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周吐槽了《新聞女王》,後台久違地,收到了漫長且惡毒的謾罵。
有人說我否定這部劇,就是否定獨立女性精神。
在此澄清一下:
我看不上的是《新聞女王》拍攝手法簡單粗暴,人物都不是正常活人,是按熱搜關鍵詞,堆砌出來的 AI 機器人。
而關于女性的野心欲望,我這幾年翻來覆去寫,甚至專門有個欄目,就是一系列貪财好色,野心勃勃的女人們。
另外,我總覺得在當下大環境裏,提起所謂 " 獨立精神 ",應該少用上位者當榜樣。
愛看爽劇随意,但别把 " 赢者通吃,說什麽都對 " 那套價值觀,跟女性獨立自強扯上關系。
吹捧女霸總是女性榜樣,比 " 霸道總裁愛上我 " 更有迷惑性,是另一種更嚴重的自我矮化。
不但跟女性力量沒關系,反而可能是力量的喪失。
真正有用的女性力量:
哪怕身處下遊,仍志存高遠,在平凡生活裏,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不管别人怎麽想。
不管是新聞女王,還是小實習生,不管是幕後女大佬,還是茶水姐,我們都有平等的靈魂。
女王說的不是永恒真理,我有我的判斷,也有不同意的權力。
我是我自己世界裏的大女主,哪怕我不是一個世俗标準裏的成功女人。
21 世紀都過去四分之一了,就少膜拜一點上位者,多看看普通人的閃光點吧。
推薦一部經典老劇,以前寫過的,《一年又一年》。
裏面的女性角色,都是頂天立地大女主,不分學曆、年齡、外貌、出身。
她們随着大時代的變遷,經曆了起伏跌宕的命運。
但不管人生的小船如何颠簸起落,她們都把握着舵盤不撒手。
人生海海,自己的航線自己開。她們是舵手,也是船長。
先從起點最低的寫起。
她叫群英,學曆隻有小學二年級。
四川農村姑娘,工作是在知青點食堂裏幫廚。
由此認識了北京來的知青,林一達。
林一達出身書香門第,他爹民國時期就留美歸來,後來也在新政府任高職。
但因爲特殊的時代背景,他跟群英的階層差異被抹平甚至颠倒。
公子哥虎落平陽,成了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群英這個食堂小阿姨,給他多打半勺菜,都成了難得的人間還有真情在。
他們戀愛、結婚,時代的風向變了,林一達又變回了鳳凰。
群英跟着他回了那個北京高幹之家。
公公是經濟學專家,身居要位。婆婆是國字号出版社的大編輯。
小姑子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
老公回京就落實了工作,很快升到了處長,前途無量的年輕幹部。
群英呢,連漢語拼音都不認識,接近于文盲。
在這個家裏,别說話語權了,連話語都少有。
一家子談天說地,從國家大事談到人生哲學的時候,她都會默默垂下腦袋,去廚房間或衛生間,忙活這一家子的吃喝拉撒。
可文化水平低不等于沒志氣,沒上過幾天學,也一樣有力争上遊的心。
群英不想就此拴在竈台邊兒,靠當保姆來獲得丈夫的認可。
還新婚燕爾,夫妻恩愛的時候,她就提出要考電大,提升學曆,追上這家人的水平。
雖然換來的都是嘲笑。
她也确實沒考上,學了兩三年,才剛學到四則運算的水平,距離考電大遙遙無期。
接着是生孩子,坐月子,繼續在鍋碗瓢盆奶孩子之間,消耗自己的青春。
當然做家庭主婦沒問題,問題是這不是群英想要的生活。
特别是丈夫的事業越走越高,整天聲色犬馬,日漸渣男化。兩個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丈夫開始夜不歸宿,再到幾個月不見人影,再到帶着口紅印回家,群英起初也哭鬧,後來連問都懶得問。
不是皈依徐帆領銜的大婆教,而是走出家門,找自己的人生價值。
家門外是轟轟烈烈,風起雲湧的 80、90 年代。
人人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命運的轉機。
林一達這樣的高幹子弟有他們的玩法,群英這樣的底層女人也有逆天改命的契機。
她靠着做飯的好手藝,瞞着家裏,在外面和人合開飯館。
果然踩中了時代的風口,生意越來越紅火。
合夥人聽說她老公是國家幹部、國企高層,還勸她回家守着丈夫過日子多好,幹嗎出來受這個累。
群英回答他:丈夫是能守住的嗎?我現在隻有枕着錢包睡覺才踏實。
錢是她最大的底氣,對着公婆,再不是臊眉耷眼受氣包樣兒,敢說不,也敢拿主意了。
直接領個小保姆回家,花錢請人幹家務,她的時間精力都拿去賺腰包了。
群英也有她的大女主樣本——當時熱播的日劇《阿信》的女主角,一個經曆坎坷,但始終認真生活,努力打拼的底層女人。
雖然沒上過幾天學,但群英又說出了一句經典大女主語錄:
" 我最佩服阿信,她什麽苦都能吃,誰都不靠,能幹大事。"
跟丈夫的感情消磨殆盡後,群英堅持離婚。
所有人都勸她沒有必要,大多數女人不都這樣過來的。
包括最初看不上她的婆婆也好言相勸:我們這個家都接受了你、認可了你,一達對你其實也不錯,你要多爲孩子想想。
群英回答:可我不想下半生都當他的附屬品,我還要追求我自己的人生。
又過了好多年,前夫事業起起落落。
群英的飯館生意也曆經波折,還被合夥人掃地出門,騙光積蓄過。
兩個人都經曆過起落波折。
每當人生失意時,前夫陳一達總想找群英再續前緣。
而群英次次都拒絕。
雖然文化水平低,但她腦袋比誰都清醒,她的拒絕理由:
本性難移,人是不會改變的。等前夫熬過低谷,一定又原形畢露,再做渣男。
大女人不吃回頭草,人家早就和飯館大廚開始第二春了。
第二個女人:陳青,初中文化水平,老國企女工,90 年代下崗。
陳青的媽媽,一個在副食店賣菜,沒文化的老太太,生怕女兒做家庭婦女,直發愁:
你才四十多歲,還很年輕,總不能一直陪你爸逛公園吧?
一直鼓勵她再就業。
可她沒文化,年紀大,找不到好工作。
陳青就給人扛煤氣罐,代買大白菜,還修馬桶水電。
爲了拓展業務,還特意學開車,組織和她一樣的下崗女工自食其力。
陳青老公是改革開放後最早下海的倒爺,有自己的家具廠,家裏根本不缺錢。
陳青是老派人,起初看不慣老公不好好上班,東跑西颠、倒買倒賣。
爲了表達自己的态度,幹脆不要他做倒爺賺的錢,每月隻收 50 塊生活費。
他老公過意不去,說光養孩子就要很多錢了,我再多給點吧。
陳青回答他:
我們家裏都有工資,都能自己養活自己。要是沒有女兒,我一分錢不要你的。
陳青下崗後,短暫難過了幾天,就帶着社區裏其他下崗婦女,一塊搞起了社區服務中心。
爲了擴大業務,特意學了車本兒。
故事的結尾,陳青開車帶着一大家子逛北京城。
她老母親,那個說 " 你四十多正年輕,不該當家庭婦女 " 的老太太,滿臉喜色,感慨萬分:想不到這輩子還能坐上我閨女開的車。
陳青就這樣開着她的松花江面包車,追上了新時代。
最後這位,林平平,群英那個北大中文系畢業,出身北京高幹家庭的前小姑子。
一出場,就隐隐透出了渣女氣質。
許亞軍演她的青梅竹馬,後來的丈夫,名叫陳煥。
兩人是小學同學,在一個地方插隊,回城後,同時參加高考。
陳煥考上了北師大。
林平平因爲政審不合格,沒被錄取,被分到了副食店賣菜。
林平平賭氣再也不理陳煥。
就像她爸沒平反是陳煥的錯一樣,對他掉臉子,耍脾氣。
第二年,她爸摘了帽子,她終于也考上了大學,才又對陳煥有了好臉色。
倒不是故意拿腔作調,若即若離,她隻是沒長着一副戀愛腦而已。
不管做朋友,還是做伴侶,林平平的前提條件都是對方決不能高于自己。
陳煥也遇到過其他女人。
結婚前有志同道合的女同學向他表示好感;離婚後,也有年輕漂亮的女研究生倒追。
這些女人看着陳煥,都多多少少帶着仰視、崇拜的眼光。
但陳煥隻愛那個驕傲自私,從不示弱的林平平。
林平平這人争強好勝,永遠不會把感情放在人生第一位。
如果必須在個人發展和感情裏二選一的話,她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
她後來确實也是那麽做的。
結婚前,林平平吊了陳煥很多年,對陳煥的一往情深揣着明白裝糊塗,中間還交過别的男朋友。
連她媽媽都看不下去了,說你交的那些男朋友裏,隻有陳煥适合做丈夫。說他雖然不浪漫,但适合讓女人依靠一輩子。
林平平馬上反駁:我幹嗎要靠男人一輩子,我有我自己的事業。
是後來交往的男友都不如陳煥對她好,女海王才遊上岸,選了陳煥做丈夫。
但爲了個人前途,不肯生孩子,也從不做家務。
臨近 30 歲,在國企電視台幹了幾年,害怕就此原地踏步,人生停擺,扔下丈夫,去美國進修。
學成後,逼丈夫去美國和她彙合不成,找來律師,扔出一份離婚協議,簡單粗暴地抛棄了丈夫。
出走半生,再回來已經是有高薪厚職,有社會地位,有閱曆還單身的成功女人了。
寫到這裏,似乎又是标準的 " 女霸總爽文 "。
可到了結尾,林平平過得并不快樂。
她供職的美企,用了更年輕的人取代了她北京分公司話事人的位置。
在職場上卷死卷生,斷情絕愛的,可拼來拼去,還是一場空。
把争名逐利當成人生唯一目标,并沒讓她萬事無憂,反而走向了虛無和迷茫。
喝着悶酒自嘲:
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沒有工作,沒有丈夫,沒有孩子,連自己的祖國都沒有,真是夠慘。
似乎在暗示林平平後悔當初的選擇,陳煥也勸她回北京定居。
本以爲他倆要破鏡重圓,迎來所謂大團圓結局,劇情卻來了個大反轉。
林平平還是回了美國。
她給陳煥留了封信,說要回去重頭開始。
不愧是初代大女主,哪怕有失落,有寂寞,甚至心心念念沒走的那條路,但也隻是短暫晃神而已。
她永遠往前走,絕不回頭。
這個結尾不是這對 CP 的大團圓,但也許是林平平這個人物的大團圓。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戲:
電影院裏放着《廊橋遺夢》。
出軌女梅麗爾斯特裏普最終也沒有下車,和她的婚外情對象,也是她一生一次的愛人在雨中對望時 ……
行到中年,灰心喪氣的林平平,看到這裏,滿眼含淚。
戲裏的梅麗爾斯特裏普沒有下車,放棄了追求自我,選擇了她本不喜歡的乏味生活。
戲外的林平平下了車,跟随本心,自由自在地闖世界。
兩個中年女人在此時交彙,都是滿眼淚光。
似乎在說,人生沒有标準答案,都是選擇一些,就放棄一些,得到一些,就失去一些。
爲名利狂,還是真愛至上,最終都會跟随時間的流逝,走向庸碌和無常。
所以不必焦慮未來,也不用悔不當初,往前走就是唯一的答案。
成功沒有固定标準,但大女主有——
敢主動選擇,也敢承擔後果的,就是自己人生的唯一大女主。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