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科普》是電車通推出的科普類欄目,旨在向不熟悉車、有意購車的讀者科普一些小知識,不強調内容深度與專業性,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傳遞有價值的信息。歡迎廣大讀者各抒己見,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汽車小知識。
" 我的車能耗爲啥比官方宣傳的高那麽多?"
最近不少同學朋友這樣問我,他們的情況與我類似,基本是大學考完駕照後就沒碰過車,出來工作幾年後,在得到一部分家長資助的情況下全款買車。
因自己不懂車,家長又出了一部分錢,所以大多是根據家長的要求選擇車型,到手後卻發現,汽車的油耗比他們實際開車時高不少。而且在查詢數據時,他們看到了 CLTC、WLTC、WLTP、NEDC、EPA 等各種工況續航,也搞不懂其中有什麽區别。
小通自己某次與 " 業内人士 " 交談時,還聽到了一種極爲離譜的汽車能耗測試方法,堪稱颠覆三觀……
這些工況的續航測試,主要是給消費者一個參考标準,方便我們選購産品,但因測試環境畢竟與真實路況不同,存在差距實屬正常,隻是有些官方測試數據與真實數據相差太大了。
目前全球仍在使用的主流測試方案中,NEDC 工況與真實數據差距最大。該工況由歐洲于 1975 年首次推出,最後一次更新是在 1997 年,不适合今天車輛測試,差距也比較大。
NEDC 工況的測試流程爲,市區、郊區 / 高速兩種路況反複測試,最高速度 120km/h,測試時間 1180s,總裏程 11km,平均車速 33.6km/h。
WLTP 是 NEDC 的繼任者,算是國際通用标準之一。該标準的測試流程爲,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四種狀态循環測試,并且設定了加速、減速、停車、急加速等不同場景,而且需要考慮空氣動力學與車重。
不過相較于歐标 WLTP,國内消費者更熟悉的應該是日标 WLTC,其實二者相差不大。這兩套方案最高車速 131.3km/h,平均車速 46.4km/h,共需要測試 1800s。
WLTP 标準制定之時,就考慮了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因而較爲接近真實駕駛狀态,擁有不錯的參考價值。
CLTC 汽車全稱中國輕型汽車行駛工況,是國内自己的标準,也是國内車企宣傳中最常見的工況。該方案測試時間同樣是 1800s。該方案爲低速、中速、高速三種測試環境,最高車速 114km/h,平均車速 28.96km/h。
該工況下,汽車在車架上測試,說實話準确度不如 WLTP/WLTC 工況。一般來說,CLTC 工況測出的百公裏續航乘以 70%,差不多就是真實續航。例如吉利銀河 L7 混動版官宣 CLTC 工況續航可達 1370 公裏,那麽實際續航大約在 950 公裏。
EPA(美國環保署測試方案)工況被認爲是目前最接近真實駕駛環境的測試方案,需要考慮城市、高速、激烈駕駛、空調使用、低溫運行等五種狀況,最高時速 129.2km/h,平均測試 33.9km/h,且測試時長高達 6449s。
以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 在不同工況下的測試表現爲例,CLTC 工況每度電裏程大約爲 8.61 公裏,WLTP 工況每度電裏程大約爲 6.67 公裏,而 EPA 工況每度電裏程大約爲 6.14 公裏。
之前乘坐網約車時,一位司機大叔告訴我,他曾在廣州南沙區某車企工作,那個車企測試車輛續航,是将汽車翻過來,無負重狀态下輪子空轉。這種測試方案得出的結論無疑更加離譜,因而小通認爲大概率是他将質檢當成了續航測試,不過人家又說自己是業内人士……
小通認識的不少車主表示,特斯拉的強制動能回收,對于續航的提升非常明顯。這是肯定的,因爲全球司機,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即使前面紅燈還有很長時間,也要高速行駛到路口再踩刹車。
燃油車時代,此舉無疑會浪費不少能量,增加油耗,正确的做法應該是輕踩刹車,慢慢減速行駛到路口。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動能回收的應用,可以将被損耗的能量用于發電,提升汽車續航。當然,低速滑行到路口依然更加節能,隻是有可能影響交通。
一些網友反饋,可能是網約車司機聽說了動能回收提升續航的傳聞,開車時喜歡一腳油門一腳刹車,乘客别搞得頭暈目眩不說,反複使用動能回收,肯定沒有勻速行駛節能啊。
正确的駕駛習慣,也有助于節能。當然,現在電動車的出行成本比燃油車低不少,若不是長途出行,倒也不必那麽在意這點能耗。
需要注意的是,不懂路況對于汽車的續航也會有很大影響。電動車低速狀态下能耗表現最好,高速狀态下因風阻增加,續航反而會大打折扣。燃油車反之,低速狀态下發動機無法高效工作,能耗通常較高,時速 60~90 公裏發動機熱效率最高,比較省油。更高速度時,燃油車也會因風阻變大,導緻能耗提升。
所謂的高速三大媽軒逸雷淩卡羅拉,不是車跑不快,而是車主普遍有節能意識,所以車速始終保持在高能效範圍。隻是在高速路上,高能效車速難免影響到通行效率,甚至可能造成擁堵。
最後 EPA 工況能夠接近真實駕駛狀态,還有一個原因就在于溫度。這點對于燃油車影響不大,而且冬季開空調暖風,燃油車可以在關閉空氣壓縮機的情況下,将發動機的餘熱用來制暖,比夏天制冷更省油。
電動車冬季電池能量密度會銳減,導緻續航降低,一般汽車的續航會比夏天低 20%~40%。若是開着空調制熱,跑高速時恐怕每隔兩個加油站,就要充一次電。
影響汽車能耗的因素很多,隻看廠商公布的能耗,肯定難以了解到真實情況。購車之前,可以在各大平台,從車評博主、消費者口中了解一款車的真實能耗。
另外,小通極爲反感當前某些車企玩文字遊戲,虛标車輛油耗的情況。此類問題通常出現在插混車型,車企給汽車标的能耗居然是百公裏不到 2L,甚至不到 1L。他們能夠得出這種數據,是因爲車輛行駛時采用 EV 模式,能耗隻是爲汽車補電,車企又不把耗電量算進油耗,所以才能得出如此誇張的百公裏油耗數據。
可是電池的電量總會被耗盡,饋電油耗才是體現一輛插混車真實能耗的數據。這些車企的行爲,甚至有點讓我感覺,将車翻過來空轉輪子測能耗有可能是真的了。
最後,也希望國能車企可以采用 EPA 這種更貼近真實情況的測試方案。畢竟,消費者按照宣傳買了車,結果發現真是續航與宣傳不符,消費者該有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