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至今,房地産市場整體延續弱複蘇行情。其中,二手房整體活躍度較一手房更高,呈現出更強的韌性。
從房價來看,一、二手房也出現了不同的趨勢,其中二手房價格下行明顯,下跌城市增多,下跌幅度更大。
爲了更好的了解個城市二手房真實漲跌幅變動情況,克而瑞研究中心對多個城市進行了房價調研,針對不同城市、不同房齡的二手房進行對比分析。
本篇主要調研的城市爲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和蘇州。
從結果來看,上海、北京、蘇州房價降幅 10%-20% 區間的小區占比最高,武漢、天津多數小區降幅集中在 20%-30%,同時,北京、上海都有約 15% 的小區房價創新高,同比漲幅在 10% 以内,表現出良好的韌性。
首先是北京,北京作爲近年來 " 一枝獨秀 " 的北方城市,尤其是在北京發布 430 新政之後,二手房客群入市的積極性和活躍度有所提升。
從北京 2024 年上半年二手房成交來看,當前北京市場二手房買房活躍人群以購買一居及兩居産品的剛需、剛改類人群占主導,合計占比 75%。其次爲購買三居産品的首改人群,占比 22%。
從北京 2024 年上半年成交的二手房小區房價和房齡交叉對比數據來看,房齡越新的房源漲價的可能性越大。
克而瑞研究中心調研數據顯示,房齡 5 年内的典型 30 個項目中 45% 的房價房價出現增長,但增長幅度都中 10% 以内。其次是房齡 6-10 年及 11-15 年的項目,各有 29% 和 28% 的房源價格出現增長,漲幅同中 10% 以内區間。
除此之外,房齡 16 年以上的二手房房價下跌幅度随着房齡增長,降幅梯度遞增,超 20 年老舊住宅約半數成降幅達到 20%-30%。
這主要還是由于,一方面是北京老破小因功能缺失居住屬性較差,另一方面則是老破大總價較高,同類新房平替産品較多,故而略失性價比。
上海方面,527 新政後,相較于新房,上海二手房率先完成築底反彈。6 月二手住宅成交面積約爲 197.4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89%,成交規模創近三年單月新高。到了 7 月,随着新政效力的逐漸釋放完畢,上海二手房市場開始降溫,但仍保持年内高位。
從上海 2024 年成交的二手房小區房價和房齡交叉對比數據來看,房齡 5 年以内的項目表現仍是最佳,55 個典型項目中有 32% 的項目出現房價上漲,漲幅保持在 10% 以内,其次是房齡 6-10 年及 16-20 年的項目,都有 20% 的項目出現房價上漲。房齡 6-10 年的項目中 68% 的項目房價降幅在 20% 以内,其中 10% 以内和 10%-20% 區間各 34%。而超 20 年老舊住宅約 3 成降幅達到 20%-30%。
細化到項目層面,和北京類似,50 年以上老舊社區普遍較曆史高點回調 2-3 成不等,典型代表爲黃浦區蒙西小區、瞿溪新村,靜安區金家巷西弄、北市場小區等。
相較而言,10 年内次新房小區降幅較小,部分房價甚至不降反增,諸如核心區黃埔中海建國裏、露香園,浦東仁恒公園世紀等項目房價較曆史高點漲幅均在 10% 以内。
從武漢、蘇州、天津三個城市來看,武漢屬于降價中樞遞增型城市,房價降幅随房齡遞增而擴大,蘇州和天津則屬于普降型城市,房價漲跌幅與房齡并無顯著相關關系,不符合随房齡遞增而房價降幅擴大趨勢,更多的是不同房齡房源集中在一個降價中樞。
首先是武漢,雖然武漢房價降幅随房齡遞增而擴大,但另一個不同于京滬城市特征在于 10 年以内次新房跌幅同樣顯著。
武漢不同房齡降價中樞集中在 2-4 成,5 年内次新房超 3 成小區降幅在 10%-20%;10 年以内次新房 34% 的小區房價跌幅在 20%-30%,整體 54% 小區房價跌幅超過 20%。
其次是蘇州,蘇州房齡 6-10 年近 6 成項目價跌 10%-20%,吳江區的陽光悅湖豪苑、海亮長橋府、南悅豪庭;吳中區的尼盛濱江城、保利居上;相城區的萬科魅力花園、嘉境天成等降幅均在這一區間。
而房齡在 30-50 年以内的小區降幅則在 20% 以内,主要源于這類房源本身占比較少,且主要集中在姑蘇區等核心區域,諸如三元三村、永林新村、彩虹新村等,客戶主要看中項目所屬區域和配套資源,對于房齡關注度相對較低。
從天津來看,多數項目降價區間集中在 2-4 成,其中跌幅較爲顯著的主要爲核心區 30-50 年老舊住宅,譬如南開區卧龍北裏、衛安南裏、泊江東裏、三潭西裏、複康裏,河西區的海建裏、氣象裏、賓水北裏、修業裏等房價較高點跌幅均在 3 成以上。而 5 年内次新房雖然成交項目量較少僅 23 個,不過近半數降幅在 20%-30%,低于平均水平。
總體來看,将 5 城樣本小區進行房齡和房價漲跌交叉分析,總體呈現出房齡越老,跌幅越大,次新房(房齡 10 年以内)房價跌幅明顯小于老舊小區(房齡 30 年以上),房齡 5 年内約 64% 的小區 2024 年上半年房價較高點跌幅在 2 成以内,而對于房齡 30 年以上老舊小區而言,約 3 成跌幅集中在 20%-30%。
當投資需求退潮,購房行爲趨于理性,強調自住屬性,因而次新房的受歡迎程度顯著好于老舊住宅,因而整體房價抗跌性也明顯優于老舊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