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文娛價值觀,作者丨陳桐,編輯丨劉娜娜
2023,在線音樂平台面臨新的挑戰。
經過幾年的競争與淘汰,目前線上音樂布局基本完成,從各家角逐到寡頭形成,中國線上音樂的市場城池劃分完畢。但比起相對成熟固化的競争格局,這兩年用戶的聽歌體驗并未明顯改善,一些老生常談的痛點依然困擾着音樂發燒友們。
2021 年 7 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要求騰訊音樂解除與上遊版權方已達成的獨家協議,在線音樂開啓 " 後版權時代 "。一年半時間過去了,由于種種原因,用戶并未迎來之前預想中的不切 APP 聽歌時代,一些王牌歌手繼續被各大平台獨家壟斷,打開 APP 依然能看到各家缺失的 " 灰色歌單 "。此外," 音樂 + 社交 " 讓最純粹的聽歌體驗變得越來越奢侈,各種臃腫的頁面以及五花八門的音質名詞和标準都讓天下苦聽歌難久矣。
在競争的下半場,線上音樂平台開始圍繞 " 音樂 " 體驗進行精細化深耕,誰能切中這些痛點,誰将赢得更多年輕用戶,看見音樂未來的樣子。
聽歌,一個 APP 就管夠
目前,周傑倫的傑威爾、五月天的相信音樂、S.H.E 的華研音樂,這三家目前仍舊都還是 TME 的重磅獨家。其中,周傑倫的音樂版權最爲重要,作爲擁有龐大歌迷群體的全民歌手,周傑倫不僅撬動了幾代人的集體參與,更是多次直接拉升了 TME 的市值。
早在 2014 年,周傑倫版權方就與 TME 達成了初步的獨家合作協議。2018 年,騰訊與阿裏的版權大戰當中,騰訊旗下的 TME 集團最終勝出,以高達 5.7 億人民币的價格拿下了周傑倫所有歌曲三年期的獨家版權。雖然天價版權費當時讓許多業内人咂舌,但 TME 這筆錢花的并不冤,周傑倫一直是 QQ 音樂吸金的重要來源之一。
相比之下," 周傑倫 " 三字卻是網易雲最大的軟肋。2018 年那場轟動全網的 " 周傑倫大戰 " 最終結局是,騰訊撤回對網易雲的版權共享合作,網易雲全線下架周傑倫歌曲。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已經過于羅生門,孰是孰非很難三言兩語講清楚,但在此之後,TME 賺得盆滿缽滿,許多 " 雲村 " 的鐵杆 " 村民 " 爲了聽周傑倫,不得不轉投 QQ 音樂,或者在網易雲和 QQ 音樂來回切換購買兩家的會員。
這樣的版權之争不僅給用戶帶來了麻煩,也幹擾了正常的市場競争,最終引來了國家監管部門出手。2021 年 7 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要求 TME 解除與上遊版權方已達成的獨家協議。2022 新年伊始,國家版權局又約談多家數字音樂相關企業,要求數字音樂産業各方協力維護數字音樂版權秩序 , 構建數字音樂版權良好生态。
對此,有業内人士稱,版權方享受惡性競争帶來既得利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少用戶也歡呼,不再切換音樂 App 聽歌的時代即将到來。然而,一年多時間過去,在各大平台的音樂版權庫裏,仍然存在着大量各自獨家的資源,用戶依然需要在多個音樂 App 來回切換,同時不得不開通多家會員。
雖然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 " 獨家版權時代 " 在 2021 年 7 月已經落幕,但反壟斷令并沒有動搖過往獨家版約的繼續執行,當時 TME 和網易雲與多家音樂公司簽署的獨家版權合同尚未到期,依然在生效中。今年 3 月,TME 和傑爾威、網易雲與滾石唱片簽署的獨家版權将正式到期,衆多核心音樂資源将有望陸續回歸全平台,用戶期盼已久的不切 APP 聽歌體驗這次似乎要真正實現了。
但是,上遊唱片公司與音樂平台的獨家版權到期後,重新拟定合作協議依然有許多不确定性,其談判過程可能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在線音樂行業長期形成的版權采買模式究竟會如何改變,目前尚無法确定,這就意味着,不切 APP 聽歌的時代依然可能需要經曆一波三折,大概率不會很快就到來。
在不切 APP 聽歌的時代真正來臨之前,用戶依然有更好的折中方案。相比 TME 和網易雲坐擁衆多的排他性資源,第三方音樂平台反而有不少共性資源。以華爲音樂爲例,雖然整體音樂數量還無法超越兩家巨頭,但曲庫也算豐富,很多經典老歌新唱和新鮮出爐的熱歌都能找到。
更重要的是,周傑倫、陳奕迅、TFBOYS、鄧紫棋、五月天、林俊傑這些最核心的華語音樂華爲音樂都有資源。國外大火的歌手,諸如賈斯汀 · 比伯、泰勒 · 斯威夫特、邁克爾 · 傑克遜、碧昂絲、BIGBANG、BLACKPINK、IU、GOT7 等人的作品,也非常全面。對于大衆用戶而言,隻需一個會員基本就實現聽歌自由,而價格相比其他音樂 APP 又便宜很多。
告别過度社交化,簡潔是王道
除了版權問題導緻用戶不得不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這兩年,在線音樂軟件在社交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臃腫不堪的功能嚴重影響了用戶的純音樂體驗。
在 TME2021 年被罰之後,行業競争環境理論上變得更加公平了,同時也加劇了内卷。特别是上線新功能這方面,APP 之間咬得更緊了。去年 7 月,網易雲音樂上線了一款名爲 MUS 的陌生人音樂社交軟件,QQ 音樂也上線了 musiczone 社交空間,國内的兩大音樂軟件紛紛上線社交功能,瞄準陌生人社交領域,但從用戶的反饋來看,似乎并不讨喜。
什麽都想幹,什麽都要插一腳,這就是現在的主流音樂軟件的現狀。這兩年,網易雲音樂接連上線了 Mlog 功能,Look 直播功能,可以說上一個新功能招一次黑。酷狗音樂開啓了音樂 + 直播 + 看房功能,聽起來就有一種滿滿的違和感。而 QQ 音樂每一次更新,都有網友調侃 " 什麽時候上虛幻 5?" 這樣一來,什麽遊戲手機、遊戲 PC 都不需要了,打開音樂 APP 就能暢玩 3A 大作。
聽上去似乎有點魔幻,但魔幻的不是用戶,而是 APP 本身。在 " 聽 " 的核心服務之外,音樂 APP 這兩年不停做着加法,社交到元宇宙再到遊戲,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加法做多了,每次更新版本對于用戶而言都像一次開盲盒。隻不過,裝在盲盒裏的很少有驚喜,更多時候是驚吓。
各種五花八門卻又影響聽歌體驗的新功能讓不少用戶深感困擾,不僅沒讓讓 APP 變得更加有趣,反而徒增了使用的難度,一些功能的引入也破壞了社區本身的生态平衡,給用戶帶來的更多是麻煩。
正如不少網友在知乎和微博吐槽的那樣,自己原本隻是想聽歌,卻不停地被推送直播和其他無關緊要的功能,而且推送的内容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音樂體驗。而無論是 QQ 音樂還是網易雲、酷狗音樂,當年之所以在粗放的競争中能脫穎而出,就是因爲功能簡單、強大、版權豐富等特點而吸引了一大波用戶。
事實上,作爲一款音樂軟件,滿足用戶的音樂相關需求始終是核心。當其他 APP 忙于進行商業化探索和用戶轉化,在社交化上一條路走到黑,不斷地堆砌 K 歌、社區、播客等功能,越來越臃腫不堪的時候,一些手機自帶的音樂 APP 因爲可以心無旁骛地專注于音樂,反倒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華爲音樂、蝦米音樂等 APP,界面相對簡單純淨、無廣告且啓動速度快。進入這些 APP,搜索框裏甚至不會顯示熱門搜索詞,也沒有音樂館、視頻、直播等繁雜的按鈕,一級頁面隻關心聽歌的核心訴求,讓音樂 APP 從臃腫油膩回歸簡單清新,讓聽歌這件事返璞歸真,爲用戶提供化繁爲簡的音樂體驗。
用戶體驗或将成爲勝負手
目前在線音樂服務市場規模已超百億元,但國内在線音樂産業長期揮之不去的尴尬在于:用戶規模全球最大,但付費比例極低。對于在線音樂行業來說,解決版權痛點後要想構建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商業生态體系,關鍵在于如何基于優質内容,爲用戶提供多元化的高品質音樂視聽體驗。
在各種社交 APP 和短視頻爲王的時代,音樂 APP 的核心優勢不在于 " 大而全 ",而是能更好滿足音樂愛好者越來越純粹的聽歌體驗。随着網易雲、QQ 音樂在社交、直播之路上走得太遠,用戶更需要一款簡單且強大的音樂播放器,這反而給其他音樂平台帶來了突圍的契機。
在盡可能豐富内容生态的同時,音樂 APP 一方面要不斷強化個性化推薦、歌單、樂評等功能,始終圍繞 " 音樂 " 這個核心進行深耕,讓發現音樂以往更快更精準,對其他衍生功能則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華爲音樂今年 1 月推出的跨應用識别音樂功能就頗受用戶認可。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音樂品質,爲用戶打造最極緻的聽歌體驗。
目前,QQ 音樂 12.0 大版本就以全面提升音質音效作爲升級重點。"Hi-Res 無損品質 " 正在向國際标準接軌。此外," 臻品母帶 " 技術首期可讓用戶體驗 50 萬曲 " 母帶級 " 音樂品質。" 杜比全景聲 " 則能匹配更多播放設備 , 滿足各類型用戶對音質體驗需求。
在提升音樂體驗方面,相比 QQ 音樂和網易雲,系統級音樂軟件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手機硬件優勢,軟硬件一體的音樂體驗比第三方軟件具有更多先天優勢。以華爲音樂爲例,今年初推出的 " 空間音頻 " 升級,自上線以來廣受用戶熱捧。無論是人聲歌曲還是重低音的金屬樂,在空間音頻的支持下,用戶都可以感受到三維空間移動。從價值官的親身體驗來說,能夠捕捉到更多音樂細節,音質相當驚豔。
此外,自有曲庫搭配華爲耳機、智能音箱、智慧屏、車機等設備,爲用戶創造了無縫式全場景音樂體驗。目前,網易雲音樂、QQ 音樂的平台都尚未布局全場景覆蓋,華爲音樂在這一點上走在了行業前面。
自 2005 年 5 月上線算起,QQ 音樂如今已有 18 歲,這也是目前國内最 " 長壽 " 的音樂 APP。而随着市場的發展和需求的變化 , 在線音樂服務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在競争的下半場,各家基于用戶需求的探索将會不遺餘力,圍繞音樂主業,開拓數字專輯、線上演出、數字藏品等新業态,競争解決用戶痛點,不斷豐富着用戶的音樂體驗,将是未來決定勝負的關鍵。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