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聯和無人駕駛:消費者已準備就緒
l 消費者洞察:
- 中國消費者對智能互聯功能依然抱有極高的熱情和開放态度,而自動駕駛仍面臨技術飛躍及商業化應用的挑戰。
調研顯示,相比于德國和美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對智能互聯重視及接受程度更高,可以更全面的感知智能互聯功能帶來便捷,因此,若主機廠可以提供功能完善、服務流暢的全套互聯功能,中國消費者也願意支付更高的費用。同時,各國消費者對按需功能的高度期待也超出專家的預期,中國消費者尤其希望在擁堵自動駕駛輔助、停車導航以及延長續航裏程方面實現突破。
自動駕駛方面,雖然中國消費者對于 L4、L5 級别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遠高于德國和美國,仍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不願意爲無人駕駛出租車支付溢價。高級别自動駕駛的落地及商業化仍面臨較多挑戰。
l 車企思考:
- 如何在 " 軟件定義汽車 " 的浪潮中定義差異化優勢。
首先,車企應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和精神内核,爲客戶提供" 清晰且統一的 " 服務标準,形成特點清晰、獨樹一幟的品牌形象。
其次,數字化依舊必不可少,但服務和産品組合的構建需要多方權衡并" 突出品牌核心 ",需在差異化體驗和服務收入、可獲得性和盈利性、協同效應和風險管理、用戶觸點管理和開放度、數字化程度和智能功能等方面确定優先級。
用戶價值無處不在,除車輛本身外,出行生态的構建還應考慮用戶體驗流程中的其他潛在機遇。
最後,主機廠與科技公司合作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是大勢所趨,在并不占優勢的技術領域,傳統主機廠需要在獲得掌控力和 " 以用戶爲中心 " 間做出取舍。随着科技公司在造車領域不斷拓寬業務邊界及深度,傳統主機廠的核心競争力勢必受到威脅。
智能出行:多種擁車模式的組合更能适應消費者不同時期的出行需求
- 消費者迎接新模式的态度超乎想象。
購買新車是各國消費者的首要選擇;雖然訂閱模式近幾年在中國市場規模較小,但通過本次調研發現,願意嘗試訂閱模式的中國消費者比例大幅提升,也對線上購車持更開放的态度。
私家車出行仍是各地區消費者的首選,但與此同時,公共交通及共享出行模式的比重也有所增加。設施便利及停車場出入便捷是中國消費者選擇可持續出行模式的最主要考慮因素。同時,中國消費者也願意爲了減少碳排放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 當汽車銷售和服務的價值空間進一步壓縮,必須要探索汽車生命周期的價值挖掘的新路徑。
長租及短租仍是中國共享出行市場主流,緻力于解決客戶選車困難、提供 " 管家式 " 服務的訂閱模式仍處于起步階段。随着年輕一代購車主力對新模式有更開放的态度,車企可進一步探索汽車訂閱的服務組合及商業模式。
車輛殘值逐年下降、維保花費不斷上升,車輛營收及利用潛力在生命周期内逐年下降。汽車租賃公司以及主機廠需要考慮長租、短租、訂閱甚至共享不同模式之間的配置,通過資産配置優化,爲主機廠帶來更大盈利空間。
新模式推廣過程中,消費者可能仍有支付意願較低、選擇搖擺的問題,主機廠需要強大的運營能力,如基于場景的數據分析、高效的資産管理、始終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産品及團隊,從激烈的競争中脫穎而出。
- 存量消化進行時,跑通下沉之路成趨勢。
中國二手車市場空間廣闊。2022 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量達 1,603 萬輛,交易規模已過萬億,但僅占汽車總體市場交易量的近四成,與其他主要國家仍有較大差距;随着中國汽車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置換與升級勢必成爲消費關鍵詞,潛力亟待釋放。
從交易動線來看,一二線城市彙集了優質車源,其釋放出的二手車資源将持續流向三四五線城市。伴随全面取消限遷等利好政策落地,二手車流通之路将會更加順暢,真正實現 " 全國一盤棋 ",不僅對盤活汽車存量和拉動汽車消費增量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爲二手車交易玩家在平台化、數字化的價值挖掘創造了必要條件。
電動化:電動化勢不可擋,圍繞電動車的各種補能服務擁有豐富的商業想象空間
- 雙向充電既能滿足各類使用場景,又能最大程度節約能源,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帶來了圍繞其價值鏈的價值挖掘機會,其中充電及電池是尤爲關鍵的價值鏈條。充電價值鏈從能源供給開始,貫穿充電站設立、充電設施制造、充電設施安裝與維護、充電站運營、雙向充電、電動出行服務提供商,結束于能源系統整合。電池價值鏈始于蓄電池生産,經曆電池裝車、車輛及電池使用、雙向充電、電池更換、電池二次利用,終結于電池回收。兩條價值鏈交彙于雙向充電,是充電及電池價值鏈中重要的價值挖掘點。
雙向充電應用場景廣泛,如 V2L(車到其他用電設備)、V2H/B(車到家、辦公場所)、V2G(車到電網)/VGI(車與電網集成),但在消費者需求之外,還需要從電力技術、監管要求及經濟效益各方面具備推廣條件。
雙向充電業務涉及利益相關方衆多,如終端使用者、電動車及電池制造商、充電服務商、軟件供應商及公共事業部門等,各方在控制權、收益、核心訴求的差異将對雙向充電業務的發展帶來挑戰。
- 獨立儲能助推表前市場需求堅挺。
獨立儲能的興起滿足了調峰、調頻的市場需求,可有效解決電網側兩高、雙峰、雙随機等痛點;尤其伴随碳酸锂等原材料價格瘋漲逐漸回歸冷靜,供應趨于穩定,國内表前市場的經濟性與需求規模仍有保障。
部分海外國家通過離網模式克服電網設施老舊,電力負荷能力不足等積弊;國内以并網模式爲主流,伴随獨立儲能、共享儲能供需兩旺,推動儲能市場即将迎來并網高峰。
守正創新、優化資源、行穩緻遠
建立超越核心業務的生态系統是主機廠成功的關鍵。生态系統可基于差異化産品産生鎖定效應,完整覆蓋客戶旅程以提升用戶價值、加速增長。另一方面,建立及管理複雜的生态系統難度高,過多産品選擇使用戶決策過程複雜化,以産品爲中心的理念存在錯失市場及消費者需求的風險。
主機廠想要在生态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方面取得成功,需遵循以下原則:
- 無論是協調者、實現者還是推動者,主機廠需要明确在生态系統中的角色。
- 構建有競争力的産品和服務組合,并相應地分配适當資源。
- 在選擇合适的産品時需通盤考慮,并明确叠代方式。
- 積極生态内的産品和服務組合,并根據連貫、一緻、多層次的生态系統邏輯明确優先級。
普華永道思略特《數字化汽車報告》聚焦美國、歐盟和中國的全球消費者市場調研,基于區域結構分析,以及與全球車企和供應商高管、知名專業學者和行業分析師訪談,做出量化的市場預測。普華永道思略特将繼續發布後續篇章,敬請關注。
© 2023 普華永道版權所有。普華永道系指普華永道在中國的成員機構、普華永道網絡和 / 或其一家或多家成員機構。每家成員機構均爲獨立的法律實體。詳情請見 www.pwc.com/structure。
免責聲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可視爲詳盡說明,亦不構成普華永道的法律、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或服務。普華永道各成員機構不對任何主體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導緻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您可以全文轉載,但不得修改,且須附注以上全部聲明。如轉載本文時修改任何内容,您須在發布前取得普華永道中國的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