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許扒兒 "
" 媽兒一起買,媽的重量不能低于兒 "
" 不能全部撿兒,必須要有媽 "
走進四川人的菜市場,外地人估計會被這些标語吓一大跳。不要擔心,這裏并不涉及什麽人口買賣,他們說的是一種蔬菜——兒菜,這是四川人冬天的本命蔬菜。
兒菜 | 圖片來自小紅書 @- 魏歡喜
作爲四川人,我總是有很多理所當然,比如炒蔬菜一定要放幹辣椒,比如紅燒就是用豆瓣醬燒,再比如,兒菜全天下的人都會吃。
當我在北京的菜市場裏,如獲至寶地挑揀兒菜時,聽到旁邊的阿姨指着青翠可愛的它們問到 " 這菜怎麽吃?" 時,我的理所當然就被擊碎了。
兒菜 | 圖片來自小紅書 @Avery 曦
兒菜是什麽?
兒菜其實是抱子芥,但我一般不叫它兒菜,而是兒兒菜。這美妙的疊詞是對它那無與倫比的鮮嫩與清香的隐喻。
一個個青綠的,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不鼓鼓囊囊的抱子芥,大的是兒菜媽,小的呢,就是兒兒菜了。因爲一株兒菜媽往往抱着好多個胖兒菜,所以又叫超生菜。
下面大的是媽,上面的是兒 |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已經 " 長大成菜 " 的那些,被菜農掰了下來,咕噜咕噜地堆成了一座小山。還在襁褓的那些,未免太小了,不過指甲蓋大小,雖然頭頂的小綠葉已經初見雛形,但還是不必掰下來,跟着 " 媽 " 留在了沒那麽受歡迎的另一堆裏。
掰下來的 " 兒 " |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兒菜清香、細嫩都遠勝過它媽,價格自然也是略勝一籌。好在兒菜媽并不介意這種僭越,照樣在菜闆上乖乖巧巧變成薄片,在滾水裏委委屈屈軟下身子。
盡管我同情兒菜媽,但我也更愛兒菜……
不帶媽的兒菜價格更貴 | 圖片來自小紅書 @- 魏歡喜
" 兒 " 比 " 媽 " 貴 | 圖片來自小紅書 @不用了我隻吃一碗謝謝
兒菜怎麽吃?
白灼兒菜
兒菜最簡單的做法自然是留起本味:開鍋,倒水,入兒菜,滾熟,薄鹽,吃!兒菜有芥菜天然的清香味,無需過多烹饪,煮到軟熟就夠了。
要怎麽形容那種細嫩的口感呢?牙齒分明是遇到了阻礙物的,卻又毫不費力地穿了過去,直到舌尖上落下一塊兒菜來,才醒悟過來,原來它竟這麽軟。
煮兒菜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 @Ivylovecooking
用舌頭盛起那一小塊兒菜,往上颚輕輕一推,那軟嫩的一小塊就稀裏糊塗地變成了散發着清香的、軟綿綿的一團。于是你心滿意足吞下去,筷子又開始向着下一個兒菜進發。
哦,你說四川人不可能吃這麽清淡?當然,辣椒與清水煮兒菜也是絕配。
煮兒菜和蘸水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 @Ivylovecooking
小碗醬油,滴上幾滴香醋,把小米椒細細剁成碎粒,若是還要精緻些,便要加上剁得細細的蒜蓉。夾起一塊兒菜,放進那張牙舞爪宣誓着辣度的蘸水裏滾一滾,于是兒菜便帶上一層辣。但那辣不過浮在表面,兒菜芯的鮮嫩就藏在那辣味後面,羞澀地擁抱你的唇舌。
對了,熟油辣椒也可。但我總覺得兒菜那股子清香帶着點兒生澀氣,總是要配辣得更張揚的小米辣才好。熟油辣椒的辣太香了,我總疑心它要蓋過兒菜的清香去。
兒菜配蘸水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 @金龍魚知食青年
臘味兒菜
如果白水煮稍顯寡淡,那便試試與臘肉同煮吧。
用那鍋吸飽了臘肉香氣,表面還浮着一層小油花的水,包裹每一個兒菜。讓它們的清香裏混進一點厚重的臘肉香氣。然後你一片臘肉,一塊兒菜的,便可以吃得停不下來。
兒菜臘肉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 @栀九鮮
奢侈一點,雞湯自然也是可以。雞湯的香濃炖進兒菜的清甜,就連往常稍顯油膩了些的金黃湯底,也被兒菜帶的輕盈了起來。
泡兒菜
兒菜自然也要進泡菜壇子裏走一趟的。待到它一身青綠變成了黃綠,泡兒菜就熟了。兒菜是極脆的,偏偏外皮又帶着些韌性,非得你稍用些力氣,那脆生生的皮才像不甘心似的張開。
最好是把它切片,淋上一勺熟油辣椒,撒上少許花椒面,拌一拌,就是最下白粥的清爽小菜了。
拌好的泡兒菜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 @布乙巴
這時候,便一定要用熟油辣椒了。
經過泡菜壇子的兒菜,酸得剛剛好,非要用那股芝麻與辣椒同造的香氣才配得上那清爽的酸味。
清炒兒菜
再來就是清炒了。說是清炒,自然也是加了幹辣椒和花椒的清炒。兒菜切薄片,熱油一頓翻,薄鹽兩三粒。
炒兒菜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 @天山可可 A
炒兒菜不似煮的那般綿軟,軟嫩中尚也留着些脆的口感,配白米飯是最佳。若是有芥菜媽,母子切片同炒也未嘗不可,大概也能取個親子炒的藝名。
炒兒菜 | 圖片來自豆果美食 @天山可可 A
作者:Jerez S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