了整個歐洲,但烏克蘭本土得天獨厚 " 供應鏈優勢 " 還也是相當重要的支持。
除了地理套利之外,Holywater 非常重視用 AI 優化短劇生産流程。目前「My Drama」主要是在腳本寫作和翻譯配音中使用 AI,自制短劇的制作周期在兩個月左右,和多數出海廠商的效率接近,他們認爲機會在于用 AI 簡化後期制作流程,也許能将短劇的制作周期縮短至一個月。
再前進一步,做短劇屆的 C.AI
據創始人 Bogdan Nesvit 在一篇博客中分享,他們發現觀衆在看完短劇之後,對于後續内容依舊非常感興趣,這是他們決定開發 AI 社交功能的初衷。而短劇和 AI 社交之間的共通性也早被觀衆察覺,在短劇《Love Captive to a Mafia Boss》的熱門片段中,一位年輕女孩即将嫁給從未謀面的黑幫繼承人,有觀衆表示:這不就是 C.AI 裏的情節。
「My Drama」instagram 評論區
于是 Holywater 單做了一個叫做「My Imagination」(測試中)的 AI 社交産品,計劃是把旗下網文、互動小說和短劇中的熱門角色都放進去。目前短劇作品中是選了《The Shy Beauty and the Billionaire Beast》和《Love Captive to a Mafia Boss》兩部短劇中的男主角進行測驗,通過「My Imagination」用戶除了能和角色繼續進行文字交流,甚至還支持圖片生成。相關功能也将直接添加至「My Drama」中。
「My Imagination」中的 AI 角色
「My Imagination」看起來是在找内容平台和 AI 社交交叉的利基市場,用戶需求似乎并不難驗證,在如今的 C.AI 的中已經能找到一些用戶自發創建的短劇角色的 AI bot,比如 ReelShort 熱門短劇《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中名聲狼藉的家族繼承人 Sebastian Klein 等,但互動量相比頭部 IP 差距很大。原因之一,是短劇在海外人群中的滲透率還處在早期階段,短劇 IP 的輻射能力會弱一點。海外媒體 NAAVIK 分享的數據顯示,目前海外短劇 APP 的未去重月活用戶大概在 5000 萬這一量級,作爲參照單 Netflix 一款流媒體 APP 的移動端月活大概就有 2 億左右(2022 年數據)。Holywater 旗下平台則更是如此,起步最晚的短劇平台月活量還不到 10 萬,加上網文和互動小說總月活大概在百萬左右,「My Imagination」發展路線可能也更接近 " 小而美 "。
圖源:C.AI
同時讓人困惑在于「My Imagination」在功能形态上還是在走 AI 社交産品的老路子,而這一品類(非 NSFW)的商業化表現一直比較堪憂。Holywater 對于它的商業化表現一定不是沒有期待,他們與授權演員約定,将會以固定費用和分成的形式支付費用,預期中這部分收入還會超過演員的演出收入,但目前商業前景并不明朗。
寫在最後
直到刷到某部「My Drama」短劇的男主演身着軍裝,身處戰壕的動态,才會對一個國家處于戰時狀态的廠商有更加具象的認識。2022 年,俄烏沖突急劇惡化的那一年,也是 Holywater 決定将對收入增長的關注轉移到追求毛利潤增長的時間點,卻隻是爲了讓公司活下去。在同行看來格外強悍的素材能力,也是在這樣的策略轉向中被逼出來的,創始人 Bogdan Nesvit 直言,當時他們激進地在廣告中添加誘人點擊的性感元素,更是将測試素材總量增加了 10 倍。
無論如何,我們都很難忽視這樣一家充滿 " 求生欲 " 的廠商,而憑借先前的版權、經驗積累及烏克蘭、中東歐的制作優勢,Holywater 也更有可能在未來爲短劇行業帶來驚喜。
參考文章:
《With the Backdrop of War, Will Kyiv ’ s Film Production Industry Rise Back Up?》United 24 Media
《Our Short-form Series Perform Better Than Netflix. Here's How we Film Them》Bogdan Nesvit
《Short series app My Drama takes on Character.AI with its new AI companions》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