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黃景瑜、白百何主演的《檢察風雲》上映,電影以檢察官爲主角,講述反黑除惡的故事。
打開社交平台,卻發現關于演員的讨論遠多于電影本身。
一條高贊評論說:"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大家都在爲之賣力地表演,有一種屎上雕花般的喜劇感。"
本以爲這隻是五一檔某部平平無奇的電影,但是點開這部電影的制作名單,導演一欄上赫然寫着:
麥兆輝。
或許有人沒有聽過這位導演的名字,但是那部由他執導的電影,應該家喻戶曉:《無間道》。
片中梁朝偉和劉德華站在一覽無餘的高樓天台舉槍對峙。
劉德華說:"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梁朝偉回答:"對不起,我是警察。"
這個片段成爲無數人人心中警匪片的天花闆。
眨眼二十年過去,曾經在錄像帶店租碟子跑回家和朋友一起看香港影片,房間裏貼滿周潤發、劉德華、張曼玉的海報,上學的時候争相扮演古惑仔的日子,不知不覺間,好像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
一首流行曲裏有這樣一句歌詞:"那些聽說過的美麗日子,是真的存在過嗎?"
香港電影的流金歲月不再,香港警匪片,好像永遠停留在了《無間道》。
再回頭看當下,劉德華應該很心痛吧。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和新加坡并稱爲"亞洲四小龍",經濟的繁榮推動電影行業的飛速發展。
香港電影前期以武俠、古裝主題爲精髓,動作明星李小龍的出現則讓武打動作片聲名大噪。
警匪片的序幕,則是由另一位動作明星掀起——成龍。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香港,成龍憑借《蛇形刁手》、《醉拳》等電影積攢了巨大名氣,從一介武生,一躍成爲香港動作新星。
《醉拳》
成龍前往好萊塢希望在更大的平台施展才華,但是好萊塢嚴苛的拍攝模式,不适合展示成龍雜耍式的動作風格。
他在好萊塢拍的作品不叫好不叫座。
1985年,成龍灰溜溜地離開好萊塢,把失意積攢成動力,與成家班一起,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新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裏,成龍表現出自己一貫的風格——爲了視覺效果拼命。
拍攝時,他翻越陽台,毫不猶豫撞擊玻璃,導緻整個人休克。
《警察故事》
這次高危險性的拍攝動作,讓成龍的脊柱受損、骨盆脫位,差點癱瘓。
電影上映後,在香港獲得了2660萬港币票房,也在好萊塢産生巨大影響。
舊金山副市長把這部電影的放映日9月6日,定爲"成龍日";演員史泰龍在《越空狂龍》中用台詞緻敬偶像;《虎膽龍威》和《黑客帝國》的制片人喬爾·希爾弗把成龍精彩的打鬥鏡頭剪輯出來,供導演和編輯學習。
這部電影叫做《警察故事》,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動作片小巅峰。
史泰龍在電影中用台詞緻敬成龍
但是《警察故事》的意義不止于此,成龍在這部電影裏貢獻了一個全新的角色——香港警察陳家駒,也誕生了無數經典對白。
—"上級叫我們不要亂開槍,保證市民的安全。"
—"上級有沒有叫犯罪分子别亂開槍啊!"
—"如果希望無災無難,長命百歲的話,最好不要來做警察。"
—"喂,你說你這句話,能不能印在招生的海報上?"
《警察故事》不是香港電影第一部警匪片,但是它憑借動作與警匪的結合,讓警匪電影在香港類型片裏嶄露頭角。
真正開啓香港警匪片時代的電影,是《英雄本色》。
盡管現在看來,《英雄本色》的制作有些粗糙,但是劇中小馬哥的雙槍、墨鏡、彈孔密布的飄然風衣,以及電影裏的兄弟之情,都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
《英雄本色》上映後,中國港澳台地區、内地,甚至日本韓國、歐美街頭都掀起了《英雄本色》風。
千千萬萬個"小馬哥"樣式穿搭的年輕人,穿着長風衣、戴着大墨鏡 、嘴裏叼着火柴到處走。
小馬哥經典打扮
執導《英雄本色》之前,導演吳宇森拍的幾部電影都撲街。而以前,他導演的14部電影,有五部進入了年度票房榜前十。
一天,40歲的吳宇森在酒吧和35歲的徐克互訴衷腸。徐克幫他:"剛好我手上有一個劇本,你可以來當導演。"
那時,吳宇森被稱爲票房毒藥,電影叫好不叫座。他們定下的主演是同樣被稱爲票房毒藥的周潤發。
吳宇森在《英雄本色》裏飾演某個警察
周潤發出生于貧苦家庭,小學畢業就離家打工糊口,幹過酒店服務生、洋行信差和售貨員。18歲那年,他被朋友慫恿去考邵氏兄弟的邵氏電影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他的面試,隻有一位叫鍾景輝的考官投了通過票。
應了鍾考官吉言:這位年輕小夥子身上有明星的潛質。
1980年,周潤發出演電視劇《上海灘》,他飾演的許文強紅遍了大江南北,想做"大哥背後的女人"的女觀衆排起了長隊。
周潤發與《上海灘》女主飾演者趙雅芝合照
事業如日中天時,周潤發經曆了閃婚閃離的感情動蕩,從此遠離電視劇圈,隻接小成本電影,票房一直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徘徊,人送外号"毒藥發"。
《英雄本色》裏有句台詞是"我等這個機會等了三年,不是爲了證明我比别人威,隻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
周潤發看到這句台詞時,激動地說:"衰了三年,這就是我的台詞啊!"
兩個衰人,在徐克的幫助下,一起完成了這部影響香港電影行業的電影。
1986年8月2日,《英雄本色》在香港上映。
第二天中午,新藝城工作室旁邊的電影院門口挂出一面旗,寫着"全員滿座",意思是連三天後的票都賣光了,可還是有人在排隊買票。
《英雄本色》最經典的鏡頭
決定拍《英雄本色》的那天,吳宇森和徐克在酒吧喝多了,吳宇森聽着徐克講劇本,覺得這種類型的電影沒人拍過,一拍一定會火。
吳宇森轉過頭說:"我們一起來改變香港電影吧!"
多年後,徐克回憶起這一幕,打趣吳宇森道:"你那時說的好像是改變世界電影。"
《英雄本色》斬獲3465萬港币票房,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記錄。
香港警匪片的時代正式開啓了。
《英雄本色》播出的第四年,麥兆輝從香港演藝學院演員系畢業。
那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十年後,會導出一部能和《英雄本色》相提并論的警匪片。
他畢業的那幾年,正是香港電影發展最黃金的時期:僅1992年,港産影片僅在香港本地的票房就有12.76億港元之多;1993年,影片年産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80部。
畢業的第二年,麥兆輝開始爲一些小成本的電影擔任副導演。
對他來說,這條路實在是難走。論表演,當時港星裏面有太多巨星了,他沒有出色的外貌,成爲不了偶像明星,演技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磨煉。
做導演呢?一直以來,他在服務于小成本電影,拍來拍去,也沒拍出什麽名堂來。
2001年,他執導的愛情片《願望樹》,在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中墊底。
《願望樹》兩位主演
麥兆輝以爲請了帥哥靓女演電影,電影就會大賣
他花了九個月寫《無間道》,心想,如果大家還是不喜歡,那自己真的不是吃這碗飯的。
麥兆輝把自己行業的後半生押寶到警匪電影上,源自他的童年經曆。他出生在一個警察家庭,從小住在警察宿舍,周圍的住戶都是警察。
他一共有三個兄弟,一位哥哥比他大6、7歲。在他12歲時,哥哥告訴他,自己的夢想是,大學學會計。
哥哥如願以償,深造完後,回到香港在一個很有名的會計樓工作。工作兩年後,哥哥卻辭職,進了警署。
麥兆輝聽到哥哥和媽媽吵架,媽媽十分不理解,生氣地說:"給你那麽多錢讀書,爲什麽變這樣?"
那時他還不懂哥哥的選擇,等到快30歲時,他突然想起這件事問哥哥,爲什麽轉行。
哥哥說:"讀大學的時候學會計很開心,因爲我是在用數學解決一些困難。但是工作後,才發現,我在用大學裏面學的東西,去把一些數字掩藏起來。"
他不喜歡,所以不做了。
這番話讓麥兆輝十分激動。
麥兆輝
對是對、錯是錯,黑白是分明的,劃分的标準就是法律。
法律是一條明确的線,規定了黑和白。有些事情,雖然不犯法,但是不能做,這源于我們的道德束縛。可很多人把道德拿開,所以形成了一條不違法、違反道德的灰色地帶。
正義,對麥兆輝來說,應該是一清二楚的界線。
他的爸爸一直挂着"紅雞繩",這是1966年暴動時,他一個人擋住500個人換來的。"紅雞繩"是最高英勇獎章。
麥兆輝見過拿最高英勇獎章的警察,後來都升官了。隻有他的爸爸,是唯一一個拿過最高獎章、離開警察部還是一個普通警察的人。
他媽媽和他爸爸吵架,媽媽說:你給他一點錢,買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他爸爸"哼"地一聲,不肯。
這些經曆,構成了麥兆輝對警察、正義最初的印象。
《無間道》 劇照
麥兆輝對警察、正義複雜的思考,也來自于小時候的見聞。
他十歲時,看見爸爸和一個陌生叔叔打招呼。爸爸告訴他,這個人以前是警察,現在是黑社會了。
過了兩三年,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再次遇見這個叔叔。他跑回家告訴媽媽他遇到壞人。但是爸爸說,其實他不是壞人。
年幼的他十分難理解,一個警察變成黑社會,但又不是壞人。每一個字他都懂,卻怎麽也串不起來。
等他又長大了一些,爸爸告訴他,這個叔叔其實去做卧底了。
那是麥兆輝第一次接觸卧底這個詞,它關聯到的善惡對一個小孩來說過于複雜,所以給他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他反複思索這個詞語:
"卧底是整個警察系統裏很特别的工作,隻有特别有信仰、特别偉大的人,才會當卧底,他們知道自己随時冒着喪失生命的危險。他們知道這樣的結局,還是要當,他們真的是警察裏面的警察。"
這爲他創作出《無間道》這樣用卧底探讨人性的故事埋下伏筆。
《無間道》的拍攝,是一群失意的人挽救失意的香港電影警匪片市場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末期,香港電影黃金時期已過,即将噎死在自己唯一的美德——毫無節制之上。
香港電影高度商業化,當某種類型片賺錢時,大家就一窩蜂去拍,直到下一種賺錢的類型片出現,電影人又轉移視線。
這種模式大大消耗了香港電影人的才氣。
香港傳媒人馬家輝曾說,爲什麽香港能拍出這麽多精彩的警匪電影?"因爲香港曾是殖民地,是難民和移民的社會,所以有這種暧昧混沌的特點,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暴發,全面性的經濟重創使得原本就已步履維艱的電影業雪上加霜。香港影片的産量第一次回落到了百部以内。
頭部電影人試圖跑到好萊塢尋找出路,更多的普通從業者隻能待在原地等待開工,甚至開出租車補貼家用。
香港警匪電影受到各方面的打擊,日薄西山,大家最愛讨論的問題是:"誰能拍一部好電影救救香港電影市場?"
《無間道》應時而出。
麥兆輝與莊文強
說到《無間道》,就要提麥兆輝的一位圈内朋友,莊文強。
"麥莊"組合在《無間道》後,港片影迷無人不知、不曉,他們後來又合作過《頭文字D》、《竊聽風雲》,都叫好又叫座。
但是1995年,他們剛認識時,都還是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兩人也隻是一面之交,并不知道之後雙方會合作出如此多的精彩作品。
最初,麥兆輝的《無間道》隻有一個雛形,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給莊文強分享了這個故事的梗概。
莊文強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鼓勵麥兆輝繼續寫,并且想憑借自己的人脈爲這個劇本拉資源。
那時,香港電影已經步入低迷之态,人人難以自居,無法顧及他人。
莊文強找的第一個人是導演杜琪峰,彼時杜琪峰正把全部精力放在《向左走,向右走》,一部主演是金城武與梁詠琪的愛情片。
他對《無間道》的劇本隻有三個字評價,很好啊。然後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莊文強還找了導演馬偉豪、陳木勝,得到的回複都是:很好啊。再無後續。
他們最後找到了劉偉強。
劉偉強
劉偉強在媒體人的評價中是"質量不穩定的導演"。
之後,他們聯系到了主演劉德華。
劉德華,1990年時已火得如火如荼。
隻要他出演的電影,黑道就會拿出800萬購買,除去他本人一二百萬的片酬、四五百萬的拍攝成本,電影未上映就能進賬百萬。
劉德華創辦了天幕電影公司決定自己當自己的搖錢樹。
可惜除了首秀,後面幾部電影接連撲街,投了幾千萬隻換回了"不是有大牌助陣,就會拍出好電影,就會叫座"的教訓。
劉德華拍了好幾年爛片還債。
他看上了《無間道》的劇本,但由于和天幕大股東麥紹棠發生矛盾,失去了該片的制片權。
香港影業正值一片凄迷,市面上的電影大多三五百萬票房,在這種狀況下開啓一項預計投資2000萬的大制作,被很多人視作天方夜譚。
不過好歹,《無間道》最初的團隊湊齊了。
劉德華、劉偉強、王晶在泰國碰到了投資人林建嶽。彼時林建嶽剛進入電影業,和天幕合作了電影《愛君如夢》,準備在電影圈大展拳腳。
林建嶽接受了《無間道》的劇本,但是給出了前提:"必須讓劉德華和梁朝偉主演。"
那時還沒有流量這個說法,但是林建嶽确實把流量這一套玩明白了,劉德華和梁朝偉很多年沒有一起拍過電影,但是這兩人都是電影界的寵兒,如果合作,就會讓這電影在開拍時便成爲話題。
不過,林建嶽是一個謹慎的商人,擔心吃不回本,對預算抓得很緊。
林建嶽
劉德華主動提議不收片酬,采用分紅制,降低電影投資成本。
1998年,劉德華的片酬已經高達1200萬,劉偉強預估《無間道》在香港最多能收2000萬票房,所以劉德華是做好了電影虧錢就虧自己片酬的準備。
得知劉德華的電影計劃,天幕大股東麥紹棠禁止劉德華拍攝、制作和發行《無間道》。
林建嶽聲援他:"我和華仔是二十餘年的好朋友,如今他發生這樣的事,我對華仔肯定要支持到底。"
中國星老闆娘陳岚對媒體放話,勸麥紹棠放過華仔。
在多人的支持下,這件事終于翻篇。
《無間道》劉德華
劉德華攤上官司的事,全港人盡皆知,大家都想幫襯一把,當劉德華找到他們時,幾乎沒人猶豫,而且片酬要得很低。
劉偉強說:"當時香港市道實在太差,大家都沒有什麽拍攝工作,當聽到劇本好像不錯,很多人都是一口答應。有天晚上開會,劉德華知道我們還欠點錢,他主動說暫不收片酬先開拍。"
"當時我跟《無間道》的劇組工作人員都說,大家如果這次幹不好,可能大家都要轉行了。可能就是有了這個破釜沉舟的心态,每個工作人員都付出200%的努力,最終才能創出《無間道》這個奇迹。"
《無間道》的創作,離不開每個人的創作熱情。
《無間道》團隊
2002年1月3日,麥兆輝正式閉關創作劇本。好幾個月都不見人影。莊文強打電話催他,卻聽到麥兆輝訴苦:"太難了,好幾天才寫一頁紙。"
麥兆輝第一稿出來時,莊文強還有半個月就要結婚。莊文強的妻子是麥兆輝影迷,每天催莊文強幫忙修改劇本。
莊文強打開劇本一看,越看越上瘾,和麥兆輝天天待在一起改劇本,甚至在結婚前夜,莊文強還在舉辦婚禮的酒吧天台談劇本。
正式開拍的第一場戲,就是最經典的劉德華和梁朝偉在天台對決那場。
《無間道》天台對決
本來這是一場槍戰,因爲動作戲都更能抓人眼球,劉德華和梁朝偉都認爲不合适,建議改成文戲。
莊文強扮劉德華,和梁朝偉在天台上一字一句臨時發揮,改編這場戲。
最後留下這類經典對白。
—"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對不起,我是警察。"
正式開拍後,梁朝偉的"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大!"是他現場靈機一動自己改的;黃秋生墜樓之前,與梁朝偉分别時莫名其妙喊了他一聲,也是黃秋生的現場發揮......
當時市道是真不好,有多不好呢——跟《無間道》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卧底警匪片,票房僅四千元。
《無間道》在香港狂收5500萬港币,位列年度票房榜首。
《無間道》混剪
2003年的香港金像獎頒獎禮上,《無間道》一舉拿下16項提名,最終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最佳剪輯、最佳原創歌曲等7項大獎。
真正的拿獎拿到手軟。
梁朝偉憑借《無間道》拿下金像獎最佳男主
那年黃秋生在金像獎拿最佳男配角時,念了狄更斯《雙城記》裏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大家以爲《無間道》能夠給香港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它近乎成爲了香港警匪片的絕唱。
2003年,莊文強正在泰國閉關創作《無間道2》時,收到了妹妹發來的短信:張國榮自殺了。
莊文強說:"我跟張國榮不熟悉,但是在香港,張國榮象征着一種優雅,你看着他墜落,就像天使墜落。"
金像獎頒獎典禮那天,當晚的第一個節目,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四個人上台,清唱了張國榮在某部電影中演唱的主題曲《當年情》。
這部電影是《英雄本色》。
四大天王合唱當年情
張國榮的離世也預示着港片悲怆而倉促的結尾。
《無間道》播出後,有記者問主演之一的梁朝偉,《無間道》能否振興當下頹敗的香港電影。
梁朝偉答:"我看不到香港電影有什麽前途。倒是内地電影,人才那麽多,勢頭又很好,會走向國際的。"
《無間道》播出的同年,張藝謀呈上了《英雄》,上映一周票房過億,正式開啓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
《英雄》海報
在電影裏,港星永遠是閃閃發光的,他們連演落魄都别有一股風味。
回到現實,周潤發、周星馳、張曼玉、林青霞、王祖賢、成龍、梁家輝、吳孟達......他們有些人在不知不覺間漸漸退出了熒幕、退出了我們的視野,有些人即将邁入七十大關。
周潤發不再是穿着長風衣、戴着墨鏡,走在大街上英姿飒爽的"小馬哥",而是一笑會露出滿臉褶子,看着十分親切的爺爺。
梁朝偉在今年春節檔的《無名》裏露了臉,很多港星影迷沖到電影院希望能夠再一睹梁影帝的精彩表演,結果被電影裏流量明星的演技糊了一臉。
香港市場萎縮,導演和演員來到中國内地和美國好萊塢尋找出路。
而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老牌演員+流量明星成爲導演最愛的搭配,老牌演員負責情懷、流量明星負責票房,最後拍出一部部四不像的電影。
被寄予厚望的香港年輕明星也沒能拿住香港電影的接力棒。
《無間道》中的陳冠希、餘文樂
《無間道》後,餘文樂出演的電影,評分能拿到七分以上的寥寥無幾,上一次他活躍在觀衆視野前,是和周冬雨炒CP;
陳冠希因爲豔照門事件主動宣布退出中國演藝圈;
謝霆鋒在2021年倒是出了一部口碑不錯的電影《怒火重案》,其他時候人們對他的印象應該是王菲、張柏芝和《十二道鋒味》......
而那部電影的導演陳木勝,曾拍出《新警察故事》《掃毒》等港風電影,收獲一小批影迷的認可。
但2020年,年僅58歲的他,因鼻咽癌去世,《怒火重案》成爲他的絕唱。
有人離場,有人去世,有人懷念,更多的回憶都散在了風裏。
陳木勝
如今,香港電影乃至香港文化都以不可逆轉之勢走向衰敗,成爲我們心中鍍了金的舊日回憶。
前段時間爆火的電視劇《狂飙》裏,針鋒相對的正邪兩派、縱橫黑白的大哥高啓強、複仇打架的橋段、複雜人性的探讨......種種設計都讓人不禁感慨,《狂飙》的内裏還是香港警匪片。
香港電影不會消失,它們已經化成一個符号,滲入到我們的文化肌理裏。
和朋友們擠在一起,通過20寸的小屏幕觀看香港電影的愛恨情仇,那些日子,已經不再。
我們成爲了大人,香港電影行至暮年,但有些東西,會永遠留在記憶裏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