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豹變,作者:詹方歌,編輯:邢昀,題圖來自:AI 生成
雷軍又又又上熱搜了。
11 月中旬,雷軍在微博發布了一張躺在泡沫闆上的照片,稱自己在車間眯了一會兒,一覺醒來小米 SU7 的産量已經突破了 10 萬台。這條微博迅速火起來,登上熱搜。第二天,雷軍又在直播中表示 " 躺泡沫闆是擺拍 ",很快,詞條又上了熱搜。
顯然,這位科技企業創始人已成功收獲了另一重身份——微博 " 頂流 "。雷軍本身的出圈,也将受衆的注意力引向了小米 SU7。這是一款什麽車?在雷軍的微博裏,你會發現,這款車從發布到第 10 萬台下線,隻用了 230 天。即便完全不關心小米造車的細節,你也會覺得,這是個挺厲害的數字。
到這裏,你才會發現,雷軍不斷地獲取注意力,而小米 SU7 也成功進入用戶視野。
雖然雷軍的一舉一動看似輕而易舉,但讓用戶對一款新車有概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是剛剛落幕的廣州車展上全球首發車就有 78 款,在汽車産業電動化、智能化加速叠代的路上,車企們一邊卷價格、卷性能,一邊是卷營銷。
産業格局、渠道、用戶需求變化,以及新勢力玩家們帶入互聯網思維的大背景下,汽車營銷進入了新紀元。
以雷軍爆火的微博爲例,三季度,汽車行業新車營銷合作覆蓋近 50%,新品營銷收入貢獻了近 70% 的行業收入,微博汽車行業三季度收入也同比增長。
在汽車營銷領域裏," 人 "" 貨 "" 場 " 三維度重新構建,拆解這背後的變遷,更方便我們看清大變革時代汽車營銷的新路徑。
一、告别單向輸出,去中心化互動
今年的廣州車展堪稱大型直播基地,不僅湧入大量網紅進行全天候直播,還有車企銷售輪番上陣,甚至有些車主也會舉着手機邊看邊播。
這些直播、視頻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傳播,讓車展的影響力突破了場地限制,觸及到更多受衆。汽車品牌們在直播裏全方位、多角度、更具體地展示産品和技術,讓車展外的消費者們也可以參與進來。
這種去中心化的互動,正是當前車企們越來越看重的營銷驅動力。
在三十年前的電視時代,車企的營銷主要以廣告片爲主,即先确定一款車型的目标人群,以此爲畫像構建場景,制成廣告片在電視機上播放。于是,作爲受衆的我們經常能夠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人開車在空曠的陸地上馳騁,或者一家四口開車出門野餐的廣告片,其中夾雜着車身流線型的特寫,片尾閃現車子的品牌和型号。這是營銷 1.0 時代的故事。
2.0 時代由垂類網站開啓。PC 時代,門戶網站是流量入口,汽車之家、搜狐汽車、新浪汽車等撐起了汽車營銷的半邊天。門戶網站提供優質内容和相關汽車信息,篩選出有購買意向的用戶,再引導客戶留下聯系方式,由經銷商引導顧客進店,形成全鏈路的營銷動作。
那裏也孕育出了對汽車最了解的一批人。理想汽車的李想和蔚來的李斌,都有汽車網站的創業經曆。
雖然電視廣告和垂類網站仍在運作,但這種單邊輸出,中心化的分發方式到了今天效率越來越低,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供需兩端。
一方面,當汽車剛開始在中國市場普及,每家每戶都爲擁有一輛車而努力時,構成了明顯的 " 賣方市場 ",中心化的分發展示産品即可帶來破天富貴。而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 4.4 億輛,汽車銷售進入 " 買方 " 市場,品牌和産品都極度豐富、競争激烈的環境下,營銷必須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 Z 世代們成爲汽車購買的主力人群,這個群體對新事物有本能的好感和高接受度,同時追求個性化和情感共鳴,他們會看價格、性能匹不匹配自身需求,也會極爲在意 " 這輛車戳不戳我 "。作爲互聯網原住民,他們反感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達,喜歡來自同溫層的真實反饋。
這讓去中心化的社交場域成爲營銷主場地,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深度擁抱微博、抖音、快手、B 站等平台。在這些場域裏,既有車企管理層現身,KOL 的專業測評,也有普通用戶生成的真實使用體驗,多維度互動中,車企與用戶之間的信息差縮小,也更容易産生信任鏈接。
更爲重要的是,這些場域裏可以實現熱點發酵。熱點就像一個火種,短時間會形成大量的互動内容,不斷傳播輻射形成燎原之勢,有 " 四兩撥千斤 " 的效果。
有些場域因爲用戶活躍、内容優質,發布頻率高,互動性強,天然适合熱點發酵,可以幫助車企吸引用戶注意力。
" 數字品牌榜 " 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 1 到 11 月間,僅微博一個平台在汽車行業産生的内容,就達到了 3761.6 萬條,共計爲車企帶來了 136.2 億 DB 的數字品牌價值。
小米汽車的成功就是在社交場域營銷的經典一戰。
從 2021 年 3 月宣布進軍汽車行業,雷軍不斷地在微博上發進展,又保持神秘感,一些諜照不時被 KOL 們放出,用戶們從猜外觀、猜技術路徑,到最後猜價格,雷軍的爽文人生、霸道總裁故事,也配合着熱血造車夢,時不時形成熱點爆發。
" 養成系 " 的互動參與感,讓小米汽車尚未發布就培養了一批粉絲。
二、不是車企高管,而是微博網友
過去的汽車營銷中," 人 " 是相對模糊的,車企與用戶之間存在厚厚的 " 壁 "。
車企的産品不愁賣,一定程度上也忽略了用戶的具體畫像,以及他們對産品真實需求的反饋。而用戶對車企的印象更多是高高在上。
不過,現在情況大不一樣。從馬斯克到李想,再到承包了微博熱搜的雷軍,當你腦中出現這些人的形象,連帶着旗下的産品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距離感。這背後正是車企們爲了改善營銷場域裏的 " 人際關系 ",拉近距離而采用的方式——創始人 IP 化。
無論躺泡沫闆的雷軍,還是用 AI 換臉 " 跳樓 " 的李想,都是極有辨識度的個人 IP。去年 11 月中,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在微博上對 MEGA 設計圖的猜想轉發評論:" 真設計成這鳥樣,我就把設計團隊都幹掉,順便自己跳樓。" 吊足了受衆胃口。
等到 MEGA 的設計确定下來,幾乎和當時的設計圖猜想一緻,第二波營銷開始:李想本人發布了 AI 換臉的跳樓視頻,并配文 " 這是 MindGPT 逼我的…… "。而 MindGPT 正是理想汽車自研的多模态認知大模型。一石二鳥,一邊宣傳新車,一邊又把自家的大模型推向了台前。
車企營銷從創始人的曝光做起,将受衆的注意力拉到品牌和車型上,于是輿論的狂歡,變成了品牌對注意力的争奪。
2024 年,更多傳統車企大佬不約而同親自下場,從幕後走向台前與用戶互動,要麽搞直播,要麽開微博,紛紛走起了親民路線。
數據顯示,2024 年微博活躍車企高管賬号超 200 個,2024 上半年吸引超 100 位車企高管入駐,月均發博同比增長了 230%。
去年 6 月,長城 18 位高管集體官宣入駐微博,涵蓋長城汽車旗下的五大品牌,如坦克、哈弗、歐拉沙龍等。當時,長城汽車微博發布的文案是 " 有疑惑直接問,有想法直接說,有建議直接提。" 顯然,品牌聲量的構建隻是第一步,注意力的争奪之後,平台也在車企和受衆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溝通機制。
今年,長城汽車發布首款 NOA 智能六座旗艦 SUV ——全新魏牌藍山時,董事長魏建軍就選擇了路況極爲複雜的重慶進行試駕直播,挑戰被稱爲 " 黃色法拉利 " 的重慶出租車,展示自家新車的 NOA 智能駕駛系統。當天," 誰能跑赢黃色法拉利 " 的詞條沖上了微博熱搜。
溝通機制建成之後,車企高管、創始人與受衆的互動方式就非常多樣了。除了最直接的直播,創始人還會在微博發布新車型的劇透,讓用戶看到産品逐漸的落地過程,用熱點話題激起用戶讨論等等。
今年 4 月,華爲高管餘承東在發布會上調侃小米的原裝車載支架,認爲如果車載系統足夠強大,手機支架根本不需要。而雷軍則在微博上發布 " 你支持車上有原裝手機支架嗎?" 作爲回應,最終獲得了絕大部分網友的支持。
整個過程中,看客和品牌的親密度建立起來,對産品的信任也随之建立。而這恰恰是實現從 " 看客 " 到 " 用戶 " 轉化的最重要一步。
三、重視用戶需求,進行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
過去,營銷模式單純導向賣車,用戶和車企的關系随着交易結束而結束。現在,社交場域裏用戶和車企的關系更緊密。新車的上市正在從單一的周期事件,逐漸成爲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
車企在産品層面,不僅需要了解目标客群的真實需求,細化功能維度,提供增值服務,同時也能從更真實的用戶反饋中,倒逼産品更新,最終爲品牌沉澱粉絲資産。
傳統的汽車經銷模式是 " 車企—經銷商—客戶 ",客戶和車企幾乎沒有直接的接觸。如今車企們從直營門店建立,到運營官方微博、抖音等賬号,都是希望與用戶建立最直接的聯系,逐漸形成用戶社群。
國内新勢力品牌中,最早開始做用戶社群運營的是蔚來。現在,蔚來的官網上對其社群有着詳細的介紹,除了普通用戶基于興趣自發組建的愛好者群,還有更爲正規的行業社群。
通過社群的構建,車企将粘性較低的 " 用戶 " 轉化爲粘性較高的 " 粉絲 "。在社交場域裏,這些粉絲會主動成爲新的傳播種子,幫助品牌拓寬信任邊界,還能夠成爲企業營銷的 " 自來水 " 和輿論戰的 " 主力軍 "。
從電視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皆可發言、互動的評論區成爲輿論戰的高地,即使前期宣傳片做得再高大上,評論區一旦淪陷,其中煽動起來的情緒就會影響到更多普通用戶。比如理想 MEGA 的評論區因 " 棺材 " 外型引發輿論情緒,最終産品受到巨大負面影響。
這種場域裏的評論區大戰,僅靠品牌下場難以改變局面,真正有戰鬥力和輻射傳播能力的是品牌粉絲們,他們基于自己真實感受的評論,才構成最有力的回應。
擁有大量粉絲的比亞迪就是 " 粉絲效應 " 的受益者,這些用戶會在大量質疑比亞迪的帖子和筆記下辯論,提供更多正面視角。這對品牌來說是相當寶貴的資産,當粉絲信任建立,連公關成本都會降低。
更會玩的品牌,已經開始從 " 粉絲效應 " 進階到 " 粉絲經濟 ",比如針對目标客群售賣增值服務,或者幹脆讓粉絲的訴求和痛點,直接成爲生産端的有效反饋。
去年上市的寶駿雲朵,就是網友和寶駿共創的産物。
寶駿雲朵正式上市前,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曾在微博當 " 客服 ",和網友交流新車配色、産品定位、配置等等細節。單就配色一項,就從 6 月調整到了 8 月,并在 8 月初拿出了新的配色方案,供網友投票,不少粉絲也戲稱自己爲寶駿雲朵的 " 精神股東 "。
新車上市前夕,周钘還在微博粉絲群征集發布會的建議,表示 " 發布會怎麽開大家定,我負責執行。" 這樣的強互動屬性,也讓車企以最低的成本,獲知了最真實可信的用戶痛點和需求。
社交媒體的崛起,帶動了 " 人、貨、場 " 的不斷更新,但無論高管親自下場所提供的 " 情緒價值 ",還是 " 開門造車 " 背後坦誠的價值觀輸出,其實都是在體現與用戶共生的價值。營銷是一門複雜的功課,但對于車企來說,也不過是将車企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拉近,再拉近。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豹變,作者:詹方歌,編輯:邢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