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随機調查。
你小時候玩得最多的電子遊戲是哪個?
Sir 賭一把,俄羅斯方塊必赢。(賭輸了就陪你打一把)
小時候對于這小木頭塊一點點落下,消除,總有一種無法自拔的癡迷。
甚至,每一關通關之後,還會有身穿俄羅斯民族服飾的小人兒出來跳舞。
這也是 Sir 曾經最愛看的環節。
别看這樣樸實無華的遊戲,從 1984 年誕生,時至今日,它已經賣出 1 億 7000 萬套,成爲有史以來第二暢銷的電子遊戲(直到 2019 年才被《我的世界》打破紀錄)。
《俄羅斯方塊》以 Game Boy 掌機的形式出現時,在日本賣出 424 萬套,是 Game Boy 史上賣得最好的遊戲。
甚至,還有自己專門的世界級大獎賽。
可,你要知道,像這樣的一款 " 現象級 " 遊戲,它差點就 " 胎死腹中 "。
這背後的故事,來源于一部關于它的 " 大爽片 " ——
一部爲《俄羅斯方塊》拍的《俄羅斯方塊》。
豆瓣 8.1 分。
爛番茄裏,觀衆喜愛程度高達 90%。
電影是" 真人真事 " 改編。
但爲了讓故事更爲刺激,好萊塢的編劇們還是 " 添油加醋 " 了一番。
讓角色們用一種 " 打怪通關 " 的方式,講述了 " 俄羅斯方塊 " 是如何跑向全世界的。
Sir 相信愛遊戲的人會喜歡這部電影。
一是拍得有趣,高低起伏,反轉刺激。
二是它會像遊戲一樣,拓寬你的視野。
或許還可以讓你從一個遊戲迷,拓展成政治迷,曆史迷。
01
上頭隻需 5 分鍾
電影開場,1 号玩家上場:亨克 · 羅傑斯(埃倫 · 埃哲頓 飾)。
一個販賣圍棋遊戲軟件的小遊戲軟件商人,在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上奮力地推銷着自己的圍棋遊戲。
可,誰會在一個入門門檻高、刺激性低的圍棋遊戲上花時間呢?
就連自己請來幫忙做宣傳的性感女銷售,都挪到了隔壁攤位上,玩起了别人的遊戲。
銷售說:你得來試試,這個遊戲太好玩了。
沒想到這一試不得了。
按照亨克的話來說——
我隻玩了 5 分鍾的俄羅斯方塊,我仍然會在夢中看見掉下來的方塊。
插播一個小知識——
雖然亨克說自己隻玩了 5 分鍾,就有這樣的感覺,但其實在心理學裏有這樣一個專門的詞語就是指,長時間打電遊後,閉上眼睛會浮現遊戲裏的一幕幕情景,仿佛本人仍置身其中。
無論打哪一種遊戲都會容易産生這種症狀,但在俄羅斯方塊玩家身上,這種症狀格外顯著。
所以,這種病症,就被稱爲 " 俄羅斯方塊效應 "。
通過亨克的了解,這款隻是由 4 個小方塊組成的方塊、長條、Z 型積木遊戲,已經在流行開來,甚至,在當地成爲一種全民遊戲。
什麽地方?
蘇聯。
一個與美國在當時水火不容,勢不兩立的國家。
而,我們的玩家 2,就在此時上場了。
阿列克謝 · 列昂尼多維奇帕基特諾夫,這個名字很明顯,前蘇聯人。
我們就稱他,諾夫。
白天,他是政府的程序員,在蘇聯電腦科學中心工作。
晚上,他靠發明遊戲打發時間。
偶然間,他用一台破電腦寫出了一個偉大的遊戲。
(現實中他還有其他兩個同事一起幫忙完善遊戲代碼)
那時的俄羅斯方塊在沒有顯卡的電腦上,還沒有顔色,也不是方塊。
而是靠 "【】" 拼出來的方塊圖形,構建這個遊戲最初的雛形。
諾夫拿着這個程序,找同事做出了 IBM 電腦兼容的版本,于是有了彩色的圖案,也有了背景音樂。
接着,這個遊戲就宛如病毒一般,一傳十,十傳百在整個蘇聯悄悄蔓延開。
第三位玩家也在此時上線了。
羅伯特 · 斯坦恩,遊戲軟件的 " 二道販子 "。
他從東歐尋找一些廉價的授權遊戲,将這些遊戲買下版權後,再賣給西方國家以賺取差價。
他無意間,發現了這個遊戲。
并向在莫斯科電腦科學中心工作的諾夫發來電報,希望他能将俄羅斯方塊遊戲的版權賣給自己。
諾夫:我可以賣嗎?
領導腦袋搖得咣咣直響。
他們找到了系統更大的領導——全聯盟電子設備聯合會,簡稱 ELORG。
ELORG 批準了,爲國家賺錢,多少也都是掙。
收羅伯特 1 萬美金,作爲電腦主機版權。
但,在曆史上,諾夫與羅伯特的兩次回複,都比較模棱兩可。
原因還是自己的身份與國家的特殊性。
雖然發明了遊戲,但并沒有授權的權利,一切也都是屬于國家的。
也就是這樣的對話,最後成爲 " 俄羅斯方塊 " 版權之争的導火索。
遊戲到這裏,還沒有結束。
玩家 4:鏡報軟件的羅伯特 · 麥克斯韋。
羅伯特回到倫敦,與鏡報軟件的羅伯特 · 麥克斯韋見面,向他兜售俄羅斯方塊這一遊戲,并想從中大撈一筆。
要知道,鏡報軟件坐擁好幾家報社、軟件公司,麥克斯韋的身家也跻身億萬富翁行列。
一間勢力雄厚的軟件公司,拿下俄羅斯方塊的版權,還不是易如反掌?
但,接着,才是 Level 1 呢。
02
通關秘籍
作爲一部 " 俄羅斯方塊 " 養成遊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得懂這些人物在說什麽?
所以作爲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軟件商亨克來說,他一沒錢,二沒政府權力。
他拿什麽跟鏡報軟件鬥?
通關秘籍。
看幾個細節。
當他拿下了《俄羅斯方塊》的版權後,他就來到了任天堂,想與他們聯手出遊戲碟,時間浪費不得。
他闖進任天堂找到了當時的 CEO 山内溥聊制作遊戲卡碟的事宜。
開始,老頭還不怎麽想與他聯手,一開口,50 萬買下遊戲版權。
但亨克拒絕了。
這個遊戲值得更大,更遠的目标。
我發行,我制作,但,我要打上 " 任天堂 " 三個字,聯手合作。
山内猶豫了。
亨克更是拳拳緻命——
因爲你和我一樣清楚隻有合作才能讓我們變得更好
因此馬裏奧有路易吉
塞爾達有林克
麥克泰森在拳無虛發中有被他暴揍的那些人
他舉的例子,都是當年任天堂賣得最火的遊戲——
《超級瑪麗》《塞爾達傳說》《泰森拳擊》。
(這些遊戲到現在我們還在玩)
山内直接被 K.O,答應了合作。
亨克的确是一個非常厲害的銷售,而他之前也是一名程序員。
他不僅懂如何與合作夥伴溝通,也懂與電腦溝通。
在讨要版權的過程中,鏡報軟件店大欺客,拿走了本是要給亨克的街機遊戲版權。
無奈之下,亨克隻能又一次找到任天堂,想要一顆蘑菇。
山内:那就給你蘑菇。
亨克順利進入了任天堂公司的商業機密内部,發現這顆蘑菇真是不得了——
它叫 Game Boy。
一個曾經風靡全球的掌上遊戲機。
一個讓全球遊戲玩家爲之瘋狂的 " 夢中情機 "。
亨克明白了。
原來給他的蘑菇,是開辟一條新的路徑,而這條新道路,還有更豁達的前景。
亨克到了實驗室裏,二話不說,改了俄羅斯方塊裏的編程。
讓它能順暢地适配 Game Boy。
還有什麽比親手在 Game Boy 上玩一把俄羅斯方塊,更有說服力的呢?
剛上手的幾分鍾,美國任天堂的總裁荒川實就已經露出玩遊戲時快樂的笑容,而在他身邊的霍華德 · 林肯,也一臉緊張地看着他玩俄羅斯方塊。
它太容易上手,也幾乎在幾分鍾内就已經足夠抓人眼球。
更要命的是,這個遊戲簡直完美無缺地貼合随時随地都能玩的掌機。
萬事俱備,隻欠版權。
如何拿到俄羅斯方塊的掌機版權?
誰想到,亨克來到了 Level 3,這一把豁出,可能會沒命了。
03
誰在害怕遊戲?
還記得前面說的二道販子羅伯特 · 斯坦恩吧。
當亨克找他要掌機的版權時,羅伯特仿佛嗅到了些商機,并放出風去,要将這掌機以 1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當時任天堂的老對手,雅達利。
一開始,雅達利已經獲得了俄羅斯方塊電腦主機的版權,并且已經推出了他們自己的《俄羅斯方塊》遊戲。
雙方遊戲公司都想擴張 " 俄羅斯 " 的帝國版圖,隻要咬下掌機的版權,就能拿下遊戲界的半壁江山。
但,羅伯特手上隻有電腦主機的版權啊。
這一把,他上哪去要掌機版權?
去蘇聯。
想去的不止他一個。
爲了讓 " 任天堂 " 搶先一步,亨克也不得不深入虎穴,去蘇聯一趟。與此同時,鏡報軟件公司也派出一名小将,老闆的兒子,小麥克斯韋,勢必要拿下遊戲所有版權。
三位頂級遊戲玩家入場。
△ 現實中的三位原型
如果前面還隻是 " 簡單 "、" 普通 " 模式的話,接下來,即将是到了 " 地獄 " 模式。
明處,有專門盯梢的 " 公務員 "。
暗處,有竊聽部門。
四處,是隐形的圍牆——
打國際長途隻能在旅店打,還得排隊,八小時到一周時間不等。
也沒有傳真,隻有政府大樓裏才有。
而亨克現在卻遇到了 Level 3 裏第一個大 boss:
" 混亂的版權 " 怪。
亨克來到 ELORG,見到他們的負責人時突然得知,這個遊戲的電子遊戲版權并沒有授權給任何人。
對外授權的,隻有電腦遊戲版。
所以,亨克手裏的這個電子遊戲碟,絕對是盜版。
這當中涉及了複雜的版權問題,不贅述。
總之現在的情況就是,一個《俄羅斯方塊》的版權,四家在争。
故事到了這,最刺激的部分是到底誰會赢麽?
你仔細看,這裏少了誰?
諾夫。
所有人拼命想着如何占有、掠奪遊戲時,他,是唯一 " 害怕 " 遊戲的人。
當亨克第一次與諾夫見面時,他就說了:我沒有權利從自己的遊戲裏獲利。
他還說,這是犯罪。
怎麽就是犯罪了呢?
這句話現在聽似乎荒唐。
可在那個壓抑和封閉的時期,民衆個人的許多權益,甚至想法,都被放在國家層面的宏大鬥争之後。
電影之所以讓人覺得 " 爽 ",不單單是它宛如一部打 boss、通關升級的遊戲設定。
而是借用《俄羅斯方塊》這個遊戲,去喚起人們對于娛樂、歡愉,以及生活本身的珍視。
Sir 尤其記得一個細節。
亨克被政府官員的打手恐吓、威脅,并讓他趕緊回國。
然而打手臨走,還不往扒走了他的那條美國牛仔褲。
嗯,外國貨。
在密不透風的日常裏,他們并不知道這條牛仔褲質量好不好,牌子真不真,他們隻是一廂情願地覺得,這條來自異國的牛仔褲,就是他們窺視另一個世界的窗口。
就像在一個永遠隻落下統一方塊的屏幕裏。
突然有一天。
落下了長方形的,正方形的,梯形的,還有帶拐彎的 ……
它們還可以任你控制,左右上下,加速橫移 ……
你會忍住不愛上它嗎?
即使你還不知道——
它的名字叫 " 遊戲 "。
而這種難以抑制的本能,叫 " 自由的向往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