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源 / 華爾街見聞
曾被譽爲科技界春晚的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在 2024 年這次," 颠覆 " 了以往認知。
9 月 10 日淩晨,蘋果的這場發布會如期舉行。但在當天,國内對這場發布會的關注度極低,甚至有業界人士在 9 月 10 日下午問,"iPhone 16 到底發沒發?怎麽沒人聊?" 有更多人表示,(蘋果)發布會平淡無奇," 白熬一場夜,虧到了姥姥家 "。
6 月 10 日蘋果 WWDC 2024 上 " 預熱 " 的蘋果 AI(Apple Intelligence),此次也沒有發布驚豔應用,與國内廠商相比,不但沒有顯著優勢,而且 " 竟然 " 亦步亦趨,這還是以 " 颠覆式創新 " 獨步江湖的那個蘋果嗎?
可即使如此 " 落後 ",蘋果 iPhone 16 系列的這些 AI 應用,中國用戶也還要到 2025 年才能體驗,故而也沒啥好多談的。
至于硬件設計最大的升級點—— " 空間運算平台快捷鍵 "(一鍵拍照),完全違背了當年史蒂夫 · 喬布斯的極簡主義設計思想,可玩性和實用性也不高,沒必要花時間詳細解釋。
資本市場對蘋果這場發布會的反應,也極爲冷淡:9 月 10 日,蘋果股價小幅下滑 0.36% 至 220.11 美元。
那麽,iPhone 16 系列和上一代相比,就沒絲毫進步嗎?那倒也不是。本代高階機型的進步主要集中在視頻拍攝,其中的收音技術具有行業領先的混音功能。
具體來看,本代蘋果當家機型的高階版,搭載了 A18 Pro 主芯片的 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Max 機型,視頻功能有巨大提升:能錄制 4K 120fps 的慢動作視頻,可逐幀調整 4K 120fps 杜比視界視頻,實現影院質量的調色。
同時,無需用戶設置幀率,也能在拍攝完成後直接通過圖庫調整播放速度,無需使用剪輯軟件,即可随意選擇所需效果。
與視頻配合的收音技術,此次蘋果推出了一種混音功能:在嘈雜場景,比如快餐店,這種技術能識别并分層抽離對話音源,同時提供三種不同選項。
這些選項包括能單獨提取人聲的 IN-FRAME 模式、具有錄音室效果的 STUDIO 模式以及适合電影制作的 CINEMATIC 模式,這爲專業攝影師的拍攝提供了高度的工作便利,大幅簡化後期制作流程。
但從技術上看,蘋果混音技術識别并抽離同一嘈雜環境中不同音源的能力,國内的 " 未來智能 " 公司(科大訊飛孵化公司)早已實現,并且有大規模量産落地的智能終端,比如 iFLYBUDS 系列辦公耳機。不同之處是未來智能将這種技術用在了音頻終端,而蘋果用于智能手機的視頻拍攝。
就這種 " 創新 " 能力,實在與蘋果的江湖地位不匹配。
最近開始步入危亡邊緣的英特爾,江湖人稱 " 牙膏廠 ",可蘋果這次連牙膏都沒擠,比如存儲空間,起步還是 128GB,與前代相比,沒任何變化,那些可見的升級,基本上,對大衆來說,很難感受到有什麽不一樣。
蘋果 iPhone 16 系列另一項升級就是将 A16 主芯片換成了 A18(用于 iPhone 16 和 iPhone 16 Plus)和 A18 Pro(用在了 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
蘋果 CEO 庫克對此充滿驕傲。庫克說," 我對新一代 iPhone 感到十分興奮,它徹徹底底是爲蘋果智能及各種突破性功能打造。iPhone 16 的處理器相比 iPhone15 向前飛躍了兩代。"
看來庫克的要求很低,這就感到十分興奮了?難怪此次發布會沒啥亮點。
就蘋果公司對 iPhone 16 系列具備的 AI 能力和技術邏輯框架表達來看,國内安卓玩家顯然更爲領先:比如榮耀終端在今年 3 月提出的 " 榮耀 AI 四層架構 ",到了 6 月 10 日,蘋果提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技術思想,與榮耀的這個 AI 技術架構的技術思路如出一轍。
有用戶認爲,A18 和 A18 Pro 的 Core ML 框架,比國内這些用高通骁龍 8gen3 或聯發科天玑 9300 主芯片的安卓手機商,在 AI 方面的技術能力,領先至少 2-3 年。
看來這個 Core ML 很先進?
Core ML,2017 年 6 月于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首次推出。這是一個機器學習框架,允許開發者在 iOS、macOS、watchOS 和 tvOS 應用程序中集成機器學習模型。
Core ML 旨在優化設備上的性能,通過利用 Apple 芯片、最小化内存占用和功耗,實現高效的模型運行。通過這個框架,模型能在端側運行,無需網絡連接,這有助于保護用戶數據的私密性和提高應用程序的響應速度。
蘋果生态技術開發者能用 Core ML 提供的 API 和工具,将預訓練的機器學習模型或自己訓練的模型集成到應用程序中,以實現各種智能功能。
看上去确實不錯,但對于用戶的意義,不是說框架技術多領先就行,而在于,蘋果推出了什麽樣的、具備場景高頻應用價值的 AI 功能。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麽技術再領先,也沒有實際商業價值。
因此,僅僅具備用戶無法感知的 " 先進 " 技術,卻沒有勇氣和能力探索全新的創新價值,滿足以依賴過時的策略和觀念,不求新,隻求穩,那麽諾基亞,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