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1 年,立陶宛也出了這麽一部電影,大尺度、深内涵、懸疑燒腦。
" 蘇俄 " 味道、成熟精緻,當真刷新了邪君對此地電影的固有認知——
邪惡一代
Pikt ų j ų kart ą
故事發生在立陶宛的某座小城,主角是當地公安局局長。
在他 55 歲的生日宴上,局長自信滿滿地宣布,他要參加下一屆市長選舉。
台下賓客聽罷,紛紛交頭接耳、人言啧啧。
因爲,這位局長大人或許能力很強,但私德卻着實有些堪憂。
他和大女兒關系交惡,父女恩斷義絕的事幾乎人盡皆知。
而局長并未反思自己,繼續美其名曰的 " 狼性教育 ",竟導緻小兒子把手槍帶到了課堂上 ……
親子不睦,婚姻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局長長期和檢察官的老婆維持着苟且關系,距離東窗事發僅一步之遙。
喜聞樂見的是,生日宴結束之際,還真就發生了不得了的大事。
缺席宴會的檢察官,竟手持獵槍轟掉了自己的半個腦袋 ……
局長和檢察官不僅是同僚,也是相識多年的摯友。
内心有愧的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解鎖檢察官的手機一看,果然在裏面找到了他和檢察官老婆有染的告密視頻。
檢察官自殺的原因似乎已然明了。
局長趕緊草草結案,一邊偷偷銷毀手機,一邊命令自己的心腹調查視頻的來源。
結果也算是意料之中。
電信追蹤顯示,檢察官手機裏的視頻,正是來自局長的競選對手,現任市長同志。
更讓局長焦頭爛額的是,中央還專門下派了一名調查員。
表示即便檢察官是自殺,也應給出詳細的屍檢報告。
這一檢可不得了,法醫發現檢察官根本不是死于槍擊,而是被毒蛇破壞了全身的髒器。
兇手極度殘忍、且充滿仇恨,逼迫死者活吞毒蛇,讓他在劇烈的痛苦中緩緩死去。
打爆檢察官腦袋的獵槍,也不是他手中的那把,而是局長在生日宴收到的賀禮。
所有矛頭,瞬間指向局長。
調查員也的确有兩把刷子,順藤摸瓜,很快找到被局長扔進下水道的手機,并恢複了裏面的醜聞視頻。
所幸,本地法官也是局長的舊友,即便市長強烈要求,他也沒有立刻将局長革職逮捕,反而給了他些許時間自證清白。
路政監控帶來一條關鍵線索,檢察官被害當天,曾有個流浪漢進入過他的居所。
局長抓來流浪漢嚴刑拷打,對方坦白,是有個陌生人花錢請他給檢察官送一個包裹,包裹裏似乎裝着什麽活物。
流浪漢沒有看清陌生人的相貌,隻知道他開着一輛紅色的破舊旅行車。
局長很快認出,這輛車來自他的另外一位舊友——神父。
倘若是市長聯合神父想扳倒自己,完全說得過去。
局長馬不停蹄和神父當面對質,可神父卻語焉不詳,隻是強調自己早已賣掉了汽車。
更出乎局長意料的是,他剛離開教堂沒多久,神父竟慘遭兇手殘殺。
他的腦袋被完整割下捧在手中,脖子上取而代之的是一枚巨大的麋鹿标本 ……
與檢察官如出一轍,神父在臨死前也受到了非人虐待。
如此這般,同時身爲檢察官、神父、市長、局長舊友的法官,終于意識到事情并不簡單。
法官先找市長對峙,确認她并沒有玩弄手段,甚至就連那告密視頻都不是由她所發。
接着法官又打電話給中央監獄,得知某個和他年齡相仿的重罪犯,因全國特赦剛剛回歸社會。
一段三十年前的灰色曆史,就此浮出水面。
實際上,局長(盧布)、法官(黃蜂)、市長(火焰)、檢察官(毒蛇)、神父(麋鹿),皆爲克格勃安插在立陶宛政界的特工。
彼時,蘇聯行将就木,高層決定讓這些特工要麽收縮回莫斯科,要麽各憑本事繼續留在當地。
與此同時,立陶宛地下組織恰好獲取了這五名特工的檔案。
他們爲求自保,隻能抱團行動,除掉知情人并銷毀文件。
那天,他們剛剛處死持有文件的女人,一名來自莫斯科的線人卻不合時宜地出現在他們面前。
幾位心狠手辣的特工當機立斷,把所有罪行通通嫁禍給了這位倒黴的線人。
這便是他當年被判無期徒刑的原因,也是現在出獄後展開瘋狂報複的動機。
思及此處,法官趕緊簽署政令釋放被押的局長,打算當面和他探讨應對之策。
然而法官并沒能活着見到局長——
兇手将他困在車裏,用黃蜂奪走了他的性命 ……
檢察官、神父、法官分别死于他們的特工代号,毒蛇、麋鹿、黃蜂。
可算讓敵對的局長和市長參透了個中玄機。
不過,兇手卻在此時放慢了殺戮的腳步。
他先是強奸了局長的大女兒;
接着綁架了局長的小兒子,并在造成足夠大的騷亂後又将小朋友藏在了局長家的衣櫃裏。
局長被來無影去無蹤的兇手耍得團團轉之際,兇手的手機終于被成功定位。
膽大包天的他,居然就在市政廳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
局長趕緊安排心腹把市長護送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則準備召集人馬包圍市政廳。
可就在他正要走出警局之際,老實木讷的法醫忽然攔住局長,詢問他該怎樣處理那具已經一周無人認領的屍體。
沒錯,局長生日的當天,曾有個無名男子在本地上吊自殺。
但因爲後來的一系列命案,所有人都把這事抛在了腦後。
莫名心慌的局長跑去停屍房一看,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
裹屍袋裏的死者,竟然是名那含冤入獄的線人。
換句話說,當下作案的兇手,根本另有其人。
手機的追蹤信号顯示,兇手早已離開市政廳,去了市長的藏身之所。
局長無可奈何,隻能一邊召回手下,一邊隻身犯險。
等他趕到廢棄工廠,他的心腹已然倒在血泊中,市長則全身澆滿汽油懸吊于半空。
局長急于救人,也被藏身暗處的兇手開槍擊傷。
這個神秘的男人終于現出了廬山真面目——
那位由 " 上頭 " 派下來的特别調查員。
實際上,他的母親正是當年那位偷取文件的女人。
5 名特工殺害他的母親時,年幼的他就躲在卧室的衣櫃裏。
負責殿後的局長,發現了他的存在,并一時心軟,趕在房間起火前把他扔出了窗外。
小男孩長大後搖身一變,混進了檢查總長辦公室。
并通過出獄的線人,了解到五名兇手的真實身份。
在仇恨的驅使下,他利用職務之便謀劃出這一系列 " 精準獵殺 "……
局長當年對他畢竟有 " 救命之恩 ",所以才會成爲故事的 " 主角 "。
在死亡前,先後經曆女兒被辱、兒子失蹤的莫大痛苦。
解釋完一切,調查員用市長的代号 " 火焰 " 賜她一死,接着掏出手槍對準了奄奄一息的局長。
然而當他即将扣下扳機時,卻出人意料地被亂槍射死。
原來,局長的兒子調皮地躲進了父親的車裏。
在最後關頭發揮自己的 " 愛好 ",爲這延綿三十載的仇恨,畫下了荒誕的句點 ……
影片開頭處,局長和兒子有過一段對話。
兒子:" 爸爸,我發現一隻蜘蛛,我該殺了它嗎?"
局長:" 不,給它一條生路吧。"
兒子:" 爲什麽?"
局長:" 因爲它比你弱的多。"
兒子:" 那如果它比我強,我就能殺了它嗎?"
局長猶豫了一下,不很肯定地回答說:" 是的,兒子,或許吧。"
這個細節,是片尾反轉的關鍵鋪墊,也是推高主題的畫龍點睛之筆。
所謂 " 邪惡一代 ",并不僅僅是指國家獨立後,政界、商界殘存的舊日餘孽。
也暗示了那些在有毒環境下,潛移默化被洗腦、被荼毒的年輕一代。
諷刺的是,即便沒有波折,在時間的自然規律下,他們依然會成爲掌握話語權的主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