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演出市場複蘇," 一票難求 " 成了常态。屢次出現的搶票難和高價黃牛票,讓本就憋了很久的觀衆将憤怒發洩到了大麥頭上。
" 不停刷新、不停驗證,卡住了就退出來,重新選價再進 "
" 大麥默認的付款方式是支付寶,要确保有餘額 "
" 開票 15 分鍾之内還有機會撿漏 "
"2000 元和 900 元的票價最難搶,搶不到趕緊換其他價位 "
" 不要搶 500 元的,沒幾張,代搶黃牛都不接 "
……
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搶各類演出門票的安安,對以上各種搶票攻略早已熟稔于心。可遇到周傑倫的演唱會,她依然沒轍——搶票開始幾秒後,直接卡出系統。
大麥的 logo 轉幾次圈之後,安安的手機直接卡住。/ 受訪者提供
2 月底,周傑倫 2023 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門票預售啓動。早在搶票系統上線前,累計想看人數便已超 200 萬。@周傑倫後援會官方微博 表示,首場演唱會門票預售開啓後 "10 秒不到全部售罄 "。與此同時,一張加價 1000-1800 元不等的黃牛票價截圖流傳在朋友圈。
另一邊,原定于 2 月 27 日 15:58 開啓預售的太原站 9 月 22 日場次演唱會,在臨近開票時大麥突然宣布取消預售。在暫停預售的同時,有網友曬出黃牛發出的票價訂單。
原定的 9 月 22 日太原演唱會預售被臨時取消。/@大麥官博
一時間,搶不到票的粉絲将憤怒全部發洩到購票平台的頭上,購票平台大麥網被罵上了熱搜第一。總是挨罵的大麥,委屈嗎?
大麥挨罵,天經地義?
大麥網挨罵,似乎已經成了大型演出的 " 固定環節 "。
2019 年,作爲 DOTA2 國際邀請賽中國大陸地區的票務合作夥伴,大麥網先是突然宣布延遲 1 小時開售,後是原本随機安排的座位,黃牛售賣的票卻是指定樓層。" 串通黃牛 " 的質疑聲甚嚣塵上,大麥不得不公開解釋此事并表示将通過技術手段防止黃牛票行爲。
同年的 TFBOYS 六周年演唱會,大麥網又被粉絲發現并未将門票全部售賣,而是将大部分座位提前鎖定。事後,主辦方出面回應," 請粉絲稍安勿躁,切勿相信網絡謠言 "。
等待 3 分鍾,搶票 1 秒鍾。
盡管負面纏身,但似乎并不影響大麥在票務市場老大的行業地位。觀衆場場搶,場場罵,可下一場演唱會還會去大麥上搶門票。
看似走 " 黑紅 " 路線的大麥,最初拿了一手王炸的牌。
業務雛形緣起于一次快遞業務。1999 年,當時一家主營北京同城的快遞公司 " 小紅馬快遞 " 的創始人曹傑發現,一位客戶的配送量驟增,其配送的産品全是熱門話劇《戀愛的犀牛》的門票。
曹傑迅速嗅到商機——銷售演出門票。演出前,隻需和演出公司談好提成,拿到票之後直接對外售賣,賣不出去的部分還可以退還給演出公司。聽起來,這既不需要占用大量資金,也沒有壓貨風險。
曹傑立馬行動起來,找到了幾家演出公司商讨此事。演出公司很樂意與其合作,既負責賣票,又免費送票,何樂而不爲呢。
大麥網的前身 " 中國票務在線 " 就此成立。後來因爲帶有 " 中國 " 字樣的品牌不能在工商局申請品牌保護,遂于 2010 年更名爲大麥網。
1999 年,《戀愛的犀牛》首演時在北京掀起了小劇場戲劇的狂潮,被稱爲 " 年輕一代的愛情聖經 "。/ 視覺中國
風口之上,乘勝而起,大麥網亦如此。
在 " 在線銷售門票 " 的空白市場上,曹傑率先研發出手機二維碼技術。觀衆購票成功後,憑手機信息直接入場,如今司空見慣的事情在彼時堪稱行業創新技術。
後續自主研發的 MAITIX 票務系統、快速分發系統等相關技術,都是在線上交易剛剛興起的那段時間内,競品玩家一時間難以模仿和超越的競争力。
在幾乎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大麥網成爲票務市場的第一。官方數據顯示,2013 年,大麥銷售額已達到 13.5 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市占率達 60% 以上。2017 年,大麥正式被阿裏收購,納入到阿裏大文娛事業版圖之中。到了 2018 年,正處于繁榮期的演出市場,易觀分析數據顯示,大麥網 App 月活比市場排名第二至第五玩家的總和還要多。
國内票務市場中,大麥網占據絕對優勢地位。/ 易觀
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也越發凸顯出來。越來越多的演出方聚集在大麥上,一些稀缺的演出資源的獨家票務合作順其自然地落入大麥手中。" 有點像外賣平台 ",安安有時間就去大麥刷刷同城的演出信息。
憑借技術優勢,大麥建立起了競争壁壘;手握大量優質演出資源,大麥培養起了用戶習慣。但無論怎麽發展,大麥網始終沒有擺脫中間商的尴尬。
繞不開的 " 大麥式 " 難題
大麥的核心問題在于,它不生産演出,隻做演出方的 " 搬運工 "。
票務平台作爲整個産業鏈條中的一環,連接着演出方和觀衆,本質上是演出平台的銷售渠道商,在其中更多扮演着服務的角色,并未掌握實際的 " 票權 "。演出票的價格基本是由掌握票務所有權與演員、場地等資源的主辦方決定。
曾有業内人士公開表示,演唱會一般通過官方渠道銷售的票占比不超過 10%,更多的票流向了黃牛市場。該數據雖然存疑,但票務平台确實不是出票的唯一渠道。
票務平台并不是唯一出票渠道,市場上流通着大量的黃牛票。/Pixabay
以周傑倫 2019 年的杭州演唱會爲例,5 萬多張門票,分成了工作票(供藝人團隊工作需要)、贈票(商業資源互換票)、防漲票(預防人員過多預留部分票)和可售票(贊助票、粉絲票、觀衆票)。
一位票務平台的工作人員介紹,按照行業規定,工作票和贈票會占全部票數的 20%,同時會預留 20% 的防漲票。如此一來,留給票務平台公開發售的票數僅剩下 60%。
但當工作票、贈票等内部票與可售票同時流向市場,票務把關不嚴的鍋,很大程度上是由票務平台來背。
安安言之鑿鑿地斷定,大麥其實是個 " 正規的黃牛 "," 它留有一部分票給(其他)票務賣,放出來的不是全部 "。
大麥網挨的罵,除了自身問題之外,更多反映的是整個票務市場的通病。演出公司有過打破大麥網壟斷的嘗試,終究還是落得個同樣的結局。
周傑倫曾經在大麥等主流售票平台之外,推出過 " 地表最強 " 的售票 App。顯然,海報上 " 演唱會門票官方指定唯一首發平台 " 的定位,粉絲們并不買賬," 需要累計積分,才能有買票的資格 "。App 上附帶的周邊售賣等功能,更是讓她覺得這并不比大麥便捷很多。
笑果在自家節目中反複爲小程序 " 笑果 " 做廣告—— " 微信搜索笑果小程序,讓快樂繼續 "。一手票務市場的 " 供需不平衡 " 的難題始終無法解決,黃牛大量囤票,高價售賣的現象依舊存在,連演員呼蘭都聊侃 " 火了,買不起自己的黃牛票 "。
" 微信搜索笑果小程序,讓快樂繼續。"/ 視頻截圖
天下苦黃牛久矣。
在黃牛這個灰色地帶,主辦方、藝人、粉絲,一直在此持續不斷地拉扯博弈。" 已經實名制購票,爲何不支持刷身份證入場 ",在安安看來,持身份證入場是唯一有效抵制黃牛囤票的方法。
技術上,各大票務平台幾乎具備了實現實名制入場的條件。但票務平台并不是門票的唯一出票渠道,内部票如何實現實名制,尚未有行業先例。除此之外,其根本原因還在于落實實名制可能會間接影響到票務平台、主辦方等多方利益。
安安正在耐心等待真粉絲的出票,因爲真粉絲不會 " 加價出售 "。" 有些票務直接把‘自己是黃牛’放在明面上,售票系統上就寫着加價賣票 "。安安自嘲道," 我們可真是長勢喜人的韭菜 "。
(文中采訪對象均爲化名)
[ 1 ] 起底黃牛産業鏈:火箭少女十家粉絲聯合抵制、溢價 26 倍、官方售票僅占 10% | 鏡像娛樂
[ 2 ] 大麥網 會變臉才能赢 | 中國新時代
[ 3 ] 搶不到的演唱會門票去了哪裏?黃牛和票務平台之間的 " 攻防戰 " | 新藍網
作者 | 那 子
編輯 | 陸一鳴
校對| 楊 潮
排版 | 楊 悅
封面|《不能說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