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部電影。
其中半個小時主角都在罵:西八!
另外半個小時他在罵:sei gi 呀!(另一種髒話)
最後剩下半小時,他是奉行天降正義的一拳超人。
宗旨就是用一個大嘴巴子,讓對方獲得如嬰兒般的睡眠。
他就是那個被稱爲" 韓國最後一個男人 " 的——神 · 馬東錫。
而這部電影,便是堪稱韓國票房神話的《犯罪都市》。
2017 年第一部上映,累計觀影人次破六百萬。
成爲韓國電影史上限制級電影賣座第三名。
2022 年系列第二部上映,馬東錫更是一巴掌打出了1269 萬的觀影人次紀錄。
要知道整個韓國也就五千多萬的人口。
也就是說平均五個人裏面,就有一個人去電影院看了《犯罪都市 2》。
現在,《犯罪都市 3》來勢洶洶。
上映 32 天觀影人次繼續破千萬,成爲本年度最賣座韓國電影。
但不同于前兩部的是。
這一次電影的口碑似乎出現了争議。
雖然男人還是那個男人,爽也依舊爽翻天。
可似乎這個系列的隐患也漸漸浮出水面,讓人無法忽視——
其實說起來這系列的劇情十分簡單。
就是圍繞着 " 怪物警察 " 馬東錫的一連串的追兇故事。
是的,别看馬東錫打人這麽狠。
他确實是一個警察。
隻是比流氓更流氓而已。
嫌犯不招供,怎麽辦?
來,帶他去「真實的房間」。
先戴上護具以免被驗出傷。
再咔咔咔一頓收拾。
疼倒是其次,主要是吓人,有人甚至直接被吓尿。
到了後來,這個「真實的房間」也愈發成熟。
同事 " 認真 " 擦一下攝像頭,嫌犯就應聲倒地。
" 真兇 " 馬東錫還會熱心詢問:哎一古,他這是怎麽了?
你說碰上這種「流氓」,招還是不招?
當然了,畢竟是警察,一直武力辦案難免不好看,也不符合規章制度。
所以馬東錫雖然成績斐然,但也是上司眼裏的 " 麻煩制造者 "。
可無奈,他屢教不改。
馬東錫還有自己的道理:警察嘛,不就是百姓的棍棒嗎?
而且就像那句 " 清官要更奸 " 一樣。
有兇殘成這樣的警察。
是因爲還有完全喪失人性的大惡人。
無論是第一部裏堪稱瘋批天花闆的哈爾濱張謙蛋。
還是第二部裏如瘋狗一般砍殺警察的姜海尚。
他們的壞,幾乎都是純粹且極緻的。
嗜血成性,殺人完全不眨眼。
還不講武德。
完全是一批亡命之徒。
所以當他們碰上馬東錫,這場正邪大戰的張力就被無限拉大。
「以暴制暴」被巧妙 " 合理化 ",觀衆也從中獲得爽感。
但《犯罪都市 3》卻玩了一點不一樣的。
因爲這次馬東錫要面對的惡人。
在「内部」。
距離第二部的時間線又過去了七年。
馬東錫晉升到了首爾廣域搜查隊。
某天意外在一起跳樓案中發現了毒品的線索。
于是一路追查,查到了原來本地的白鲨魚幫一直與日本山口組有着販毒制毒的交易。
随後便順藤摸瓜,成功截獲了二十公斤的新型毒品。
以及兩個日本黑道成員。
可沒想到就在警車回程的途中,又被另一車不明身份的團夥襲擊。
剛抓的犯人當場斃命,毒品也不翼而飛。
三位警察也重傷幾乎失去行動能力。
所以這夥人是誰?
是山口組的人?
那爲什麽不是救走車上的同夥,而是殺人滅口?
是白鲨魚幫的人?
也不可能,因爲他們早已被緝毒科一網打盡。
所以很明顯,還有一股勢力盯上了這些毒品。
一籌莫展的馬東錫隻好先找到清剿了白鲨魚幫的緝毒科問問信息。
誰想這位名叫周興哲的緝毒隊長絲毫不友善。
臉上就寫了四個大字:無可奉告。
并且态度強硬,語氣惡劣。
馬東錫多年的警察經驗告訴他這裏有蹊跷。
但無奈沒有證據空口無憑。
隻能暫時作罷。
可事實證明他的猜測沒有錯。
這位周興哲隊長,其實一直利用着職務之便與毒販交易。
那 20 公斤的毒品也是他的手下劫殺的。
正準備賣給另一個外國黑幫勢力。
而且他本人也是及其狂妄自大。
砍殺警察都不帶眨眼的。
日本山口組發現自己的貨丢了。
便派了武士刀殺手 " 裏奇 " 前來收拾殘局。
而周興哲這邊也遭人反水,貨被私藏。
怎麽辦?
眼看和外國黑幫的交易日要到了,可東西沒了。
于是他選擇直接撕破臉殺穿交易夥伴。
威脅對方老大給錢。
也是夠瘋。
這邊山口組的老大盯上了他。
好心打電話提醒他老實把東西還回來。
還被周興哲反嗆一口:你應該直接殺了我。
于是馬東錫、周興哲以及山口組殺手裏奇三方勢力集結。
圍繞着這二十公斤毒品展開了一場武鬥 and 智鬥。
乍一看,好像故事與前兩部也沒差多少。
甚至還更複雜了,勢力更多,牽扯也更多。
但爲什麽觀衆的口碑卻直線下滑?
派爺覺得是這一部在複制前兩部套路的過程中。
丢失了許多「靈魂」。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人物的魅力。
特别是反派和配角這兩撥人。
先說反派。
《犯罪都市》第一部的成功,大反派張謙功不可沒。
電影開始兩場戲就把他整個" 瘋批 "的氣質刻畫出來了。
當地黑幫雖然衆多,但局面相對平衡。
有小打小鬧,但畢竟目标都是賺錢。
在馬東錫這個怪物警察的維系之下,都不會犯大事。
可張謙不一樣。
他是外來者,還是一個完全不講規矩的野蠻外來者。
被黑幫老大侮辱,下一秒就直接掏刀捅死。
驚呆衆人。
因爲他就是亡命之徒,是已經被通緝的死刑犯,過一天是一天。
于是在這層邏輯之下,他的一切行爲都變得未知起來。
你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去判斷。
他成爲了電影裏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能殺傷警察,打破了 " 好人戰勝壞人 " 的安全感。
于是張謙成爲了一個能時刻刺激觀衆神經的形象。
他壞的純粹,所以在最後決戰中被馬東錫按着打時。
才會激發出最大的爽感。
第二部的反派姜海尚也是沿襲這個思路。
做事不考慮後果,不玩心計。
所以輸也是輸的堂堂正正。
可到了第三部的不一樣了,黑警周興哲依舊是壞。
可他的形象是建立在一種「背叛感」之上。
他遊走于幾個勢力,會用計。
甚至他會開槍。
這一點 " 狡猾 " 的屬性讓他這個壞人,不讨喜。
很大程度削減了他作爲反派的魅力。
其次是《犯罪都市》裏的配角們在這一部幾乎大換血。
不但警局的同事上司換了面孔。
連貫穿前兩部的張夷帥也沒了,隻在彩蛋露臉。
無疑會讓觀衆産生落差。
要知道在第一部中,它其實塞入了挺多「爽」之外的東西。
比如說那位在追捕中受傷而轉回情報科的新警察。
他和馬東錫的對話,三言兩語卻很有力豐滿了警察的人物形象。
還有那個小孩。
無論是在動員會上的發言。
還是後面被張謙襲擊後用最後一口氣告訴馬東錫線索。
都是一條十分感人且有能量的副線。
還有馬東錫與 KTV 老闆之間的江湖情意。
你送我防割衣保住一命。
我送你一次抓住罪犯的機會。
盡管嘴硬,卻義氣十足。
所以仔細看第一部,它雖然故事簡單直接。
可卻用寥寥幾筆刻畫了出了一個豐富的群像。
它的成功是配角、反派再加上馬東錫一起成就的。
可第三部沒有完成。
新同事魅力缺失,反派力度不夠。
再加上沒有更新鮮的人物形象加入。
就很難滿足阈值被提高的觀衆們。
這是《犯罪都市》系列的困境。
也是所有其他系列片要面對的共同難題。
貌似現如今,「爽片」慢慢被平反。
觀衆們開始認可它的單一純粹。
開始承認觀感上的享受。
于是問題來到下一階段:創新。
類型片可以暫時用 " 爽 " 封住觀衆們的邏輯。
就比如說如果你喜歡《犯罪都市》這部電影。
那麽你就不會在看完兩個小時馬東錫扇巴掌後。
問:爲什麽他不開槍。
這就是類型片的魅力和它的詭計。
但這對于獨立電影是可行的,對于系列電影則是隐患。
你可以看到第三部中馬東錫其實沒有展示幾次大逼鬥的能力。
而是換做了更靈活拳擊套路。
這是避免視覺疲勞做出的改變,但利弊同在。
《疾速追殺》系列就很 " 不要臉 " 的利用了這一點。
開始在設定上做文章。
直接用違反物理定律的防彈西裝解決了主角爲什麽打不死的問題。
與此同時它還不斷擴充世界觀設定。
來完善劇情的新鮮度,同時避免戰力膨脹。
以免出現隔壁家人俠系列的離譜情形。
所以我們在《犯罪都市 3》中,看到了多國勢力的加入。
故事相較于前兩部複雜程度直線上升。
可很遺憾的是多而不精。
幾位大佬都沒更有意思的展開,而是單純作爲工具人出場。
或許這是一盤大棋。
因爲據說這系列當初設想就是八部電影的體量。
而第四部的拍攝也已經完成。
就目前《犯罪都市 3》的票房收益來看。
逼鬥俠馬東錫的腳步不會停止。
但是下一掌如何扇得好、扇得妙、扇得漂亮。
仍是個難題,也是無可回避的問題。
不過咱依舊期待。
畢竟馬東錫的魅力,那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