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1 月,市場一片沉寂,Sir 寫過一篇新片盤點,一句留言讓我差點流出眼淚。
《一代宗師》說,有燈,就有人。
誰能想到,四個月後,我們就見證 " 史上最強春節檔 "。
小細節,闊别三年的漫威電影,日本動畫上新;
大局面,最快速度破百億票房,觀影人次創五年新高。
但最讓 Sir 興奮的,是國産電影終于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雙向奔赴。
其中,以《流浪地球 2》最為亮眼。
△ 《流浪地球 2》日票房登頂冠軍,數據來源 " 貓眼專業版 "
難以想象。
有一天,我們的科幻電影,終于和世界接軌了。
(這篇為 N 刷後所寫,涉及嚴重劇透,老規矩,還沒看電影的先「在看」後收藏,Sir 評論區等你)
01
中國制造,近在咫尺的未來
" 真實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聯系的,強盛的國家才能托舉起強大的科幻産業,這是已經被文藝史,電影史證明了的 "
拍電影前,郭帆心裡沒底。
他跑去問劉慈欣,你覺得最好的科幻電影是怎樣?
大劉估計也沒底,給了個似是而非的答案:感覺是關于未來的紀錄片。
郭帆被一言驚醒。
後來在幕後花絮裡,郭帆說,他想描繪一種現實與想象交織的浪漫。
于是将 90% 的特效,都搞成實拍。
看過的人都說," 雖然是科幻片,但每一幀都像真的。"
不過,很多人也許不知道。
這個 " 像真的 ",源自日漸強大的中國制造。
比如,2058 年的未來量子計算機,在現實中就有對應原型,擁有一個又酷又長的名字:曙光浸沒液冷計算機。
還有被譽為 " 現實版變形金剛 " 的鋼鐵螳螂,在山地、沼澤、隧道等複雜地形中都能如履平地,已經運用于我國各種救災工作中,目前隻有五個國家研發成功。
作為科幻迷,Sir 相信你最關心的是——
這麼酷的太空電梯,有生之年能看見嗎?
你還真别說,隻要活得夠長,沒啥不可能。
2003 年,當納米材料被廣泛應用,美國的科學家就認為,我們會在二十一世紀看見太空電梯的誕生。
2018 年,日本首次驗證了 " 太空電梯轎廂的可行性,被認為是太空電梯走向現實的第一步;
如今,中國就能制造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直徑隻有 0.5 毫米,相當于 5 根頭發絲般細小,強度卻能達到鋼的 18 倍,承重力達到 35 公斤。
吊起港珠澳大橋的就是它,擁有這種高科技材料," 太空電梯 " 又大跨步靠近了。
第二部中酷炫的機甲還記得嗎?
在春節之後已經回原單位上班複工了。
原來,它們其實是中國企業制造的已經進入商用,走入現實應用的 " 外骨骼機器人 ",這類機器人已經在航空、電力、汽車等場景落地,比如助力機場人員搬運重物,為重型機械師分擔上肢壓力等等。
這一部分幾乎不能算是想象,而是記錄。
郭導對中國制造的執念有多深?
哪怕是作為 " 背景闆 " 出現的私家車,他都要親自選。
一個許多人都不知道的重要細節。
兩部《流浪地球》,郭帆都選了同一個電動汽車品牌。
——蔚來(感覺是個諧音梗,但還挺加分)。
第一部韓子昂開的黑色 ES8,全鋁車身,隻要沒有碰撞損壞,開個一二十年都不成問題。
而在第二部裡,這輛跟雪景絕配的白色小車車,則是已經實現了高水平自動輔助駕駛的蔚來 ES6。
郭導對蔚來有多偏愛呢?
潛下水,還得給一個 LOGO 的特寫鏡頭,生怕大家不知道,蔚來小車車耐用能抗,就算遇到電影裡的極端天氣和環境,還是如履平地,絲滑行駛。
但好的科幻,不是展示奇觀,而是引導我們思考未來。
所有的電影觀衆即普通人,最關心的是他們和他們的後代将在具體的場景中能否生活得更舒适,更安全。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衣食住行。
《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的時候,就有觀衆提出問題:
地下城市怎麼解決排水問題?
沒有陽光會不會影響人類生活?
地下城裡有春夏秋冬四季劃分嗎?
還有觀衆換了個角度 diss,白牆的牆角過于幹淨,沒有做舊,缺乏煙火氣和生活質感。
煙火氣,不就是芸芸衆生依賴的呼吸嗎?
無論是頭發絲般細小的纖維材料,還是充滿金屬質感的外骨骼機器人,或者與電影中 7G 距離縮小的 5G 應用,對于很多老百姓都是有一定門檻的專業詞彙。
受惠于它們,卻暫時不覺。
但是日常裡感受到的溫度、一粥一飯,出行的方式與距離确是實實在在、飽滿的記錄和積累。
所以,科幻電影如果要在細節上說服人,一輛不刻奇、不怪誕,不出戲而貼合場景、具有未來感和科技感的汽車,就在無聲無息中與觀衆的日常經驗實現了親切的溝通。
郭導兩部電影都選蔚來,就是出于細節控的本能。優秀的科幻電影,往往能将現實的設定和科幻的浪漫結合在一起。
他在自撰文章寫下這麼一句話:
好電影一定是在無數細節的推敲修改中打磨出來的。
02
人類終途,可以改變的未來
"《流浪 3》已有框架,三部曲就是一個輪回 "
細節狂魔,後勁十足。
這是大部分網友對《流浪地球 2》的觀感。
一輛車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呼應主題、劇情、人物塑造關聯更積極主動的部分。
比如這幾個 Sir 二刷後才搞清楚的三個重要彩蛋。
它們看似無關,其實暗中勾連。
1. 莫比烏斯環
如果《流浪地球 2》要辦一場考試,那麼莫比烏斯環絕對是必考重點。
考官,馬兆。
小心這個 " 人 "。
電影中,馬兆對圖恒宇說,自己早銷毀了數字備份,不甘心淪為電子寵物。但,扭頭就在遺囑上畫了象征無限循環的莫比烏斯環。
細看馬兆,會發現他一直口不對心。
打着 " 反數字生命 " 口号縱容數字生命。
圖丫丫彌留之際,馬兆動用權限,默許了圖丫丫以數字生命的形态存在;發現圖恒宇想給女兒完整的生命,馬兆第一反應不是禁止,是詢問進度。
更巧合的,圖丫丫的數獨題答案是 "4"。
據《流浪地球》美術組官方回應,正确打開 "4" 的方式,是把它翻轉 180 度後,兩個 4 連起來。
時間關系,Sir 經幫你們算好:
答案是 ∞。
又是莫比烏斯環。
再來一個爆料:戲外采訪,甯理多次抱怨,郭帆刻意讓自己像機器人一樣——語速極快、面無表情地念台詞。
這是為啥?
還不懂?他就是 MOSS 爸爸啊!
2. 小苔藓
多少毒飯堅持三小時,連片尾彩蛋都不放過?
恭喜你,成功解鎖一道送分題——
MOSS,人類危機幕後黑手。
這不是空話。
細心的影迷早已發現,貫穿全片的偷窺視角,就是在暗示 MOSS 的凝視。
包括片尾。
MOSS 得意洋洋自我介紹說:" 我是小苔藓 "。
賣萌?
你想,苔藓是什麼?
——陸地上的高等居民。
起初生活在海洋裡,靠光合作用養活自己,還有一個很挫的名字:藍細菌。
随着進化學會儲存雨水,脫離了海洋,強勢占據陸地,尤其喜歡寄居在陰暗潮濕,沒人清理的地方 ……
所以,苔藓的潛台詞很明顯了——
我就喜歡玩陰的。
其實,比人類聰明的何止 MOSS。
據 Sir 觀察,你們大喊可愛的笨笨,其實一點都不笨!
太陽風暴來臨前,他不僅早就藏好了,還裹緊了防輻射小被子。
而且,Sir 嚴重懷疑,笨笨的初始人格,就是按圖恒宇設定。
下水前,女軍官問圖恒宇怕不怕,圖恒宇的口型是 " 怕 ",所以他下水時青筋暴現,神色慌張。而笨笨呢,恰好也怕水,在被 " 你可是一條軍犬 " 嘲弄式嫌棄并被踹下水後,笨笨嘗試救圖恒宇,隻是因為進水太多,關機了。
讓我們開一下腦洞:
圖恒宇最後和女兒團聚時,那個神秘的敲門聲 ……
會是口是心非的馬兆,還是忠心蠢萌的笨笨呢?
3. 為全人類
電影裡,聯合政府門前豎着一個 " 中二 " 的石碑,上面寫着:FOR THE MANKIND,為全人類。
熟悉科幻片的毒飯應該知道,石碑的造型緻敬了庫布裡克的《2001 太空漫遊》。
《2001》的反派是一個叫 "HAL" 的人工智能,同樣有一個閃着紅光的攝像頭。
不一樣的是,雖然 MOSS 愛玩陰的,但它更像人類命運的旁觀者。
他會制造危機,知道流浪地球是最佳計劃,所以竭力讓人來團結起來。但随着人在回路學習的深入,他逐漸看透人類無法抑制的私欲,清楚意識到,感性是不可控的變量,所以才選擇 " 背叛 " 人類,換取文明的延續。
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
圖恒宇第一次看見石碑時,背後傳來了女兒的聲音—— " 爸爸,這道題怎麼解?"。
圖恒宇:不知道。
但後面故事又揭示,圖恒宇其實知道答案。
真正他感到困惑的,不是數獨題,是人類命運的走向。
人可以很強大,強大到聯合在一起,用好自己創造的機器;也可以很脆弱,脆弱到不想面對現實,最終淪為 AI 操控的 " 電子寵物 "。
圖恒宇的困惑,就是我們的困惑。
當生活裡布滿了高精尖科技,人類會越活越高級嗎?
兩處讓人莫名憂傷的閑筆。
一,随着地球停止自轉,年輕的郝曉晞已經完全不認識海鷗,旁邊白發蒼蒼的周喆直則驚歎于," 海鷗居然能活下來 "。
這似乎意味着,我們習以為常的動物們,都将會消失不見。
二,圖恒宇潛水時,看見像刀一樣的帶魚,直接給吓懵了。
旁邊的馬兆忍不住吐槽:你居然不知道帶魚是站着睡覺的?
是啊,圖恒宇是頂級科學家,咋能不知道呢?
唯一的解釋是,在 " 流浪地球 " 時代,圖恒宇不僅沒機會見到帶魚,甚至随着生存危機的步步逼近,就連曾經的生物學,都不再是必學科目了。
不過換個角度想——
如果海鷗和帶魚都能活下來。
那麼擁有更高智慧的人類,何需太悲觀?
原著作者劉慈欣說過,整個人類的曆史都是偶然的;生存在宇宙中,就是一種幸運等等類似的表達。
關于未來的預判,很喪?這隻是前半部分。
因為在後半部分他也說過,隻有在選擇中,人才是大寫的;逃避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深深地介入現實;在宇宙中流浪地球是叫不到救援的。
啥意思?
啥也不說了,幹就完了。
最眼前的例子就是四年了,經曆一個疫情期,第二部小破球不也如期見面了嗎?
03
中國電影工業的明燈
" 這是一部未來紀錄片 "
2019 年,《流浪地球》成為春節檔最大黑馬。
網友親切地給電影起名為 " 小破球 "。
郭帆一聽,樂壞了,他說這個名字好," 好養活 "。
但事實是,《流浪地球》從來不好養活。
做第一部時,郭帆的代表作還隻是《同桌的你》,彼時國産科幻隻有一片空白,當時身邊有人嘲諷,有人好心勸," 别幹了,沒人做成過,不值 "。
但郭帆不知道什麼叫 " 不值 "。
他隻知道,做科幻,是他小時候第一次看到《終結者 2》的激動,是他翻開阿西莫夫小說的驚奇,是他跟制片人龔格爾一拍即合,花大半年寫的 2.5 萬字大綱、一百年編年史,3000 張概念設計圖、VR 模型 ……
第一部殺青時,全片有四千多個特效鏡頭,能留下的隻有一半。而留下的那些,修改次數高達 200 多遍。
再後來,籌備第二部,成本不愁了,可郭帆耳邊又響起了當初觀衆對第一部 " 特效粗糙 " 的批評。
郭帆沒轍。為了超越自己,他隻好打碎自己—— 8000 幅分鏡頭畫稿、10000 件道具制作、100000 延展平米實景搭建。
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
郭帆說,他想讓《流浪地球》系列,成為中國電影工業的明燈,想讓日後所有做科幻的人,不必像他這麼累,總是要從零開始。
這話很大。
但具體到日常,就是請二十多個實習生進組,每天專幹記錯的活,是當網友在微博上指出預告片戰鬥機起飛的小錯,他立刻接受、感謝、整改。
對了。
郭帆的死磕和較勁,差點連殿堂級勞模都受不住。
劉德華說,當年拍《旺角卡門》,被兩大精神處女座——王家衛和劉偉強支配的恐懼:一個燈打八小時,我發誓以後他們的戲,絕對不接!
但郭帆更離譜:一個鏡頭拍三天!
結果呢?
王家衛的戲,劉德華接完又接;
而下一部《流浪地球》,劉德華說,已經準備好了。
準備好的,可不止劉德華。
來,認識一下《流浪地球》的好朋友——
蔚來。
據說籌拍第一部時,郭帆就是蔚來的自來水,在沒有贊助的情況下,他看中了蔚來 ES8充滿科技感的外觀,跟 " 小破球 " 特别貼合。
到了第二部,贊助來了,郭帆卻猶豫了:
因為片中的車出現在 2058 年,郭帆還專門跑去問品牌方:
你們的車,能開多少公裡?
沒想到。
據說現實中有車主把一輛 ES6 開到了 45 萬公裡!
2019 年《流浪 1》殺青。
郭帆在通告單的空白處寫了幾行字:" 如果你要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麼你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為了《流浪地球》,郭帆沒停止過跟自己較勁,但較着較着,就較出了一個 " 國産科幻天花闆 "。
但在那之後,郭帆面對外界的吹捧,隻是謙遜地說——
我們距離好萊塢的工業制作,還有至少二十年的距離。
四年後,郭帆再次用作品說話,沒有人再去問 " 我們與好萊塢的距離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
國産科幻,站起來了。
我們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 我們需要想象力,更需要把想象力轉化為作品的具體方法,即需要建立起符合我們國情的更加強大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光是設備和技術,更是流程和标準。"
就像那條充滿 " 中式浪漫 " 的熱搜——
無數中國制造品牌,正隔空向國産科幻放話:
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
馬斯克說," 特斯拉最大的對手,未來很有可能來自中國 "。
可以預見的是。
中國科幻和中國制造,正在用實力不斷崛起。
一茬接着一茬幹,深浸于中國電影和中國制造行業的人們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未來越來越好。
宇宙很大。
是人類的智慧和勇氣給時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前進!前進!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還不過瘾?試試它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