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09/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357 天
2 年前,27 歲的女演員郭曉婷,抱着學習的想法上了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
剛上節目,她就獲得了跟前輩楊志剛搭檔合作出演《受益人》片段的機會。
本來想抓住機會多多排練、好好準備,但楊志剛卻覺得排練太多容易麻木,于是總共隻排了 3 次,就草草上台表演了。
上台之前,郭曉婷還屢次跟楊志剛商量,希望多排幾次,建立情感交流,但楊志剛一意孤行,還要按自己的想法改劇本。
最後的結果不意外,沒經過磨合的兩人,在現場毫無默契可言,效果奇差,慘遭淘汰。
而反複排練的對手組,拿到了全場最佳。
接下來,精彩的一幕出現了。
郭曉婷在聽完台上評審的意見後,表達了自己沒有排練的遺憾。
" 我們沒有排練,我們根本沒有建立情感交流,我不知道怎麼去處理這件事…… "
她一講完,全場沉默了好幾秒,似乎更加襯托出了她的不合時宜。
接着,彈幕裡一片罵聲:這妹妹在那告狀呢,心眼真多。
這件事誰是誰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标準,但客觀來說,說實話的郭曉婷并沒什麼錯。
隻是她 " 告狀 " 的行為破壞了中國人人際交往的 " 潛規則 ",讓不少網友覺得不舒服。
總之," 心機綠茶 " 這個詞,從此便成了郭曉婷的一個标簽。
好在妹妹争氣,并沒有因為一時失意而放棄對這個職業的熱愛。
2 年後,她出演的《與君初相識》、《蒼蘭訣》、《冰雨火》、《她們的名字》先後熱映。
雖不是主演,但她出色的演技,終于被觀衆看到,并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前幾天,郭曉婷在綜藝《無限超越班》裡的一段發言上了熱搜。
幾位面試她的前輩演員,在看了她的履曆後發現,她在劇中出演的,大多都是配角。
于是鄧萃雯問她:" 如果你在片場發現,打在别的女演員身上的燈光,永遠比自己好,怎麼辦?"
她說:" 我會專注在自己的表演上。"
她認為,女一号隻有一個,好的燈光一定是優先給到女一号,自己沒有必要去計較這些,真正需要關注的,還是自己的表演。
" 我認為自己的優勢,就是對表演的執着。"
郭曉婷的這番話,透露的其實是一個這樣的處世之道:
一味和别人攀比,隻會徒增煩惱,和昨天的自己比,才有可能成為無限可能的你自己。
卡耐基說過:" 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于我們盲目地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某作者收到一位讀者提問,讀者說,自己是個女孩,按理說父母對她也還可以,供她上大學,吃穿雖然不奢侈,但也夠得上普通。
但她還有個弟弟,在弟弟的襯托下,她才知道何謂 " 好 "。當初她想出國留學,父母百般幹涉不肯出錢,但輪到弟弟時,父母卻賣了一套房子來支持。
于是作者問,如果你就當沒有這個弟弟,而是出生在一個條件更差的家庭,你心理是不是會更平衡一些?讀者說,是的。
人就是這樣,架不住會比較。
有時候比較的是别人家庭和自己家庭的物質條件,有時候比較的是别人孩子和自己孩子的成績,有時候比較的,僅僅是父母對自己的那份愛到底有幾分。
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和虛榮心,人們總是希望通過和别人比較來獲得優越感。
殊不知,越是比較,幸福越廉價;越是比較,也越容易迷失方向,甚至整垮自己。
《知否》裡的盛墨蘭,就是一個凡事愛攀比、虛榮、要面子的姑娘。
庶女出身的她,明明深受父親偏愛,過得比嫡女都氣派,但她仍不滿足,自認樣貌文采出衆,一心攀附榮華富貴。
于是,墨蘭不顧家族榮辱,無視名譽清白,設計自己和永昌伯爵府六公子梁晗私通。
然後逼迫盛家全體人員為了挽救家族顔面去幫助她嫁入伯爵府,以消除惡劣影響。
然而,處心積慮嫁入高門的墨蘭并不幸福,雖然如願成為正室,卻花光所有精力和梁晗身邊的幾個小妾鬥争,家事沒打理好,自己肚子裡的孩子也沒保住。
後來,早年設計勾引梁晗一事敗露,墨蘭落得夫君和婆婆厭棄的下場。
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與他人攀比,比的就是誰喝的海水多,而不是糖水多,當然不會得到幸福。
比較,總是令人黯然、失落、郁悶,為了企及别人的幸福而讓自己變得浮躁不安。
有句話說:"心之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
深以為然。
欲望的溝壑永遠填不滿,隻有擺正心态,适應自己的環境,不和别人比較,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說回演員郭曉婷。
在《與君初相識》中,郭曉婷飾演的是一個人設惡毒、徹頭徹尾的女反派順德仙姬。
傳聞這個角色遞到了不少女演員手裡,但無人願意接。
畢竟這樣的惡毒女配的角色,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有時費盡百般心思,也是為他人做嫁衣。
但郭曉婷不願放棄這個磨煉的機會,她認為,即便演一個不讨喜的反派,演好也并非易事。
于是,拿到劇本後,她就開始認真琢磨。
最後,這個原本隻是個走替身文學俗套路子的反派角色,被郭曉婷塑造得有血有肉,甚至成了整部劇中最亮眼的存在。
現在的郭曉婷,名氣不大,角色也不大,能演的基本都是配角,但她非常知足,也非常珍惜。
再小的配角,她都下足功夫琢磨背後的行為動機,力求把角色演得立體飽滿,無愧于心。
很多人獲得幸福的途徑,是通過比較。
郭曉婷也是。隻不過,她所比較的對象,是自己。
隻要自己現在的狀态和過去相比,有進步,就足矣。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享樂适應,指很快适應新改變帶來的快樂,并恢複到平常快樂程度。
比如,一項研究發現,婚姻興奮感往往在兩年後就消退。另一項研究也表明,新婚蜜月期平均持續時間為一年。
所以說,無論是自己突然賺大錢、中彩票,還是在和别人攀比的過程中一時占了上風,這種 " 快樂 " 感受持續一段時間後,都會消退。
換言之,任何保持了一定時長的既有狀态,都無法激發出我們的幸福感。
所以說,當我們和自己比較時,比較的應該是狀态之間的切換。
當我們在現有的狀态上有所進步,就會産生幸福和成就感,而當這個感覺被新的狀态惰性消磨得差不多時,我們就要再繼續上一個台階。
這樣持續推進自己的狀态,隻要有一個小小的切換,都能讓我們體驗到幸福感。
而此時的你,不但積累了很多幸福感,也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中,變得越來越強大。
聽過一個故事,有個記者訪問世界最大的連鎖旅遊總裁:
" 你 14 歲就辍學,在酒店裡洗碟子收餐具,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地位。
而過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還在小飯店裡做同樣的工作。
當時你會想到和他們差距這麼大嗎?"
總裁微笑道:"在我前進的路上,我沒有看到其他人。"
總裁的這句話,就是在說,和他人比,反而會将自己束縛。
人生短暫,浮生熙攘,與其左顧右盼、浪費時間,不如目不斜視、一心趕路。
如此,才能抵達終點。
因此,餘生,請隻和自己比。
成長必備
你去年立下的學習目标完成了嗎?
是不是還停留在書的第一頁呢?
我知道你忙,沒時間學習,
但畢竟成長不能落下。
《精讀君通識詞典》每天發布 1 個概念,
每天花 10 分鐘,就能讀完。
如果你工作太忙,沒空仔細讀完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