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羨慕王詩齡的一天。
近日,在國外上學的她曬出了一組對自己頗有意義的照片。
原來是李湘特地過去陪伴她。
母女倆開着車,一起逛展、享受美食,好不溫馨快樂。
李湘雖然沒有出鏡,但王詩齡每次望向她的方向,眼神都帶着滿滿的開心與愛意。
她配文表白道:" 媽咪來倫敦的日子,每天都是好心情。"
不知不覺,那個曾經矮小懵懂的小女孩已經 14 歲了。
很多事情都已悄悄發生了改變,唯一沒變的,是她與母親相處的模式。
這也是大家最爲羨慕她的地方。
其實以往,外界輿論對這個小女孩并不友善。
從參加完《爸爸去哪兒》節目之後,網絡上就動不動會有針對其身材、性格、" 炫富 " 等相關的報道。
可哪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她依然綻放出了自信且美麗的花朵。
而這一切,大都真的可以歸功于李湘。
尤其記得,王詩齡在年紀還較小的時候與母親一起參加了某檔節目。
一個同齡人女孩當着衆人的面對她說道:" 我感覺你有那麽一點點一點點的胖。"
聽完這句話,王詩齡滿臉寫着難過二字,畢竟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呀。
可就在這個場景即将可能成爲她往後心理陰影的時候,李湘卻治愈了她。
李湘既沒有當衆附和别人的看法,也沒有護犢子般大發雷霆。她隻是一邊牽着女兒的手,一邊很溫柔地說道:
" 因爲她年紀很小,現在屬于小寶寶,未來的路還很長呢 …… 以後如果你見到胖胖的小女生,你就跟她說你真的很可愛哦。"
李湘一直是一個多面的人。
做主持人的時候專業幹練,轉行商業的時候又膽大心細,哪怕在曾經的婚姻裏,也是霸氣十足,牢牢把握領導權。
唯獨在女兒面前,她才會一直展露溫柔的一面。
她曾說,我永遠不會說我女兒不能。
哪怕老友何炅曾問她有沒有因爲什麽事批評王詩齡。
李湘也還是婉拒道:" 我們不想在公開場合說她不好。"
她沒有因爲自己是媽媽,就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所有物,始終給予這個别人眼中的小孩真正的尊重與理解。
在誇贊與鼓勵中長大,王詩齡又怎麽可能不自信呢?
有人曾揣測李湘讓女兒去國外留學的原因,是爲了拓寬人脈,還是爲了學習更優秀,亦或者爲以後鋪路?
李湘的一番話卻令無數人沉默了。
她說:" 我想我女兒她以後的朋友一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然後她會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最後選擇一個她喜歡的地方生活。我希望我女兒的未來是這樣。"
不摻任何的私利與目的,有的隻是一顆想讓女兒自由選擇、快樂幸福的真心。
這其實才是富養真正的内核吧。
如今,人們贊歎李湘獨特的教育模式。
卻不知,這何嘗不是李湘在治愈自己。
她也出生于一個頗爲優渥的家庭,父母也在各自專業領域有一定的成就。
但不同于王詩齡的是,李湘的父母對她卻極爲嚴苛。
哪怕自己表現的已經極爲優秀了,但父母卻從來不表揚她,還會特地找出她的缺點,告訴她還有進步的空間。
有句話是這麽說的:人終會因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
對于李湘而言,這種不可得,就是父母的誇獎吧。
或許正是因爲親曆了父母打壓的痛苦、明白鼓勵的重要性,所以她才從來都不會否定王詩齡吧。
很多時候,有些人做父母優秀不是因爲他們學的好,或者受到了自己父母的正面影響。
相反,他們是因爲吃了太多童年的苦,所以才會把孩子當成自己重新養一遍。
《甄嬛傳》中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對此應該最深有體會。
前兩天,她參加了一檔名叫《是女兒是媽媽》綜藝節目。
在節目裏,她當着無數觀衆的面,親手揭開了隐藏在自己内心幾十年的傷口。
她形容自己的童年,就是魔鬼訓練營。
有一次考試,滿分一百,她考了 98 分。
這個成績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其實足以高興好久。
可本以爲會得到誇獎的她,回到家卻是被媽媽狠狠地揍了一頓。
一邊揍,媽媽還一邊不允許她哭。
這已經是幼時發生過的事了,可哪怕已經變成大人、做了父母,陶昕然依然會記得。
每次想起,都會傷心好久。
她曾經十分不解,而在節目裏,媽媽也終于給了她一個理由,一個挺可笑的理由:殺殺你的威風,别讓你那麽驕傲。
多少家長就是這樣,僅因爲一個 " 我覺得 "、" 爲你好 ",就私自給孩子的童年留下難以痊愈的疤痕。
他們自以爲自己的挫折式教育能讓孩子将來有更好的抗壓能力。
殊不知,無論将來遇到了什麽,痛楚都遠不及當初的百分之一。
因爲父母給予的痛苦,是會伴随一生,随時發作的。
傳統式的教育,似乎總是這樣的。
越長大,越懂事,鼓勵與誇獎反而會消失得越快。
有小女孩心疼大人,特地做了一桌子好菜,結果得到的卻是親媽的冷嘲熱諷:
" 我是要表揚你嗎?你跟我整這麽多菜,中午,怎麽吃啊我們倆。"
有男生從小學習優異,備受外人羨慕,可在父母眼裏他哪哪都不行,每天都要打壓他、傳遞負能量,以至于他在患癌将病逝的時候,反而覺得是一種解脫。
哪怕已經長大了,有時候我們也還是不理解。
爲什麽不小心摔了一個碗、打碎一個盤,在家裏就成了天大的錯誤;
爲什麽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他卻偏要當着衆人的面辱罵你、責怪你,把你的尊嚴狠狠碾在土裏;
又爲什麽,生活裏明明有數不清的挫折,有些父母卻偏還要在她最需要愛的時候故意添加?
打着讓孩子幸福的旗号,卻始終把孩子的幸福死死地扼殺在搖籃裏。
有多少看似完好無損的人,從小就失去了愛自己的能力。
現在很流行這麽一句話:"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呀。"
很多大人也開始喜歡把這句話當成借口爲自己開脫。
一個孩子的靈魂拷問卻是令無數人沉默:
可你不是第一次當孩子呀。你曾經不喜歡的事情,難道現在我會喜歡嗎?
一個家庭真正的貧窮,其實不是破房子,髒衣服,物質條件差。
而是根本沒有愛,更别說尊重。
物質上的缺乏,可能會讓人以後更願意努力。
但精神上的虐待,隻會讓人墜落在深淵裏,從此愛不了别人,也拯救不了自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