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BT 财經,作者 | 遊璃
随着旅遊業複蘇," 免稅茅 " 中國中免也開始收複失地。
2024 年開啓,媒體和機構開始複盤上一年的投資戰況。在 2023 年,誰也沒有想到免稅業務龍頭中國中免在一年内股價跌幅達 62.89%,2023 年總市值蒸發了 2791 億元,比一年内市值蒸發了 2621 億元的甯德時代還要多。
目前中國中免股價爲 72.95 港元 / 股,隻是最高點 277.79 港元的零頭。但在 2023 年正式結束以前,中免也以領漲 8% 的态勢掀起了免稅概念股的一輪反彈。
據财報顯示,從 2022 年開始,一路狂奔的中國中免按下了 " 暫停鍵 ",公司營收與利潤增速雙雙首次出現下滑。2022 年,中國中免營收爲 544.33 億元,同比下滑 19.57%;歸母淨利潤爲 50.3 億元,同比下降 47.87%,接近 " 腰斬 "。
2023 年旅遊出行迎來了複蘇,但是中國中免的業績卻再度下探。2023 年前三季度,中國中免實現營收 508.37 億元,同比增長 29.14%;然而其淨利潤卻下滑 1.78%,爲 54.23 億元。
1 月 8 日,中國中免公布 2023 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75.76 億元,同比增長 24.1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67.17 億元,同比增長 33.52%。其中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67.39 億元,同比增長 11.0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5.10 億元,同比增長 275.62%。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持續優化,主營業務毛利率穩步提升。2023 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爲 31.44%,同比提升 3.42 個百分點。這說明中國中免盈利方面已經開始 " 收複失地 "。
對于中國中免,市場上出現兩種聲音,作爲中免一直以來的支持者,頂流明星基金經理劉彥春率領下的景順長城依然重倉持有,已經用真金白銀表明了看好态度。更爲謹慎的投資者則認爲,由于地緣政治、經濟環境等衆多影響,消費行業面臨逆周期,中國中免身處其中也很難不受到影響。
當穿越周期已然成爲二級市場投資者常聽的道理之後,面對中免這樣一個标的,如何判斷谷底,以及憑何支撐估值?
牌照很值錢
據财聯社報道顯示,中國中免早期名爲 " 中國國旅 ",2008 年由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和華僑城集團公司聯合發起設立,2009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22 年登陸港交所。 2011 年開始涉足免稅業務。 2017 年起,通過陸續收購日上免稅行(中國)和日上免稅行(上海)51% 的股權以及海南省免稅品有限公司 51% 的股權等,公司逐漸聚焦免稅業務。 到了 2020 年的時候,中國中免主要從事業務就隻有商品銷售業了。
作爲國内唯一擁有免稅全牌照的免稅巨頭,中國中免的門店數量遠超其他免稅企業。在其披露的招股書中,2021 年中國中免的國内免稅市場份額高達 86%,遠高于海發控、海旅投和珠免的 4.1%、3.6% 和 2.7%。
在 2019-2021 年期間,在政策對免稅行業的扶持下,中國中免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财報顯示,中國中免的營業收入分别爲 486.15 億元、525.98 億元、676.76 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爲 46.32 億元、61.4 億元、96.54 億元,業績連年創新高。從 2022 年開始,中國中免遭遇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據證券時報網統計,中國中免目前是獲得機構買入型評級的 47 隻個股中最受關注的一隻,共獲 9 次機構買入型評級記錄。12 月 27 日多家機構更新關于中免的評級,華泰證券、國聯證券、東吳證券均給出 " 買入 " 評級,中信建投給予 " 增持 " 評級。
拉寬時間線來看,近六個月内共有 22 家機構認爲中免值得買入,表示 " 增持 " 和 " 推薦 " 的分别爲 7 家和 3 家。37 家機構發布了中免研究報告,預估中免全年淨利潤最高的爲 100.42 億元,平均值爲 68.36 億元,相較去年漲幅爲 35.90%,對于其業績估測最低的也有 60.54 億元。
總的來看,代表着專業投資力量的券商,在中國中免這隻股票上依舊沒有失去股價回暖的期待,高端消費行業分析師李國亮認爲,這主要是因爲中免在免稅闆塊的業務依然具有強競争壁壘。
作爲 A 股 " 免稅一哥 ",中國中免是爲數不多持有免稅資質的運營商。中國上一次發放免稅牌照還是 2020 年,截至目前隻有 10 家實體擁有免稅經營牌照,中免是其中唯一一家擁有全免稅銷售渠道的零售運營商,能夠同時經營機場店、市内店、離島免稅。
牌照的稀缺性和業态覆蓋的全面性共同組成了中免,資深投資人王南打了個比喻。" 中免其實就類似于阿裏,做的不是自己生産産品的生意,而是提供平台來幫助全球頂級的消費品牌搭建銷售通路。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永續的生意,因爲即便有人能拿下中免旁邊的鋪面自己去開一家店,也不可能享受免稅政策,從而沖擊到中免。"
這一不可替代性在中免的财報裏也有所體現,三季報中顯示,中免 7 至 9 月實現營業收入 149.79 億元,同比增長 27.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3.41 億元,同比增長 94.22%。2023 年一季度更是創下了中免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一個季度,達到 207.7 億元,毛利潤爲 60.24 億元,扣非淨利潤爲 22.96 億元。
截至三季度,中國中免總共已經完成營業總收入 508.37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9.14%,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歸母淨利潤均爲正值且相較 2022 年明顯上漲,提升幅度各爲 12.49% 和 13.26%。
除了盈利基本面以外,中免的現金流維持得也較爲良好。依照前三季度财報披露的信息,中免經營性淨現金流 134.43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35.44%,實現大幅增長,最新一期第三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表現突出,錄得 48.7 億元,同比增長 951.53%,環比增長 323.97%。
充足的子彈給了中免更大的發揮空間,2023 年 3 月,中國中免向中出服出資 12.28 億元,成爲第二大股東,擁有 49% 的股權。6 月至 10 月,中免在三亞啓動第五屆離島免稅購物節活動,進一步刺激需求端消費拉動業績增長。
疫情過去以後,投資市場偏好由樂觀轉向保守,從中免毛利率表現來看,規模和利潤均衡增長并非沒有可能。2023 年前三季度,中免毛利率表現維持上漲,分别爲 28.75%、32.47%、34.27%。
淨利率爲什麽下滑?
細看中免财報會發現,正在修複的毛利率,其實沒有攔住下滑的淨利率。
前三季度,中免的淨利率由去年同期 14.03% 下滑至 10.67%,Q1 至 Q3 實現淨利潤 31.64 億元,同比下降 24.93%。李國亮表示,這是因爲中免還在消化疫情期間的影響。
中免是免稅産品零售商,疫情阻斷國際交流,能夠在中免店鋪内消費的客戶群急劇縮小,但 2020 年 -2022 年中免受到的沖擊并不大,主要原因就在于離島免稅業務以及線上有稅業務。尤其在 2020-2021 年,中免營收同比增速分别爲 9.65%、28.67%,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别爲 32.64%、57.23%,支撐業績增長的主要支柱就是有稅業務。
據格隆彙統計,2020 年中免的有稅業務規模接近 200 億元,2022 年有稅業務收入反超免稅收入,達到 279.74 億元。
有稅商品的商業邏輯是中免來補繳稅款,以便将此前的免稅商品放到網上售賣,可以說就是在割肉清庫存。這部分業務的盈利要比免稅業務低得多,毛利率基本也就 20% 到 30%。
随着 2023 年國際環境放開,中免開始減少有稅商品的銷售占比,這也是李國亮口中需要消除的影響。前三季度中免整體毛利率爲 31.75%,疫情前爲 50% 以上,和去年同期相比隻增加了 0.53%,二級市場内不少投資者的信心因此受損。
值得一提的是,據财聯社報道,高昂的租賃費用對中國中免來說,或是另一個侵蝕淨利潤的原因。2017-2019 年期間,中免子公司日上上海向上海機場支付的免稅店租金分别爲 25.55 億元、36.81 億元和 52.1 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比重分别爲 31.69%、39.53% 和 47.6%,免稅店租金逐年增長。
不過綜合上半年情況來看,中免毛利率正在回暖,王楠分析這代表有稅商品在中免版圖中的占比進一步下降,同時可能還有一部分免稅商品在打折促銷。
" 預計有 70% 左右的免稅商品,30% 的有稅商品,同時有稅和免稅商品毛利率都相比 2022 年有 1% 左右的下降。相信随着客流的恢複,這種打折促銷會減少,同時有稅商品的占比會繼續下降。未來的毛利率雖然可能無法和疫情之前相比,但是絕對會有很大的恢複。"
另一項削薄淨利收入的是費用,2023 年中免營銷費用逆勢增加,海豚投研報告顯示中免營銷費用漲到了 22 億元,占收入的比重同步擴大到 14.8%。由于機場客流恢複,中免店面的租賃費用也有調整,疫情期間部分場所在封控階段主動調低了租金,另外還有一部分協議裏明确了費用與客流量挂鈎,疫情期間的錢就這樣省了下來。
但在 2023 年,旅遊市場出現爆炸性增長,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暑假期間中國光國内的旅遊人數就達到了 18.39 億人次,顯著高于 2019 年同期且實現收入 1.21 萬億元。國家移民管理局的統計還指出,出境遊在 7、8 兩個旺季月份日均出入境 139.7 萬人次,環比增長 19.88%。
中免的租賃費用受此影響大幅增加,再加上疫情積壓三年的存貨打折,中免前三季度的資産減值損失爲 4.78 億元,增長了 43%。好在這種損失基本上是一過性影響,目前來看中免存貨周轉向好,天數減少了 38 天,數量比 2022 年同期下降 17% 左右,運營效率有所提升。
觸底反彈時刻已到
從基本面來看,中免的實力是足夠穩健的。李國亮總結道:" 中免一定是免稅行業最強實力擁有者,手握所有免稅産品的牌照,覆蓋全國免稅配送體系,賣的又是香水、首飾、煙酒這些奢侈品,優勢很明确。"
至于消費降級是否會造成業績長期下降,就宏觀經濟層面而言,市場也大可以樂觀一些。央行數據顯示,2023 年前十一個月人民币存款增加 25.65 萬億元,同比多增 1301 億元,從總量上來說,消費者不是 " 沒有錢 ",而是在更謹慎地花錢。
M1、M2 同比增速在年末雙雙回落,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爲,央行通過多種工具投放基礎貨币,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同時随着經濟逐步恢複元氣,微觀主體活躍度提升,M2-M1 剪刀差将逐步收窄。
長期關注中國中免的大 V 三元提出,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免遇到的并非寒冬,而是擠水分的過程。他曾專門前往海南實地調研,結合線下走訪和掌握的數據來看,三元認爲如今滲透率和消費金額下滑,本質原因是真實消費湧入,疫情期間異軍突起的代購業務流出。
" 當前擠掉部分水分的數據雖然比疫情時候下降了,但跟 2019 年比是明顯變好的,滲透率從 13% 左右漲到了 20%,人均消費金額從 3587 元提高到了 5600 元左右,總體規模還在持續擴大。這些數據都說明了真實消費水平正在提升,中免基本面變好了,股價卻回到 2019 年同期水平,實在無需擔心。"
王楠也表示,以前投資中免的大多數人成本都在 150 元至 200 元,原因就在于隻看基本面而忽視了經濟環境對個股的影響,如今中免股票價格回落至 78 元左右,對應 1600 億元市值值得看好。
同樣的,從一季度市場主流觀點認爲中免今年業績可以達到 110 億元,到現在投資者逐漸回歸理性、" 認知泡沫 " 擠破,主流預期回歸到 70 億附近,中免業績下調的空間已然不大。" 走到現在,我們要警惕的就不是 " 免稅茅 " 光環,一味看着過去的跌幅沒有意義,我們要防止被市場蔓延的悲觀情緒裹挾,千萬不要情緒化地看空。"
2023 年 12 月 26 日,中國中免與上海機場、首都機場簽署租金補充協議,後續實收費用均采取保底銷售提成和實際銷售提成兩者孰高的模式。有觀點認爲這或是機場讓利,給中免更大的打折空間,以價換量保銷售。
《巴倫周刊》指出,海南旅遊人口恢複、國際旅行逐步放開、國民收入日益提高,對中免的業績具有确定性影響,商業模式和龍頭地位不變,上述三個因素任意一個向好,都将成爲中免業績的催化劑。長期來看,中國中免的投資價值不變," 等待更好的價格機會出現就行,剩下的交給企業去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