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承認,2024 不是一個劇集大年。但也因如此,一旦出現什麽好的迹象便格外令人鼓舞。放在近期,最值得注意的新情況必然是主旋律的全面升級。改編自張桂梅校長事迹的《山花爛漫時》剛以豆瓣 9.1 分成爲國劇年度口碑最高,9 月底市場又迎來了一部寶藏主旋律劇《大海道》。
過去,觀衆通常是在商業類型劇中尋求情緒撫慰。現在,居然是主旋律劇才能給我們更多新鮮刺激和審美體驗。
新鮮到什麽程度呢?你甚至可能很難迅速 get 到《大海道》是一部什麽劇。一是因爲對大海道不熟悉。二是因爲這部劇的類型組合是開創性的,在以往國劇中很難找到參照。
現實中的大海道是古絲綢之路遺留下來的一條線路,沿途彙集了多種罕見地貌,被稱爲 " 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同時,它也是我國唯一一個可以合法穿越的無人區。如此種種,令它成爲無數探險、自駕愛好者想要征服的地方。
作爲劇集的《大海道》則是一個以當代新疆爲背景、以熱血競技模式打開的鄉村振興故事,融合了摩托賽事、基層工作、文旅創業等多條叙事線索,充分展現出主旋律劇的多重可能。
如果說上一輪主旋律劇的升級是在故事和情感上更貼近當代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的需求,《大海道》代表的則是 " 主旋律美學 " 的再次升級,在劇集類型、視覺效果和人物設定上都做出了獨特探索。
追看《大海道》至今,硬糖君簡直懷疑,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主旋律反而是一種類型包袱較少、主創表達更多的劇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正是一個适合夢開始的地方。
創新的類型美學
《大海道》由騰訊視頻出品,容悅影視、新疆大明體育文化聯合出品。作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 " 與時代同行 與人民同心 " 重點展播電視劇,該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作爲聯合攝制單位參與拍攝,新疆自治區廣電局全力協助,周勁翔擔任總制片人、總編劇,吳瑕任編劇,沈煜傑導演,尹昉、焦俊豔、加奈那、娃爾領銜主演,柳小海、張國強特别出演,以一群越野摩托車手的逐夢之旅爲主線,描繪出風光壯麗、積極奮進的大美新疆。
正如硬糖君開篇所說,其美學創新首先體現在類型層面,多種元素的混搭造就了多個角度的全新氣象。
首先就是對主旋律劇集的革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主旋律容易讓人産生 " 任務性優先、可看性不足 " 的心理預設。後來,電影圈與劇圈相繼将類型手法引入主旋律創作,帶來了主旋律的第一輪革新升級。
具體到扶貧劇,當年叫好又叫座的《山海情》驗證了 " 種田文 " 模式的可行性,從此觀衆看到最多的就是從三農、或者從教育切入的緻富故事。《大海道》則另辟蹊徑,引入了另一個久經驗證、且更具張力的的模闆—— " 運動番 "。通過主角的追夢曆程自然帶出家鄉的産業轉型,選題與叙事都令觀衆耳目一新。
其次,《大海道》不是單純的 " 拿來 ",而是對熱血競技類型也進行了革新。
競技題材在國劇市場上的處境向來是呼聲高、熱度低。究其原因,它本質是職業劇中的職業劇,一來不容易做好、做專。二來,一旦做得太過專業硬核,反而不容易赢得大衆市場。
因此,當我們換個角度、直接将《大海道》視作一部特殊的競技劇,會發現主旋律屬性也爲競技題材注入了全新能量。
就說越野摩托這個特殊的切入點,不是爲了标新立異、更不是拍腦門,而是源自編劇導演的親身見聞——天賦型車手哈裏克與他的家鄉大堡鎮在現實中皆有原型。
對于哈裏克這樣的當地青年來說,摩托越野不僅是運動、消遣,更是艱苦環境下出行謀生的必備技能;成爲專業車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選擇,更是一個脫離祖輩老路的機會。總之,主旋律屬性賦予了競技故事少有的厚度,也給了觀衆更多關心人物命運的理由。
最後,《大海道》也是一場對近年流行的 " 新疆劇 " 或說 " 地域劇 " 的革新。通過強化地域特色爲劇集注入靈魂,正成爲國劇新的流行趨勢。縱然自然條件相對艱苦,新疆也在逐漸建立它的影視宇宙。
但以往出圈的 " 新疆劇 " 更多刻畫的是它神秘避世的一面,對傳統、對自然的堅守以及對現代的 " 抵抗 "。《大海道》則少見地刻畫了一個積極入世的新疆。哈裏克的摩托夢是成爲專業車手,郝書記的摩托夢則是将大堡鎮打造成世界聞名的摩托小鎮。
第一集開場的長鏡頭相當巧妙。觀衆先是跟着哈裏克在奔跑中長大,跑進具有新疆特色布景的家,接觸到葡萄藤、羊羔、抓飯等熟悉的新疆風物;之後又随着他走出大門,來到一個該開車開車、該用智能機就用智能機的現代新疆。十幾年新疆發展的痕迹,都寫在這短短的幾分鍾。
出衆的視覺美學
賽車類競技題材多見于大銀幕,在國劇中屈指可數。這是因爲按照慣例,劇集以劇情台詞見長,對大場面的駕馭表現不及電影。不過衆所周知,國劇這些年也開始注重視聽手法的升級,主旋律劇集有時甚至比純商業項目更卷。
《大海道》便是一例。故事尚未完全展開的時候,它已經靠壯麗的風光、絕美的構圖與不俗的質感留住了觀衆。播出過半,在國慶假期氛圍的感染下,更有不少網友心癢難耐,直呼想要買張機票直飛哈密。不是文旅劇,勝似文旅劇。
當然,這遠不足以概括《大海道》在視覺美學上的特殊性。它的亮點還在于,騎行與賽車的部分拍得相當紮實。
不同于都市劇中的普通車戲,飙車已經算是動作特技的範疇,需要專人指導與更複雜的拍攝方式。這也就與注重效率的劇集生産天然相斥。少數警匪劇僅會在劇情高潮時祭出一段專業車戲,《大海道》這邊卻是不要錢一樣的大放送,量多、質優且花式百出,基于不同的劇情需要不斷變換拍攝方式。
例如,在尹昉扮演的林浩一馬當先去尋人的時候,用航拍與跟拍結合,讓觀衆初步領略到大自然的威壓,明白及時尋回失散遊客的重要性,同時也自然會對林浩的技術、膽色心生贊歎。
而在哈裏克等人首次出戰專業比賽的時候,導演改以經典的夕陽剪影呈現,渲染出一行人的熱血孤勇。
這樣的效果,靠的不僅是舍得燒錢、花時間,更是足夠的專業與熱愛。該劇導演沈煜傑曾是一線廣告導演,私下還是一位汽車發燒友。拍攝中,爲了畫面真實好看,他力求摩托車保持高速行駛的狀态,同時又要讓無人機、跟拍車等設備跟上摩托車,甚至與之互動,讓觀衆産生沉浸感,進而與人物共鳴。
爲了扮演好這對賽場雙子星,演員尹昉與娃爾也做了不少努力。尹昉專門去考了摩托駕照,娃爾則每天騎摩托車來往于住處與拍攝地,要找到哈裏克那種自小與摩托車爲伴的感覺。
《大海道》的拍攝無疑是非常艱苦的,要拍大量車戲、要應對各種惡劣天氣,導演還堅持盡量實景拍攝、用自然光,團隊每人每天平均往返距離都在 150 公裏以上。這不僅是爲了拍出大美新疆,也不僅是爲了遵循劇集的現實主義定位,更是爲了用光影講故事。
有一個攝影藝術中的專業術語叫做 magic hour,指的是在黎明日出或黃昏日落的瞬間有可能拍到魔術變化般的天色。而《大海道》把大部分外景戲份都放在了這些時段,雖對劇組統籌帶來許多額外挑戰,卻更好地刻畫了地域特色與人物心境。
外景的工夫下在了蹲守,室内戲打光的心思則花在了控制,利用光比反差實現人物情緒的外化,輔助演員表演。例如第六集,好友去世後、哈裏克将自己關在修車鋪的一場戲,黑暗的室内恰如他重創的心境,唯有一線光從門縫裏漏進來,帶着親友的關心與救贖的希望。
進步的人設美學
僵化地套用創作規律,爲了戲劇沖突、熱搜話題将配角工具人化、甚至崩掉主角人設,這是國劇一大頑疾,對有原型、有主旋律任務的現實主義作品傷害尤其大。《山花爛漫時》之所以廣受好評、與同題的影版拉開如此大的差距,正是因爲在這一點上開了竅。
《大海道》與其異曲同工。據悉,該劇籌備長達三年,主創在當地進行了大量調研采風,也得到了哈密政府的傾情支持。從成片也可以看出,這是在深度理解扶貧振興,深度了解這片土地的過去與當下、自然與人文的基礎上展開的創作。
其人設美學的升級在于,帶着對追夢者、扶貧者、創業者的敬意踏踏實實講故事,不去販賣與加重刻闆印象。
首先是女性角色有大格局、無戀愛腦。焦俊豔扮演的沈笛是從深圳來的創業者,精明幹練、豁得出去,爲當地的文旅開發貢獻了智慧與熱忱。加奈那扮演的西琳是返鄉擔任團委書記的大學生,有原則、有擔當、有沖勁兒。她們沒有像男主們一樣飛馳在賽場上,但也擁有自己的戰場,爲共同的目标在拼搏。
其次,主創對故事中的父輩做到了辯證看待,不做明顯的、高高在上的褒貶。既客觀指出父輩們的保守令年輕人倍感壓力,又悉心刻畫了這種 " 落後 " 的熟人社會才能滋養出的淳樸樂觀與鄰裏溫情,構成了該劇在風光之外的人情之美。
在《大海道》中,每個人物都不是無根之水,而是從曆史現實中生長出來,故事也是基于紮實的人物邏輯與前史自然而然地發生。
林浩與哈裏克是新疆的一對追夢搭檔,有着共同的熱愛與相似的困境。哈裏克在這裏土生土長,林浩則是礦區子弟,是援疆建設的祖輩将他帶到了這裏。
劇中還有兩對同一身份、不同代際的對照組:沈笛是将 " 搞錢 " 挂在嘴邊的當代年輕人,趙有爲則是講情義、有情懷的老一輩民營企業家;郝強是紮根奉獻了一輩子的老書記,西琳則是返鄉潮下的新幹部。
大家有着不同的技能與觀念,在合作中既有碰撞亦有成長,帶領觀衆讀懂扶貧振興,也記錄下時代的變遷。劇中林浩與哈裏克摩托夢的實現,既是個人的天賦與堅持所緻,也得益于這各路人馬對扶貧事業的不懈推進。
在遵守規律、尊重觀衆的基礎上記錄時代、尊重時代,主旋律劇走出了自己的大海道,也給商業類型劇留下了重要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