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被相關消息刷屏了。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2 月 10 日,江蘇某縣的街道上,城管正挨家挨戶地撕住戶春聯。
而就在這段視頻火了後,就有自媒體人疑似遭遇深夜 " 跨省敲門 "。
" 當晚,有三名操着徐州口音的人到我老家棗莊(山東)敲我家門。我家隻有我媽在家,她沒敢開門。他們就拿手電筒往我媽屋裡亂照。"
" 我家鄰居是我本家的一位叔叔,當時三個人來了就問叔叔認不認識我,我孩子多大了,聽說我會寫稿子,想找我寫點東西。"
後經多方渠道了解,這三個人正是某縣的。
大晚上敲門,讓人心驚膽寒。
粗暴撕去别人家春聯,更是于法無據,于情不容!
就連央視白岩松都說:" 這種吃力不讨好的行為,越界了。"
光明網則評論:當下,在不少地方,城管操的心越來越細,伸的手越來越長 …… 對正常的經營行為則要遏制過分幹涉的沖動,保護好城市的煙火氣。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城管撕春聯這種事,肯定是得罪人的,就連不少城管都對這種行為感到不齒。
而且還挨家挨戶,肯定避免不了熟人的冷眼。
為什麼非得做這種費力不讨好的事呢?
核心,還是利益。
據報道,說是該縣多名 " 一把手 " 曾表态:" 要堅定志在必得、創則必成的信心決心,确保今年一舉奪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說到底,還是為了一個 " 全國文明城市 " 啊!
" 全國文明城市 " 的誘惑為何那麼大?
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名譽稱号,對于當地的主政者和編制内人員來說,是實打實的好處。
首先,這個稱号評定單位 "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 是正部級單位,曆任主任大多都能進入核心圈。
領獎,也是去北京領。
這就導緻這一稱号特别受參選城市大員的重視。
因為在實踐中,一旦能獲得這個稱号,該市的領導往往能在仕途上獲得較大的進步提升,也更容易受到上級賞識。
從經濟角度看,文明城市嘛,也能提升城市檔次,吸引更多外來投資者投資,也就是說,能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稅收。
此外,一旦某個城市獲得了 " 全國文明城市 " 的稱号,在财政撥款,以及獎金發放上,也有實惠。
我們知道,很多編制内人士的賬面工資并不高,但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卻能高達二三十萬。
那麼,怎麼發獎金呢?總得找個噱頭。
精神文明獎,就是一個很好的噱頭。
一個冷知識是,一旦某個城市拿到該稱号,那麼該城市上至體制、事業單位,下至公立醫院、學校,每個人每個月都是有創城獎金領的。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搞文明城市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一點都不消極應對,反而特别認真的原因。
而就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城市的操作才開始逐步變形。
《中國新聞網》曾回顧過部分城市申報 " 全國文明城市 " 期間的荒誕舉措。
比如 2009 年,鄭州市澆築 " 遮羞牆 " 遮擋道路兩邊的雜物。
2011 年濟源市發起 " 撿煙頭狀元 " 評選。
2014 年武漢市要求全城背誦價值觀等等。
一般情況下,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突然哪天街邊小攤販都不見了,街道變得超級幹淨,馬路兩邊各種制服人員都在撿煙頭。
或者,花費大量的公款,将城市裡裡外外 " 裝修一遍 "。
那麼很有可能,這就是文明城市的驗收期和複查期。
而如今,撕春聯的行為,也是申報文明城市的畸形操作。
而且就在同一時間,三亞也發生了城管為創建文明城市,粗暴收走沿街學生的一張書桌的新聞,讓人不齒。
由此可見,不少地方都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已經掐掉了文明 ……
我們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 " 文明城市 "?
我想,裡子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城市文明不文明,終究是市民說了算。
就拿貼春聯來說,文明城市裡有撕掉春聯的要求嗎?
在傳統習俗中,春聯應該是自然脫落,有的甚至能挂一年,從未有過過完年就撕掉的說法。
再次,春聯也是個人财産,神聖不可侵犯,豈能強行毀壞?這是要負民事責任的!
春聯,是一個家庭的面子。
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的面子。
如果為了一個城市的面子,去毀掉千萬戶家庭的面子,這是否違背了創建文明城市的初衷?
真正文明的城市,應該是這個城市裡絕大多數人,都能過上有尊嚴,體面的生活。
能夠自食其力,且少被打擾。
冠冕,是一時的光輝,是永久的責任。
希望各地想獲得大獎的人能夠好好想想:文明城市,究竟為誰文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