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文多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0 點睡 6 點起,起早貪黑購物;實際行程與銷售承諾的純玩大相徑庭 ……
除了 " 漲價 " 的實實在在與 " 嘎腰子 " 的聳人聽聞,近期部分前往泰國的遊客,還遭遇了我國一直大力整頓的種種旅遊亂象。
3 月 24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電話等方式采訪了自媒體号《濾鏡粉碎機》運營者。近日,該号的運營者赴泰國測評跟團遊,遭遇種種不愉快。
接待人員更是在大巴車上直言:" 我們隻在乎什麽,你來到我們這個地方,給我們多少服務費,我在你身上,能掙多少(錢)。"
不佳的旅遊體驗背後,是 3 年時間對整個赴泰旅遊産業鏈條的鏽蝕:
渾水摸魚的 " 中間商 " 一環套一環;
泰國旅遊從業者大量流失,部分地接社倒閉;
目前的旅遊從業人員尚難以滿足當前較大旅遊需求。
如今,是泰國旅遊基建的複蘇陣痛期。而在從業者看來,這樣的複蘇進程,至少還要幾個月。
" 我們隻在乎在你身上能掙多少錢 "
出境遊恢複前,無數從業者一邊盼望着市場向好,一邊又擔憂擾亂市場的産品會再次出現,攪壞複蘇期的口碑。神舟國旅門市公司總經理劉玉松就多次在和記者的溝通中談及,希望恢複初期的從業者能注重保護口碑,不要攪混市場。
然而,出境遊的号角一吹響,沉寂多時的違規操作就和遊客一起紮進了市場。
3 月 9 日,自媒體号《濾鏡粉碎機》的評測官熊 BoBo 等人踏上了去泰國的飛機。他們此行的目的,正是去泰國測評跟團遊。熊 BoBo 稱,因爲出境遊火熱後,受語言、攻略難度等因素限制,大多數人還是會在第一次出國時選擇跟團。
回憶整個流程,熊 BoBo 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經小紅書上的 " 鉑鑽旅遊 " 号推薦 , 報了一個落地團,團名爲 " 泰國 6 天 5 晚深度遊 ",目的地包括曼谷及芭堤雅。落地團的團費爲 1880 元 / 人 , 但機票自費——他和同事兩人往返泰國的機票費用爲 1.12 萬元。
" 團是在小紅書上找的,我們是覺得小紅書這種渠道,就不是老年人報旅行團的傳統路徑,(所以)應該不是針對老年人的那種(購物團)。"
測評博主選擇的團隊遊項目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熊 BoBo 稱,泰國之旅成行前,自己反複和自稱是正規旅行社的銷售确認了是否會被帶去購物。對方稱,泰國一些不正規的小旅行社确實會這樣操作,但他們是大地接社,不會這樣操作。對方給熊 BoBo 看的行程也是全純玩。不過,銷售并未和熊 BoBo 簽合同,隻收了 200 元定金,稱落地泰國後再和地接簽合同。
銷售此前給的行程規劃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然而,落地後,熊 BoBo 稱:" 說好的 10 人小團變成了 24 人大團 "。簽合同時,項目列表裏多了 " 原石博物館 " 和 " 人蛇大戰 "。" 乍一看以爲是兩個遊玩項目,就簽了合同。但後來發現,原石博物館是個賣寶石和金銀首飾的商場。‘人蛇大戰’則是被拉去做體檢,然後被推銷藥物。"
盡管不是之前許諾的小團,但人員構成确實符合熊 BoBo 之前的想法:至少 50% 都是年輕人或中年人,老年人隻有三四位。
接下來就是屢見不鮮的套路:0 點睡 6 點起,起早貪黑前往購物點;實際行程與銷售承諾的純玩大相徑庭 …… 最誇張的一天,熊 BoBo 的行程裏遊玩僅 1 小時,不參加自費項目還被導遊暗示退團。接待人員在大巴車上直言:"我們隻在乎什麽,你來到我們這個地方,給我們多少服務費,我在你身上,能掙多少(錢)。"
讓熊 BoBo 等遊客不能接受的是,他們交的團費加上自費項目等支出,算下來已超過了 3000 元,但仍未得到好的服務和體驗。
旅行社自稱遭冒名 誰在渾水摸魚?
遊客繳納了團費,爲何還會有這樣的待遇?鏡頭下導遊一語道破 " 天機 ":"你交的團費 …… 我們又沒有得那麽多錢。"
一位自稱是前旅遊從業者的網友,在視頻下留言猜測:" 這種團都是沒有資質的人花錢買的,他需要按照人頭給旅行社交錢買你們這些人(遊客)。你們如果不買東西、不自費也不給小費,他虧死了。"
《濾鏡粉碎機》視頻下的網友留言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這段留言可看出兩個觀點:一是目前市場或存在從業者從多渠道拉人給地接社的情況;二是有人在中間 " 買 " 遊客,希望将遊客拉到購物點或自費項目來彌補成本并盈利。
第一點就與熊 BoBo 等遊客遇到的情況相同。據他介紹,團隊裏的成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大家接觸的 " 一手 " 信息和對接方均不一緻。有人是在小紅書上看到的信息,也有在抖音直播間 " 激情下單 " 的,有情侶,也有獨自從河南趕來的 " 小哥 "。繳納的團費也有高有低,被承諾的項目各不相同。但最終他們都被送到了同一個地接社手裏,除了部分團員住宿的酒店規模不同,其餘行程一模一樣。
誰在做 " 中間商 "?
從熊 BoBo 提供的信息來看,他們的行程中共出現 3 家旅行社。
第一、第二家旅行社,均出自銷售 " 童童 " 之口,該銷售也是給熊 BoBo 發送行程、收取定金的人。童童自稱供職于中旅金沙分社(以下簡稱 " 中旅金沙 ")的泰國海外分公司——優泰,而優泰被描述爲泰國當地最大的地接社。聊天中,童童還發了兩份營業執照。
然而,回國後,熊 BoBo 電話聯系國旅金沙時,對方表示自己的資質在網上是公開的,會被人冒用,自己也不能控制。除了熊 BoBo,他們還接到過幾個類似的投訴。而銷售童童的電話,則一直未有人接聽。
第三方查詢平台信息顯示,中旅金沙的經營範圍爲入境旅遊業務、國内旅遊業務,并無出境遊業務,旗下也沒有海外分公司。
一位不願具名的北京旅行社負責人三三(化名)表示,這類旅遊糾紛的關鍵,還是要看簽署合同的是哪方,以旅遊合同爲依據維權。熊 BoBo 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其簽署合同的是泰國旅行社優泰,自己曾嘗試找對方要個說法,但優泰表示作出項目和服務承諾的是銷售人員,這些承諾他們做不到。
第三家旅行社,則是童童用來收定金的企業,名稱爲:海南恒彩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海南恒彩 ")。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第三方信息查詢平台顯示,海南恒彩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位于海口市,經營範圍包括旅遊業務、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務等,其中并無出境遊及入境遊業務。根據全國旅遊監管服務平台信息,海南恒彩法定代表人爲林聲雁,于 2022 年 4 月獲得許可證。
3 月 27 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通了海南恒彩的電話。接線員工表示,旅行社隻收海南的團隊,沒有做泰國遊的業務,也不向泰國地接送團,不是小紅書上的 " 鉑鑽旅遊 ",不認識成都中旅金沙,也不認識優泰。至于爲何收款方會顯示爲海南恒彩,該員工回應稱;"(收款信息)可能有人亂用我們的,你直接問一下對方,海南恒彩隻接海南的團,爲什麽定金會用恒彩收?"
至于另一個問題,是否有人在中間 " 倒賣 " 遊客?
對此,神舟國旅門市公司總經理劉玉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類現象此前一直就存在。" 包括部分泰國導遊在内的一些境外導遊,别說正常賺錢,他們還得自己往裏搭錢去買團,然後帶遊客去購物消費,此前一直就是這樣。"
天南海北的遊客被塞到一起又是爲什麽?
三三介紹,這種形式叫 " 落地拼團 ",也就是同一個地接社在全國各地按照同樣的行程去攬客,到達泰國後自動拼成一個團,這種模式在國内就有。" 但他們(上述地接社)這種操作是不合理的,首先沒有告知遊客參與的是拼團,其次也沒有将地接的真實行程告知遊客,隻是按照遊客喜好承諾‘定制’做一錘子買賣。"
在社交平台上,仍有網友表示,自己被 " 鉑金旅遊 " 告知了類似的話術,要曝光該賬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開 " 鉑金旅遊 " 主頁後發現,賬号上已無泰國遊及出境遊相關的宣傳信息。
爲了求證《濾鏡粉碎機》視頻内容,記者私信詢問該号是否有出國團隊遊服務,一名自稱承接泰國定制遊的工作人員添加了記者,表示可以提供泰國遊産品。當記者詢問《濾鏡粉碎機》中的内容時,該銷售表示他們提供的不是跟團遊産品。
然而,該銷售随後發來的 " 自由行 "9 日參考行程表上,卻從餐食到遊玩項目都安排得滿滿當當,而且屆時是 3~5 個家庭,組成所謂 " 結伴自由行 ",否則就需要私人定制。
導遊流失、地接社倒閉 産業鏈複蘇需要時間
隐瞞真實行程也要将遊客湊到一起,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在泰國經營民宿的木木(化名)告訴記者,這或許與當前泰國旅遊業人員流失、供給不足有關。" 前兩年,泰國旅遊市場真的是非常慘淡,曾經‘一店難求’的整條街,(疫情前期)都是關閉的,全都挂着招租的牌子。"
那段時間,木木身邊大量從事旅遊業,尤其是對接中國遊客的從業者們紛紛失業轉行。到現在,流失的人員也沒有全部返崗。
" 我現在很難找到中文導遊。" 木木告訴記者,自己近期接到很多國内朋友赴泰旅遊的申請,希望幫忙找中文導遊,但此前與其合作的幾名導遊已經轉行,且并不願意再 " 回頭 "。木木所處的城市基本是靠農業和旅遊業,旅遊業發展停滞後,大家都去了曼谷等大城市打工。
盡管去年底木木就察覺到旅遊業在召回從業者,但在她看來,現有的旅遊從業人員仍不能應付當前較大的旅遊咨詢量和需求。
" 尤其疫情期間,很多(泰國)地接社都倒閉了,能熬下去的沒有幾家,現在就是個青黃不接的時期,還在運營的地接社沒有幾家,導緻網絡上很多不同渠道賣的其實都是同一家地接社的産品。" 木木說道。
劉玉松告訴記者,現在的問題中,除了航班未完全恢複外,主要就是泰國當地服務中國人的旅遊基礎設施仍有待恢複,尤其是酒店。
" 以往中國團隊數量很多,有些酒店是專門接待中國人的,客單價低、走量是他們的普遍特點。(但)這些酒店(已)三年沒開業,接待能力可想而知。" 考慮到當地接待能力還有待恢複,劉玉松甚至會和遊客商量,将出行日期後延,"預計到五六月份,市場環境會好很多。"
還是以熊 BoBo 爲例,他在泰國體驗到的吃住條件,也反映了當前的接待能力。
從住宿看,根據熊 BoBo 介紹,其入住的芭堤雅某酒店,就是專門爲中國遊客提供服務的。" 大廳裏到處都是中國話和中國人,停車場幾乎被旅遊大巴停滿了。(但說起)酒店的環境,外觀上看比較舊,招牌上的字都掉了,房間内,浴室排水口全是頭發,床墊被芯上是連片的褐色污漬。"
圖源:《濾鏡粉碎機》視頻截圖
此外,根據熊 BoBo 及其餘遊客的體驗反饋,團餐食材也難保新鮮。
劉玉松告訴記者,這些跟團遊的亂象,其實還要看國内對接旅行社的實力。對不同的國内旅行社,地接的重視程度不一樣。" 像我們,現在每走一個團都是寶貝,會和批發商、地接社約定好,出團前就全額給團費,不設長賬期。"
但要全額繳納團費,在國内旅行社之間也不是一件易事,旅行社手頭現金 " 緊得很 "。
三三舉例,幾個大頭支出中,航空資源是旅行社最重要的部分,若沒有大交通,旅行社寸步難行。爲了争取這個資源,有時候就得冒很大風險——比如 " 切位 "。
" 切位 ",旅遊圈的 " 行話 " 之一。
具體來看,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的合作一般都是長期的,按時間計算可分爲兩個維度,一個是航季,一個是年度。其中航季周期爲半年,年度則是整年。期限到期後,按雙方意願決定是否再續。在航季和年度的合作中,旅行社需提前支付一定比例的押金,每個航空公司對押金數量的要求則不同。
而切位,則是指旅行社需要提前買斷一定數量的航空公司座位用于銷售給遊客,這類切下的艙位往往不可退改,也不可取消。與國内保持航線的航空公司中,就有要求旅行社提前包下一定數量的機票的情況。" 其實主要涉及包機,包機的航班需要提前切位,切位就需要全款買斷,對旅行社來說,就是風險自擔。"
除了用錢 " 賭 " 切位,當前國内旅行社還有很多理不清的賬。
劉玉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行業的信任危機很嚴重,旅行社和供應商、供應商和地接社之間互相欠債,即使起訴都沒有錢能被強制執行,彼此有很多的摩擦和矛盾,這些問題一直就沒能解決,就算現在出境遊恢複了,這些矛盾還在,且将來肯定還會顯現出來。" 組團社和批發社扯、地接社和供應商扯,想解決這個矛盾,我認爲還是需要市場來調節。"
(實習生張藝蕾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