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周智宇
曾被小米創始人雷軍譽爲 " 天花闆級别存在 " 的小米自動泊車,還是 " 撞牆 " 了。
近期,有多位小米 SU7 标準版車主表示,在 11 月 14 日中午至 11 月 15 日淩晨,因自動泊車功能故障,導緻自己的車輛泊車過程中發生剮蹭和碰撞。嚴重者,車輛後保險杠也撞掉落了。
華爾街見聞了解到,目前已登記出現事故的車主超 70 位,事故原因幾乎都是自動泊車過程中,系統未識别到柱子 / 牆,最終撞上了。
小米方面對事故的處理也算及時。小米客服表示,出現事故原因主要是系統 bug,願意承擔全部維修費用,維修期間每天提供 1500 個小米積分(價值 150 元)補貼,作爲維修期間的出行補貼。
也有車主對小米方面的處理方案不滿意,認爲事故對汽車保值率造成影響,希望給出更高賠償。接近小米的人士則表示,每輛車車況不一,具體賠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會解決用戶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故發生後,小米汽車還曾在 11 月 18 日的答網友問中表示,小米智能泊車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依舊可正常使用。小米全系車型均搭載了基于端到端模型的代客泊車輔助功能,可以實現最高 23km/h 的地下車庫巡航。對停車場内車道、障礙物進行精确感知,并實現障礙物繞行、甚至倒車避讓。
密集的事故,讓小米汽車 " 天花闆級别的代客泊車 " 引發不少車主的質疑。也給豪言要讓小米在今年底進入智駕第一陣營的雷軍,澆了盆冷水。
眼下,智駕能力在消費者購車決策中的比重不斷加強。車企在過去兩年裏,也就智駕能力展開大比拼。其中,自動泊車作爲彰顯智駕能力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車企們每次發布新車的重點。甚至在發布會舞台這個封閉的小空間裏,車還可以自己開上來,停在指定位置。
有智駕公司人士表示,盡管目前市場上競争的核心在城市 NOA、端到端,但實際上用戶使用頻次最高、體驗最直觀的功能,還是泊車這樣的場景。在對精準度的把握上,泊車因要近距離識别、敏捷反應,做好泊車的難度比行車還要高。
在小米之前,阿維塔、智己等汽車品牌也都曾出現自動泊車相關事故。這些車企,也都将智駕作爲一個主要賣點。
然而,無論是當前小米出現自動泊車故障,還是消費者使用其他品牌車型的智駕功能上路後發生事故,甚至出現生命安全問題,都表明車企對智駕功能宣傳時,對安全的警示并不夠。
當前法規上,消費者可以上路使用的所謂智駕,還隻是 L2 級别的輔助駕駛,出現事故時責任仍然在于駕駛者。像此次小米一樣,願意主動承擔起責任,承認是自身智駕系統問題的車企并不多。
在當前智駕技術狂奔,持續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安全一直是被持續讨論的話題。對于像小米這樣從 3C 數碼轉型過來的車圈新人,用戶往往更加信任其過去十來年在軟件方面積累的能力。
這一次的事件告訴小米汽車,也告訴行業,汽車行業的法則仍然是安全爲首。小米汽車和行業都需要進一步認識到,汽車和手機的系統 bug 所帶來的影響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當前,智駕行業的卷一如既往,小米汽車的智駕也在朝着端到端進軍。
11 月 15 日,雷軍在一場直播當中首次展示了小米 SU7 的 " 車位到車位 " 智駕能力。這一功能的發布,意味着小米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尤其是在端到端技術應用方面。小米将于 11 月 16 日開始進行定向邀測,并計劃在 12 月底推出先鋒版。
同時,雷軍還在直播中透露:小米在智能駕駛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過去三年已經達到了 55 億元人民币。小米的智駕技術大模型已經學習了 300 萬視頻片段,并且到年底這一數字将達到 1000 萬。
巨大的投入是對于更多功能,更強大的能力的探索,也應該是對于安全的保障。
這一次的故障,不僅是讓小米汽車重新思考智能時代,技術安全的邊界,也爲行業敲響一記警鍾,在汽車行業,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