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估計是最近 AI 圈子裏最熱鬧的一次。
原因大家估計也都知道了,淩晨兩點, OpenAI 開了自家的第一屆開發者大會。
在會上,它接連放出大招,給了所有人一點小小的 AI 震撼。
媒體們也都用 " 王炸更新 "" BAT 沉默 " 來形容這次大會。
甚至有初創 AI 企業的老闆在看完發布會後,連夜發出歎息:
" 我那值 300 萬美元的初創公司,現在就隻剩會上 OpenAI 給的 500 美元積分。 "
世超也跟着熬夜看了這次的發布會,不得不感歎:搞 AI ,還是得看 OpenAI 。
剛開始當然是老戲碼,花了幾分鍾先講講自己有多牛,像什麽已有 200 萬開發者參與其生态建設、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有 92% 的企業使用其産品、并且周活躍用戶數已達 1 億。。。
之後的四十分鍾,就全都是妥妥的幹貨,全是更新亮點。
先來說下我覺得最厲害的更新——GPTs 。
就跟這名字一樣, OpenAI 打算搞個自己的 GPT 應用商店,月底上線,裏面的 GPT 們,都是專精各個領域的行家。
就比如奧特曼現場展示的那個 Canva GPT ,一句話就能讓它設計一個開發者大會的邀請函,還整出了兩套方案。
還有能幫人協調工作流的 Zapier GPT ,安排日程,寫短信、發短信都是灑灑水。
等于說搞現在這一套,就是準備搭建一個自己的 GPT 軟件生态了。
這波更新真就應了業内一句話, " 所有軟件都能用 AI 再做一遍 " ,而現在 OpenAI 準備自己做這個先行者。。。
但這還沒完,除了拆分各種 GPT 軟件,它還開發了工具,讓每個人都能訓練一個自己的 GPT ,上架到 GPTs ,然後收費。
并且,訓練的過程,一句代碼都不用懂,直接大白話給 GPT Builder 說出你的需求就行了。
後續呢,你要做的就當一個合格的 " 甲方爸爸 " ,有需求就提,不滿意也提,直到它做出你滿意的爲止。
奧特曼現場也演示了一通,和 GPT Builder 交流了三四個回合之後,一個給初創企業領導者建議的軟件就整出來了。
正兒八經問他一個問題:初創企業招人時應該看重那三個部分?
" 聰明、能獨立完成工作、文化背景一緻 " ,唰唰唰這個軟件秒給了三點回複,每個特點後面都還加了一大段解釋。
不知道大家看完是什麽感覺,反正世超當時已經是跪着 bushi 在聽了。。。
除了搞出個 GPT 版應用商店外,和大家預測的差不多, OpenAI 這波還公布了最新的模型 —— GPT-4 Turbo 。
這個新模型,用奧特曼的演示 PPT 來講,就是瘋狂 6+1 ,六個功能大更新再加上大降價:
首先就是支持的文本長度更長了,從原來的 32k tokens 升級到了 128k ,折合成中文相當于是 64000 字;
對于開發者來說,有了更多的設置,調用函數也會更加方便;
更新知識庫到今年的 4 月份;
開發者們也能調用多模态的 API 了,像圖片識别、 DALL · E 3 作畫以及文本轉語音等等;
用戶也能微調自己的模型;
調用 GPT-4 的速率翻倍。
雖然這波大更新性能提升很大,但價格上,依舊不妨礙 OpenAI 降價,算是給雙十一添把火了。
這個降價針對開發者們,文本輸入的單價( 每 1k tokens )從原來的 0.03 美元降到了 0.01 美元,輸出從 0.06 美元降到了 0.03 美元。
另外, OpenAI 還給各位開發者們準備了個重頭戲Assistants API ,不少開發者現在都已經用上了。
主要功能,就是幫開發者們能搞出一個類似 Agent 的應用來當助手。
" Agent " 有人把它翻譯成 " 智能體 " ,也有人直譯成 " AI 代理 " ,但其實說人話的話, Agent 更像是一種能夠在與外界環境交互時,模拟人類智能行爲的程序。
打個比方,自動駕駛的控制系統,就是個 Agent 。
發布會現場, OpenAI 員工就親自展示了下效果,比如上一秒上傳一個航班信息的 PDF ,下一秒它就整理好票務信息展示在網頁上了。
甚至在展示這個 " 助手 " 是怎麽思考的時候,員工直接讓它給在座的各位開發者們發 500 美元的賬号額度。
凡是大家用 OpenAI 生成的東西引發了版權糾紛,最後的這個責任,無論是打官司還是賠錢,都由那個版權盾給擔了,簡直自帶保護甲。
畢竟,之前 Adobe 給自家圖像生成工具 Adobe Firefly 提供類似的侵權包賠服務。
有意思的是,中途微軟 CEO 納德拉還跑來客串了一波,整了出我微軟搞基建,你 OpenAI 專心做 AI 的戲碼。。。
這也算變相破了之前網傳他們之間不和的傳聞吧。
最後,在世超看來, OpenAI 這次的發布會并不像往常更新那樣,簡簡單單炫耀一下自身的肌肉。
因爲最近一年來,人們都在不斷地思考大模型到底應該怎麽應用,到底會開啓一個什麽樣的時代。
伴随着這樣的疑問,市面上各種各樣的大模型也層出不窮,根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的數據,今年截止到上個月,單是中國國内公開的大模型數量,就已經達到了 238 個。
可以說,整個行業處于瘋狂且迷茫的狀态。
而作爲 AI 圈兒話事人的 OpenAI ,交出了一個屬于他的答案,就是" 建生态 "。
雖然關于類似大模型落地的探索,包括建應用商店這點子。。。國内 BAT 等大廠都在做,甚至還做得更早。
但 OpenAI 一旦開始做這事兒,背靠着 GPT-4、GPT-4 Turbo 強大的模型能力,目前多少有些降維打擊了。
不過這也至少證明了,大夥們都認爲 " 建生态 " 這條路靠譜。
當然與此同時, AI 創業公司也可能要面臨一次大的變革,就像一個月前,奧特曼在 YC 校友會上講的那句話:在未來,簡單模仿、套殼 OpenAI 的産品注定會消亡。
不然就隻能像開頭提到的那個初創企業一樣,一等 OpenAI 更新,自家公司就涼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