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體特别專題策劃《數字思考者 50 人》:探訪中國 50 位獨具代表的數字化思考者。我們理解的 "TechThinker" ,涵蓋了中國數字化浪潮中的技術踐行者、政策制定者與投資決策者。在這場長達 10 年的乘風破浪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分享技術進步的果實,卻鮮有人知道結果背後的故事。我們期待通過《50 人》,還原中國數字化推進過程中的關鍵決策,同時也爲你呈現數字思考者們的管理與經營之道。
(钛媒體聯合創始人劉湘明在活動現場爲李琤潔女士頒發 " 數字思考者 50 人 " 榮譽證書)
擔任蒙牛集團 CDO 之前,李琤潔曾先後擔任凱德集團中國區數字化及創新董事總經理,複星集團聯席首席發展官等職務,深耕數字化轉型戰略多年,擁有全局戰略視角和豐富的數智化建設經驗。
2023 年,李琤潔與蒙牛的科技及營養專家多個合作夥伴,推出全球首個營養健康領域模型 MENGNIU.GPT,标志蒙牛改變了傳統運營模式,開啓了數智化新生态。
李琤潔最擅長的就是通過構建全場景數字化的人貨場,将技術、産品、數據運營與産業運營和開放式創新有效結合,構建數智化管理體系和價值網絡,賦能企業第二生長曲線。在她看來,随着數據入表,可以看到新的生産力、新的價值。過去尋找第二賽道靠創始人的經驗,現在更多從數據看到或佐證新的方向。
9 月 7 日 -9 日,由钛媒體集團與 ITValue 聯合主辦的 "2023 ITValue Summit 數字價值年會 " 于三亞舉辦。此次峰會主題爲 " 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圖譜 ",關注數字經濟發展的宏大叙事,聚焦于企業從數字化向數字經濟邁進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具體場景。
9 日上午,钛媒體集團聯合創始人、ITValue 發起理事劉湘明與蒙牛集團 CDO 李琤潔圍繞數據入表、大模型和生态建設展開對談,分享蒙牛的實踐和經驗。
她認爲,今天我們講生态或者講産業互聯網,本質上是把控貨變成控人。如果貨的邏輯變成人的邏輯,本質上就是思考 " 人要什麽 "。
" 蒙牛諸多環節裏識别到約 2.2 億的同人,從這 2.2 億人的數據,包含基本屬性、行爲、貨品等,可以串聯出一個個不同的場景。如果加上脫敏後的其他數據,就可以從場景裏獲得更多的商業洞察,進而找到新機會,這件事情本質上就成爲一個生态做法,不再是蒙牛獨自做,而是找到合作夥伴,把場景、應用、數據、資産完整地融合起來,建立體系化生态在這個時代尤爲重要。" 李琤潔說道。
通過消費者洞察和 20 多年的數據積累以及專業營養機構的助力,蒙牛開發了營養健康領域模型 MENGNIU.GPT。李琤潔表示,蒙牛正在嘗試把它打造成一個開放生态,與更多場景融合,用服務和産品相結合的方式帶給消費者更多的營養健康體驗。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和大家一起把這件事持續進行下去,這是蒙牛今天嘗試的一種方式。
以下是對談實錄,經钛媒體整理:
劉湘明:有一張 PPT 介紹了一杯牛奶背後的數據。蒙牛爲什麽用這種方式計算自己的數據跟牛奶的關系?
李琤潔:170 兆的數據覆蓋了從一棵草到餐桌上的一杯牛奶的全過程。我們用物聯網的方式養牛,現在給 100 萬頭牛套了脖環,今年年底會達到 150 萬頭,這一年會産生 10T 的數據。這個數據包括牛的作息時間等養殖信息。在精細化管理中,牛生産原奶、原奶密封入廠等 26 個模塊 93 個大節點,這些節點全封閉監控生産。奶業産業鏈特别長,從畜牧業農業範疇,到了工廠進入制造業範疇,制造業的産品出廠再到大快消品範疇。産品一物一碼标簽,标簽跟着産品流動,直到消費者手上。而銷售場景又會在不同觸點裏閉環服務,比如電商、超市等,觸點類型衆多,僅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各種私域、O2O 等就有超過 150 個觸點。這個長鏈條整個加起來大概賦予了每杯奶 170 兆的數據,這個就是産品邏輯上的端到端。
劉湘明:你覺得從 CIO 到 CDO 的中間曆程是什麽?CIO 跟 CDO 的關系是什麽?
李琤潔:CIO 存在的曆史比較久遠。信息化時代就有首席信息官。企業要求把企業的信息化做好,早年是從記錄業務結果開始,然後記錄業務過程,再到後期數字化轉型進入整個過程,幫助企業經營模式做到最高效的降本增效。
早期 CIO 職能類似于把紙面上的東西變爲線上流通。後來所有應用産生了很多數據,CIO 的職能變成從這些數據裏洞察,下一步應用怎麽做,業務運營怎麽優化。
後來大家發現,再往前走,企業的要求就變高了,不能光在洞察裏找到因素降本增效,還需要幫助企業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本質上會改變交易結構。交易結構被改變,你就需要做很多事。一是要找增量,如果沒有增量這個結構不會改變。而且增量不能零和博弈。最近有一個詞 " 全局增量 ",大家都能從增量中獲得益處,才能引領交易結構良性改變。
本質上是大家經營都很難,所以換一個視角看看怎麽辦。CDO 角色的價值就來了。這個角色不僅要幫企業通過數字化降本增效,還得協助企業找到新的增長方向,數據驅動的增長方向。
CIO 跟 CDO 的工作是交彙在一起的,有的企業有 CIO 也有 CDO,有些公司漸漸演化爲沒有 CIO 隻有 CDO。應用建設的時候,要從頂層設計開始發生變化,所以企業希望業務的數字化和數字的業務化在一定程度上要并行。
劉湘明:那在數據資産入表這件事上,CDO 是不是躺赢了呢?
李琤潔:沒有什麽可以真正躺赢。數據資産可以入表,對 CDO 來說意味着幾點。
第一,界定什麽是資産。界定資産跟自己在家裏數家底一樣,首先确定這個東西是誰的,是否可控。比如蒙牛産品 170 兆的數據是可控的。從數據的維度講,一個是無形資産,一個是存貨。用成本法評估無形資産,投入變得有價值依據了,跟 CFO 之間的博弈少了;另外,對存貨要求更高,要一定時間内流通産生再生的價值。
第二,确定是否有價值,這裏首先要區分兩種不同的價值,再來看這個價值是多少。有的數據資産,比如說檢驗檢測的數據,可以内部使用但無法交易;有的數據資産,比如說蒙牛在消費者領域那麽多觸點,各個渠道裏面接觸的 2.2 億消費者可以做辨識,實現對人的标注跟洞察。這個洞察之後産生新的标簽可以指導其他場景做出新的東西。這是可以脫敏後變成存貨流通的數據産品。以此類推,貨、場數據也是一樣。
第三,前期技術儲備。一個企業是否擁有數據,是不是看得見、用得起來數據,然後通過數據洞察賦能,再到發現新機會,一路發展下來。包括今天我們談的大模型應用也是這個道理,數據本身有質量才能有價值,從資源變成資産,從資産變成資本。
所以,數據資産入表,CDO 不會躺赢,要想赢就要把上述三件事情搞清楚。
劉湘明:很大程度上 CDO 的職責就是讓數據變得有質量,那麽怎麽做呢?
李琤潔:數據變得有質量,有幾點比較關鍵。第一,所有頂層設計規劃好。第二,帶着數據思路做應用。我們早期建應用是功能區分,完成了功能達成某一個需求。但是對于未來數據的需求很多時候需要帶着數據策略做應用。爲什麽設置?會産生什麽洞察?企業越大越會面臨一個問題,即 " 工具的統一 ",蒙牛也是一樣的。蒙牛信息化曆程非常長,跟很多大企業一樣,現在依然有多系統、多套流程、多套工具。用途一緻的工具要盡量統一,才能幫助後期省很多力。
此外,全員對數據的渴望以及真正能用起來很重要。早年蒙牛做報表,專業人士下場 PGC(專業生産内容),即專家做報表,蒙牛頂峰時期有 5500 張報表;接下來就是 UGC(用戶生成内容),分析人員幫助業務人員以數據集市爲工具做分析;再繼續下去,就是大模型加持的 AIGC(AI 生成内容),也就是業務人員自行用數據。本質上,最懂得數據的是一線的業務人員,所以一定要降低技術門檻,讓他們利用自然語言問是什麽、爲什麽、怎麽辦。技術團隊需要提供能力,通過大小模型結合讓業務人員能輕松把這些數據真正地在一線用起來。這個也是 CDO 角度,無論轉型還是在原來的賽道上降本增效,都需要這樣。
劉湘明:數據資産入表,基本邏輯還是希望數據加速改變行業。你覺得結合了數據,未來蒙牛所在的快消品行業,包括蒙牛自己會變成什麽樣子?
李琤潔:随着數據入表、脫敏流通起來,可以看到新的生産力、新的價值,有一件事情在所有企業都會發生——以前我們從一賽道找二賽道,靠領導人,但有數據加持之後,尤其數據交換方式發生新的洞察,讓數據告訴企業未來方向在哪裏,不用拍腦袋就可以找到很多東西。
快消品行業,在零售環節依靠數據還是有很大的難點的,找到各種場景裏的各種行爲數據拉通起來是比較難的。所以這件事情本質上應該是一個生态的做法,不再是蒙牛自己要做什麽,而是找到合作夥伴,把場景、應用、數據、資産完整地做起來,建立體系化生态在這個時代尤爲重要。
劉湘明:蒙牛在大模型上面有什麽思考,大模型會把蒙牛變成一個什麽樣的公司?
李琤潔:蒙牛大模型探索起步比較早。蒙牛大模型團隊嘗試了國内、國外、閉源、開源的很多大模型。發現對于企業級應用來說完全依靠大模型原生能力價值不大。因爲大模型還有很多壁壘要突破,比如準确性。我們探索過程中搭建了在各方面适用的大模型底層通道和安全框架,在此之上結合企業數據,建設領域模型,然後研發應用。
我們發現一個契機:蒙牛與所有消費者溝通都是靠産品。今天我們講生态或者講産業互聯網,本質上是把控貨變成控人。如果貨的邏輯變成人的邏輯,本質上就是思考 " 人要什麽 "。消費者高頻接觸的産品一定不是靠促銷打動的,除此外,是否有服務價值的因素?例如,一個場景裏面消費者喝牛奶,不是爲了解渴,是爲了營養健康。很多生活場景可以爲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咨詢服務。
營養師這個職業在中國有四百萬的缺口。發達國家每百萬人匹配 20 多個營養師,中國這一比例卻隻有 0.7 個。蒙牛用 20 多年積累下來的營養知識,以及各種外部專家資源,包括院士、專家、名中醫等能力的加持,訓練了一個營養健康垂直領域的模型,用服務和産品相結合的方式把綜合健康服務給到消費者。後面,我們會把這個模型開放,無論上下遊還是互補場景,在更大範圍内把這個生态建立起來,大家可以一起探索。
劉湘明:這個大模型應用場景,完全改變了消費者跟蒙牛的關系。過去,消費者隻是到超市購買一罐用來喝的牛奶。現在可以通過模型,讓消費者持續地與營養師溝通。蒙牛也可以更精準地生産和推薦産品。未來,在整個的數字化創新生态中,蒙牛會怎麽樣去推動?
李琤潔:我們升級了現有的開放式創新年度活動平台 " 牛客松 ",把它打造成一個永不落幕的創新平台,不僅把蒙牛内部長鏈條裏所有場景找出來,開放邀請各種各樣的科技垂直賽道企業互動。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平台上,推進場景共創。蒙牛要面向廣大生态開放領域模型能力,比如營養健康領域模型可以跟月子會所場景結合,這種利他爲導向的互動,使得場景鏈條變得很長。這其實是建一個很大的體系,大家一起把這件事持續進行下去,這是蒙牛現在嘗試的一種方式。