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綜藝最忌諱的就是陣容大換血,像《奔跑吧》《極限挑戰》《明星大偵探》都是在換人改版後走了下坡路。
頂着老 IP 的名,卻沒觀衆想看的人,前期張羅得花裏胡哨,開播就是 " 挂羊頭賣狗肉 "。
我這麽說并非針對某一檔節目,因爲這已然成了國内綜藝的普遍現象。
尤其最近,能入眼的新節目一檔沒有,二三四五六季的冷飯卻在嘉賓的反複更叠中越炒越糊。
什麽《跑男 7》《極挑 9》……
小妹已經消化不良了,剩下的就隻能分給大家了——
《青春環遊記 4》
沒錯!
《青春環遊記 4》(以下簡稱《青遊 4》)本季又雙叒叕陣容大換血了!
縱觀節目過往評分,本來底子就薄。
首季以王凱、魏大勳等人爲代表的團隊并未掀起水花,所以換人是對節目的升級。
第二季以賈玲、周深、楊迪、沙溢、郎朗、範丞丞組成的 " 春遊家族 " 一炮打響,也總算爲節目赢得大家認可。
然而好景不長,第三季随着沙溢、周深、郎朗等人的退出,新成員呈現的效果也跟着大打折扣。
即便賈玲和宋小寶都在努力輸出包袱,但場面還是一度十分尴尬。
如今挺到第四季,原本的 " 春遊家族 "隻剩下楊迪一個不說,就連導演都換了。
本季,王寶強和徐峥的 " 泰囧 " 組合無疑是最大看點。
其他年輕嘉賓則爲了和 " 青春 " 主題更加契合,像徐明浩、沈月、張祎曈、陳澤遠。
後續好像還有古力娜紮和 " 大嫂 "高葉加入,說實話單從陣容而言,不至于滑鐵盧。
然而,從先導片開始,我的感受隻有一個:這些人,就算楊迪是綜藝王也完全帶不動啊!
甚至第一次有點心疼他了,雖然長得醜,可也不至于讓他在節目裏渡劫吧?
當然不排除剪輯混亂爲節目尴尬推波助瀾,但那也明顯看得出楊迪非常努力地帶氣氛,效果卻杯水車薪,寡淡至極。
新人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見了前輩放不開,這種情況或許在任何其他領域都是人之常情。
但在節目裏,達咩!
作爲藝人,你受過專業訓練,就算沒經驗,總可以看看 TVB 早年綜藝新人上節目有多拼吧。
新人們毫無看點,大家别理所應當地覺得那是年輕人的呆萌或耍帥,就是純純的業務差!
再來說說王寶強和徐峥,選他倆坐鎮,本次旅程顯然就是奔着" 囧途 "去的。
不論開局造型還是日常對話,王寶強以其獨有的氣質 " 當仁不讓 " 地成了遊戲黑洞。
一個簡單的規則對他解釋三遍也未必說得通,遊戲輸赢放一邊,奇奇怪怪的綜藝感是 get 了。
這很容易就讓人回憶起他參加《真正男子漢》時的搞笑名場面。
可遺憾的是,王寶強的搞笑不自知與楊迪靠反應快的造梗、年輕人的率性氣質并不相融。
《青遊 2》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爲賈玲、楊迪和周深等人有極好的配合,讓遊戲呈現事半功倍。
而本季中,王寶強帶來的笑點是偶然的,甚至是有多少人覺得好笑,就同時有多少人覺得讨厭。
再說山争哥哥盡管是首次參加《青遊 4》,但他并非綜藝新人。
語言上,尺度拿捏自然遊刃有餘,但或許是他做導演的習慣,在遊戲環節總是躲在後場,顯得格外佛系。
彈幕說他有架子也一點兒不冤。
特别是在看照片猜人的環節,這個遊戲在前幾季當中都笑點密集,但本季卻盡顯乏味。
楊迪完全沒有對手,除了王寶強積極參與外,年輕人們的表現實在不盡如人意。
不論是否有後期制作的鍋,徐峥在此環節的參與狀态,都談不上積極。
最奇怪的還是徐峥與王寶強之間的互動,一些看似故意的拌嘴,總是透着些暗流湧動。
當然,多年前網傳 " 兩人關系不和 " 很容易在此重提,但這些言論沒有依據就暫且擱置。
隻不過從節目本身看,兩人關系也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麽好。
不過是普通 " 同事 ",努力營業罷了 ……
當然最離譜的還是在節目上線不久就曝出的 " 抵制徐峥 " 的微博熱搜。
盡管,浙江廣電對相關熱搜第一時間做出澄清,但也還是讓本就不被看好的新一季在路人緣上瘋狂減分。
甚至,還有爆料宣稱 " 徐峥或将因此退出節目,後續由李晨接替 ",不過這些言論目前也并無依據。
隻能說大量發酵的輿論在爲節目帶來關注度的同時,也在影響着節目原本的良好口碑。
《青遊 4》在娛樂效果上的欠佳,更讓其對文化城市和文旅産業的宣傳意義越來越弱。
就比如,首期節目所去的台州,誰還記得這個城市有什麽特色呢?
作爲一檔" 旅行 + 遊戲 "的戶外綜藝,《青春環遊記》系列的模式一直不算不新鮮。
文旅産業對應的是衣、食、住、行,因此節目中的遊戲機制也就主要圍繞這四個方面。
從換裝權的争奪,到晚上住處選擇,尤其是對美食的介紹,都讓它名正言順地成爲大家的下飯綜藝。
看過往期節目的觀衆都知道,原導演吳彤愣是把綜藝做出了 " 作者性 "。
說白了就是" 換湯不換藥 ",隻要他導的綜藝,裏面遊戲多半是《王牌對王牌》裏玩過的,換個名就又重新上陣了。
看多了,觀衆對節目組套路的熟稔程度比嘉賓都更勝一籌。
即便如此,他還是收獲了不少忠實粉絲。
每期呈現效果雖良莠不齊,卻也不乏很多被大家盤包漿了的名場面。
畢竟,還有些爲數不多的情懷能撐一陣子。
明眼人心裏都清楚:大家難道是喜歡看那些無聊遊戲嗎?
是在乎每期誰輸誰赢嗎?
又或者,是爲了大半夜看嘉賓享用美食,自己在屏幕前咽口水嗎?
大家想看的就是原原本本那幾個嗑着瓜子扯淡都有趣的靈魂。
想看的是她們放飛自我,在節目有限的呈現中,盡可能多展現的" 娛樂圈活人 "的真實感。
想看的是在嚴肅、刻闆、冰冷、陌生的城市裏,她們以幽默戲谑的方式帶來的不一樣的視角。
可是,本季節目組換了,新導演在節目中卻并沒有展現新面貌。
他好像在模仿,卻又多次強調" 我們不是冷血的節目組 ",有意無意地内涵。
這樣一來,恐怕大家最後那點兒情懷也快消耗完了。
與其這樣又當又立,還不如另起爐竈。
像《康熙來了》《快樂大本營》都适時選擇完結,接檔的新節目好壞都與它無關。
不論如何保住招牌,從此以後大家就算回憶起經典綜藝,也會多念他們的好。
所以,及時收手,它未必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