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7 日 12 時 30 分,暴雪中國官方微博發布了《暴雪對國服玩家社區的更新說明》。針對這篇聲明的内容,1 月 17 日 22 時 55 分,網易發布了《網易公司就〈暴雪對國服玩家社區的更新說明〉的說明》。文章第一部分第 3 段中,接連使用了 " 予取予求 "" 騎驢找馬 "" 離婚不離身 "3 個詞語來形容暴雪在合作破裂後要求順延遊戲服務 6 個月的提議。
1 月 17 日晚間聲明原文
在這 3 個詞中," 予取予求 " 與 " 騎驢找馬 " 均為常見的表達負面含義的成語,而 " 離婚不離身 " 這一說法則較為罕見。衆所周知,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本文試從語言學角度,以句法分析和源流考辨為主要方法,對 " 離婚不離身 " 這一語言現象做出說明,探究其在實際應用中表達了使用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當代符号交際中怎樣的流行趨勢。
作為漢語新現象的 " 離婚不離身 "
首先,在現代漢語的權威辭典和中文語料庫中檢索 " 離婚不離身 " 這一表達,未能找到相關結果。随後在某知名中文搜索引擎中輸入該字樣,所得結果僅有兩種類型:一為對昨日網易公告的引用,二為某部同名言情小說。
" 就算是離婚了,你依然是我的女人 "
這部叫做《離婚不離身》長篇婚戀類言情小說于 2014 年在網絡上連載,作者是瑞惜媽媽。小說中,女主角夏默因不堪婚内被強暴而選擇與深愛她的英俊富有總裁丈夫顧明軒離婚。整部小說以此為主線,講述了二人如何在離婚後仍然保持性關系,并最終在男主的真心追求下重歸于好的故事。在這裡," 離婚不離身 " 僅表達其字面含義,起到概括小說核心情節的作用。
由此可見,網易公告中以 " 離婚不離身 " 來比喻與暴雪之間商業行為的用法并非已被定型化并廣泛應用的成熟表達,更有可能是使用者即時創作的産物。
" 離婚不離身 " 的出處考據
在搜索引擎中搜索 " 離婚不離身 " 時,網站自動聯想了一個在法律界被廣泛運用的表達—— " 離婚不離家 ",并推薦了相關法律服務。可以看出," 離婚不離身 " 與 " 離婚不離家 " 之間在語法結構和含義流變的層面上有着緊密關系。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婚姻實踐中," 離婚不離家 " 是一個長期存在并廣受争議的民事現象,具體是指男女雙方在離異後仍居住在同一所住宅内的行為。2011 年,趙本山與趙海燕、宋小寶合作的小品《相親》就以這一現象為基礎展開:趙本山與趙海燕飾演的老年夫妻在離異後仍然同居在一所房屋内,前來相親的宋小寶看出了兩人之間仍有感情。
2011 年遼甯衛視春晚小品《相親》
正如宋小寶的勸告 " 海燕哪,你可長點心吧 "," 離婚不離家 " 實際上涉及到諸多複雜的民事問題。1989 年,由上海大學主辦的社會科學雙月刊《社會》刊文記錄了這一現象,并直接指出該行為的違法本質。進入 90 年代後,随着社會風氣和人們思想的變化,社會學界和法律界對這一現象有了更深入的讨論。
1996 年的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 " 離婚不離家 " 現象的多種成因
1993 年,唐鵬裡發表于核心期刊《道德與文明》上的論文《" 離婚不離家 " 道德透析》,從道德層面深入讨論了 " 離婚不離家 " 行為涉及到的婚姻道德與性道德。文章認為," 離婚不離家 " 中的非婚性關系是一種特殊的性關系……實質上是沒有履行法律手續的夫妻性生活,有别于社會上的淫亂行為……不容易導緻社會問題 ",因而應該以發展的眼光寬容看待。在這裡探讨的 " 離婚不離家 " 中的性關系,實質上正是本文聚焦的 " 離婚不離身 " 行為。
該論文旨在呼籲社會對這一現象少一些道德譴責,多一些理解寬容。而問題在于," 離婚不離家 " 行為可以被寬容的根本在于其雙方自願。如果在一方拒絕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提出 " 離婚不離家 ",則構成了明确的違法犯罪行為。
從 " 離婚不離家 " 到 " 離婚不離身 " 的語言運用
從句法結構層面分析," 離婚不離家 " 為一表達轉折關系的緊縮複句,是現代漢語裡的一種特殊句式。其原句在諺語化的過程中,省略了主語(男女雙方)、标點符号(逗号)以及關聯詞(雖然……但是……)。這一句式采用緊縮複句的形式,突出了轉折的劇烈及前後行為的明确矛盾,因而具有了鮮明的語言風格,被人民群衆廣泛使用。
" 離身 " 一詞在漢語中有兩條義項,一為離開身體,例如《莊子 · 漁父》中所言:" 舉足愈數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二為傳說中某國度的名稱。" 離婚不離身 " 中的 " 離身 " 在此處顯然采用第一條義項,表達 " 離開身體 " 的含義。
" 離身 " 的兩個基本含義
從修辭層面來看,1 月 17 日網易公告中使用的 " 離婚不離身 ",可以視為對 " 離婚不離家 " 的化用。經過這樣的改編,原句的表達含義出現了明顯變化。與 " 離家 " 相比," 離身 " 的人身關聯性更加密切,經濟關系指代減弱,而人身屬性指代增強。在人們普遍的觀念中,如果說 " 不離家 " 還尚有經濟因素,可以諒解," 不離身 " 則無論從道德還是法律層面上都絕無正義性可言。借助這樣的化用,使用者用通俗的形式明确表達了自身态度。
在化用原句的基礎上,使用者進一步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 " 離婚 " 和 " 離身 " 來比喻網易與暴雪兩家公司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從 2008 年網易拿下暴雪旗下衆多遊戲經營權開始,迄今長達 15 年的緊密合作被比作婚姻。2022 年 11 月,雙方相繼發布聲明宣布終止合作、協議到期後不再續簽,被比作離婚。而暴雪單方面提出的要求 " 在尋找新合作方期間,基于現有的合作條款将遊戲服務順延 6 個月 ",則被比作 " 不離身 "。
經過這一套完整的比喻,使用者構建起了一系列生動可感的語言形象。一個關于始亂終棄和遇人不淑的經典母題再度現身,并在社交媒體的助長下迅速流傳開來。不少網友迅速解讀出了其中包含的暗示意味。到 1 月 18 日晚間," 離婚不離身 " 已經在國内遊戲社群中口耳相傳了。
這一熱搜下有不少此類解讀
以男女關系自比境遇的悠久文學傳統
雖然 " 離婚不離身 " 是昨日新鮮出爐的說法,但這一系列比喻所涉及的文學傳統則并非使用者的獨特創造。以男女情感關系來比拟自身境況,在我國文學中有着源遠流長的曆史。
"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诼謂餘以善淫。" 屈原在《離騷》中的一系列比拟,開創了 " 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 " 的文學傳統。自認懷才不遇的士大夫往往将自己比作失寵于夫君的女性,幽怨地傾訴着想要回到丈夫身邊的願望。
王逸在《離騷序》中将其概括為 " 香草美人 "
到了唐代,詩人朱慶馀曾在科舉應試前作詩獻給當時的著名詩人張籍。在這首詩中他以新入門的媳婦自比—— "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表達了自己對前輩的敬仰和希求賞識的願望。張籍回贈的詩作也延續了這一傳統。"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表達了對這位後輩 " 明豔 " 資質的賞識。整個贈答過程中雙方都自覺默認了以男女關系來比拟自身境況這一文學傳統的存在。
除了以情感關系來自比外,以身體作比也并非沒有先例。《戰國策 · 韓策二》中記載,秦宣太後在接見使臣時即以自身和先王作比:"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衆,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告訴來求助的韓國使臣,如果想讓自己承擔千金重擔,則必須要帶來足夠多的好處。
由此可見," 離婚不離身 " 雖然是使用者基于自身情境的即興創造,卻并非獨立于漢語經典語境存在,而是植根于悠久的文學傳統之中。
結論
我們探讨了 " 離婚不離身 " 這個詞的來源。不管怎麼說,這整件事并不讓人高興,而大家對包括這個短語在内的聲明的傳播,有詞語本身的原因,本質上還是建立在對事件本身的價值判斷上。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為這起事件付出最大代價的是那些曾對遊戲投入感情的玩家。這也讓整件事帶了一點兒苦中作樂的味道。從任何角度上,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我們最想說也最該說的還是那句已經被說過無數次的話,希望這件事能圓滿解決,玩家們的權益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