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計算之父」Mark Weiser 曾在 1991 年提出,個人計算設備應具備至少四種尺度:牆面大小(Boards)、桌面大小(Desk)、手持大小(Hd),以及可穿戴設備(Wearable Device)。
今天,前三種對應的産品已經在日常生活中随處可見,成爲人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可穿戴設備,則有望在大模型的變革中,誕生出一批普世性更強的通用級設備。而智能眼鏡,可能就是這個問題的「版本答案」。
1991 年首次發布在月刊上的《21 世紀的計算設備》| 圖源:Google 學術
過去一年,海内外廠商紛紛加速智能眼鏡産品的開發。而國内 AR 領軍企業 Rokid,剛剛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11 月 18 日,在 Rokid Jungle 2024 發布會上,Rokid 首款基于衍射光波導成像技術實現顯示效果的 AR 眼鏡—— Rokid Glasses 正式發布。對于「可穿戴設備能通過 AI 實現變革」,Rokid 用一款産品的發布,告訴整個行業:作爲随身無感終端的價值,才是 AR 眼鏡能從諸多産品形态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
Rokid 喊出「AR 眼鏡是 AI 的最佳載體」口号 | 圖源:極客公園
雖然我們已經很熟悉諸如 TWS 耳機、智能手表以及 VR 頭顯這樣的可穿戴設備,但按照 Mark Weiser 最初的構想,它應該有着「計算設備消失在背景中、用戶使用中難以察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這樣的特性;随着 AGI 能力迅速滲透硬件領域,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正在迅速明朗。
Rokid 首款光波導形态 AR 眼鏡 Rokid Glasses | 圖源:Rokid
如果說 2023 年是 AI 元年,2024 年毫無疑問可以被稱爲「AI 硬件元年」;從 2023 年第四季度開始,各種原生 AI 硬件品類開始密集發布浪潮:從 Limitless、Friend 等 AI 項鏈,到 Rabbit R1 爲代表的手持 AI 終端,再到 2024 年各種包括智能手機、耳機等硬件的 AI 能力強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内經曆了數次叠代變遷。
即使這場 AI 硬件形态創新如同一場熊熊大火,來得快熄滅的也快,但 AI 硬件的這波浪潮仍然淬煉出了「真金」—— Rokid 爲代表的 AR 眼鏡,已經在 2024 年悄然突破了「單品銷量超百萬」這一裏程碑:在硬件領域,單品銷量超過百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等同于「一個新形态的産品已經獲得了目标用戶的喜愛與認可」。
01
爲什麽 AR 眼鏡是
AI 硬件「版本答案」?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要先從「今天用戶需要什麽樣的 AR 眼鏡」這個問題的答案說起。
如果你常年關注消費電子行業,不難發現硬件領域的一個規律:在某個時代最受歡迎、甚至最終「改變世界」的産品,往往并非當時那個時代人類能打造出的技術最先進的産物,而是最先将用戶日常使用中感知最多的「基礎體驗」做好的産品。
而智能眼鏡想取得口碑與銷量上的成功,無外乎在三個維度上實現最佳平衡:豐富的應用生态、良好的佩戴體驗以及用戶可接受的售價。
售價 299 美元、重量也與一個普通雷朋墨鏡相當的 Ray-Ban Meta,在體驗和價格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功。同時在第一點應用上,Ray-Ban Meta 既有拍照、聽歌這些實用的工具,同時還利用大模型和内置傳感器提供了人機語音交流、實物等一些頗有創新性的功能,這讓其不僅好玩,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有用。
但其問題在于,由于沒有屏幕顯示能力,它與用戶之間的信息傳輸方式被局限在了語音這一維度——但這顯然是反直覺的,在日常生活中,人類大約有 80% 至 90% 的信息是通過視覺感知的。
而沒有了視覺輸出,意味着人類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構建的覆蓋電商、本地生活、音視頻娛樂等成千上萬的應用和服務,大多無法在智能眼鏡的平台上複刻,這決定其很難成爲一個通用的計算終端。
所以即使目前還受限于成本和顯示技術,但從長期來看,AR 才是智能眼鏡的「終極形态」——這點其實不論 Meta、蘋果還是國内的 Rokid 等廠商都有共識。但具體到産品的路徑上又各有抉擇,如果說 Ray-Ban Meta 是短期内砍掉顯示優先體驗的捷徑路線,而 Rokid Glasses 選擇的就是在保留 AR 這個核心能力的基礎上,持續優化體驗和控制成本的傳統王道路線。
事實上,在保留增強現實顯示的基礎上,Rokid Glasses 也确實能夠帶來更多的應用,并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得到了應用體驗和實用性的增強。
比如此前 Google 等大廠演示過、使用 AR 眼鏡實現即時翻譯對話的願景,已經随着 Rokid Glasses 的發布得以實現;同時眼鏡還支持接入支小寶,實現端側處理如買咖啡、打車等簡單用戶請求,同時通過 AIGC 音頻檢測技術實現聲紋支付,來進一步強化日常使用的可用性。
作爲日常距離人體主要感知器官最近的産品形态,AR 眼鏡的多模态感知潛力也是過去一年最常被津津樂道的話題,這種方向上的探索同樣能在 Rokid Glasses 的應用生态中找到:通過深度整合阿裏巴巴旗下通義千問大模型能力,Rokid Glasses 已經能夠完成基礎的物體識别、文本翻譯甚至是數學題解答等任務,以及準确計算出食物卡路裏含量等功能。
顯而易見,随着「多模态 AI 能力」以一種平台化的能力賦能給更多應用開發者,Rokid Glasses 作爲 AR 眼鏡平台,本身也逐漸的吸引着更多的開發者加入這個生态之中,這或許就是 Rokid AR 戰略布局的「下一步」。
此外,在融合了智能和顯示的基礎上,Rokid 也在盡可能的增強産品的佩戴體驗和成本控制,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不輸未搭載 AR 的 Ray-Ban Meta 的水平。
與傳統太陽鏡大廠暴龍合作的 Rokid Glasses,眼鏡本身重量控制在 49g,呈現出時尚的質感。據 BOLON 眼鏡品牌市場負責人楊光在會上的介紹,這款眼鏡的設計上,也大幅強化了「減負」這個屬性,無論是材料選擇,甚至是攝像頭、電池、芯片等硬件的選型搭配,都需要以「佩戴的更加舒适」爲前提而設計。
BOLON 眼鏡品牌市場負責人楊光介紹 Rokid Glasses 外觀設計思路 | 圖源:極客公園
此外,Rokid Glasses 還提供了更多的産品搭配選擇,給有時尚需求的用戶更多的選擇空間。
而在價格上,低至 2499 元的定價,可以說是光波導 AR 眼鏡的新低,也更有可能觸達時尚消費者。
同時與暴龍這樣的傳統時尚眼鏡品牌合作,也意味着 Rokid Glasses 在銷售渠道上會有着明顯的「破圈」的優勢,按照 Rokid 創始人兼 CEO Misa 本人在采訪中提到的細節,Rokid Glasses 将會在包括暴龍線下店在内的全國超過 60% 的眼鏡線下銷售渠道,讓用戶能夠在線下體驗并選購 Rokid Glasses 這款産品。
02
AR + AI 的背後
前面提到,Ray-Ban Meta 今天最大的局限在于應用的豐富性,而其受限于其硬件平台的基礎能力。而相比之下,提供了光波導 AR 顯示能力的 Rokid Glasses 有更多的可能性。
但這裏有一個邏輯上的「漏洞」:可能性不等于實際。事實上,過去的 AR 也具備創造更豐富的應用生态的基礎設施,但并沒有掀起如十年前的移動互聯網浪潮般的 AR 應用浪潮,開發出一批脍炙人口的遊戲、娛樂、社交和辦公應用。
這裏面有非常複雜的原因,比如設備的滲透率是否對開發者有吸引力,還比如設備的硬件性能和體驗,是否支持開發出足夠好的應用。
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在各種移動應用已經非常成熟的今天,增強現實這個功能是否有足夠高的價值,讓開發者把各種視頻娛樂、辦公工具應用遷移到這個平台,實現體驗遠超移動平台、或者解決手機使用痛點的次世代應用創新。
Rokid Glasses 佩戴實際佩戴效果 | 圖源:Rokid
這是貫穿了過去十年 AR 發展的重要問題,而在 AI 大模型的加入以後,對于這個問題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
比如即使當前語言模型已經足夠聰慧,但真正能夠實現「AI 全天候陪伴」的産品形态,顯然不是智能手機,而随時佩戴在臉上的 AR 眼鏡天然具備「陪伴」屬性,這一點就足以讓其成爲更多開發者構建下一個時代「超級應用」的土壤。
例如 Rokid 在發布會中,關于 AI 能力時介紹的一個小功能—— AI 閃記,通過眼鏡快速記錄用戶的日常點滴,僅這一個在發布會上快速帶過的功能,全球在過去的一年内就誕生了數款專用硬件産品,而這對于用戶每天都需要佩戴的 AR 眼鏡來講,隻是一個「順手功能」。
而在發布會中,其實也能看到 Rokid 用大量篇幅,介紹了與 Rokid 一道打造 AR 生态的合作夥伴們:不僅有開發了 AR 版本的釘釘,也有探索空間多屏顯示以及 AR 影視内容庫的愛奇藝,還有正在 Rokid 平台上構建 3D 商品展示與「虛拟樣闆間」的淘寶。
未來關于 AR+AI 的更多應用場景 | 圖源:極客公園
而在發布會中,其實也能看到除了 Rokid 介紹 Rokid Glasses 之外,還有衆多與 Rokid 一道打造 AR 生态的合作夥伴們上台,介紹他們在這個生态中的投入:不僅有開發了 AR 版本的釘釘,也有探索空間多屏顯示以及 AR 影視内容庫的愛奇藝,還有正在 Rokid 平台上構建 3D 商品展示與「虛拟樣闆間」的淘寶,從開發者的角度,這些 App 在移動平台上都有不能解決的使用痛點,而智能眼鏡能帶來更好的體驗。
「當你看到别人有一個你喜歡的商品,如果你不好意思問鏈接,你可以直接交給 AR 眼鏡來幫你處理。」祝銘明在發布會上這樣介紹 Rokid Glasses 整合的視覺識别能力應用場景。
除了視覺識别,無論是聲紋支付,還是會議紀要,這些都是隻有 AR 眼鏡才能做到、并将日常使用體驗做到「無感但好用」的領域;對開發者而言,已經構建起最完善的應用 + 硬件開放生态的 Rokid,也自然會成爲更多 AR+AI 原生應用生長的土壤。
這些都是隻有 AR 眼鏡才能做到、并将日常使用體驗做到「無感但好用」的領域;對開發者而言,已經構建起最完善的應用 + 硬件開放生态的 Rokid,也自然會成爲更多 AR+AI 原生應用生長的土壤。
03
結語
回顧 Rokid 的創業曆史,其實早在 2016 年,Rokid 就發布過數款以智能機器人爲代表的 AI 原生硬件,這讓 Rokid 在一衆 AR 眼鏡廠商的「AI 轉型」中,始終有着做 AI 硬件的「先發優勢」。
前面說到,2024 年不僅有 AR 眼鏡終于在發展十餘年後,在市場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定位與進化方向。2024 剛好也是 Rokid 成立的十周年。某種程度上來講,Rokid Glasses 或許就是兩者的交彙點。
Rokid Glasses 的發布,恰逢 Rokid 成立十周年 | 圖源:極客公園
從最初的探索人機交互技術,到 Rokid 定義最初的 AR 眼鏡标準、發布消費級産品系列,再到今天所有人都在準備迎接「AR 的下一個十年」,Rokid 在人機交互領域與 AR 眼鏡設計 / 制造領域的經驗積累,幫助 Rokid 在 AI 時代真正到來後,成爲首批拿出成熟産品的廠商之一,這種産品背後的思路同樣值得關注。
可以說,今年既是智能眼鏡爆發式增長的一年,也是 Rokid 發展曆程中最關鍵的一年。而 Rokid Glasses 的發布,不僅是 Rokid 站在 AI+AR 時代,對用戶需求的回答,也是對未來探索的一次平台更新。
随着 AI 與 AR 眼鏡的融合愈發緊密,圍繞「AR 眼鏡如何更快讓更多用戶認可」這個問題的答案,将會更快地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