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錘定音!人社部明确:在十四五(2021-2025)期間,穩妥實施 " 漸進式 " 延遲退休。即将進入 2023 年,離 2025 年落地的時間隻有 2 年多。
截至目前,延遲退休既沒有時間表,也沒有具體方案。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說:延遲退休應自願!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新一輪的熱議。
不過,從山東、江蘇等地區的試點情況來看,總體上體現了 " 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 " 的十六字原則。
有些地區也探索了個人自願、單位批準的機制,想延遲退休的自己申請,不想延遲就正常退休。但,目前這種探索隻是 " 試探 ",能不能被正式方案采納還是未知數。
如果 2025 年開始啟動,1970 年出生的女性幹部和 1965 年出生的男性人員,正好趕上第一波。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直接延遲五年退休?1965 年出生的男性、1970 年出生的女性,要第一批吃 " 螃蟹 " 了。
但是,這 6 類人恐怕要害怕了,哭倒在 " 早班車 " 前。
一是退居二線的領導人員。
在圍城内單位裡都有一項 " 土政策 ",凡是擔任領導職務的,為了給年輕化讓路,要提前五年退出實職,改任虛職,一般也就回家 " 調研 " 去了。公務和事業編單位,可能還要調高一點待遇;央企和國企等單位,一般拿 80% 的在職待遇回家。如果延遲退休,這幫人被 " 兩頭堵 " 了,是該去上班呢還是不該去上班呢?
二是提前内退的國企員工。
民企私企經營不善就要裁員了,國企經營不善,是不能裁員的,要麼是分流安置,要麼是前提退養(内部 " 假退休 ")。一般情況下,提前五年可以提前内退的。這些人主要是操作工人,反正上班工資也發不全,不如提前退養回家,再打一份工,多掙一點錢。延遲退休,讓他們麻煩了。
三是靈活就業人員。
這些就是自由職業,甚至在家裡就業,沒有單位給他們繳社保,想買就自己全部掏錢購買。工作不穩定,收入不高,自己花錢買社保真的肉疼啊。如果延遲退休,他們還要多繳五年社保、少領五年養老金,一正一反要 " 虧 " 十年。
四是一線工作崗位。
在就業結構中,領導人員、機關幹部、專家人才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基層一線的勞動者。工作強度大,工資收入低,績效考核壓力大,考勤管理嚴格,在職工資與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也差不多。比如,大量一線員工的在職工資比全國平均養老金(3000 元)也高不了多少,他們早就想退休了。
五是家庭負擔重的人。
四五十歲的女性,五六十多歲的男性,正是家庭負擔最重的時候。父母已經年邁,需要照顧;子女成家立業,需要幫他們帶孩子。請保姆的錢比父母工資還高,他們早想退休回歸家庭了,哪有心思延遲退休呢?
六是異地工作的人。
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龐大的群體 - 異地工作的人員。他們在城市裡或在他鄉工作,在家鄉有家有老人。他們在城市裡紮不下根,早就想提前退休、落葉歸根,估計最害怕延遲退休了。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呢?多多轉發給更多的人,呼籲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