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通義萬相)
盡管 ChatGPT 風靡全球,并引發全球新一輪 AI 創業熱潮,但在投融資領域,全球 AI 行業卻顯示在 " 退潮 "。
北京時間 2 月 2 日,研究機構 CB Insights 發布《2023 年人工智能(AI)行業現狀報告》(以下簡稱 " 報告 ")。
報告顯示,2023 年,全球 AI 初創公司融資總額約爲 42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3027.10 億元),比 2022 年的 473 億美元下降 10%;AI 領域的融資交易量約爲 2500 筆,創下了自 2017 年以來行業新低。
2023 年全球 AI 初創公司融資總額下降 10%(來源:CB Insights)
其中,中國 AI 行業融資熱 " 降溫 " 也尤爲明顯。報告顯示,2023 年,中國 AI 領域投融資數量約爲 232 筆,同比下降 38%;融資總額約爲 20 億美元(約合 142.45 億元),同比下降 70%。特别是 2023 年第一季度,無論是融資額還是融資量,都創下了 5 年來最低。
"2023 年初,AI 初創公司隻需要在社交平台上放個簡單的演示視頻就能獲得融資。但現在,創始人需要更深思熟慮,并且有長期的價值變現模式(來說服投資者)," 風投公司 Foundation Capital 合夥人、Jasper 早期投資者喬安妮 · 陳(Joanne Chen)表示。
很顯然,如今不僅是 " 獨角獸已死 ",AI 行業也正在經曆一場由熱到冷的 " 退燒期 "。
亞洲 AI 行業融資額下降 61%,馬太效應初顯
過去一年,外界資本環境發生了轉變,資本對 AI 行業的投資态度并未出現外界的 " 爆火 " 狀态。
CB Insights 報告顯示,2023 年,亞洲地區的 AI 行業融資額同比下降 61%,歐洲地區下降了 29%,隻有美國保持了 14% 的同比增長,這主要歸功于 OpenAI、Anthropic 等頭部 AI 公司在 2023 年所達成的巨額融資交易。
據悉,2023 年,微軟宣布向 OpenAI 投資 100 億美元,與此同時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等投資向美國 " 大模型新貴 "Anthropic 合計投資 60 億美元。據 PitchBook 數據顯示,這兩家 AI 公司 2023 年所獲得的融資金額,占據美國 AI 創投領域全年融資總額的 10% 以上。
相對于高達 300 億美元估值的 OpenAI,2023 年,熱錢湧入了頭部明星 AI 公司,而中小型 AI 初創公司卻連 " 湯都喝不到 "。
如今,估值超 37 億元的美國 AI 公司 Perplexity AI 已選擇被迫 " 賣身 "。
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成立近一年的 AI 搜索引擎初創公司 Perplexity AI 正計劃籌劃出售股權,公司管理層至少與四家公司進行了讨論,目前有幾家公司有興趣收購它。據悉,去年 3 月、12 月,Perplexity AI 分别完成了 2560 萬美元、7360 萬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也增至 5.2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37.04 億元)。
上述報道指出,Perplexity AI" 賣身 " 的原因在于 AI 模型成本變得越來越高,而且來自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微軟的激烈競争。截至去年底,公司年度經常性收入(ARR)達到約 800 萬美元,10 月 -12 月增長 500 萬美元。不過,目前雙方仍在讨論,暫未對外公布最終交易細節。
不僅是 Perplexity AI,成立三年的美國 AI 初創公司 Writer 也計劃出售全部股權,至少與 3 家公司溝通收購事宜;同時,AI 語音識别識别公司 Deepgram 近日進行兩輪裁員,該公司 CEO 将裁員歸咎于高利率下的融資壓力;此外,Jasper、StockAI 等 AI 初創企業也在同年分别宣布削減收入預期和關閉業務。
Cohere 前産品經理阿德裏安 · 桑切斯 · 卡斯特羅(Adrian Sanchez-Castro)表示,其在 2023 年初創立了一家開發 AI 聊天機器人的公司 Semantiks,但自創立以來很難找到風險投資人。很多投資人對 AI 領域并不感興趣,也很難滿足其融資需求。
不僅是全球,中國 AI 行業投融資總規模也出現 " 降溫 " 迹象。
報告顯示,2023 年,中國 AI 領域投融資總額同比下降 70%。其中,僅去年第四季度,中國 AI 領域的投融資總額爲 4 億美元,遠低于美國的 38 億美元融資額。
以單筆交易額計算,第四季度國内排名前五的 AI 融資事件包括百川智能(Baichuan AI)、九章雲極(DataCanvas)、曦華科技(CVA Chip)、福州豆訊科技(DouXun Technology)、捷特聯合文化(TimeZ)企業的公開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小米、阿裏等。
畢馬威高管近期對外表示,中國 AI 行業投融資活動在經曆 2014 年 -2017 年快速增長,至 2017 年達到峰值後出現回落,中國 AI 行業投融資數量和金額均呈現下滑态勢。
" 大模型賽道具有技術門檻高、資金投入多、商業模式尚不成熟的特點,尤其是在國内智能算力較爲短缺的現狀下,各家大模型在持續投入人力、算力、資金并實現商業化落地方面,可能會面臨較大挑戰。" 畢馬威中國科技、傳媒及電信行業主管合夥人陳儉德指出。
AI 行業掀起整合浪潮
盡管 AI 行業投融資 " 降溫 ",但大家對生成式 AI 未來發展依然保持更多的期望。
矽谷投資公司 Conviction 的創始人莎拉 · 郭(Sarah Guo)曾表示,生成型 AI 是人工智能技術潛力的一次飛躍。高盛全球高級經濟學家約瑟夫 · 布裏格斯(Joseph Briggs)也認爲,生成式 AI 的變革潛力可能會産生深遠的宏觀影響。他預估,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廣泛采用該技術後,10 年内可将本國年勞動生産率增長提高約 1.5 個百分點,年生産總值提高 7%。
CB insights 的數據表明,從生成式 AI 領域誕生的獨角獸,平均隻需 3.4 年就能突破 10 億美元估值,是其他行業獨角獸所需時間的一半。例如 OpenAI 在不到一年時間内估值漲了三倍。
而随着市場競争加劇和融資困難,AI 行業已經進入明顯的整合期。
報告顯示,2023 年,全球 AI 領域的并購交易數量增至 311 起,幾乎追平了 2021 年的曆史最高點。其中,亞洲地區 AI 行業 2023 年發生了 54 起并購交易,爲 2022 年的兩倍左右。
2023 年全球 AI 行業并購交易增至 311 起(來源:CB insights)
2023 年第四季度,全球最大的兩筆并購交易均來自美國,分别是全球保險巨頭 Travelers 以約 4.35 億美元收購保險科技初創企業 Corvus Insurance,Airbnb 以 2 億美元收購 AI 初創企業 Game Planner。
AI 行業之所以呈現整合趨勢,一是很多企業希望通過并購快速切入 AI 賽道,尋找新的增長點;二是在融資困難和 AI 開發成本飙升的壓力下,一些 AI 初創公司不得不尋求被收購,比如 Perplexity AI、Writer 等。
紐約風投機構 Next Round Capital Partner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Ken Smythe 早前做出預測:"85% 的 AI 初創公司将在三年内倒閉,要麽是因爲被大公司吞并,要麽是因爲資金耗盡。"
不過有分析指出,近期反壟斷監管機構加強了抑制 AI 行業的融資并購活動。
今年 1 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宣布,對微軟、亞馬遜和谷歌進行的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數十億美元投資展開了調查。歐盟委員會也于上個月表示,該機構正調查微軟對 OpenAI 的投資行爲,以判斷是否需要依照歐盟合并規則進行處理。
總的來看,AI 行業的投資熱退燒,背後資金逐漸歸于理性。在商業世界裏,再前沿的技術,也隻有落地走通盈利模式才能實現價值。對于 AI 玩家來說,未來要想不被趕下 " 牌桌 ",就隻有紮實做好大模型技術和商業化落地,從而更好地在市場中赢得競争。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任穎文、林志佳,編輯|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